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促進兩市友好交流

2020-12-22 央視網
  2001年3月1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2月27號「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上海市新錦江賓館舉行,以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為團長的臺北市訪問團出席了論壇,論壇的主要內容圍繞城市的環保、教育、都市發展與交通建設而展開,請看記者從上海發回的報導。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是由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與臺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主要探討城市發展規劃、環境保護、城市交通、教育發展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上海市副市長周慕堯與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在開幕式上致詞。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分別以《上海:經濟轉型與發展展望》《臺北市的發展、挑戰與轉機》作了專題演講。白秀雄在演講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臺北的基本情況,今後發展方向和面臨的挑戰與轉機。

  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臺北市可以說是一個臺灣島上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金融、貿易的中心,也因此我們在邁入21世紀的時候,不可諱言的 我們這個老城將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

  論壇就環保、城市發展與交通和教育三方面進行了分組專題研討,十幾位來自上海與臺北的專家、學者分別發表了演講,上海市的專家以《城市交通發展現狀與未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等題目向臺北訪問團介紹了上海的成功經驗。臺北市的代表也把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的拉圾處理,城市衛生下水道建設等方面的經驗與上海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

  作為祖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發展較快的城市,上海與臺北的雙向交流,有著良好的基礎,兩市直線距離不足700公裡,自從1988年臺灣開放赴祖國大陸探親以來,12年間,臺灣同胞到上海的一共有27萬人次,上海赴臺探親人員也有26000多人次,兩市的雙向交流項目已經達到3652項,其中上海各界人士應邀赴臺從事各類交流活動的有1700多項,有7000多人次。

  白秀雄先生這是第二次訪問上海,第一次是在2000年9月份,他作為臺北市老年之友協會訪問團的成員來到上海,所以他說,他在上海有許多老朋友,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也在今年1月份作為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參訪團成員訪問了臺灣。

  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上海還有很多的方面可以進行交流,有的也已經在接觸,凡是涉及到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提高兩岸市民生活質量的,我相信都可以進行一些溝通和交流。

  臺北市訪問團是在2月24日下午抵達上海市的,作為訪問團團長,白秀雄對此次論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我們覺得兩個都市的問題大同小異,假定說是彼此的經驗可以提供出來做為參考的話,那麼相信兩個城市都可以得到很多的幫助,除此以外,對於兩個地方人民的友誼,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當然,我們只認為說假定雙方通過不斷的接觸,提升友誼、增進了解的話,對於增加彼此的互信,一定會有大的幫助,這樣的話,對海峽兩岸的關係,我相信可以有相當的改善。

  此次訪問團的團員有臺北市市政府環保局長沈世宏,都市發展局長陳威仁、教育局長李錫津等臺北市政府官員和多名市議員,以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共22人組成。這一次,他們不僅希望能夠圓滿地完成論壇和參訪活動,同時也希望能在論壇的基礎上,為兩市進一步深入的交流,在各自的領域中多做一點事。

  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李錫津:我想這次來我們希望能夠加強我們兩個城市的文教交流、體育交流,甚至於老師的互訪,我想都會在加強,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

  25日上午,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市政府貴賓廳會見了訪問團一行,徐市長對訪問團來上海參加「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共議兩城市發展表示歡迎,並向客人們介紹了新世紀上海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發展藍圖,徐匡迪希望透過此次論壇能進一步推動滬、臺兩地在各個領域的雙向交流,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為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新世紀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而共同努力。

  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代表市長馬英九向徐匡迪市長、周幕堯副市長發出了請他們訪問臺北的邀請,徐市長也通過白秀雄向馬英九市長轉達邀請,希望馬市長能在適當的時機訪問上海。

  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我代表臺北市政府馬市長正式還很誠摯地邀請徐市長到臺北市來訪問,來給我們指導,周市長也一起,大家一起來。

  上海市市長徐匡迪:(我們也)邀請馬市長,如果「陸委會」不反對的話,邀請他到上海來訪問,我希望做第一個成功者,不希望做第二個失敗者,因為謝(長廷)市長的訪問已經被否決了,所以我如果再給馬市長一個難題,他就很不好辦了,所以我想剛才白市長說得很好,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氣氛下,我們會加強這方面的交流。

  在上海,臺北訪問團參觀考察了浦東新區、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上海城市規劃館等地方,以便詳細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在東方明珠電視塔,訪問團成員們俯瞰上海,看著這座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變化的城市,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訪問團成員也表示,他們一定要把上海這邊好的發展經驗帶回去,希望臺北也可以像上海這樣快速的發展。

