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推特上官宣「美國回來了」。與此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歐洲盟友德國和法國還依然在為美國爭吵著,而這場「辯論」的核心就是,歐洲未來是否還需要依靠美國。
11初,美國大選決勝關鍵之際,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歐洲永遠需要美國》的文章。其中指出,歐洲各國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底氣離開美國的軍事保護,歐洲的自主戰略現在還只是幻想。歐洲應該同美國締結貿易協議,向全世界發出信號,西方已經準備好捍衛自己的經濟體系。卡倫鮑爾還強調,各國應該向美國表明,歐洲並不只是索取者,同樣也在付出。
外媒表示,卡倫鮑爾的長篇大論總結來說就是「歐洲還需要美國來當老大」。除了向美國示好之外,卡倫鮑爾這樣的言論更像是在嘲諷法國總統馬克龍。因為此前,馬克龍提出了歐洲各國建立聯軍實現「戰略自主」的想法。
就在卡倫鮑爾文章發表後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就當即對其展開了「炮轟」。馬克龍表示,他完全不同意德國防長的觀點,歐洲只有擁有獨立的軍事能力,才能在全球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贏得各國的尊重,而成為某一個國家的附庸,則完全做不到這些。
報導稱,德國防長和法國總統也就因為此事,展開了持續多天的隔空「對戰」。甚至還將德國總理默克爾捲入其中。
不過就在拜登入主白宮大局已定時,德法兩國也先後向拜登發去了祝賀,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在短短4天內連續3次公開恭喜拜登勝選。此外德法兩國的外交部長更是聯合署名在美國媒體上發表文章向拜登及其團隊示好,這一舉動也是讓外界感到驚訝。
專家指出,在川普當政的這四年中,美國對歐洲盟友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更多的是讓歐洲讓位於「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這也使得歐洲盟友失去安全感。英國脫歐之後,德國和法國成為了歐洲的領頭羊。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美國換一任總統之後,美歐之間的未來關係也很不穩定。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歐洲戰略自主的想法也就應運而生,馬克龍此前就聲稱,北約已經名存實亡,呼籲歐洲各國要團結起來,組建一支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聯軍。
有專家認為,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迎合美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軍費問題,如果歐洲失去了美國的軍事保護,身為歐洲經濟最強的德國,勢必要承擔更多的軍費開支,這會讓德國壓力倍增。川普此前就多次要求德國增加軍費開支,甚至威脅要撤離駐德美軍。這也致使德國和川普政府的關係直線下滑。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導稱,川普的離開導致美歐在國防關係上出現裂縫,現在的結果就是,德國和法國因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執。
不過有外媒表示,雖然當前歐洲關於「戰略自主」的呼聲不小,但是歐洲想要徹底脫離美國還是有些不切實際,更何況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