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一般設置在工業與民用建築場所,與自動滅火系統、疏散誘導系統、防排煙系統以及防火分隔系統等其他消防分類設備一起構成完整的建築消防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包括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報警按鈕等信號輸入的總線報警系統、防火閥、消防閥、執行系統、消防廣播,聲光報警,等消防報警系統,多線路執行系統等。哪麼消防系統的供電及布線要求什麼?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由什麼組成呢?下面本文來詳細講解!
(1)火災探測報警系統
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由火災報警控制器、觸發器件和火災警報裝置等組成,能及時、準確地探測保護對象的初起火災,並做出報警響應,告知建築中的人員火災的發生,從而使建築中的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在火災發展蔓延到危害生命安全的程度時疏散至安全地帶,是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的最基本的建築消防系統。
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構成如圖所示:
(2)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由消防聯動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消防電氣控制裝置(防火捲簾控制器、氣體滅火控制器等)、消防電動裝置、消防聯動模塊、消火栓按鈕、消防應急廣播設備、消防電話等設備和組件組成。
在火災發生時聯動控制器按設定的控制邏輯準確發出聯動控制信號給消防泵、噴淋泵、防火門、防火閥、防排煙閥和通風等消防設備,完成對滅火系統、疏散誘導系統、防排煙系統及防火捲簾等其他消防有關設備的控制功能,當消防設備動作後將動作信號反饋給消防控制室並顯示。
監視建築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態,即接收來自消防聯動現場設備以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以外的其它系統的火災信息或其它觸發和輸入信息。通過傳輸設備將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的火災報警信號及其它有關信息傳輸到建築消防設施及消防安全管理遠程監控系統;電氣設計在線教學狄老師。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構成如圖所示:
(3)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
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和火災聲警報器組成,能夠在保護區域內洩露可燃氣體的濃度低於爆炸下限的條件下提前報警,從而預防由於可燃氣體洩漏引發的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獨立子系統,屬於火災預警系統。
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的構成如圖所示:
(4)電氣火災監控系統
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由電氣火災監控器、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組成,能在發生電氣故障,產生一定電氣火災隱患的條件下發出報警,提醒專業人員排除電氣火災隱患,實現電氣火災的早期預防,避免電氣火災的發生。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獨立子系統,屬於火災預警系統。
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的構成如圖所示:
(5)消防系統的供電及布線要求
1. 線管及布線要求
1)管內穿線:在管內或線槽內的穿線,應在建築抹灰和地面工程結束後進行。在電線、電纜穿管前,應將管內或線槽內的積水和雜物清除乾淨。管口應有保護措施,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電線、電纜後,管口應密封。
2)線管容積:穿管絕緣導線或電纜的總面積不應大於管內截面積的 30%,敷設於封閉式線槽內的絕緣導線或電纜的總面積不應超過線槽的淨截面積的 40%。
3)線管長度:當管路較長或者轉彎較多時,應適當加大管徑或加裝拉線盒(應便於穿線),兩個接線盒或者拉線點之間的允許距離應符合表 1-1 的規定。
4)導線餘量:導線或電纜在接線盒、伸縮縫以及消防設備等處應留有足夠的餘量。
5)線管連接:金屬導管禁止對口熔焊;鍍鋅和壁厚小於或等於 2mm 的鋼導管不得套管熔焊連接。
6)接地連接:金屬的導管和線槽必須接地(PE)或者接零(PEN)。鍍鋅的鋼導管、可撓型導管以及金屬線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線,以專用的接地卡跨接的兩卡間連線為銅芯軟導線,截面不小於 4mm 2 。
7)剔槽埋設:當絕緣導管於砌體上剔槽埋設時,應採用強度等級不小於 M10 的水泥砂漿抹面保護,保護厚度大於 15mm。
8)傳輸網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網絡不應同其他系統的傳輸網絡合用。
2. 線槽的布線
1)線槽的布線形式
線槽的布線形式主要有沿牆敷設、吊裝敷設以及地面內暗設等。
