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易學難精,也從側面凸顯出象棋本來就博大精深。雖然現在許多軟體已經打敗人類,但是那只是在電腦狀態下。對於我們人腦本身而言,不管你是業餘棋手還是職業棋手,甚至大師或特級大師,對象棋的學習和認知都是永無止境。所以對於人來說,象棋的修為往往決定著棋力與境界。用心感悟以下心決,學以實戰;戰而反思;思而再戰。思維與心法自然就會融會貫通,適時棋力只增不減。
一、入界宜緩(「緩」又一作「援」)
入界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跨過棋盤的楚河漢界。宜緩不是要遲緩,這與兵貴神速自相矛盾,這裡的緩就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冒進,要先排兵布陣做好充分準備,蓄勢待發才是宜緩的核心思想,同時孤軍深入也是兵家大忌。
二、不得貪勝
貪勝就是過分渴望贏得比賽,下棋講究平常心,這樣才會有利於棋手水平正常發揮。心態是贏棋的基礎,無論是過於消極或積極,都會影響棋手內正心理。切記誰貪誰倒黴,就連特級大師也不能例外,記得許銀川和孫勇徵兩位特級大師的一盤棋,當時棋友都認為許銀川輸得莫名其妙,賽後許銀川解釋道,是他自己太想贏這盤棋,於是急功近利漏算所致。
三、棄子爭先
棋手們都很在意先手,因為先手方具備了主動地位,開局過程裡,你每走一步對方都得作出回應。當然前提是你不能走錯,否則就會失先、被對手反先。在象棋開局過程中,往往一再強調,寧舍一子不失一先。由此可見,先手主導對於棋手何等重要。所以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握時機學會棄子爭先。
四、舍小就大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何為小何又為大?就子力上來看,當然是車大於馬炮,至於馬炮則有階段性不同,畢竟有殘局馬勝炮之說。然後就到了先與勢,中國象棋講究棄子爭先、棄子奪勢,由此可見先手與勢頭比某個棋子更有價值。最後才到大局,大局往往關乎生死存亡,棄車保帥就是最有力的說明,所以棋友們在某些比賽中經常看到,許多象棋大師在謀全局搏殺時,往往會使出一些連續棄子攻殺的手段。
五、攻彼顧我
棋盤間每走一步棋,都對雙方產生一定影響。一盤棋要下得長走得遠,就得要求對弈兩人棋力相當,並且每一步都作出正確應對。相反,要是哪一方弱或者走錯,那麼要不了多久,必定就會敗陣投降。所以下棋一定要攻彼顧我,就是在進攻對方時,也要做好己方防守。如若只會一味進攻疏於防守,很多時候只是在替對手做嫁衣。
六、逢危須棄
在下棋過程中,有時看似已經命懸一線,甚至呈現無力回天之垂暮。但是我們應該慢慢培養臨危不亂的心態與思維,要想保全將(帥),這應該從全局著手考慮,有時需要棄掉象、士;有時需要棄掉車、馬;有時需要棄掉炮、馬等等,甚至更多。當然這一舉至少能夠頂和或者制勝,否則乾脆認輸。
七、動須相應
動須應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如若對方走子之後,我們應該作出有效應對;另一層就是我們自己走子過程中,不能單獨走動一個子,要讓子與子之間有聯繫、有呼應。比方過河兵需要車、馬掩護,歸根結底就是讓其有根。
八、慎勿欲速(「欲」又一作「輕」)
中國象棋邏輯縝密,容不得半點差池。對於經常下棋的棋友,可能對一失足成千古恨感觸頗深。所對弈過程中自當小心謹慎,同時也不能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棋友們當然心知肚明,但是在實戰過程中確實需要極度耐心。沒有耐心之人往往容易輕敵,也十分容易被翻盤。
九、彼強自保
下棋過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處於優勝狀態。那麼當我們一時處於劣勢,首先不能氣餒,理應沉著應對,但是不能硬碰硬,要學會加強防守等待時機。只有做好嚴密防守,讓對手屢攻不下,我們才有等到對手犯錯那一刻。這裡有點類似於打持久戰。
十、我弱取和(又一作「勢孤取和」)
雖說勝負乃兵家常事,但是勝與和都凝聚著棋手的智慧和謀略。處於優勢當然會渴望勝利,可是處於劣勢是不是就要認輸,這可不一定,當然前提就是自己還有機會走和,否則及時認輸也是對棋手的一種尊重。中國象棋中和棋也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就需要棋手自身不斷學習、總結、積累。這樣才不至於把和局弄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