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時勢造就英雄,時代需要英雄。
17年前,小編還在讀高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捲全球,這裡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是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2003年,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鍾南山帶著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那時小編還小,對英雄的名字沒有多大的概念。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時候學校停課,也不允許出校門,戒備深嚴。還有就是市場對酒精的需求供應量很大。
2020年的春節沒有一點點防備,成了「春劫」。1月份的時候大街上還不是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也和往常一樣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在三四線小城市生活多年的我們也沒有意識到這次疫情有多麼嚴重。直到臨近大年三十前幾天,小編還在老公的店裡忙著。嗅到一絲不祥預感的是第二天小編搭上公交車,車上的每一個人都戴著醫用口罩,眼睛裡流露著戒備的眼神。下車後,小編也鬼使神差地去藥店買了很多口罩 。
往年的大年初二,是娘家一貫以來的聚會。姨媽電話裡「硬核」地說:「今年的聚會咱們就不要聚了!在微信上拜年就可以了!」
後面看了新聞報導,才知道這次的病毒叫新型冠狀病毒,並且提出疫情有「人傳人」的危險的人便是84歲的耄耋老人鍾南山,中國工程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家。也首次從電視上看到鍾院士的模樣,清瘦的臉龐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透露出的目光深邃而炯炯有神。這個春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過得不尋常,大家都」居家防疫」。「對祖國最好的貢獻就是躲在家」。「鍾南山說動,我們才動「。大家不再聚會,過年的祝福語變成了祝你「百毒不侵」!更有大批的白衣戰士前僕後繼支援武漢!為我們築起了一道堅硬而安全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