8月14日晚,某火車站內一中年男子突發疾病倒地。兩名女醫學生立即為男子進行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直至救護車到達。男子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兩位醫學生感到遺憾,轉身離開瞬間忍不住抽泣起來,不停抹淚。儘管救人失敗了,但她們的善舉讓很多網友都紛紛點讚,稱其「醫者仁心」。
心跳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
心臟驟停最佳的搶救時間就是立刻。心臟驟停的患者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患者的的生存機率就會下降10%。因此在心肺復甦的時候,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時間就是生命」。及早進行心肺復甦術,是挽救心跳驟停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手段。
研究表明,當心臟驟停4分鐘以內進行心肺復甦,患者的存活率和50%左右。當超過4-6分鐘時,腦組織就會發生永久性的缺氧的損害。超過10分鐘,患者就很容易出現腦死亡,容易形成植物人狀態,難以挽救。
我國人群心肺復甦術掌握率僅為1%
全國政協委員敖虎山表示,在患者突發心搏驟停的4—6分鐘內,身邊的目擊者能及時採取正確的心肺復甦術,對於搶救生命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院外心肺復甦的成功率不足4.5%,而發達國家可達47.5%,這一現狀亟待改變。
心肺復甦是普羅大眾都需要掌握的一項,我國只有大約1%的人群掌握了心肺復甦的基本技巧。但是在美國,心肺復甦的普遍的掌握率為30%左右,在美國的大城市,心肺復甦的掌握率達到60%以上。不難發現,我國人群在心肺復甦這方面的學習和掌握程度上,與發達國家仍有一段差距。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心肺復甦術的訣竅!
掌握心肺復甦五步走——「ABCDE」
「ABCDE」是心肺復甦時候的五個不同的關鍵點,編成這樣的口訣可有效的幫助記憶。心肺復甦時,遵循這些關鍵的知識點,以及防止在搶救心肺復甦病人的時候有所遺漏,從而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在進行心肺復甦術之前,要先保證患者已經脫離危險環境,拍打肩膀並大聲呼叫病人,觀察是有無反應,檢查脈搏和呼吸,並且呼叫他人幫忙並立即撥打120,整個過程一定要注意速度!
然後進行心肺復甦的步驟:
A代表Airway,是氣道的英文單詞,提醒我們保證在搶救的時候病人呼吸道是通暢的,要提前清理一下口腔是否食物殘渣或者是假牙之類的異物,以防止堵塞氣道。
B代表Breathing(呼吸),C代表circulation(血液循環)。做心臟復甦的時候,需要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處,以每分鐘100次的頻率進行按壓,按壓深度成年人要達到4-5公分,從而對血液循環產生壓力,保證患者的血液循環的灌注。
此外還要做好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應與胸外按壓以一定的比例進行配比。也就是每做2次口對口吹氣後,立即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
D代表drug(藥物),在搶救的時候,需要進行定期的評價患者的情況,儘可能地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來強化心臟的反應,來提高患者的自主心率。
E代表Evaluation(評估)的英文單詞,在進行心肺復甦期間也要定期需要觀察患者,評估心肺復甦的效果,看看是否需要繼續心肺復甦,或者是應用電除顫等治療。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應掌握好心肺復甦「ABCDE」的前三個步驟。只有這樣,才能在親人或者是路遇陌生人出現心跳驟停時伸出援手,在患者得到專業的醫療救治之前爭分奪秒,從死神手裡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