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05期
桂枝----外散風寒兼溫陽
性:溫;味:辛,甘。
釋名:桂樹的樹枝,故而名桂枝。
歌訣:
桂枝辛溫甘補益 外散風寒兼溫陽
能散能溫能升降 若配炒芍陰陽調
桂枝的溫性和辛味與麻黃是共有的,故功能作用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桂枝辛溫與麻黃的力量相比,偏弱,所以治療同樣病症時,桂枝的用量要2倍以上,才能抵得上麻黃的作用。桂枝的甘性是麻黃所沒有的,故桂枝的補性,要偏勝於麻黃,而且對陽和氣,幾乎沒有耗散性,所以氣虛,少陰心腎陽虛的患者,中小用量,在所不禁。凡是可以用麻黃的病症和體質必可用桂枝代替,但用桂枝的病症和體質未必可以用麻黃代替,因為體虛之體。能承受桂枝之辛散,卻未必能承受麻黃之耗散。所以,體虛有汗之人,老幼,文弱之人受風寒溼外邪致病時,多用桂枝。
一 散風祛寒退熱
桂枝辛溫能散風祛寒退熱,甘可以補益,故可治療體虛風寒感冒。
桂枝湯:桂枝(去皮)、芍藥、生薑、大棗(切)各15g,甘草(炙)10g。
服用方法:上五味,粉碎,以水1200毫長,微火煮取900毫升,去滓,待寒溫適可,服300毫升。喝完藥後喝碗熱稀粥300毫升,以助藥力。蓋上被子靜臥2小時,渾身微微出小汗者效果最好,但不可令全身出大汗,否則,病不但不好,反而是使身體發虛。若喝了一次藥後,病症消除了,剩下的藥,就不要喝了,不要怕浪費。如果; 若喝了一次藥後,病症沒有消除,再按以上方法,再服用一次,並且加大藥量,縮短服藥的時間。半天也可以喝3次。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辛溫散寒,佐以散寒暖胃的生薑,配斂汗養陰的炒白芍,補脾益氣的炙甘草,養胃生津的大棗,對體虛有汗之感冒的怕冷,發熱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感 冒
案例一:葉治範以桂枝湯加黃芪為主方加減,治療流感95例,效果良好。
案例二:劉理琴以桂枝湯加黃芪湯,治療夏季氣虛風寒型感冒78例。結果:痊癒49例,好轉9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74.35%。
案例三:朱瑞群教授,以桂枝湯加黃芪15克,主治小兒體虛,反覆感冒,可用於預防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
案例四:感冒桂枝湯用於治療體虛反覆感冒療效顯著。凌方明用該方或其加減方治療夏季感冒42例,結果藥用1劑各種症狀即感減輕,2~3劑後諸症消失;
發 熱
例1:王某某,男,25歲,牧民。發熱3月餘,體溫38℃,但渴不欲飲,二便自調,並見發熱汗出惡風,脈緩。曾用青黴素靜脈點滴,安痛定肌注等療效不顯。筆者用桂枝湯原方3劑而愈。
例2:李某某,男,25歲,汽車司機,由於長期跑車,勞累過度,外感風寒,經多處治療,治不如法,病情託延至月餘,時時發熱,汗出惡風,汗後身冷,脈沉緩,舌苔薄白而潤,證屬外感風寒兼陽虛症,用桂枝湯加附子2劑而愈。
例3:李治方用桂枝湯原方,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包括不明原因的發熱,凡屬營衛不和證者,常奏奇效。治癒4例長期低熱,並見頭昏乏力、精神萎靡、形體消瘦、脈細弱的患者。
桂枝湯及有效部位對體溫雙向調節作用的實驗研究進展周志錦 馬曉春
二 止咳平喘
桂枝味辛能宣肺發散,性溫祛寒化飲,可治療風,寒,水飲引起的哮喘。
1、感冒並發肺炎(劉渡舟醫案):劉某某,男,33歲,1994年1月25日初診。感冒並發肺炎,口服先鋒4號,肌注青黴素,身熱雖遲,但乾咳少痰,氣促作喘,胸悶。伴頭痛,汗出惡風,背部發涼,周身骨節廢痛,陰囊溼冷。舌苔薄白.脈來浮弦。證屬太陽中風,寒邪犯肺,氣逆作喘。法當解肌祛風,溫肺理氣止喘。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薑10克,炙甘草6克,大棗12克,杏仁10克,厚樸15克。服藥7劑,咳喘緩解,仍有汗出惡風,晨起吐稀白痰。桂枝、白芍、生薑增至12克。又服7劑,咳喘得平,諳症悉除醫院複查,肺炎完全消除。按語:本案喘而兼見汗出惡風、頭痛背涼,顯為中風表虛兼肺失宣降之證,故徑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之。劉老經驗,本方用於風寒表不解,而見發熱、汗出、咳喘,屢屢獲效。
