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日本福岡航空公司安排17名女性職員至宗像神社接受培訓,並計劃於2021年1月起擔任神社的臨時巫女,幫助神社解決年初參拜高峰期的用人需求。
提起「神社巫女」,國人對這個群體的認知來源大多是日本關於神社的影視作品,比如非常有名的動漫《犬夜叉》。但大致都有這麼一個觀念:在日本地位較高,屬於受人敬仰的一種存在。
的確,傳統意義上的神社巫女一直是神聖、無垢的形象,甚至被視為「神明代言人」一般的存在,在日本傳統的神道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隨著歷史的推進,現代巫女逐漸失去了對神虔誠的信仰,也不再有神聖的靈媒身份。神社巫女逐漸演變成一種重要的社會職業,相應的門檻也有所降低。並且在某些需要的時刻,甚至會出現「兼職巫女」的情況。
近日,日本福島航空公司與日本宗像神社合作,安排17名空職女性上任「兼職巫女」,幫助神社渡過年關時的用人需求。
日本航空安排17名女性員工臨時轉職神社巫女
據日本電視臺報導,由於新冠疫情期間日本的航空班數大幅度減少,航空公司出現了用工富餘的情況。與此同時,宗像神社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巫女職位人手不足。
臨近年關,日本的各大神社都陸續進入了售賣供奉類祈福類商品的時間。然而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來應聘神社巫女職位的人數較往年嚴重下滑,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人潮。於是日本航空公司和宗像神社對接,安排女性員工至神社擔任臨時巫女。
據悉,21日17名航空公司女性職員已至宗像神社進行培訓,後續仍會有部分女性員工加入。預計1月1日會有31名空乘職員在宗像神社服務,以「神社巫女」的身份接待年初來神社參拜的人員。
其實此次日本空職女員工臨時上崗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2017年日本的航空公司就與宗像神社籤訂了相關的合作協議,旨在幫助神社渡過「年關」。
航空公司對於這樣的合作也有出於自身的考慮,公司方面希望女性職員能通過此次經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而神社方面則更加期待,因為空職人員是外貌和高人文素養的保證,這批專業人士顯然比社會臨時招聘的「巫女」更讓人放心。
日本神社巫女起源
現代日本普遍認為「天鈿女命」是巫女的起源。迄今為止可追溯的最古老的日本資料《古事記》和正史《日本書紀》中都記載了「天鈿女命」起舞引神的故事。
故事講述天照大神躲進天巖戶,天地失去光明,災禍不斷。眾神想盡了辦法也沒請出天照大神,最後是天鈿女命起舞才讓天照大神探頭,最後被天手力男神拽出天巖戶,世界才恢復了光明。
而天鈿女命當時的舞蹈後演化成一種請神的儀式,她當時的穿的衣服演化為巫女服,舞蹈成了日本的神樂舞。這就是最早的巫女起源。
日本動漫中的巫女文化
在現代,隨著亞文化的流行,巫女也逐漸成為二次元的流行元素之一。因為其特殊的身份,巫女在動漫中更偏向於萌屬性。
比如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中的宮水三葉、《緋彈的亞裡亞》中的星伽白雪等,巫女的形象更多的是突出女性的美和魅力。
當然,ACG文化的發展延伸註定會「扭曲」巫女一詞的本意。在很多作品中,巫女不再單純指代「神道巫女」,而是被泛化了概念,用於指代各種宗教中有類似巫女的特殊女性。比如《灼眼的夏娜》中的黑卡蒂。
甚至有些時候,巫女並非是「巫女」,《命運石之門》的漆原琉華就不是女兒身。不過這邊也不是吐槽這部作品,只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巫女一詞對神明的敬意已嚴重淡化,逐漸成為世間百態中的一股。
後記
說回日本航空公司安排女員工轉職神社巫女一聞。在日本,兼職巫女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實際上不少學生也非常樂於兼任巫女一職。2017年日本有項關於日本大學生兼職的調研,數據顯示約5.5%的大學女性願意去神社兼職巫女,排在「最想兼職榜」的第五位。
所以說,此次空職女性轉神社巫女一事並不奇怪,說明巫女職位在日本社會已逐漸平淡化。不過原則上講,雖然現代巫女的門檻標準有所下降,但作為曾經的神職人員,仍有最低的要求:巫女必須是身心健康的未婚女性。
那麼諸君認為,日本航空安排的「兼職巫女」達到最低標準了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