  臺北市議員林奕華:雖然說來了六次,可每次來都有新的改變,所以永遠不覺得膩,我們也希望能以上海當作目標,大家彼此來勉勵,因為來到上海,看到上海進步這麼快速,那麼我想在臺北這個部分,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非常的努力,我們通過良性的競爭,在臺北也好,上海也好,我們能夠在整個亞洲經濟上面都扮演起最重要的角色。

  在參觀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這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的胡兆康處長,以前就曾在上海生活過,13歲那年,他隨家人一起去了臺灣,50多年來,這是他第一次回到了這座他曾經生活過的城市。

  臺北市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的處長胡兆康:上海整個不一樣了,跟我印象中的上海完全不一樣,當然小時候上海是很模糊的,可是絕對不是像這樣的建築,都是高樓,那麼高的高樓,我想變化蠻大的,蠻大的。

  胡先生告訴記者,這一次他來參加「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時間比較緊張,如果有機會,他一定還要再來上海,看看上海的變化、上海的發展,而且還要帶上自己的太太和孩子們一起回來。

  怎樣解決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訪問團成員最為關心的,他們分別拜訪了上海環保、城建交通、教育等方面的 行業主管部門。在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訪問團的都市發展與交通組,詳細了解了上海城市交通發展的情況後,就城市交通擁堵,停車以及城市客運的情況,提出了許多的問題,上海交通局給予了一一解答。在聽說上海市的城市地鐵將以每年30公裡的速度建設時,訪問團的成員們表示,這種發展的速度太讓他們敬佩了。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陳威仁:一年要搞20到30公裡的這個效率我們非常的敬佩,從集資、建設、營運跟監督是分開的,這個機制,剛才朱董事長告訴我效率提高很多,我們很有興趣進一步來了解,也許臺北是不是也可以採用這樣一個方式。

  臺灣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教授馮正民:這個事在臺北臺灣很多地方都是蠻羨慕的,你們的效率很高。

  臺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學聖:我今天看了以後,必須坦白講,上海的規劃確實有它十足遠見的地方,並且有執行十足的魄力在,臺北在這方面我們確實落後,我們只是發展在前,我們佔了先機,但這個先機已經漸漸喪失,我覺得上海已經迎頭趕上臺北,臺北如果不能夠好好從上海的發展過程中學習經驗的話,我想十年後,臺北只會依附在上海之下,永遠也不會有自己一個獨特的角色在。

  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臺北訪問團的成員們說,他們非常佩服上海市政府的氣魄,能夠建設這樣一座大規模的展示館,讓市民能了解城市的發展規劃。臺北雖然也有展示館,可是規模太小了,如果有可能,他們希望臺北也能建一座這樣大規模、有影響的展示館,讓市民可以看到未來的美好家園。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陳威仁:我們從事城市規劃的人,多少也了解到這幾年上海的一個發展,在我們印象裡面,它發展的很快速,尤其是浦東的發展,我們在很多的資料裡邊也看的到,它非常的現代化,臺北因為土地面積只有272平方公裡,有一半是不可開發的公園跟保護區,可以建築的新的空地也比較少,大概只剩下1000多公頃,所以我們沒有像浦東這樣大規模的開發計劃。

  在論壇研討時,臺北訪問團還與上海市文化、體育,以及企業界等部門負責人就兩市進一步深入交流,進行了廣泛的商討,取得了許多共識。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與臺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還就建立定期的兩市「城市論壇」達成了共識。對於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行,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組織者,大家都有認為取得的成果超乎想像,令人滿意。

  臺北市議員林奕華:讓雙方的市政府都覺得相當有收穫,不過,當然我們希望今天是一個起步,未來我們雙方的市政府還有更多要合作的項目,真的希望透過今天這樣一個開始,雖然大家蠻依依不捨的,可是未來呢,我們能夠落實更多彼此來討論的空間,對兩個城市未來的發展都有具體的一個幫忙。

  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我們原始計劃到上海來,希望通過兩個城市的專家、學者、行政首長的這種互相討論,彼此能夠互相學習,互相來促進,我想這個目標應該已經達成,那麼,其次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增進兩個地方民眾的認識和互動跟友誼,我們到很多地方參觀,我們接觸很多的代表,或者說相關人員這些民眾,前兩天我們到南京路去參觀的時候,我們碰到很多上海及其它城市的民眾,我們大家都非常愉快地互相打招呼,應該說這個目的也達到了,就是說我們彼此間友誼的增進也達到了,當然,我們希望說對於未來的怎麼樣建立制度化的交流,聯繫的機制呢,我們還會進一步來努力。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吳修藝:不僅達到預期的目標,超出我們料想,一種呢是對問題的關注,能夠這麼聚焦,超出我們料想。第二個,我們感情的交流達到這麼融洽,就像自己家裡一起在討論問題一樣,也超出我們料想。第三,對於更多的交流,深入交流的這種渴望,也超出我們的料想,因為時間太短了,都是話題剛拉開,就有很多問題要表達,就收場了,那就意味著我們這種依依不捨,戀戀不捨就意味著我們今後進一步擴大交流,深入交流的空間很大。這方面的交流,這方面的溝通,我想對整個我們祖國的統一大業,還有中華民族的振興,都是必要的基礎性的工作,實際上講到底,這方面的心靈都溝通了,那麼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都是共性的問題,我想這個基礎越來越擴大,祖國統一的大業應該說是會水到渠成。

