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南欣文)奮進新百年,砥礪譜新篇。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南開大學新百年新徵程的起航之年。一年來,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校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以「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建設推動改革創新,以制度建設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推動南開品格、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在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之際,回顧2020年學校重要新聞,展望未來發展,南開師生員工決心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奮鬥精神和嶄新作為,追求卓越,矢志一流,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南開新的更大貢獻。
一 牢記囑託 砥礪奮進
2020年,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一周年為契機,全面深化「譜寫六個新篇章」各項工作。召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學校落地生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持學校黨委和各級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集中讀書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黨建和思政工作推進會、宣傳思想工作專題培訓班等,主題教育整改工作成效顯著。
持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組織開展黨支部書記全員培訓,選優建強高素質幹部隊伍,著力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有序開展校內巡察工作,強化巡察成果運用,持續推進巡察整改。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從嚴監督執紀問責,為學校構建風清氣正育人生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學校啟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明確奮鬥方向、凝聚發展共識、擘畫戰略藍圖,為早日實現學校提出的一流大學建設「第二步走」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 南開力量 共抗疫情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黨委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的要求,學校啟動「戰時」機制,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疫情防控協調工作組,校黨委書記、校長檢查落實校園防控工作,十餘個動態調整的工作組以「日會商」形式,全面協調,覆蓋全校疫情防控、校園工作生活各方面。全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全力守護師生安全,為健康校園築起堅固防線。
在湖北抗疫一線,南開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四醫院)醫護人員馬娜、尹楠、於國珍、張小青作為天津市援鄂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奔赴湖北、馳援武漢,在「紅區」奮戰52天,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與此同時,王賀勝、楊曙光、田永峰、崔克亮、彭君、張衝、餘金玉、劉鵬江、張峰、趙欣、康一生等一大批南開校友也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南開力量。
學校積極落實「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要求,實施線上教學,數千門、上萬人次的線上教學平穩、有效開展,直至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全面恢復。各相關單位積極行動、克服困難、創新服務,在醫、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為師生提供軟服務、硬保障,助力師生疫情期間在校健康生活。
疫情發生後,學校迅即組織申報各類科技攻關項目,積極部署科技應急項目,從預警監測、臨床診治、快速檢測、藥物和疫苗研發、醫療服務等方面開展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同時,學校文科學者圍繞新冠疫情防控的緊迫需求,開展多層面、多方位研究,努力解決疫情防控中面臨的理論與現實問題。南開教師主譯《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漫畫雙語系列(十種語言)》入選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出版戰「疫」數字內容精品展。
南開師生志願者組成的「南開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疫情防控一線,協助海關對來自全球的國際航班旅客進行入境檢查、流行病學調查和入境集中隔離等工作。學校團委組織開展的數千人次「公益家教」,為前線醫護人員解決了子女居家學習的後顧之憂。
海內外南開校友也踴躍匯入戰疫洪流。據不完全統計,海內外南開校友、校友組織、校友企業及相關基金會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總額超過12億元。
南開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四醫院)內科護士長馬娜榮獲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勞動模範稱號,並獲評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南開大學抗疫科研攻關組榮獲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模範集體稱號。南開大學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獲天津市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非通用語教師聯合黨支部獲評天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三 立德樹人 陶鑄英才
2020年,學校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做實「三全育人」大思政機制,著力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
學校印發《南開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先後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會議、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南開揭牌;建設「四史」教育研學基地,開設「百年南開校史文化」等課程。緊密結合第二課堂,開展「決勝決戰勇擔當,同頻共振奔小康」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第四屆「立公計劃」等活動,近2000名南開學子通過實踐將「知中國,服務中國」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這一年,南開大學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南開實踐隊獲全國優秀實踐團隊、全國百強暑期實踐團隊稱號、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最美團隊;盧彪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張雅雯、劉波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張譯壬獲評共青團中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朱紫琳、陳穎獲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大賽一、二等獎;南開捧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勝杯,在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第六屆「網際網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均獲佳績。
四 學科建設 卓越發展
2020年,學校以「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不斷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
學校設立「南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每年將籌集1000萬元經費,為人文社科發展「夯基搭臺」。在2019年度化學化工和交叉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中,依託我校化學學院建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評優秀。「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4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獲批首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與天津醫科大學深入推進全面戰略合作,成立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南開大學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南開大學移植醫學研究院、南開大學婦產科學研究院。學校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努力推進「雙一流」管理平臺建設。
根據ESI最新統計數據,我校社會科學總論學科首次進入ESI前1%。材料科學學科在上榜的941個機構中排名第94位,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計算機科學學科新增上榜,進入全球前1%的行列。目前,南開共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
五 教育教學 穩步提升
2020年,學校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師德師風建設,育人水平再上新臺階。
