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是語言大國,我們的文字如浩瀚海洋,負載起文明的巨船,從混沌初開駛向了科技為主的新時代。一直以來,我們很為自己的文字驕傲,因為我們的文字使我們的詩詞歌賦冠絕當世,因為我們的文字記錄了我們文明的完整性,還因為我們的文字為我們創造了簡短深刻的詞語,我們叫它「成語」。
直到一個日本人,引用了這樣一個成語,讓無數的中國人為此震驚,開始驚詫日本人對我國語言的熟悉程度,也開始懷疑自己究竟算得上是一個中國人嗎?因為這個日本人說的成語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出自哪裡,甚至是什麼意思。這對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太掉面子了。
事件源於日本官員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在談論到日本疫情造成的死亡時,表示北海道政府職員將「請自隗始」。這一引用造成的轟動無異於當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帶來的效果,又是一片齊刷刷的膜拜與慚愧。
有網友說:誰能告訴我,這成語是什麼意思?我表示不知道!
有網友表示:二十八年中國人白做了,愧對老祖宗啊。
還有網友表示:我們怎麼老是被島國友人一次大臉啊,快點去學習成語。
更有網友,直接傷心無語了,發了幾個流淚的表情。
「請自隗始」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原文是這樣說的:
「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
說燕昭王登上王位後,想招納天下的有才之士,就讓郭隗給出謀劃策,郭隗說大王想招納賢人達士,就從我郭隗開始吧,連我郭隗這樣的人都能被重用,更別說千裡之外的賢達之士了。後用來表示,自己帶頭來起示範作用。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已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年日本作家井上靖用日語寫盡了我國敦煌、樓蘭的故事,文筆老練,考察詳實,雖然是一個日本人寫的中國故事,但是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人,氣得國人直呼:難道我們中國的作家絕種嗎?叫日本人來寫中國事。
也是當年,國人去日本旅遊,看到日本對大唐的傳承過去的茶道、禮儀、建築保持的那麼完善,再看看國內是不斷地遺棄、不斷地拆毀,又是一頓痛心不已,大罵子孫不孝,把歷史遺留的東西糟蹋的一無所有。
小編當年看了報導後,也是心裡很不舒服。其實對於繼承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小編比較支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只是我們存在的態度是,過於追求時代的新了,將一些古老的東西很輕易就忽視了,包括精華,直到有人在這個點上踩痛了我們,我們才想起這本是我們自己的,而我們沒有去珍惜,現在竟然被別人超越了,心裡自然不能接受了。再次開始痛心疾首,捶胸頓足。可問題是,我們從不長記性,老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這樣類似的事情就反覆發生,這也是國人的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