  主持人:白秀雄先生認為,此次兩個城市之間的交流互訪活動非常的成功,希望今後呢能夠建立一種制度化的交流機制,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則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進行城市之間的交流,並對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發出了熱情的邀請,希望在適當的時候雙方能夠在上海見面。

相關焦點

  • 「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12月20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0日在臺北舉行,聚焦循環經濟。兩市與會代表就公共住宅與都市更新、大健康產業、文化、環保與市民服務等4個方面展開分論壇交流,並籤署系列合作備忘錄。  率上海市政府代表團參加論壇的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致辭時表示,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
  • 「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滬舉行 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備忘錄
    新華社上海7月4日電(記者許曉青 吳寶澍)以「創新、合作、未來」為主題的「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4日在上海舉行。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自2010年以來在上海市和臺北市之間輪流舉行,是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也稱為「雙城論壇」。通過以往歷次論壇,兩市之間已籤署30多項合作備忘錄,取得豐碩成果。
  • 「2016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開幕
    原標題:「2016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開幕   新華社臺北8月22日電(記者劉剛 許雪毅 王小鵬)臺北上海學生體育節22日在臺北陽明高中舉行,由此拉開「2016臺北上海城市論壇」的帷幕。   上海市長代表沙海林表示,滬臺體育交流合作行之有年,頗有成效。
  • 『聚焦』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雙城論壇」是上海與臺北兩市之間攜手合作、共創雙贏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延續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北花博會舉辦以來兩市交流合作模式的一項重要活動。       兩市市長在論壇上明確表達了「深化雙城交流合作、實現雙城共同繁榮」的美好願景。
  • 「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於22日舉行 聚焦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
    新華社上海/臺北7月10日電 經上海與臺北兩市有關方面商定,「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於7月22日舉行。論壇採用視頻方式召開,在上海市與臺北市分別設立會場。此次論壇以「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為主題,將通過交流研討,推動兩市在衛生醫療、產業經濟交流、智慧交通、區域治理與合作等方面的經驗分享和交流互動。兩岸城市交流有利於增強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由上海市與臺北市政府輪流舉辦,已成為上海與臺北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
  • 「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舉行
    新華社上海/臺北7月22日電(記者楊愷 吳濟海 潘清)以「城市防疫智慧經濟」為主題的「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22日通過兩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自2010年以來在上海市和臺北市之間輪流舉行,是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也稱為「雙城論壇」。以往歷次論壇上,兩市之間先後籤署30多項合作備忘錄,取得豐碩成果。上海市市長龔正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雙城論壇」是上海、臺北攜手合作的重要平臺,已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
  •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將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
    柯文哲 圖自臺媒其中,「生物科技產業交流分論壇」將由產業發展角度切入,朝向高附加價值、具有未來前景的產業前進;「醫學科技發展分論壇」將就最新的醫療科技與照護模式進行雙向的經驗分享 。至於「文化分論壇」期盼以「人」為主體,分享兩市所發展出不同的城市新氣象;最後「青創與智慧城市分論壇」代表著城市創新與活力,將交流城市未來的智能管理及青創發展藍圖。
  • 聚焦城市防疫 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交流「抗疫經驗」
    中新社上海7月22日電 (周卓傲)「我們希望通過這次雙城論壇,推動上海臺北兩市經驗的分享和互動,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城市發展的挑戰。」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在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上如是說。
  •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將赴上海出席2019滬臺雙城論壇
    (觀察者網訊) 據臺灣「聯合報」6月23日報導,被島內媒體視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熱門人選之一的臺北市長柯文哲,今年是否出席「上海─臺北雙城論壇」格外受關注。 臺北市政府23日晚間通過新聞稿宣布,經雙方密集磋商後,「2019雙城論壇」定於7月4日於上海舉行,預計將由臺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大會,本屆論壇將議題鎖定在市民非常關注的經貿、創新、產業交流。