南開6個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入選數量並列全國第二。21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1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學校連續第二年出資500萬元重獎22位教育教學名師。首開「南開師德講堂」,邀請校內外名師、優秀典型傳授教學科研育人經驗。持續深化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改革,推出「3-10-3」大類招生培養方案,啟動「強基計劃」,生源質量全面提升。召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著力提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水平,醞釀出臺《南開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持續探索新型「書院制」建設,繼第一智慧書院後,穆旦書院、伯苓智慧書院、圖靈書院、妙悟書院相繼啟動。拓展校內外育人合作共建,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建「鄒承魯菁英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命科學領域領軍人才。與華為集團籤署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培養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卓越工程人才。
六 科學研究 碩果纍纍
202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主要完成人: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王立新)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南開大學作為合作單位的「固體催化劑結構缺陷調控方法和機理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6月30日,學校首次頒發科學研究獎,出資500萬元嘉獎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工作者。
這一年,南開251個項目獲得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化學、材料領域新增3名「傑青」;物理、生物、化學等領域新增5名「優青」;自動化科學領域獲批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主辦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揭牌成立細胞應答交叉科學中心、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南開學者在氣體吸附分離領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南開19項成果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
這一年,南開獲批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71項,其中重大項目1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共立項24項;3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19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入選5項,排名全國第一;在「2019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南開文獻轉載量排名及綜合指數排名均位列全國高校第9位。
七 廣納群賢 人才強校
2020年,學校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緊抓國家和天津市引才工作新機遇,通過「雲論壇」「雲洽談」「雲評審」等線上交流方式,以舉辦第五屆國際人才論壇為載體,進一步匯聚優秀人才。
這一年,學校人才項目申報成果喜人,外專引智質量提升。6人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21人入選國家「四青」人才,9人入選天津市級領軍人才,雙聘院士及頂尖人才3人、高端人才4人來校工作。新聘4名客座教授,新增2個「111引智」基地及1個2.0「111引智」基地。1人獲天津市海河友誼獎,2人獲天津市海河友誼獎提名獎,2人被推薦參評中國政府友誼獎。
各類人才獲得多項榮譽。周其林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徐建國當選全國「最美醫生」。展思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徐敬東、李濤入選「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肖光文榮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政組二等獎。孫紅文、鄧少強,生命科學學院「心血管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團隊榮膺「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模範集體」。王利華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獎,李俊青、餘華、劉哲理獲寶鋼優秀教師獎。陳瑞華獲評第九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優秀援疆幹部人才」。
八 面向需求 服務社會
2020年,學校面向國家急需,充分發揮南開優勢,積極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與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共建南開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南開——綠業元農業提質增產研究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智能網絡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我校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進入中國智庫索引。學校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教育合作與人才培養交流」「科技開發與技術轉化」「政策諮詢合作」「校際合作、與海南省地市機構合作」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南開國際先進研究院(深圳福田)、深圳研究院、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加快建設步伐,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權研究會共同主辦「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南開領銜編纂了國際旅遊教育報告,發布我國第一部也是唯一向海外發行的中國物流產業發展英文報告《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與義大利高校聯合發布「中意民航合作」研究課題,獻策「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意民航合作及兩國文化旅遊業發展。
九 創新聯動 助力脫貧
2020年,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按照教育部關於定點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積極助力甘肅省莊浪縣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莊浪縣於2020年2月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學校發揮教育優勢,創新扶貧思路。投入近千萬元捐建46所「公能」素質教育發展教室,作為典型案例入選國務院扶貧辦《脫貧攻堅扶貧扶志案例選編》。在莊浪實驗小學與莊浪通化中學建設兩所「魯班工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技術應用、學生心理輔導等培訓,累計培訓全縣各學段教師1700餘人、莊浪縣幹部近4300人次。成立南開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莊浪縣職業教育中心,免費為莊浪縣培養專升本和高起本學員147名,累計減免學費102萬元。
學校聯動各方力量,匯聚幫扶資源。先後向莊浪縣選派2名掛職副縣長和4名駐村第一書記,選派5屆共20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赴莊浪縣開展接力支教,發動校友和教師捐資65萬元設立獎助學金,資助成績優異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34名。動員各方力量,加大消費扶貧力度,使更多的莊浪產品進校園、進食堂、進福利。舉辦「時間樣本——見證新時代,聚焦脫貧攻堅紀實攝影展」。組織醫學院、附屬醫院及合作醫院組成聯合醫療隊赴莊浪義診,開展科普講座。附屬醫院與莊浪縣人民醫院籤訂技術幫扶協議,建立工作室,填補縣域燒傷整形等領域的學科空白。加入高校「農林扶貧聯盟」,積極與涉農專業院校合作,將先進的技術和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十 文明校園 享譽社會
2020年,南開大學獲評全國文明校園。學校立足南開實際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百年南開愛國主義傳統,攜手全體南開人踐行「文明思想傳播好、文明道德遵守好、文明組織鍛造好、文明活動開展好、文明環境維護好、文明校園建設好」理念,努力把百年南開建設成為鍛造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涵育中華文化的家園、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
這一年,學校舉辦嚴修先生誕辰160周年、姜立夫先生誕辰130周年、數學學科創建百年等系列紀念活動,啟動化學學科創建百年活動。召開共青團南開大學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第七屆教職工代表大會、第十六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二十七次學代會、第三十八次研代會,南開校友總會第七次校友代表大會等。德龍鋼鐵集團向我校捐建當代藝術館,校友捐款設立「彤源南開教育基金」,積極促成著名美籍華裔設計師貝建中擔任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首席設計師,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等聯合出品的葉嘉瑩先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