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瀏覽器怎麼就不能收費了?
近期,「360安全瀏覽器收費」一事引發廣泛熱議。
雖然360公司和其創始人周鴻禕先後發聲,堅定的表示360安全瀏覽器服務個人消費者堅持永遠免費,但依然沒有消減業界的關注。
12月9日晚間,我接受《商學院》採訪,談了我的一些看法。在我看來,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模式是網際網路行業慣例,建議360大大方方的推出收費的VIP會員服務,為會員用戶提供更多樣的高品質服務。
比如QQ是免費的,開通會員、購買各種鑽石服務要付費。騰訊優酷愛奇藝是免費的,要看一些精品的和獨家VIP內容,需要付費。這是一種被行業早已經驗證的模式,沒有什麼不好意思談的。
我本人也是360安全瀏覽器的忠實用戶,我很久就建議360安全瀏覽器在保持現有服務免費的基礎上推出一些增值的收費服務,為我們這些深度用戶提供更好、更多樣、更穩定的服務。很可惜,VIP服務近期剛剛開始試水,就因為業界輿論的批評而折戟。此舉,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也說明了360產品服務體系定力不足,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可能很多人會問,新浪搜狐網易都有針對個人收費的各類增值服務,網友沒有罵他們;優酷愛奇藝騰訊也都有針對個人收費的VIP服務,也都得到了網友的認可;喜馬拉雅蜻蜓更是把收費節目玩出花樣,也獲得了廣大用戶的支持。那為什麼360瀏覽器收費還僅僅停留在小範圍內測階段,就引發網友這麼大的爭議和反感?
原因很簡單,「免費」是360最大的人設,「免費」也是360最大的認知標籤。
當年360安全衛士手持「免費」屠龍刀,短期內顛覆了金山、瑞星、江民、卡巴等構建的市場格局,脫穎而出成為行業老大。此後包括360殺毒、360網購保鏢、360瀏覽器、360壓縮等等產品都採取了免費策略,迅速打開市場。
360安全瀏覽器收費模式剛剛開始試水,就因為業界爭議而擱淺,一方面固然說明了360產品服務體系定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不是說明了360有太厚重的「免費」思想包袱。這個思想包袱如果不能放下,這次瀏覽器業務無法開展,下次其他業務的收費也難以推進。長期下去,處處受制,不用等對手來顛覆,自己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對於當下的360來說,轉型政企安全業務的同時,也要積極的解放思想,迎接新時期的新需求,今天的網際網路社會為服務付費的土壤越來越成熟,喜馬拉雅一個123活動都能賣10.8億,何況比音頻更重要的安全上網服務呢?
另外,任何一項服務有了持續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不斷的更新和迭代,以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如果騰訊視頻不進行VIP收費,怎麼可能有資金製作一批精良的綜藝節目?怎麼可能一步步升級到今天的面貌?對於360安全瀏覽器來說,不能只依靠企業收費+集團投入來發展升級,我極力建議360安全瀏覽器乃至現行的其他免費服務,都推出一些切實能解決消費升級需求的產品,進行增值服務收費。只有產生足夠的盈利,產品才能可持續正循環發展。
而且,收費從某種程度上也保障了免費用戶的使用體驗。邏輯很簡單,一款產品通過收費模式賺到更多錢,就會投入更多人力和資金開發更好的產品,在基礎層面不斷升級,這對免費用戶來說當然也就是一件好事了。QQ在過去20年如果沒有收費盈利,免費版本可能會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