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當中有一個詞彙,叫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個詞彙簡單明了,想必大家都懂其中的意思。
那麼,一個人有目的的去做好事,這種事情究竟是善還是惡呢?事情恐怕並不能簡單的進行論斷。就比如有「中國首善」之稱的陳光標,曾經在地震災區向群眾發放現金之後進行合影拍照的行為,就被眾多網友定義為「暴力慈善」。以至於有許多人都看不慣他的做法,甚至稱他的慈善行為是有目的的,是慈善界的「負能量」。
但是對於「暴力慈善」的說法,陳光標卻是我行我素,甚至正大光明的回應,稱這個說法非常好。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慈善事業的大力發展必須要用所謂的「暴力」去推動。其中論調不免有些驚異,同時也讓更多人不屑。然而,高調也罷,作秀也罷,陳光標到底是拿著真金白銀來做慈善,因此,這種行為才會引發更廣泛的討論。
一、貧苦出身
陳光標的出身如大多數人一樣,在一個蘇北的貧苦農家出生。小時候因為家境太過貧困的緣故,導致他幾乎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都沒吃過肉。饑寒交迫奪走了同樣出生在這個窮苦家庭的一個哥哥和姐姐的生命。
1978年,年僅十歲的陳光標開始琢磨著賺取人生的第一筆錢,用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時他利用中午放學時間,找來兩個水桶從井裡打水,然後挑到離家三裡之外的集鎮上以一分錢的價格去賣。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光標居然將自己兩塊錢左右的學費賺夠了。不僅如此,他還主動用自己賺來的錢去幫助鄰居家的孩子交學費。
從那個時候開始,嘗到「甜頭」的陳光標,生命當中「賺錢」的屬性好似覺醒了。到了十七歲的時候,陳光標已經成了當地聞名在外的少年「萬元戶」。在他二十八歲那年,陳光標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事業又登上了一個臺階。
毫無疑問,陳光標的經歷多多少少都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從一個貧苦出身的農家孩子,到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萬元戶,再到二十多歲的企業家。任誰看到這般人生履歷,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不過,陳光標真正引人注目的,卻並非是他的傳奇經歷,而是他持之以恆的做著一些慈善和公益事業。或許是因為曾經因為太過貧窮而感同身受的緣故,以至於陳光標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的做法,並非是一時的捐助行為,而是當作成長期的一種「事業」在做。
二、慈善事業
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這是陳光標在二十八歲時成立的第一家公司。讓人驚異的是,他在開辦公司之後的第一年,就拿出了公司利潤的七分之一來做慈善。這七分之一的利潤是三萬元人民幣,這在九十年代,毫無疑問是一筆「巨款」了。
第二年,他又拿出了公司的一半利潤二十八萬元,為偏遠山村修建了「陽光站」,用以幫助有困難的老人和失學兒童。等到陳光標的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成立之後,四年的時間裡,他就捐贈了價值將近七千萬元的物資以及1.96億的善款。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數字。
2008年,陳光標既不是全國首富,也不是江蘇首富,甚至連南京首富也算不上。但是在當年的中國慈善排行榜上,他卻以1.8億的捐贈數額位列榜首。截止到當年,陳光標在慈善事業方面的捐贈已經多達4.7億。
汶川地震發生之時,正在開會的陳光標一下子將公司會議變成了抗震救災部署會議。當時,沒有絲毫猶豫,陳光標便立即下令組建救援隊對災區進行救援。隨後沒過多久,六十臺推土機、吊車等大型機器組成的車隊開赴災區。
除了現場救援之外,陳光標還向災區捐獻了將近一千萬元人民幣。此後,更是向當地民政部申請,要帶一百個失去家庭的災區孤兒回江蘇進行捐助培養。這一切的行為,即便我們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他的目的,但他所捐助的真金白銀,卻是真實不虛的。
此後,陳光標在多個場合進行「高調」慈善捐助行為,迄今為止,他在慈善公益事業上的捐贈金額已經達到二十億。不過,因為國人自古以來都講究「財不露白」以及遵守中庸之道的緣故,以至於他的「高調」行為引發了很多人的「厭惡」。
儘管陳光標在慈善事業上投入很多,也做了許多實事,但是他高調的行為為他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2014年,在「冰桶挑戰」這個項目中,陳光標的挑戰被曝光使用的是溫水而非冰水。此後,陳光標的聲譽遭到眾多網友的質疑。2016年,又發生了陳光標公司搜出假章的事情,使得他的聲譽徹底跌落塵埃。
此後,陳光標似乎就徹底消失在了眾人眼中,再也不見「中國首善」的消息了。那麼,這個曾經高調做慈善的企業家,現狀怎麼樣呢?
三、低調生活
面對眾多網友的聲討,一向我行我素,從來不顧外界看法的陳光標,似乎再也「高調」不下去了。2016年之後,陳光標做「慈善公益」事業的消息似乎徹底消失了。沒有相關媒體的報導,人們不知道這個曾經的「中國首善」去了哪裡。
不過,據說有人聲稱在陳光標的老家看到過他的身影,當時這位大慈善家在家鄉陪自己的父母種地,顯得特別低調,跟往日的「大肆宣傳」截然不同。當然,也有人稱這位身價百億的大企業親自去田裡種地,是一種作秀的行為。但陳光標自己表示,他就是農民的兒子,種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最近,看到的有關陳光標的消息,是從貼吧看到的。在今年二月初的時候,有人曝出了照片,稱陳光標先後為抗擊疫情捐贈了五十萬隻口罩。其中的事情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抱著善意的態度來看,希望這件事情是真實的。
不過,從這件事來看,陳光標似乎確實「低調」了許多。不僅在生活方面低調了起來,就連發展慈善公益事業也變得低調了起來。其中的內情究竟如何,或許跟外界的議論有關,或許跟他自己的「內疚」有關。
也許陳光標曾經真的弄虛作假,也許他曾經太過高調等等。無論如何,在他所有的不妥當行為當中,其慈善公益的付出確實是值得稱讚。我們在指責他的同時,不妨想一想,那些因為他而受到幫助的那些人,他們的生活是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是否改變了?
因此,與其討論這個有爭議的人物,不如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未來的生活如何,依舊要繼續走下去。
結語:
陳光標曾經說過對企業的看法,在他看來,一個企業要發展的話,是離不開社會所提供的優良環境和支持的。因此,每個企業都應當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發展的越大,需要承擔的責任就越多。而這,也是一個企業家應有的價值觀。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所以陳光標才能在企業發展的時候,拿出利潤去做慈善做公益。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觀念的影響,他才能踐行自己的信念,去做一個樂於回報社會的企業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