2、外感引動宿喘案:劉某,男,42歲。素有痰喘之疾,發作較頻。春日傷風,時發熱,自汗出,微惡風,頭痛,且引動咳喘,發作甚於前,胸悶而脹,氣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喘咳之時則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膩,脈浮緩,關滑有力。此風邪傷表引動痰喘復發,外風挾痰濁壅滯胸脘,肺胃氣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桂枝9克,白芍6克,生薑2片,炙甘草4.5克,厚樸9克,杏仁9克,麻黃1.5克,貝母9 克,蘇子9克,炒枳殼9克。連用3劑後,表證去,自汗止,痰喘亦平。(陝西中醫學院:《傷寒醫案選》,第2頁,1973)
3、久病咳喘案:陶某,女,61歲。咳喘十餘年,時發時愈。咯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難平臥,容易汗出,納少神疲,腰痛酸楚,舌質淡青,舌苔薄膩,脈象細滑。痰飲戀肺,感邪即發,肺失肅降。治擬桂枝加厚樸杏仁湯加味:桂枝4.5克,生甘草4.5克,厚樸3克,杏仁6克,蘇子9克,炙紫苑15克,陳皮6克,前胡6 克,淮小麥15克。3劑喘減輕,痰粘不易咯出,漸能平臥,汗亦漸止,腰酸足麻,納食略減,舌質淡,脈細,仍用原方去厚樸。隨訪,據述停藥後咳喘巳愈,半月來未發作。《黃文東醫案》。按:咳喘雖久,緊扣易汗出,舌淡青等症,辨其為營衛不和,血脈不暢之體質,恰合桂枝湯證,以此加
【臨床新用】1、筆者用桂枝厚樸杏子湯加味治療寒咳23例,療效滿意。23例全部治癒,服藥最多者6劑,最少者一劑,平均2.5劑。藥物組成:桂枝12g,白芍12 g,生薑3片,大棗4枚,甘草6 g,厚樸10 g,杏仁10g。上藥水煎,分兩次服,每次100 mL,服藥後要溫覆取汗。若夜間咳甚加遠志6 g,鼻塞流涕加白芷10 g,痰少質黏難咯者加川貝母6g,口乾加麥冬10 g,痰多者加桔梗l0 g,久咳者加粟殼6g。
例一:張xx,男,23歲,教師. 患者1986年4月14日患感冒,經服荊防敗毒散三帖,表證消除,但咳嗽遷延不愈已一月.咳嗽劇烈,咳甚則汗出,通宵不能安臥,需服可待因方能控制,自覺咽喉部有如鴨毛搔動,咯吐少許白粘痰,無寒熱症。舌淡紅苔薄白,脈緩。胸透示雙肺紋理增粗。患者先後使用多種杭生素及中藥,均無效。乃照仲景原方予桂枝厚樸杏子湯加百部10克,服三劑,咳止嗽平。
例二:楊x,女,12歲,學生,1985年10月13日初診:患者受寒則咳嗽已6年,此次發作12天,經服參蘇飲、止嗽散,肌注抗生素等無效。症見咳嗽,咯吐少許白稀痰,活動則汗出,惡風,形氣屠弱,面色少華。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緩。予服桂枝厚樸杏子湯加黃芪12克三劑,咳嗽自汗消失。
2、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配天蟲30g,蟬蛻15g,防風12g,蒼耳子15g,蟾蜍4g。治療過敏性支氣管炎有良效。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配麻黃5g,射幹10g,細辛5g,白果12g,地龍20g。治療支氣管哮喘,飲邪阻肺,臥則痰鳴者。
3、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配枳實15g,茯苓30g,半夏12g,瓜蔞30g,白蔻15g。治療飲阻中陽,心下痞滿,噯氣少食者。
4、筆者潛心研習《傷寒論》近30年受益匪淺。常求仲景之訓,以為今用。擅用東漢《傷寒》之方 ,治療今人之病證。尤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療風心病左心功能衰竭 ,療效理想。 2 6年間治療百餘例,收效甚捷。(《光明中醫》2004年第06期作者:段峻英)
【兒科應用】1、表虛哮喘:馬某,男,3歲。四川雙流縣某鄉。病史:從嬰兒時起,常患感冒。兩歲時,曾高熱咳嗽,服藥後熱退,但咳嗽未愈,遷延至三歲。近因感冒,病勢加重,發為喘逆,哮鳴之聲,臨室可聞。1965年5月來診。一診:咳嗽氣喘,喉間痰鳴,痰清稀,白泡沫較多,咳時微汗出,遇風咳甚。面色萎黃,舌質淡紅,苔白滑。此為太陽表虛證哮喘。法宜解肌祛風,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主之。處方: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芍6克,生薑10克,大棗15克,厚樸4克,杏仁6克,紫菀6克,防風3克,5劑。二診:服上方五劑,咳喘明顯減輕,夜能安睡。