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1 日,2020 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鵬城實驗室如期舉行。
本屆大賽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鵬城實驗室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大賽獎金獨家贊助單位為星河控股,協辦單位包括華為、平安科技、騰訊、雲天勵飛、巴士集團。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等 400 餘所海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谷歌、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 560 家企業的 5307 支隊伍、6485 名選手報名參賽,涵蓋全國 33 個省級區域和全球 13 個國家、地區。
經過四個月激烈角逐,高學田率領的「星光圖譜」企業參賽隊、陳喆率領的「Amadeus」高校參賽隊、廖星宇率領的「Streaks」企業參賽隊最終分別斬獲「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的一等獎。
響應「新基建」號召,打造人工智慧發展新引擎
2020 年,既是「新基建」熱潮到來之年,也是深圳「雙區驅動」戰略實施元年。為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進一步落實「雙區驅動」工作要求、發揮產學研融合創新優勢, 2020 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於今年 8 月正式啟動。
大賽共設有「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所對應的正是當下產學研用高度一體化的方向,相關技術發展將直接促進產業更迭:
「AI+無線通信」賽道要求選手基於全場景真實信道數據集,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學習信道特性,進行高維信道數據壓縮降維與重建,利用 AI 設計接收機及其智能收發機聯合優化。
「AI+遙感影像」賽道建立了百萬級多源遙感影像語義分割公開數據集,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公開數據集,旨在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突破面向大規模多源異構高分數據信息提取與分析的技術瓶頸,形成一批高效、可用、實用的先進算法,提升高分對地觀測信息服務能力。
AI+行人重識別」 賽道要求選手根據給定的含有某行人的查詢圖片設計算法,從而在行人圖像庫中查找並返回特定數量的含有該行人的圖片。
本屆大賽採用雙硬體環境,以鵬城雲腦作為基礎運算環境,昇騰作為加分運算環境,為晉級複賽、決賽的選手提供了共 80 卡昇騰算力和 248 卡鵬城雲腦算力,總算力超 20P。
海內外高手過招,學術研究反哺產業進步
自開賽以來,上述賽道共吸引到了 6485 名選手。其中學生參賽者佔比最大,超過 60%,碩士、博士生團隊佔 56.67%。除學生群體外,大賽還湧現出了眾多企業員工、科研機構研究人員以及以個人名義參賽的選手。本次賽事吸引到的企業員工參賽比例也較同類型賽事高,佔比近 30%,包括頭部科技企業 14 家。
藉助大賽這一平臺,選手們本著加深對技術理解的原則參賽,嘗試提出能解決行業痛點的方法、形成各領域大規模的數據集,從而實現技術賦能落地,最終以學術研究反哺產業進步,讓業界有收穫,形成正向循環。
此次大賽選手們的優秀解決方案令人眼前一亮——以「AI+無線通信」賽道為例,在導頻數目較少的情況下,參賽選手設計的 AI 接收機的檢測性能遠遠超過了傳統通信接收機。複賽晉級選手的信號檢測正確概率結果均在 0.95 以上。「AI+遙感影像」賽道初賽成績 Top30 的隊伍成績均在 82 分以上,眾多方案都有應用於實際大規模遙感圖像地物分類的潛力。
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談到:
為儘快加速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的建設,避免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技術與產業競爭中被國外壟斷,鵬城實驗室一直在思考和布局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啟智社區。
據悉,目前已有 65 個參賽隊伍有開源意願,將把參賽數據集、代碼及數據模型開源至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
連接頭部科技企業,共促產學研融合
大賽啟動儀式上,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曾這樣道出了大賽的本質:
本屆大賽對標社會和產業的需求,科研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可以參加聯合辦賽,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追求產業的發展。
基於鵬城實驗室和星河控股、華為、平安科技、騰訊、雲天勵飛、巴士集團等頭部企業的共同協作,大賽實現了產學研用的合力和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水準的提升,從而打通了人工智慧先進技術從科學創新到落地應用的完整閉環。
作為此次大賽獎金獨家贊助單位,星河控股也在積極地全面參與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包括與新興科技企業開展各類合作、投資一批有實力的人工智慧企業、在多地建設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的產業園區。
人工智慧發展需要學術研究與產業一線的進一步連接。作為高規格、大規模的人工智慧領域權威賽事,2020 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連接著國內頂尖 AI 科研平臺及行業巨頭,精準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以競賽促研究,帶動產學研應用,促進產業智能化升級,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