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趙麗娜)假如人生有兩杯水必須要喝,一杯甜的,一杯苦的,你會選擇怎么喝?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麼?對的!
近日,錦繡育才小學的哲學House活動又出新主題啦。與以往「你認為,什麼是祖國?」「那些『逆行』的醫護人員不害怕病毒嗎?」這些主題相比,最新一期的主題與「人生」相關。
人生之水有二,一杯甜、一杯苦,你會先喝哪杯?這一主題一經發出,就在全校範圍掀起了一陣熱烈討論,1-6年級的400多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全部加入到了「思考人生」的行列。
記者看著這個問題一時間也真想不好怎麼回答好,可這群小學生與爸媽探討哲學問題時那種自信真讓人佩服,不信來看看。
孩子與爸媽辯論:不論觀點對錯,有碰撞最重要
這幾天,育才小學的孩子們經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許多爸媽也一同參與了家庭討論與線上交流。無論是先喝苦水還是先喝甜水,說法各有各的道理。
有的孩子說,「兩杯水倒到一起喝,因為這杯水有苦有甜,就不會覺得那麼苦了」;有的孩子說,「我會先喝苦的,再喝甜的,因為苦盡甘來。假設說我學習非常刻苦努力,這個過程是苦的,但是努力以後會考出一個好成績,自己很高興,爸爸媽媽肯定也會獎勵我,這就是甜的」。
「一直以為他們還小,對於人生這樣大的話題會沒有話說,沒想到孩子們的想法令人嘆服」,不少家長表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共同查閱資料佐證觀點的同時,學到了很多新知識,也引導孩子對人生有了更多感悟。
育才小學3年級的章禎睿放學後就回家跟爸爸媽媽說起了「思考人生」的哲學問題,一聽到這麼有「高度」的問題,作為高校教師的爸爸章正偉來了興趣。「當孩子跟我說這個主題討論時 ,我也沒什麼準備的,但當我聽到孩子說得頭頭是道時,真的特別驕傲,對他的思考也非常信服。」章爸爸說。
章禎睿的觀點是先喝苦水再喝甜水,他說,「你聽說過一個詞麼?『先苦後甜』,只有你之前經歷了痛苦的波折,在你收穫了成熟的果實後,才會更加的珍惜。」
章爸爸也表示,先苦後甜才是人生的意義。「就比如我兒子每天堅持跳繩,潛移默化中,堅毅的精神品質就形成了,」他說,堅持是很苦的,但是只有經歷了苦,甜才顯得更有味道。
記者了解到,儘管育才小學哲學house活動已經討論了很多主題,但章爸爸參與討論的機會並不多。經歷這一次之後,他決定以後一定多多抽時間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與孩子共同成長。
「哲學思考能夠鍛鍊孩子的思辨能力,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三觀』的塑造上有重要的意義,」章爸爸很認同育才小學的教學理念和氛圍,學校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會關注整體核心素養的形成,「不論孩子的觀點是對是錯都不重要,有主動思考、觀點碰撞才是最主要的。」章爸爸說,他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除非孩子的想法有悖於當下大的背景,不正確的,才會適當做些引導。
人生處處是哲學:探討多樣主題,感受思考魅力
至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4個多月,在錦繡育才小學部總校長丁杭纓看來,這段時間堪稱「濃縮版的人生」。「當孩子們的生命有了這樣的經歷後,他們對人生會有一定的思考,這個時候,我們要趁熱打鐵,」丁校長說。
2月份,丁校長曾就疫情提出過「哲學十問」,內容包含:
為什麼會有病毒?
在病毒面前我們為什麼會害怕?
鍾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和醫務工作者他們害怕病毒嗎?
人是病毒嗎?我們防病毒還是防被病毒感染的人?
如果你是杭州市長,會如何應對1月24日晚載著335名乘客(其中武漢乘客116名)的TR188次航班?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消息,多得目不暇接、不知真偽,我們怎麼才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謠言可怕嗎?
真相會造成恐慌嗎?
災難是一本教科書,你認為呢?
在不能出家門的日子裡,你又是如何理解「幸福」這個詞?
這些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
丁校長說,由於當時疫情抗擊工作還非常嚴峻,所提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嚴肅、理性,如今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她希望孩子們能夠討論一些輕鬆點的主題。「人生就是有苦有甜的,這樣的主題接近性強,老少皆宜,能夠激發討論熱情。」
對此次哲學house活動主題,丁校長表示,這兩杯水怎么喝不是目的,而是要真正花心思,對人生有所思考,「這樣的哲學思考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孩子們思考能力,還能夠豐富思考方式,孩子們能感受到思考的魅力。」
就「人生兩杯水先喝哪杯」的問題來說,丁校長認為,擁有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就不會一杯一杯喝,而是一口甜水一口苦水,」她說,哲學問題的答案往往就是沒有標準的,標準答案在某種程度上會「害」了孩子。
另外,記者了解到,育才小學開展的哲學思考系列活動跟德育教育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推進德育教育時,總是告訴孩子們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一代孩子很自我,有時候太固化的說教孩子未必愛聽。如果以哲學的角度推進,孩子們就可以從思考當中,明白一些道理。」丁校長說,她相信育才的孩子們在遇到問題後會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然後通過不斷的思考、反省,重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方法論。
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心得
柯藝欣:通過今天的討論,我明白了為什麼要先喝苦水,三字經裡有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講的是孩子不努力學習是不應該的。年少時不努力學習,等到長大以後,什麼都不會做,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我們學生就應該學會吃苦,好好學習,樣樣落實,天天堅持,努力把自己變的更優秀,這樣,其他的事情自然會跟著好起來,生活就會越來越甜!
