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夏步恆、苟俊銘報導:7月1日,周日的早上,新疆博爾塔拉軍分區某團勤務保障連四級軍士長榮守春洗完衣服後,又和女兒榮小雨視頻通話1個小時,沒有聽到一聲哨響。榮守春感慨地說:「周末的哨音少了,我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得益於該團科學調整節假日活動安排,嚴格保障官兵休息時間帶來的新體驗。
對於以前連隊的節假日安排,榮守春深有感觸:「生活『太豐富』,活動滿格。」據了解,以往該團部分單位安排節假日活動過多過滿,組織拔河比賽、K歌大賽、體能小比武等集體活動,連隊哨音往往一個接著一個響起,將節假日時間佔去一大半。榮守春告訴筆者,雖然戰友們平時很喜歡集體活動,但如果節假日頻繁吹哨集合,官兵處理個人事務的時間就難以保證。「有的官兵雖然嘴上不說,但私下抱怨節假日比正課時間還累!」榮守春說道。
除了集體活動過於密集以外,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節假日公差勤務繁多、檢查次數過多、隨意增加工作任務等均是官兵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決不能讓官兵身累心也累,休息時間必須無條件歸還!」該團黨委一班人達成一致意見,明確要求:除特殊情況外,在周末和節假日,機關不得隨意安排公差、檢查、上報材料等工作,連隊組織集體活動要「短平快」;機關職能部門聯合成立督查組,並開通網絡信箱,對不合理佔用官兵休息時間的單位進行通報,切實把佔用休息時間的「哨音」減下來,把屬於基層官兵的時間還回去。
此外,他們在休息時間開放圖書室、網絡室、健身室、桌球室等多個活動場所,營區「你演我看」的活動少了,培養興趣愛好的方式多了;休息時間少了集合的哨音,「興趣角」多了戰友們的笑聲。該團政委張磊說:「基層官兵的呼聲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還休息時間於官兵,滿足官兵需求,才能進一步增進基層官兵的活力與動力。」
編輯點評
把好事辦好
■徐晶晶
節假日舉行集體活動的最初目的是讓官兵放鬆身心,緩解工作壓力,但如果活動過多過滿,反而會成為額外負擔,背離初衷,效果也必然適得其反,好心可能沒辦成好事。
把好事辦好更需落細落小。除了考慮官兵是否需要,還應該問問他們對具體活動的看法,聽聽他們對內容、形式、時間等要素的意見,勿讓「想吃蘋果的吃香蕉」。由此可見,無論是娛樂活動,還是政策利好,服務的前提是根據參與主體需求做設計,根據反饋做調整。
只有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撲下身子傾聽基層最真實的聲音,才能了解官兵最急需是什麼,懂得官兵最急盼的是什麼,才能把好事辦到心坎上。切勿想當然搞主觀臆斷,官兵是部隊主人翁,他們說好才是真好,他們滿意才是真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