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由於國際田聯修改了裝備規則,允許在跑鞋中加全掌碳板,增加鞋的推動力,幾乎所有的跑鞋生產品牌,都加入到了這個裝備競賽中來。因為在競技比賽面前,成績是第一要素。沒有人願意在同等實力的情況下,因為別人的裝備加了助推,導致自己無法拿到應有的名次。各個品牌,也都有自己贊助的競賽跑者,因此,2019-2020年,很多運動品牌,都不得不推出了自己的競速碳板跑鞋。
推動力過強的碳板跑鞋,也給廣大跑步愛好者帶來了麻煩。很多人不知道,就看價格高,那一定好,能提高成績,就買了!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這種類型的跑鞋,碳板往往包裹著非常厚的中底材料,前後落差也會非常高,跑步的人如果腳踝力量不夠,便無法駕馭這種高重心的跑鞋,導致人體下肢生物力線傾斜;一方面很多人平日各種訓練都完全穿著碳板跑鞋,會讓蹠骨處的彎折機能日漸弱化,真正腳部的肌肉力量無法得到完全鍛鍊。
雖說目前市場上的碳板跑鞋越來越多,但其實真正適合入門或者進階的跑步的競速碳板跑鞋,少之又少。高側牆,前後低落差(5毫米,一般跑鞋都在8-10毫米),推動力柔和的HOKA ROCKET X,通過我們極客鞋談鐵桿會員觀眾組成的跑團的認真體驗測試,目前總結下來,可能會是一雙適合更多跑步愛好者,用於提高比賽成績或者訓練成績的一雙跑鞋。
HOKA ROCKET X的特性解析
看鞋首先不能看配置,要先看結構!HOKA的跑鞋源自于越野跑中的下山跑,所以鞋底偏厚實,前後落差小,因此具備非常完整的滾動結構設計,即前掌翹度和後掌的翹度,能讓鞋,幫助跑者,在邁出去每一步時,形成更多的滾動運動,進一步減少人與地面產生的摩擦阻力和觸地時間。
中底翹度符合前後滾動原則
符合前後滾動原則的HOKA碳板
1毫米厚的碳板
43碼鞋的重量214克
中底為上下兩塊輕質的HOKA配方CMEVA,軟硬度差不太多,邵氏硬度在45-50之間,由於鞋底前掌厚度達到了25毫米,後掌厚度達到了30毫米,所以會緩衝更多。
比較厚實的輕質EVA
橡膠分布不多,EVA暴露比較多
整雙鞋的靜態配置和拆解,都看得出是滿滿的HOKA輕量緩衝滾動的風格,比較在合理的預期範圍之內。
低步頻高足弓競速跑者體驗 - 阿黑
來自寧波大學的阿黑,屬於體重正常偏輕的窄腳高足弓跑者,跑法屬於步幅比較大,步頻比較低,中前掌落地的姿勢。按足弓的腳型來說,應該是最適合HOKA這種緩衝系列的跑鞋。阿黑穿ROCKET X一共跑了78公裡,其中有半馬,多次間歇跑訓練,偶爾校園慢跑。
阿黑在寧波大學操場上跑步
阿黒之前穿著比較多的是BOSTON,碳板跑鞋裡是X160,屬於落差不算特別低的跑鞋,那這次他穿上HOKA碳板跑鞋的第一感覺,就是低落差跑鞋,原來是這樣,甚至會產生前掌比後掌高的錯覺。
一些簡單熱身動作就能感受到鞋底結構
阿黑之前穿這雙ROCKET X參加了一次半馬,成績是1小時18分,破了個人紀錄。輕質EVA對於他來說已經夠用了,對比之前使用過的160X,碳板介入不會影響比賽的感受,而且這雙鞋鞋楦上也更貼合,不會磨腳。
雖說推動力很溫和但還是可以提高成績
總體來說,阿黑覺得這雙鞋的缺點是鞋底磨損的地方會比較多,雨天會有點滑,優點是介入柔和(甚至有點過於流暢),側牆的穩定很好,包裹好,鞋帶不容易散,透氣,排水,都足夠。
鞋底橡膠和中底EVA外露的部分磨損較多
鞋帶不容易散,鞋的側牆和鞋面包裹都不錯
女性競速跑者體驗 - NONO
來自河南大學的麗水女跑者NONO,她是正常足弓高度,腳偏窄,前掌跑法。她本來要代表學校來上海參加大學生接力賽的,結果因為前段時間上海浦東爆發個別疫情案例的原因,沒能成功參賽。最近還好參加了杭馬的半馬比賽,也拿到了1小時37分的好成績。
NONO在河大操場跑步練習
NONO這雙鞋穿了100公裡,體驗到了鞋中底的輕質,也體驗到了碳板的溫和滾動介入,但也感受到了橡膠大底的耐磨水平比較一般。因為她平時穿著比較多的ADIOS,是馬牌橡膠大底,而且紋路更加的深,分布在鞋底的面積更多。
中底腳感上NONO說很溫和
極客鞋談的跑步群友們,都有帶錶帶跑步豆,看一看心率、步頻、步幅、平衡、觸地時間等數據的習慣。因此NONO分析了她的觸地時間,經比較發現,她個人穿著ROCKET X的觸地時間是有略微縮短的,步幅是略有增大的。她穿ROCKET X是203毫秒/步幅1.35米,另一雙薄底競速跑鞋是207毫秒/步幅小於1.3米。
前面還有土味開場,大家視頻裡可以看看