邱煜哲:這次討論「人生有兩杯水,一杯甜水,一杯苦水,應該怎么喝?」這一問題,同學們都各有觀點。有的先喝甜後喝苦,有點先喝苦後喝甜,還有的甜苦交替著喝。總之,不管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人生就是這樣,有苦有甜,有甜有苦,只有我們都經歷過了,才知道什麼叫做人生,讓我們一起去面對人生的苦與甜!
陳昱熹:通過今天的討論,我明白了如果先喝甜水再喝苦水,會很苦,肯定喝不下。如果甜和苦摻著喝結果還是苦的,這和喝藥是一樣的,因為苦味很難去除。只有先喝苦再喝甜,才能喝完,而且是非常愉快地喝完。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語也很好的印證了這種觀點,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覺得人生也應該如此,要從小學會吃苦,堅持以苦為樂,在苦中培養堅韌的品格和堅強的意志,這樣就一定能盼來美好的日子。
範嘉軒:今天兒哲討論的內容是:人生有兩杯水,一杯甜的一杯苦的,必須喝一杯,你會怎么喝?我和大部分同學的觀點一樣,會先喝苦的再喝甜的。因為我們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困難遭受磨難,才會有所收穫。還有個別同學選擇把苦的和甜的摻在一起喝,因為生活很平淡,苦中帶著甜,甜中帶著苦。我覺得這種觀點也挺有道理的。不管這兩杯水怎么喝,苦和甜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感受、接受、享受。
劉騏輝:通過這次討論,我懂得了生活是既有苦又有甜的。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因為,無論付出了多少,得到與失去了多少,都是我們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嘗盡酸甜苦辣,才能懂得生活的真正意義。從今天開始,我就要為我的人生努力,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蔣雨澤:通過這次兒哲課的討論,我知道了,人生不可能都是甜的,有苦有甜才最好,因為只有甜的話,人就會麻木了,不會懂得甜的珍貴,更加不會珍惜。但如果只有苦的話,人生就會陷入絕望。有苦有甜才是完整的。
102班第一小組
喝好人生這杯水
第二小隊黃子赫家長心得體會
人生有兩杯水,一杯甜的一杯苦的,必須喝,你會怎么喝?這個富有哲理的人生問題引起了我們家成員熱烈地討論。
爸爸的觀點是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老話說得好,苦盡甘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經歷了苦難的考驗,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教訓,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會有迎接成功的機會和可能。如果先喝甜水,一直非常順利,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沒有能力和信心去面對挫折,甜水之後的苦水會比初嘗的苦水更苦、更澀。
黃子赫的觀點起初和爸爸一樣,直覺告訴他,先喝苦水,再喝甜水。如同現在艱苦的學習,打基礎,就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一次次經歷考驗的過程。就像育才的校訓裡所說的一樣,樣樣落實,天天堅持,持之以恆的努力會有收穫優秀成績的那一天。長大了,有真才實學,就有能力馳騁在人生的大道上,喝到幸福和成功的甜水。
媽媽是最後一個發表觀點的,她認為哲學問題本就沒有正確答案,每個人的一生就是一杯五味雜陳的水,人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單向性和不可預測性。她覺得可以先喝甜水,後喝苦水。先嘗到了甜蜜的、幸福的、快樂的滋味,會給自己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心態和環境,有更好的人生工具和人生平臺,去面對其他各種味道水的考驗。喝了甜水之後,再喝苦水,你已經嘗過甜水的味道是多麼好,會為了再嘗到這樣的美味而樹立戰勝苦水的信心和意志,因為喝了苦水之後,你怎知後面不會再有甜水呢。人生的不確定性,讓曹操感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及時行樂最起碼體會了人生的幸福和快樂。而先喝苦水,有可能等甜水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已經沒有能力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喝了,這樣的人生將是多麼遺憾,一生都是困苦和磨難。反倒是先喝甜水,甜水喝完了離開人間,大家都會覺得他一生享受幸福,是個有福之人。現在的孩子實際和老一輩的人比,一出生就生活在蜜罐裡,長輩們、父母親都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生活得快樂和幸福,培養他們的多種技能,使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手中有多種工具可以應對,心中有多種情緒可以調節,即使喝苦水也會比直接喝來得容易接受。
人生是一杯水,如何喝好這杯水,實際就是怎麼樣讓人生張弛有度的思考,通過這個哲學問題的討論,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學會品味兩杯人生之水,快樂地享受人生的苦樂酸甜。
黃子赫媽媽戴韞卓
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