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方鳳嬌 徐芸茜 北京報導
一場疫情,讓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而談及口罩,不得不提「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仙桃。
正所謂「紡布產業看中國,中國看仙桃」,湖北省仙桃市不僅被稱為「世界第一口罩生產基地」,更有著彭場鎮這個仙桃無紡布產業的發源地。在這裡,有著大量生產防護用品的中大型企業,甚至在一些地方,家家戶戶都是生產商。
「我現在用的口罩就是自己家裡生產的。在我們家鄉,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點焊機或一體機。」仙桃市的黃女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她家裡也有幾臺電焊機,自己生產口罩,用她的話來講就是「家庭小作坊」。
而黃女士家這樣的家庭作坊,僅是仙桃市無紡布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分布在這個城市的更多更大的無紡布生產企業,則助推著仙桃工業經濟的發展。
近日,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公布,仙桃市入圍並排名第65。同時,仙桃市的工業在湖北省縣域中排名居首。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仙桃的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穩定。2019年仙桃市規上工業超過1000個億,在縣域中是表現比較突出的。
雖屬省內第一,但從全國範圍來看,工業百強縣中仙桃的排名相對靠後。對此,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產業鏈體系不是很完善。」
工業佔仙桃GDP近「半壁江山」
根據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顯示,湖北省有5個縣(市)入圍,其中仙桃市排第65,宜昌市第75,潛江市第82,大冶市第88,漢川市第92。
作為湖北省工業第一縣,仙桃的工業發展可圈可點,並且,仙桃的工業在其三大產業中,所佔比例最高。產業結構來看,第二產業佔比46.1%,佔近三大產業中的半壁江山,遠高於第一產業的佔比10.7%,且高於第三產業的43.2%。
增加值來看,2019年,仙桃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8.47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同樣佔近半,為400.72億元,遠高於第一產業的92.51億元,高於第三產業的375.24億元;增速方面,第二產業增長最快,為8.6%,遠高於第一,且高於第三產業增速。
細分來看,最大的工業產業是無紡布產業。據仙桃市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仙桃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094.20億元,同比增長7.9%。六大主導產業產值完成達909.4億元。其中,五大主導產業非織造布產業、食品加工產業、新材料及醫藥製造、機械及汽車零部件行業和紡織服裝產業年產值均超過100億元。其中,非織造布產業產值最高,為291.43億元,排第六的的電子電氣行業產值為58.58億元。並且,仙桃市再次被授予「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
但是,從全國範圍來看,仙桃或者湖北縣域工業經濟的排名無緣前60名。這一定程度上表明仙桃甚至湖北的工業經濟發展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葉青坦言,湖北省的經濟發展有五大短板:「一是武漢一城獨大;二是成果轉化不夠;三是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四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夠;第五是出口不夠。湖北的縣域經濟發展確實比較差,工業百強縣最好的也排到60幾名,這是一個問題。尤其是跟沿海城市比湖北有一定的差距。」
產業鏈體系亟待完善
「湖北的縣域經濟弱就弱在工業上,而工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形成產業鏈。」葉青同樣認為。
顯然,仙桃工業發展乃至湖北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堵點。
至於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王紅英同樣認為,首先就是它本身的產業鏈體系並不是非常完善。儘管這兩年道路建設已經更新了不少,但是由於整體的汽車運輸成本相對比較高,所以湖北縣域經濟很難形成產業上中下遊的聚集效應。這就導致湖北省會以及主要的工業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好,但是縣域經濟普遍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而顯得產業比較單一。
其次,湖北離珠三角等經濟圈的距離非常近,勞動力的大量遷出,使得湖北縣域經濟本身的勞動力供給不足。
此外,湖北所在的長江流域十年對於魚類的禁捕包括環境治理,與之前湖北以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模式產生了較大的矛盾。在環境約束的背景下,湖北縣域經濟的發展將會面臨挑戰。
王紅英認為,未來在嚴格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選擇一些食品加工業,可能是湖北縣域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
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葉青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因地制宜的發展工業非常重要。比如武漢的工業向周邊相應地轉移。以長飛光纖搬到潛江為例,潛江的光纖產業發展較好,長飛光纖搬到潛江後,正好與潛江的石化相結合,能起到互補的作用,比在武漢生產更好。
其次,將自身最長的工業產業鏈加長。葉青舉例說,談及湖北哪一個縣工業發展得好,可能就想到仙桃有無紡布產業,是全國無紡布第一縣。但2019年仙桃的無紡布產值也不到300個億。因此,每個縣要有意識地把自己最長的工業產業鏈加長,這是解決堵點的一個方向。再次加長之後,爭取能夠做到中部第一,然後是全國第一,區域性地來爭第一。
此外,依託高速公路來布局其工業鏈。目前,湖北的工業主要靠三個大城市,武漢、宜昌、襄陽,這些城市最大的問題,葉青認為就是「分割」比較厲害,互相之間工業的關聯不大,這就需要靠中間的縣域經濟去填補,比如宜昌和武漢之間的漢宜高速,這300公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產業帶,或者說是工業帶,但是在高速公路兩邊,除了幾個縣城之外,幾乎看不到工業區。
「仙桃算比較熱鬧的,高速公路兩邊都是工業,所以兩個城市中間的工業帶一定要打造,這個是成本最低的。」因此,葉青認為:「如果依託高速公路來發展工業,運輸很方便,所以整個湖北要依託高速公路來布局其工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