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深度觀察)

2020-12-11 人民網

核心閱讀

今年是「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400周年,包括美國和英國各地將舉行活動紀念這一事件。美國媒體評論稱,回顧歷史和現實,「五月花」號登陸這一美國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對於美國印第安人而言卻是悲慘時代的開始。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陷入系統性貧困和被歧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聲音日漸微弱。

「五月花」號出發地英國普利茅斯港將於今年舉行系列紀念活動。主辦方日前宣布,將邀請30餘名美國印第安人部落藝術家,於7月到當地展示印第安特色藝術,作為普利茅斯港紀念活動的一部分。主辦方表示:「這可以讓我們從印第安人的視角看待西方殖民主義對北美大陸的影響。」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回顧西方在北美殖民的400年歷史,它對美國印第安人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血淚之路」。

「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在他們的幫助下,白人殖民者定居下來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和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的日子後來定名為感恩節。然而此後,白人殖民者卻通過戰爭、誘騙的方式迫使印第安部落籤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從印第安人手中巧取豪奪大量土地。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估算,截至2018年底,全美有570萬印第安人,約佔總人口的2%,他們中的22%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這些保留地主要位於貧瘠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面積約6.5萬平方公裡,最小的僅0.5平方公裡。在白人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幾乎分布於全美各處,如今卻在東西海岸主要大城市難覓蹤跡。

「我們的呼聲是為了和平,讓它繼續下去。這種和平必須永遠持續下去。願我們的兒子成為你們的,你們的兒子成為我們的。」走進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美國印第安部落之一切羅基人的女性首領南希·沃德1781年說的這番話首先映入眼帘,她道出了印第安人希望與白人和平共存的強烈渴望。

然而,沃德的這一願望沒能實現。展覽顯示,1492年白人殖民者到來之前,這片土地估計有500萬印第安人。在19世紀的近百年時間裡,美國軍隊通過西進運動大肆驅逐、殺戮印第安人,侵佔了印第安人幾百萬平方公裡土地,攫取了無數自然資源。到了1900年,全美一度僅剩下25萬印第安人。

美國印第安人事務協會執行董事兼律師香農·凱勒對本報記者說:「美國印第安人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和種族滅絕的歷史。美國剛建國時,曾承認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主權政府,但後來卻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終止了印第安人的治理體系並奪走了他們的土地。現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許多美國印第安人社區非常貧困,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失業率高達85%」

派恩裡奇印第安人保留地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這個地方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聞所未聞。《大西洋月刊》之前曾探訪該保留地,發現這裡的失業率高達80%,大多數印第安人生活在聯邦貧困線之下,許多家庭根本不通自來水和電。據《大西洋月刊》報導,由於聯邦政府提供的補貼食品普遍高糖、高熱量,這裡的糖尿病發病率比全美平均水平高8倍,平均預期壽命僅約50歲。無事可幹的年輕人往往在幫派文化中尋求身份和歸屬感,酗酒、打架、吸毒在這裡屢見不鮮。

派恩裡奇的困境是當代美國印第安人境況的縮影。據美國印第安人事務管理局的統計,在受教育及收入方面,2017年,25歲以上的印第安人僅有19.6%的人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而白人的這一比例為35.8%。印第安人中有21.9%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白人則為9.6%。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印第安人健康服務局去年10月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美國印第安人預期壽命比美國人均壽命低5.5歲,糖尿病、慢性肝病和酒精依賴症的發病率分別是美國平均水平的3.2倍、4.6倍和6.6倍。

非政府組織「為了美國印第安青年更強大」發布的報告說,美國最窮的5個縣,有兩個位於印第安人保留地。「許多美國印第安人社區非常貧困,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失業率高達85%。」美國政府在荒涼、人煙稀少、缺乏水和其他重要資源的地區為印第安人劃出保留地,當地面臨著重重經濟挑戰和地理隔離。美國印第安人的就業率和高中畢業率在所有族裔中都是最低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內的公路系統有超過60%為土路或碎石路。

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指出:「美國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部落的關係類似於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係,但從很多方面來看,聯邦政府沒有履行好職責,造成印第安人保留地成為美國最貧困的社區」。

「我們的人民已經遭遇這種待遇幾百年,實在是受夠了」

《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整體性的貧困和被忽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卻在美國社會聲音微弱。整個國家似乎已經忘記了誰是這片土地的最早居民。甚至有媒體把美國印第安人描述為「正在消失的種族」。美國印第安部落立巖蘇族主席戴夫·阿爾尚博說:「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歧視從未停止,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我們的人民已經遭遇這種待遇幾百年,實在是受夠了!」