最後NONO給大家的總結:跑姿有點略微不受自己控制,感覺要分一些掌控權給鞋子。雖然ROCKET X對跑步經濟性有提升,但還是勸大家平時多練習自己的跑步水平,最後衝一衝成績的時候,再考慮上碳板跑鞋。
高步頻低足弓競速跑者體驗 - 薯條
喜歡在上海世紀公園刷圈刷課表的薯條是比較典型的高步頻,低足弓的跑者,最好的全馬成績是最近的無錫馬拉松,3小時02分鐘。他屬於這次評測體驗的跑友中,對薄底跑鞋比較有執念喜愛的人。之前穿過斯凱奇的SPEED ELITE HYPER和亞瑟士的METARACER,所以這次厚底的碳板跑鞋嘗試,讓他還是挺期待。穿這鞋一跑,就跑了130公裡。
130公裡 = LSD慢跑 + 馬速訓練 +特意的雨天測試
跟前兩位體驗測試的群友不一樣,他認為這次鞋底還挺好的,耐磨,而且跟之前他買的CLIFTON比起來,要更好一點。也有可能是薯條平時跑步都是比較平整的柏油路,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不同感受。另外,雨天排水和抓地這兩項,他認為ROCKET X的表現都不太好。
薯條這裡說到鞋面後段的包裹比較好
他認為這雙鞋的鞋楦比較寬,前段包裹比較空,中後段的包裹更好,鞋帶有點太長。耐磨跟買的CLIFTON比起來,要更好一點。也有可能是薯條平時跑步都是比較平整的柏油路,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不同感受。他也認為這雙鞋的滾動柔和(橫向對比了SPEED ELITE HYPER和META RACER),原因大概是碳板下方還有一塊有厚度的EVA。
薯條說,寬腳的人穿ROCKET X會很舒服
總結起來,薯條認為ROCKET X適合進階跑者,330以內的跑友,可以選擇這雙鞋去比賽。400以內的跑友,可以選擇這雙鞋去做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和速度訓練。
資深跑鞋達人體驗 - 跑鞋大魔王
對於參加過超級馬拉松100公裡且36小時完賽的跑鞋大魔王來說,這是他今年體驗過的第15雙碳板跑鞋了,也是他穿過的第274雙跑鞋。所以,他首先就拿了之前HOKA的碳板跑鞋CARBON來做對比。他認為,這次ROCKET X中底更多的EVA厚度,讓趾骨有了更多緩衝和彎折空間,滾動過渡更自然,這算是一個巨大的差異。
觀點很犀利也很獨特
跑鞋大魔王認為,鏟形碳板跑鞋通過槓桿和高彈力厚底來撬動人向前的步伐,需要比較高的門檻。他認為HOKA碳板跑鞋滾動的特色也是非常明顯的,門檻更低,適合更廣泛的人群,特別是在馬拉松比賽的後半程。
魔王的鞋是真的多
總結滾動派系的跑鞋時,魔王認為跟適合鐵腳的薄底滾動METARACER和SPEED ELITE HYPER跑鞋比起來,HOKA ROCKET X的底更厚,更能給到蹠骨活動和緩衝的空間,更能抓住跑友的適應時間,黃金10秒,讓更多人會選擇到ROCKET X。
柔和友好的滾動派
入門進階體驗 - 牛哞哞
一共跑了15公裡,其中一次5公裡速度達到4分11秒/每公裡。最主要的體驗是,這雙鞋的側牆可以讓低足弓的人也能完成跑步,感覺不到膝蓋和踝關節疼痛。加速滾動的過度感比較柔和,鞋中底的緩衝和回饋一直在線,楦頭也很適合
入門水平的大體重低足弓跑步愛好者
入門進階體驗 - 花針
作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正常足弓,正常體重,也體驗了下這雙鞋,一共跑了40多公裡,他說相比較SAUCONY的ENDORPHIN PRO厚底滾動碳板跑鞋,ROCKET X的滾動加速感更加柔和,前掌翹度也會更低,更自然一點。
愛穿籃球鞋的花針認為這雙鞋排水透氣不錯
左ENDORPHIN的翹度確實更高
總結 - 4推薦/1超值
目前價位在1299元,只有在之前上馬裝備展,或者是電商搞活動時,我們才能見到這雙鞋有折扣,大約在1000元出頭的水平,不知道之後價格走勢如何。如果能在1000元左右拿下這雙鞋,我們認為是超值的。如果在原價購買,那麼我們認為這雙鞋也是值得推薦的。
今年碳板跑鞋大戰中
HOKA ROCKET X
出乎意料的成為了一雙適應人群
最廣的碳板競速跑鞋
有點逆向思維的感覺
跟當年以厚底跑鞋的風格
殺出一條血路來有點像
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競速
健康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