2)線槽的布線要求
① 線槽接口應平直、嚴密,槽蓋應齊全、平整以及無翹角。
② 線槽應敷設於乾燥和不易受機械損傷的場所。金屬線槽的連接處不應在穿過樓板或者牆壁等處進行。
③ 金屬線槽及其附件,應採用經過鍍鋅處理的定形產品。線槽鍍鋅層內外應當光滑平整無損,無稜刺,不應當有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
④ 導線在接線盒、接線箱及接頭等處,通常應留有餘量,以便於連接消防電氣或設備。
⑤ 吊裝線槽敷設宜採用單獨卡具吊裝或者支撐物固定,吊杆的直徑不應小於 6mm,固定支架間距通常不應大於 1~1.5m。
⑥ 線槽敷設應平直整齊,水平與垂直允許偏差為其長度的 2‰,並且全長允許偏差為 20mm,並列安裝時槽蓋應便於開啟。
⑦ 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同消防設備採用金屬軟管和可撓性金屬管作跨接時,其長度不宜大於 2m,且應採用卡具固定,其固定點間距應不大於 0.5m,且端頭用鎖母或卡箍固定,並按照規定接地。
3. 線管的布線
1)線管的敷設
① 線管敷設方式。
如圖 3-1 所示為明配線管,有吊裝敷設和沿牆敷設等方式。
3-2 所示為暗配線管及牆壁接線盒的敷設方式,也可用鐵釘將接線盒固定在木模板上。
② 線管敷設方法。
暗配線管通常可預埋敷設,但線管與箱體在現澆混凝土內埋設時應固定牢靠,以防土建振搗混凝土或者移動腳手架時使其移位。
③ 線管敷設要求。
a.金屬線槽和鋼管明配時,應根據設計要求採取防火保護措施。管路敷設經過建築物的變形縫(包括沉降縫、伸縮縫以及抗震縫等)時應採取補償措施。
b.水平或者垂直敷設的明配導管安裝允許偏差 1.5‰,全長偏差不應超過管內徑的 1/2。
c.明配導管使用的接線盒及安裝消防設備接線盒應採用明裝式接線盒。
d.當管路暗配時,導管宜沿最近的線路敷設並且應儘可能減少彎曲部分,其埋設深度同建築物、構築物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 15mm。
2)線管的連接
① 套管焊接連接。套管焊接連接主要適用於暗敷線管間的連接。先將稍大管徑截取作為焊接套管,將兩端連接管插入套管之後,再以電焊在套管兩端密焊。
② 管箍連接。鋼管螺紋連接時管端螺紋長度應不小於管接頭長度的 1/2,連接後螺紋宜外露 2~3 扣,螺紋表面應光滑無缺損。鍍鋅鋼管應採用螺紋連接或者套管緊固螺釘連接,不應採用熔焊連接,防止破壞鍍鋅層。
③ 接地連接。金屬的導管和線槽必須接地,管間和管盒間的連接處應焊接跨接地線。
4. 電纜的布線
1)電纜敷設的方式
① 電纜隧道和電纜溝。電纜溝有屋內、屋外和廠區三種,適於電纜更換機會少的地方。注意電纜溝要避免在易積水、積灰的場所使用。
② 電纜排管。電纜排管的孔眼直徑,電力電纜應大於 100mm,控制電纜應大於 75mm,孔眼中電纜佔積率為 65%。
③壕溝(直埋)。通常,電纜埋深不得小於 700mm,壕溝與建築物基礎間距要大於 600mm。電纜引出地面時,為避免機械損傷,應用 2m 長的金屬管或保護罩加以保護。
④ 電纜豎井。豎井截面根據電纜多少而定,大型豎井截面為 4~5m 2 ,小的只有 0.9m×0.5m 不等。有豎井的高層建築每層樓板處都應隔開;穿行管線或者電纜孔洞,必須以防火材料封堵。
⑤ 電纜橋架。電纜架空敷設在橋架上,其優點為無積水問題,避免了與地下管溝交叉相碰,成套產品整齊美觀,節約空間。
⑥ 電纜穿管。保護管可以選用水煤氣管,腐蝕性場所可以選用 PVC 塑料管。管徑要大於電纜外徑的 1.5 倍。保護管的彎曲半徑應不小於所穿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2)電纜敷設的要求
① 電纜質量。電纜敷設嚴禁有絞接、鎧裝壓扁、護層斷裂以及表面劃傷等缺陷。
② 檢驗電纜。對於低壓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應用兆歐表測試其絕緣電阻值。
③ 電纜排列要求。電纜敷設排列整齊,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通常應分開排列;當同側排列時,控制電纜應敷設在電力電纜的下面,一般電壓低的電纜敷設於電壓高的電纜的下面。
④ 電纜保護管。電纜在屋內埋地敷設或者通過牆壁、樓板和進出入建築物、上下電線桿時,都應穿電纜保護管加以保護,保護管管徑應大於 1.5 倍電纜外徑。
⑤ 電纜標誌牌。電纜的首端、末端以及分支處應設置標誌牌。
⑥ 電纜敷設環境溫度。電纜敷設的環境溫度不宜過低。表 4-1 為電纜敷設的最低溫度。
3)敷設的步驟
電纜敷設的步驟為:搬運電纜 → 檢驗電纜 → 預埋件 → 電纜敷設 → 電纜絞線 → 電纜接線。
① 搬運電纜。電纜通常包裝在專用的電纜盤上,在搬運時,可採用人工滾動的方法進行,通常不允許將電纜盤平放。
② 檢驗電纜。按規定檢驗電纜的電壓、型號、規格以及絕緣電阻等參數,並應滿足設計施工圖和規範的要求。
③ 預埋件。在土建施工時,應按照設計要求埋設電纜保護管及電纜支架等預埋件和固定件等(當其工作由土建人員進行時,應及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④ 電纜敷設。少數控制電纜的放線形式及方法類似於導線放線,電纜放線時不應使電纜產生纏繞現象,電纜敷設時應按照要求固定牢靠。土建施工完畢後,就可進行電纜敷設,電纜敷設時應按照要求固定牢靠。
⑤ 電纜絞線。電纜敷設完畢後,就可按導線的絞線方法進行電纜絞線工作,並且做好導線終端接線端子標號牌。
⑥ 電纜接線。電纜絞線工作完畢之後,就可按施工圖及導線終端要求,將電纜與消防電氣設備連接起來。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組成、原理、分類和解析,一次全部說清,收藏
結合新《民用建築電氣設計標準》分析地下車庫強電的畫法,收藏好
什麼是小區智能化?住宅小區智能化設備都有哪些?本視頻逐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