香農·凱勒說,對於聯邦政府承認的573個印第安部落,聯邦政府每年會提供一定資金,事實上是作為攫取印第安人土地的補償。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資助很少。很多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學校已經破敗不堪,教育體系分崩離析。少數州會向印第安部落提供補助資金,但大部分州不會,因為印第安人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的話語權太小,全美僅有4名印第安裔聯邦眾議員,沒有聯邦參議員。

她還表示,美國印第安人最大的期待是獲得社會認同。「我們有著多樣文化和語言,但卻經常不被當作一個族裔來看待,而只是被看作一個政治階層,基於我們同聯邦的條約來取得有限的自治權。美國政府要承認,美國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對另外一個種族的屠殺和滅絕基礎上,這一歷史性創傷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

在北達科他州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地長大的藝術家盧格說,他將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五月花」號400周年紀念活動,「講述印第安人的悲慘歷史很重要,如果我們不去講述,誰來記住這道歷史的傷痕呢?」

(本報華盛頓3月1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8日 16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美國印第安部落立巖蘇族主席戴夫·阿爾尚博說:「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歧視從未停止,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我們的人民已經遭遇這種待遇幾百年,實在是受夠了!」 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 如今被忽視並陷入系統性貧困 ——「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五月花」號出發地英國普利茅斯港將於今年舉行系列紀念活動。
  • 「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回顧西方在北美殖民的400年歷史,它對美國印第安人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血淚之路」。「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
  • 人民日報發文《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寓意什麼?
    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2020年03月18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名為《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的評論文章,文章一經發布,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讀者熱議,原文詳見【人民網-人民日報: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深度觀察),《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8日 16 版】。
  • 意境經典,靜心聆聽天籟般《夢回印加》|夢回印加|印第安人|美國|...
    這是一首神秘而空靈的印第安音樂!點擊上方音樂,聆聽最美旋律!印第安人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如今被忽視並陷入系統性貧困今年是「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400周年,包括美國和英國各地將舉行活動紀念這一事件。
  • 美國人用鏡頭記錄下最後的印第安人,長相與我們相似?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淚史!每當人們發現了新大陸,只要比他們落後,就會遭到瘋狂虐待,甚至屠殺!把人類的佔有欲發揮的淋漓盡致。在北美大陸上,本來生存著印第安人,但是在歐洲人入侵後,兩種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歐洲人為了利益,採取了殺戮的模式!
  • 鱷魚的眼淚,印第安人的血淚史,歷史上最不齒的節日
    鱷魚的眼淚,印第安人的血淚史,歷史上最不恥的節日節日,是人們為了紀念生活中值得紀念的日子,而創辦的,就像五一勞動節是為幾年1886年的美國大罷工而創立的,中秋節是家人團聚而擁有的,有幾千年歷史的春節更是源自與華夏的「臘祭說」,而這麼多的節日中最令我感覺到噁心的就是美國的感恩節。
  • 從主人到奴僕,曾經馳騁北美的印第安人,到底有著怎樣的血淚史?
    那麼對於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千百萬印第安人來說,卻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根據上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根據史料推算的數據,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北美的印第安人數量在3000萬到1億之間。即便我們取最保守的3000萬人作為標準,在1970年,美國印第安人的數量只剩大約80萬。
  • 感恩節實際上是一部屠殺印第安人的歷史,為什麼美國人還要過?
    每年11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都要過感恩節。揭開感恩節的真相,實際上是一部美國人屠殺印第安人土著居民的血腥史。很多人做了壞事都要遮遮掩掩,儘量避開這個話題,但是美國為啥卻屢屢高調過感恩節呢?(印第安人送來了好吃的)當時,居住在今日美國土地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 樹下織布、草原飲馬:1900年,美國印第安人原始生活的10個瞬間
    1887年,一位美國攝影師搬到華盛頓州,從那時起,他就用自己手中的相機,開始記錄印第安人的部落生活。在此後30年的時間裡。他的足跡遍布了密西西比以西從墨西哥邊境到阿拉斯加北部的80多個印第安部落。【圖3】濱海之夜:印第安人不只生活在草原上,還有臨海而居的印第安人,他們以打魚為生。獨木舟之於沿海印第安人,就像駿馬之於草原印第安人一樣,同樣不可或缺。從哥倫比亞河口到阿拉斯加的雅庫特灣,這種由大雪松的樹幹製成的獨特的獨木舟,在印第安部落中隨處可見。