早晚遇風仍咳喘,痰多,汗出。風邪未盡,溼痰尚盛。上方加茯苓、陳皮、法夏,以除溼化痰。處方:桂枝6克,白芍6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厚樸4克,杏仁6克,紫菀6克,防風3克,法夏9克,炙甘草3克,雲苓12克,陳皮5克。三劑。三診:服三劑後,咳喘大減,時咳清稀痰涎。擬小半夏湯加味,溫中化飲,祛風止咳治之。處方:雲苓12克,法夏6克,乾薑3克,炙甘草5克,旋覆花6克,紫菀6克,蘇葉3克,防風3克。四診:服四劑,咳喘平。因久病傷正,宜溫中益氣,健脾除溼,以理中湯加味善其後。處方:黨參10克,白朮6克,乾薑3克,炙甘草3克,黃芪6克,法夏6克,砂仁5克,雲苓6克。六劑。服六劑後停藥,身體恢復正常。1979年7月26日追訪,患兒已成年,體質健壯,哮喘未復發。(範中林醫案整理小組編。範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2)
2、外感誘發素喘(慢性支氣管炎)趙某,男,9歲,1987年2月初診。患兒自幼患咳喘病。今年春節外感,誘發咳嗽喘息,服藥治療未見病癒,近來數天,復感外寒,咳嗽喘息加重,夜臥難平,痰多稀白,喉中痰鳴,服抗生素等中西藥效不顯。故前來求診,素體虛弱,脾胃不和,易患外感,舌尖略紅,苔剝脫,中間苔淡黃,脈沉弦略數,證屬寒邪束表,鬱而化熱,肺氣不降,而致咳喘,擬調營和衛,理肺平喘,宗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化裁,處方:桂枝8克、杭芍10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5枚、浙貝10克、桔梗10克、川樸10克、杏仁8克。六劑,水煎溫服,每劑分三次服用。藥後喘平,夜臥亦安,唯晨起偶有咳嗽,前方不變,繼服四劑,喘咳皆平。繼調脾胃而安,五年未復發。(聶惠民。聶氏傷寒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69)
3、風寒喘滿(腺病毒肺炎)初某,男,3個月,因發熱四天,咳嗽,氣促,抽風兩次,於1961年2月24日住某醫院。醫院檢查摘要:提問39.4度,脈搏106次/分,發育及營養中等,右肺叩診稍濁,兩肺呼吸間粗糙,有幹囉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為著。腸鳴音略亢進。血化驗:白細胞總數129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胸透:右肺上下均可見片狀陰影,肺紋理模糊。臨床診斷:腺病毒肺炎。病程與治療:患兒於2月21日突然發熱,咳嗽,有少量痰,伴有腹瀉,日四、五次,為黃色溏便,精神萎頓,吃奶少。兩天後咳嗽氣喘加重,用退熱消炎止咳等西藥未效。2月24日突發抽風2兩次,每次持續三四秒鐘,兩次間隔時間較短,當即住院。症見高燒無汗,煩躁哭鬧,時有驚惕不安等,先用土、紅黴素等西藥,並服大劑麻杏石甘湯復以銀翹散加味,寒涼清熱,症狀未見改善,即停用紅黴素。於27日請蒲老會診,當時高燒40℃,仍無汗,面色青黃,咳而喘滿,膈動足涼,口周圍色青,唇淡,脈浮滑,指紋青,直透氣關以上,舌質淡,苔灰白,胸腹滿。此屬感受風寒,始宜辛溫疏解,反用辛涼苦寒,以致表鬱邪陷,肺衛不宣。治擬調和營衛,透邪出表,苦溫合辛溫法。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處方:桂枝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厚樸五分,杏仁十粒,僵蠶一錢,前胡五分。一劑。藥後有微汗出,體溫漸退,精神好轉,喉間有水雞聲,腹仍滿,膈動微減,吃奶已好轉,仍便溏一日五次,口周圍青色稍退,脈滑不數,指紋青色亦稍退,舌淡苔穢白。營衛雖和,但肺氣仍閉,痰溼阻滯,宜溫宣降逆化痰為治。用射幹麻黃湯加減。處方:射幹五分,麻黃五分,細心三分,法半夏一錢,紫菀五分,五味子七粒,炙甘草五分,炒蘇子一錢,前胡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一劑。藥後體溫已降至36.4度,精神好轉,全身潮潤,足欠溫,腹滿已減,二便如前,面色青白,右肺水泡音較多,左肺較少,脈沉滑,舌淡苔退。乃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調和肺胃,益氣化痰為治。仿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加味。處方:西洋參五分,川樸七分,法半夏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橘紅五分。兩劑。藥後僅有微咳,呼吸正常,食慾增進,大便日一二次成形,小便多,兩肺呼吸音粗糙,少許幹囉音,脈沉細而滑,舌正常,無苔。用二陳湯加白前、蘇子、枇杷葉、生薑,調肺胃、化痰溼以善其後。連服兩劑。停藥觀察,囑以乳食調養。於3月8日胸透:右肺片狀陰影已部分吸收,臨床已恢復正常,病癒出院。(高輝遠整理中醫研究院主編。蒲輔周醫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2-154)
