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食品市場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不管是線下購買,還是線上消費,都不乏有賣點的食品,這也是各路商家為食品加持的噱頭,以此達到誘惑消費的目的。
若想在琳琅滿目的食品中,挑出那個最稱心的食品,就必須學會辨別食品的華麗外衣。
明星代言的套路
我們最常看到的一種噱頭就是明星代言。但請你記住:明星代言不見得他們一定會食用,再者,即使他們真的食用也不等於有宣傳的功效。
明星、名人都不具備辨別食品功效的專業能力,因此,不要讓名人推薦、名人在用、名人喜歡的煙霧彈迷惑了雙眼。
不明覺厲的噱頭
廣告中常用一些高大上來「忽悠」消費者。比如「最新研究、熱門科學、擁有xx專利」等讓人一聽就覺得很高級,很值得的名詞,實際上,這些詞和食品本身質量並沒有多少關聯。
最新研究、熱門科學是需要經過多少驗證才可廣泛使用的,而擁有XX專利也不一定是食品本身的專利。因此,在遇到這些宣傳噱頭的時候一定要細細考究,不要被假高大上所欺騙。
千錘百鍊的套路
有些營銷為了突出食品安全、質量的特點,會使用「千錘百鍊」的套路讓購買者感覺它的來之不易。例如:「工序複雜、萃取xx多種原料、傳統古法」製作而成的。
實際上,食品製作手法並不需要太複雜的工序,太多的製作工序反而會流失到食品本身的營養元素。而多種原料是食品營養搭配的知識,營養搭配也不是多多益善的。
至於古人的製作手法固然有可取之處,但在現代化食品中就顯得微乎其微,沒有過多價值。足可見,千錘百鍊並不適用於食品。
顧此失彼的噱頭
購買食品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安全和營養,這也是商家宣傳圍繞最多的重點。例如「高纖維、不含人工色素、不含防腐劑」類詞彙,真真是抓住了購買慾望。
但有這些名詞就真的健康嗎?
讓我們來一一分辨……
高纖維食品是否真的健康?許多減肥或病人會選擇高纖維食品,此類食品不同於現代食品口感精細、好食用。因此,商家為了改善口感會加大油脂量,這也增加食品的脂肪含量,反而違背了健康的宣傳點。
不含防腐劑也是同樣的道理。除非是鮮食食品,否則即使不含防腐劑,也會加大鹽或糖的用量來延長食品保質期。
相比之下,食品宣傳中的不含人工色素也算是比較誠實的一種說法了。雖不含人工色素,但可能添加了食物中提取的紅曲色素、莧菜紅、類胡蘿蔔素等天然的色素滿足食品賣相。
即使小心翼翼地挑選,仍避免不了被這些噱頭套路。
所以,在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查看包裝標誌上的認證標誌、配料表、營養標籤等是否齊全,再依據配料營養標籤辨別食品本身優劣之處。
機智問答:對於一些沒有營養標籤的鮮肉類食品要如何判斷呢?★此時,就需要備上像超極探針一樣的黑科技食品檢測設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