  • 從3千萬變成3百萬,印第安人在美國大陸究竟遭遇了什麼?
    然而,清教徒真正感謝的不是印第安人,而是上帝,他們認為是上帝派印第安人來拯救自己的。誰能想到,幫助美國第一批移民的印第安人,會因此迎來百年的血淚史。由於各種原因,印第安的各個部落無法連接在一起,沒有統一的文明體。但印第安人沒有放棄,愣是靠著石器、弓箭等古老的武器,統治了3000萬人。可清教徒的到來,也帶來瘟疫、流行疾病和殖民者。
  • 18世紀,1300萬野牛被美國所殺,背後是印第安人的血腥歷史
    而美國的西進運動,讓野牛迎來了滅頂之災,同時印第安人也同樣如此。西進運動、野牛和印第安人1783年,美國獨立成功,為了土地和資源,美國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印第安人的身上。此時,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皮草貿易漸漸繁榮,野牛成為了一項重要資源,為了牛皮,大量的野牛被美國捕殺。
  • 印第安人從3千萬變成3百萬,美國白人究竟對他們做了什麼?
    當地的印第安人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不但給他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專門派人教他們怎麼狩獵、捕魚等生存技能。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他們迎來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裡,他們按照宗教傳統習俗,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為了感謝當地人的幫助,他們邀請當地人一起慶祝節日。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和90位印第安人慶祝史上第一個感恩節,這便是感恩節的由來。
  • 從3000萬到300萬,美國白人究竟做了什麼,才「玩」死印第安人?
    引言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美國的感恩節,其實這個節日也是大有來頭的,很久之前第一批到達美國大陸的歐洲移民者,他們乘坐著5月花號,漂洋過海花費了數月的時間才到達美國大陸,並且下船時的102個人過冬之後只剩下50人。
  • 印第安人的長相,很像中國人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真正的印第安人,長的和中國人非常的相似。 這是照相技術剛發明時,拍攝下來的一個真正的純印第安女人。 你覺得像不像中國的蒙古人?
  • 美國的發展,建立在印第安人血淚之上,曾經這片土地的主人今何在
    我也是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的統稱,像我們熟知的瑪雅人就是印第安人的一支,也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 印第安人雖包含很多民族,但是族群及其語言的劃分情況至今均沒有公認的分類。美國人也壓根不願細心統計其分類。現在在美國,印第安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2%左右。
  • 印第安人的血淚:歐洲與美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文明
    罪惡的開端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由歐洲人在北美洲建立的國家。500多年前,歐洲人為了到中國與印度尋找黃金與香料,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然而,他們卻在向西航行時發現了物產豐饒的美洲。也就是從那時起,美洲最初幾百年的開發史,成為了無數印第安人民的血淚史。這一切,還要從公元1492年說起。
  • 美國黑歷史——印第安人大屠殺
    美利堅合眾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家領導階層總是標榜美國是「自由的燈塔」,「民主的港灣」,但回顧美國建國二百年來的歷史,其實是一部印第安人的屠殺歷史。華盛頓畫像曾在華盛頓的號召下積極參加和推動屠殺印第安人的美國傑出民主領袖之一,就是提出"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屆總統託馬斯·傑斐遜。
  • 你一定沒聽過的印第安音樂
    ,他們團結一致,不屈不撓,他們驍勇善戰,抵禦外敵,然而印第安的歷史確是一部催人淚下的血淚史,這裡不想提印第安的歷史,今天要跟大家談談印第安的音樂。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印第安人是毀滅性的災難。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印第安人長期遭到屠殺、圍攻、驅趕、被迫遷徙等迫害,人數急劇減少。到20世紀初期,只剩下30多萬人。直到1924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
  • 幾部反映美國屠殺印第安人的電影,有的帶過,這部成為永世的經典
    顯然,美國並非上帝選中的一片樂土,無論如何美化,至少有兩段極野蠻、血腥的歷史不可抹除,那就是黑奴貿易和屠殺印第安人。隨著黑人登上美國政治舞臺,話語權越來越大,反思黑奴歷史的題材在好萊塢電影中時有冒出。相比之下,印第安人如今在北美所剩無幾,屬於沉默的一群,在好萊塢電影中自然沒有話語權。為奴十二年電影截圖被解救的姜戈電影截圖其實,印第安人本是北美大陸的主人,在遭到白種人的瘋狂屠殺之後,接近滅絕的邊緣。美國的西部拓荒史,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好萊塢曾經流行西部片,印第安人在片中總是一副野蠻、愚昧的形象,以襯託出高貴的白人英雄。
  • 國際觀察|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一:印第安人「悲歌」不絕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柳絲)美國納瓦霍族印第安人居住區,橫跨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和新墨西哥州,面積約7萬平方公裡,一度是美國新冠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新冠疫情下,納瓦霍族、切羅基族、蘇族……美國數百萬印第安人在疾病、貧困、漠視中艱難掙扎。400年前,歐洲「五月花」號船抵達北美大陸,開啟美國印第安人慘遭驅逐和屠戮的「至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