4、患男,4歲,經常反覆咳嗽,服西藥太多,他的父親怕副作用太大,帶來看中醫,現症:咳嗽,晚上睡下咳劇,有痰,查體舌質淡脫剝苔,處以桂枝加厚樸杏仁湯加川貝二劑,服後效顯,續服2劑後未複診。此後又隔4月,其父又帶此患兒來看病,訴說上次服了四包中藥後一直沒有咳嗽,現有流鼻涕,咳嗽,查體舌質淡脫剝苔,又處以桂枝加厚樸杏仁湯二劑,服後全愈。患男,6歲,經常反覆咳嗽,他母親代訴,晚上起來夜尿一吹風就會劇烈咳嗽,現症,咳嗽有痰,汗出,舌質淡苔薄白有津,處以桂枝加厚樸杏仁湯,三劑,服後效顯,續服3劑,未再複診。按:《金匱要略》裡有「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此2例有可能就是桂枝體質。本人體驗經常反覆咳嗽,或者有汗出,或者舌質淡脫剝苔的,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很有顯效。
5、小兒喘息型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病,很多是屬於病毒感染引發,查白細胞不高甚至低,因為經常發作,使用平喘藥的效果越來越差,抗生素又發揮不了作用,這就很讓西醫很難辦,多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治療,且因為反覆發作,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發作也愈發頻繁,治療也愈來棘手,形成了惡性循環。此時使用中藥治療,能取立杆見影之效,且孩子的體質逐漸增強,能有效減少其復發的次數。
(1)宿有喘病,又感風寒而見桂枝湯證者,見面白形寒,汗出而喘,吾必用厚樸加杏子湯。例:闞某,女,4歲,平素體虛,易患感冒。因喘息型支氣管炎在我縣人民醫院住院12天,咳喘無緩解。來診見:面白,體瘦,咳嗽有痰,喘息甚時張口抬肩,喉中可聞痰鳴,易汗出。雙肺可聞及細小溼羅音。血檢輕微貧血,其餘正常。苔薄白,舌淡,脈緩。診為太陽中風,引動宿疾。治療:桂枝15,白芍15,炙草10,厚樸10,杏仁10,棗10個,生薑3片。一付,煎後分3次服或不拘時頻服[怕孩子不愛喝]。次日來診,咳喘盡消,汗出少,精神明顯轉佳,遂停藥。
(2)喘息型支氣管炎--小青龍湯:3歲以下小兒,易發喘息型支氣管炎[或哮喘],尤以肥胖者居多,肥人多溼,素體溼盛易生痰,感受外邪,易引發宿疾,表現為咳喘並作。體質較好的表不虛,正邪抗爭劇烈,可見表實無汗,流清涕,咳嗽劇烈,喘息如拉鋸聲,此時當用小青龍湯外散風寒,內化痰飲。與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區別要點是有汗無汗。例:李某,女,4歲,因咳嗽喘息5日在門診輸液治療無效,去縣人民醫院診為支氣管肺炎,要求住院治療,求治中藥。刻診:面寒,無汗,流清涕,咳劇,伴喘息,夜甚,納稍減,舌淡苔薄白,指紋淡透風關。聽診雙肺滿布哮鳴音,無溼羅音,血檢白細胞計數正常,淋巴偏高。診斷:外寒內飲。治療:發散風寒,溫化痰飲。方藥:細辛5g,半夏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乾薑10g,桂枝10g,麻黃10g,白芍8g,杏仁8g,生薑2片,一付,水煎分3次服。停止西藥。次診,咳喘稍減輕,次數明顯減少。處方:麻黃10,細辛5,半夏10,炙甘草10,五味子10,乾薑10,桂枝10,白芍10,丹參8,浙貝母8,百部10。一付,水煎分3次服。再診,咳喘止,哮鳴音消失,停藥。
【兒科總結】臨床上,風寒外感引發的氣喘,我們都用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治療,藉桂枝湯解除風寒外感,厚樸、杏仁定喘。尤其桂枝湯本來就芳香,芳香可以健胃醒脾,如果小朋友食欲不振,有的服西藥造成面黃飢瘦,或容易外感,造成氣喘,本方確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