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4日12時35分訊(記者 張華)歌樂巍巍,嘉陵湯湯;悠悠川外,赫赫煌煌。紅色之地,書聲琅琅;薪火相傳,初心不忘。
10月24日上午,慶祝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七十周年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幕。全校師生、全球校友以及關心川外發展的各界友人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回顧學校70年的學歷程,展望川外發展新藍圖。
四川外國語大學慶祝建校七十周年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大會現場 周濤 攝
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鄒渝主持大會 周濤 攝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碩果飄香。今天我們相聚一堂、喜聚雲端,熱烈、簡樸地舉行慶祝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70周年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大會。」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鄒渝主持大會,代表學校向蒞臨現場及線上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海內外校友、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致以親切慰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四川外國語大學發展的上級部門、兄弟院校、社會各界表示衷心感謝。
大會受到了上級單位、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收到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東協中心等國際組織,21個國家或地區的48所高校、機構,市區及有關部門,市內外高校及友好單位國內外專家、教授、校友及友好人士等發來的賀信或視頻賀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毅教授在線祝賀 周濤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毅教授在視頻賀詞中向四川外國語大學七十周年校慶表示祝賀,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在語言智能研究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希望川外在這一領域發揮更多作用。
弦歌不輟七十載
川外為黨和國家培養15萬涉外人才
新中國誕生之初,國家建設急需外語翻譯人才。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軍事政治大學俄文訓練團成立,開啟了四川外國語大學為國育才之路。
70年間,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到四川外語學院,再到四川外國語大學;從單一俄文專業到增設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等專業,再到1985年第一個非外語專業——對外漢語;從1979年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到2002年第一個非外語專業碩士點,再到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代代川外人秉承「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優良校風,弘揚「海納百川、學貫中外」的校訓精神,形成了「國際導向、外語共核、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開拓出一條「內涵發展,質量為先,中外合作,分類培養」的辦學路徑,為黨和國家培養了15萬涉外人才,成為了西南地區外語和涉外人才培養以及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基地。
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董洪川致辭 周濤 攝
在大會現場,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董洪川在致辭中表示,川外70年辦學的歷史是一部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奮鬥史。從辦學之初的單一外語專科學校,到如今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的多科型外國語大學,川外始終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涉外人才;始終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學科專業建設,致力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始終瞄準國家開放大局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搭建溝通世界的橋梁。
「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外國語大學,是川外人的共同理想。」董洪川說,「特色鮮明」就是拒絕大而全,走內涵發展之路。川外要堅持內涵發展,推動一流學科建設,打造新的學科增長點;繼續打造「外語+」人才培養特色,努力培養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堅持紮根重慶,推動應用型研究平臺建設,打造新型高端智庫,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堅持中外互鑑,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搭建起連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彩虹橋。
師生代表用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向學校建校70周年獻辭 周濤 攝
從單一到融合
打造「文化互通、文明交融」的川外樣本
「走進川外七十年的璀璨篇章,每一頁、每個字都記錄下了川外人對文化互通、文明交融的情懷與奉獻,記錄下了川外人忠於國家、服務人民的初心和使命。」70歲的川外,從辦學之初的單一外語專科學校,到如今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外國語大學,形成了多層次完備的辦學體系,擁有22個外語語種。大會現場,師生代表用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向學校建校70周年獻辭。現場觀眾直呼「這很川外」。
師生代表向不同發展階段的8位教師代表獻上鮮花,以謝師恩。 周濤 攝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70年來,一代代學問之師、品行之師續寫薪火相傳的軍大傳統,懷著「忠於人民、服務國家」的家國情懷,培育著一代代溝通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文化使者。大會現場,師生代表向不同發展階段的8位教師代表獻上鮮花,以謝師恩。
校友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陶家俊回憶自己在川外的歲月 周濤 攝
校友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雙一流建設辦公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陶家俊在致辭中回憶自己在川外的歲月時表示,川外是紅色的搖籃,歷史的星空下仍可聽見西南軍政大學的號角和軍歌;川外是思想啟蒙的熔爐,少年崢嶸的我們曾在這裡渴飲思想啟蒙和知識進步的烈酒,憧憬壯懷激烈的人生。「更是連接世界和川渝大地乃至中國西部的學術重鎮,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架起一道道通往理解、對話、包容、和諧的彩虹。」他祝願母校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偉業中開拓新路,譜寫新篇。
校友代表,重慶冠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彭建虎感謝母校給予的力量 周濤 攝
校友代表,重慶冠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彭建虎在致辭中表示,外語不僅僅是一種簡單機械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維、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從睜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無一不是肇始於語言之途。「我個人的歷程也如此,從外事翻譯的職業起步,在對外交流中,接觸了廣大世界,開闊了全球視野,我所領導的企業觸角也逐步向全球延展。」彭建虎表示,川外是一所以語言為特色優勢的知名大學,建校70年來,從這裡走出了15萬社會棟梁。追根溯源,是母校給我們提供了進入社會必要的知識儲備,這才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成為我們不斷前行的源源動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致辭 周濤 攝
「同飲長江水、共築兄弟情」,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在致辭中表示,上外與川外長期保持著深厚的兄弟情誼,同為長江流域知名的外語高等教育重鎮,同為「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高校,共用英文縮寫校名SISU。70年來,上外與川外始終肩負國家使命、服務國家需求,保持著很好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近年來,兩校相互學習、協力探索、共同進步,攜手肩負起推動外語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重任。他祝願四川外國語大學加快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外國語大學的步伐,為國家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再立新功。
荷蘭駐重慶總領事孔思哲先生致辭 周濤 攝
荷蘭駐重慶總領事孔思哲先生在致辭中認為學習和教授語言極為重要,巴別高塔未建成,當前世界充滿了分歧和誤解,需要基於語言的溝通與交流。我們在此慶賀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70周年,非常有意義。他表示,與川外合作的100多個機構遍及全球,希望川外在融通中外,促進交流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國外合作高校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校長亞歷克斯·澤林斯基視頻致辭 周濤 攝
國外合作高校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校長亞歷克斯·澤林斯基先生在視頻致辭中祝福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70周年,表示高度重視並希望進一步發展與四川外國語大學的合作關係,共同放眼世界、揚帆遠航。
發揮優勢,服務社會
打造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外語教育創新示範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啟動儀式上,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同志,聯盟理事長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代表共同點亮水晶球,開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發展之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 周濤 攝
為深入學習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牢固樹立成渝地區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增強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布局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構建成渝地區高校外語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四川外國語大學聯合成渝地區22所具有外國語言文學碩士點高校,並特邀雲南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等7所院校,共同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
儀式現場,聯盟發出宣言,將秉承「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推動川渝地區外語教育協同聯動與改革創新,促進外語學科發展、外語教育改革、外語資源整合、外語教育質量提升與特色發展,努力打造能夠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外語教育創新示範區,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倡議等貢獻智慧和力量。
「放眼世界架橋梁、揚帆遠航勇擔當」鄒渝在總結大會時表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將會奮進新時代、彰顯新作為,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外國大學,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