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館風行天下,有些四川菜系,卻把四川人吃得面目全非。
至少,在四川話裡擺擺手,好喝不好喝。
說到這個苦瓜吧。
果實好,不叫苦瓜。運氣不佳,運氣不佳,辦不到大事,四川人就給你戴上「苦瓜帽」。
變成苦瓜後,你還能快樂嗎?面色難看——不是讓別人難看,而是讓自己痛苦——憂愁、憂愁、眼花繚亂,這就是「苦瓜臉」。
絲瓜子,也有不好的。如果有人要到秋秋家去,沒有威武雄壯的架勢,沒有精氣神的金鼓鼓的,四川人就會送他一個雅號:秋絲瓜。
典型的秋絲瓜,是焉秋、焉拖(tuō)。
氣餒了,四川人就叫「焉」。因人無怒,因事無名,因場合無人,皆稱焉秋。
焉秋的人啊事啊環境啊,給人的感覺就是冷秋的巴掌,沾上哪一樣,日子就不好過了。
因為秋絲瓜「焉」性昭彰,以至對絲瓜,四川人就有吃了會「倒陽」,影響男性功能的說法。年青人鑽一桌吃火鍋,誰吃絲瓜,常成了笑料。
少吃黃瓜,忌吃。如果有人不對你說:「黃瓜還沒成熟」,你就可以放心吃和喝了。
開出花朵,這是結黃瓜的第一步。即便是價值平平的黃瓜,還要經過漫長的生長過程。而在四川,如果年輕人怕吃苦,怕勞累,做事叫苦的話,多半會引來嘲諷:「黃瓜還沒長出來呢!」苦澀的黃瓜開始長了!
應該是沒有什麼可說的南瓜了。哪裡都能種植,產量高,味道好,幾乎沒有什麼成本。不管是誰,都應該為南瓜點一個贊。
可偏偏,四川人又覺得南瓜沒有價值,沒有營養,打著低檔貨甚至是「無用」的牌子。
碰到什麼事情,覺得吃了虧,或覺得什麼是有內情,有貓膩,但又不好明說,四川人就會自嘲:「你不知道哇?咱們都是吃南瓜長大的呀
表象上,是說自己笨得很,理解不了這麼多的「板眼」,其實,暗諷對方奸猾,不「落教」。
這句話,同罵「紅苕把人都沒幹」還有很大區別。穀子、紅苕等大宗農產品,都帶有明顯的「土氣」。罵聲中,罵人的帶著土氣的盤子,裝出一副忘本忘源的樣子,北方說「高粱花都沒洗乾淨」,有的說「牙齒上包著谷渣都沒刷乾淨」,四川說「紅苕」。
南北方都種冬瓜,喜歡者眾。而四川的冬瓜也不好吃。
矮小肥胖的人,四川人就會直接給「冬瓜」取綽號,直呼「張冬瓜」,「李冬瓜」。
高胖,有時,也不免有「肥冬瓜」之稱。
脾氣有點「楞」、有點憨直的胖子,常被稱為「莽冬瓜」、「憨冬瓜」。
帶有貶義,罵人的話就來了:「長不像瓜,短不像葫蘆!」
紅彤彤的巴蜀笑星,有「矮冬瓜」、「幹豇豆」之稱。聽眾,歌迷,想到這個名字就會想到自己可愛的樣子,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滿懷愛意。這就是特地將插畫作為藝名,將特色作為招牌,作為特例。
素菜中也有不好吃的。
四川話中的「牛板筋」,比喻性格倔強,認死理,刻板,難纏。
貓的毛,也就是「貓的風」,貓的發脾氣是突然的,沒有徵兆,奇怪難測,不好對付。
雞毛蒜皮的事情,形容某一時刻,各種不滿意、不一致的意見齊頭並進,場面失控。
爛眼龍,四川指不置產業不顧家,整天在街上遊蕩惹是生非的「爛眼」、「滾刀肉」、無產者。
一般來說,這幾樣菜,在四川吃起來並不好吃。無論吃什麼,都要喊「肚子疼」,都要喊「老天爺」。「裝肚疼」不是真疼,是真疼,真喊老爺。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吃——不要像上面所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