  • 組圖:「雙城論壇」開幕 上海市政府訪問團臺北參訪
    組圖:「雙城論壇」開幕 上海市政府訪問團臺北參訪 2016年08月23日 14:1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上海市長代表沙海林一行臺北參訪。
  • 「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開幕,兩地市長都說「一家親」
    論壇主題聚焦防疫「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2日在臺北舉行開幕儀式。由於疫情的關係,上海代表團無法赴臺,本次會議也破天荒以視頻方式進行。上午10時,臺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市長龔正同步分別進入臺北晶華酒店及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會場。
  • 如何打造健康城市?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今舉行,看看市長們說了啥?
    應勇在致辭時說,上海臺北互動頻繁,兩地民眾友誼深厚。2010年以來,兩地每年輪流舉辦雙城論壇,加強交流,拓展合作,迄今已籤署交流合作備忘錄26項,這次還將再籤4項,可謂碩果纍纍。這些成果積極推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地民眾帶來了綿綿福祉。健康是幸福的源泉,是兩地民眾的共同追求。本次論壇以「健康城市」為主題,為兩地提供了一個交流衛生健康發展經驗的好機會。
  • 2014臺北-上海中學生體育節 促進滬臺學生交流
    (上海臺辦 常志康 攝)  中國臺灣網7月16日臺北消息 「2014臺北-上海中學生體育節」日前在臺北市舉行。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臺北市副市長丁庭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兩市中學生體育節作為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已經形成了機制化交流,成為滬臺中學生交流的重要平臺。
  • 2012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在臺北舉行
    2012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在臺北舉行 2012年08月16日 15: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
    原標題: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以「城市防疫 智慧經濟」為主題的「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22日通過兩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龔正表示,從2010年以來上海與臺北兩市展開多形式、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在包含經貿、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與青少年交流等領域取得豐碩合作成果,讓兩地民眾增進了解,兩地同胞感情越來越深厚,兩市交流已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龔正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影響,讓今年雙城論壇以視頻模式召開,而上海臺北都經受住疫情的嚴峻考驗。
  • 上海解除與布拉格友好城市關係,柯文哲稱:雙城論壇今年繼續辦
    臺北與捷克布拉格締結為姐妹市後,上海市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宣布解除與布拉格的友城關係,對此,在捷克訪問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於當地時間14日聲稱,大陸不該決定布拉格跟誰交朋友,但柯文哲強調,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今年將續辦。
  • 沙海林:不迴避其他縣市循臺北上海模式進行交流
    圖:沙海林(左)代表上海市長出席「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圖為他二十二日與臺北中學生(右)打桌球友誼賽 中央社  大公網8月23日訊 據中新社臺北報導:上海市長代表沙海林搭檔臺北小球手韓芸珊,臺北和平高中校長陳智源攜手上海中學生嶽京京,22日在臺北陽明高中體育館打出一局有著精彩爭奪的桌球友誼賽,也開啟了年度臺北上海城市論壇系列交流活動。當天沙海林率上海市政府訪問團跨海來臺,將參加23日舉行的「2016年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上海臺北雙城論壇
    有臺灣媒體評論說,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兩岸具有指標性的交流活動,繼續搭起兩岸城市交流的橋梁。儘管民進黨當局製造種種障礙,在兩岸情勢緊張的大背景下,「雙城論壇」留下了彼此交流的一扇窗,難能可貴。  從經濟、科研、環保、學術、教育到青年交流,「雲端」兩岸交流活動還有很多。「雙城論壇」正是在這股「雲交流」的熱潮中舉辦的。如今論壇邁入第十個年頭,按照傳統思路面對面交流,今年有現實困難和中斷之憂。但是臺北與上海的共識就是交流不宜中斷,所以「雙城論壇」通過「雲交流」的創新方式出場。柯文哲表示,如此辦理也彰顯「彼此持續交流的善意和決心」。
  • 上海臺北體育交流20年 今年雙城杯青少年圍棋賽線上直播
    東方網記者曹磊12月12日報導:今天上午,2020雙城杯青少年圍棋賽以線上聯線方式在上海、臺北兩市開賽。雙城杯圍棋賽通過網絡向兩岸圍棋愛好者全程直播。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上海籍職業圍棋世界冠軍常昊九段、上海棋院副院長、上海圍棋隊主教練劉世振七段在上海棋院演播室為兩岸棋迷現場講棋。
  • 「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首次以視頻方式召開
    繆璐 攝「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2日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論壇首次以視頻方式召開,在上海市與臺北市分別設立會場。繆璐 攝繆璐 攝論壇開始前,臺北市立樂團帶來《臺北的天空》和《同一首歌》的演奏,彌補了未能來大陸演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