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那些星期就是都和北歐神話(Norse Mythology)相關了。
北歐神話雖然沒有希臘羅馬神話那麼著名,但是其對世界仍然有著廣泛的的影響。如魔戒三部曲幾乎是北歐神話的一個翻版,此外《哈利波特》也是以北歐神話作為創作基礎的。
北歐神話與希臘羅馬神話風格迥然不同,北歐神話中的神不是萬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恆的。神王奧丁(Odin)是以一隻眼睛為代價喝了「智慧之泉」,從而得到了大智慧,並用世界樹的枝做成了流行之槍(Gungnir), 槍身上刻著神聖的契約:「持有此矛者,將統治世界」,因此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眾神之王。
Wednesday,【Woden's day】,商業之神
奧丁(Odin),在北歐神話中有「天父」之稱,他的地位至尊無上,身份眾多,他在北歐神話中還是是負責引領亡靈的神,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Mercury),因為他是眾神的信使,健步如飛,行動迅速,因此墨丘利被奉為信使之神;此外,因他能飛快地傳達消息,他還有「商業之神」之稱,因此我們便有了由拉丁語的詞根merces (好處、回報)演變而來的單詞,如commerce (一起做生意)、merchant (商人)、merchandise (做生意)。奧丁在英語中作Woden,於是就有了Wednesday 【Woden’s day】。
因此Wednesday就是為了紀念北歐神話裡的這位主神命名的。
因墨丘利(Mercury)行動迅速,靈活矯捷,人們便用他的名字命名那顆距離太陽最近的、繞太陽公轉速度最快的行星,即水星。
Tuesday,【Tyr’s day】,戰神
希臘人用戰神阿瑞斯Areos來命名周二這一天,稱其為戰爭之日。在羅馬神話中被敬為戰神的是馬爾斯(Mars),日耳曼民族中的戰神是提爾。提爾(Tyer)是奧丁的兒子,Tuesday就是為了紀念提爾(Tyr)而命名的,相當於【Tyr’s day】。
戰神暴戾血腥,因此古人們將一顆呈紅色的星星用戰神的名字Mars命名,這顆星便是我們中文中的 「火星」。
Thursday,【Thor’s day】,雷神
希臘人用雷神宙斯Zeus來命名周四這一天,即【Zeus's day】。在羅馬神話中對應宙斯的是Jupiter , 也可以理解為是Zeus's pater—Jupiter, pater在拉丁語中意為父親,由此也可以理解為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意思便是眾神之父的意思。相對的,在北歐神話中雷神是索爾(Thor),主神奧丁的長子。Thursday就是為了紀念索爾(Thor)而命名的,【Thor’s day】。
朱庇特Jupiter是眾神之父, 能力最強,恰巧的是,木星也是當時觀測到的七顆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所以人們便用他的名字命名木星。
Friday,【Frigg’s day】,愛與美之神
在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之神是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她是所有女神中最美的一位。對應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在羅馬神話中是Venus;在北歐神話中是芙莉嘉(Frigg),她是奧丁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羅馬人稱星期五為dies Veneris [愛神維納斯之日],在英語中便有了【Frigg’s day】。
古人們因發現夜空中總有那麼一顆耀眼的星星,於是便用最迷人的女神Venus命名了這顆星,於是便有了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金星V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