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傅園慧、葉詩文們而言,將來要面對的畢竟是專項運動,體能的比拼再重要,也不能超過專項運動的技戰術能力。
▲微博截圖。
文 | 關不羽
這兩天,「傅園慧預賽第一無緣決賽」登上了熱搜榜。「第一」卻「無緣決賽」,這讓網友們紛紛表示看不懂。
可仔細一看,這還不是個別案例。大滿貫得主葉詩文、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打破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男子50米自由式預賽刷新全國紀錄的餘賀新,以及在預賽中拿下第一名的於靜瑤和方喆,都和傅園慧一樣,因為「基礎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
與傅園慧等因基礎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的遺憾相比,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項目,更是上演了「全國大賽表演業餘空翻」的滑稽一幕。
據報導,在這屆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上,由於體能測試淘汰的運動員太多,一共只有五個人進入決賽。其中資格賽排名最後一名的選手,估計是知道自己怎麼跳反正都是第五,因此選擇了一個難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賽,最終獲得全國第五,央視解說對此也很無奈。
▲微博截圖。
別用長跑能力淘汰了傅園慧葉詩文們
職業運動員也過不了的「基礎體能測試」,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事還得從今年年初有關部門制定的體測新規說起。
今年2月27日,《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發布,要求包括足協、籃協和各級各類國家隊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
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包括深蹲、臥推、引體向上、3000米長跑等10個項目,要求不可謂不全面。通知的第二條還明確提出:堅持「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選拔標準。
毋庸置疑,新規出發點是好的。運動員的體能是賽事表現的基礎,也是其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有些運動員續航能力不足的短板也確實存在。長期以來,我國體育領域存在「重技術、輕體能,重專項體能、輕基礎體能」現象,與之對應的是,體能已成許多國家運動員自我提升的掣肘。
在此背景下,這次全國遊泳冠軍賽增加基礎體能測試,強化運動員體能訓練,提高運動員體能水平,彌補現有短板,本是積極舉措。
可從現在的情況看,基礎體能測試成了「冠軍消滅者」、「名將粉碎機」,這難免引來「矯枉過正」的疑慮:這樣的體測標準有必要搞「一刀切」嗎?
首先,專項運動都有特定的運動要求,綜合體能測試不一定適用,甚至會有衝突。比如說短跑運動員要求爆發力和肌肉強度,強調耐力的體測項目不僅不能提高其運動能力,還會存在訓練目標的衝突。還有些嚴格控制體重的項目,增肌增重過體測和控制體重之間也很難協調。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貴在相宜,不宜拿一把尺子去量所有運動員。
其次,賽事制度是有國際通行標準的,也是多年來施行的。強調體測的重要性,強行在成熟的賽事制度中把體測和決賽資格掛鈎,對比賽公平的普遍認知形成了衝擊。畢竟遊泳比賽比的是遊泳,用長跑能力淘汰了預賽冠軍,決賽的含金量成色確實可疑。
其三,為了過綜合體測,佔用過多的訓練時間,對運動員的前途和中國體育事業都是損失。傅園慧在這次賽前就「惡補」了體測,遺憾的是洪荒之力也沒能幫她過關。
問題是,對於這些運動健將而言,將來要面對的畢竟是專項運動,體能的比拼再重要,也不能超過專項運動的技戰術能力。投入大量的寶貴精力去過測試,有本末倒置之嫌。
能夠同時爭取世界一流的體能與世界一流的專項運動成績,當然是理想的狀態。讓我們的遊泳運動員同時還是長跑健將、臥推達人、引體向上吉尼斯紀錄保持者等,當然是好事,一專多能越多越好。然而,這種全面要求不應該是現實的目標。
基礎體能測試新規直接和決賽資格、「東京奧運會入場券」掛鈎,或許有些用力過猛了。這樣能不能打造最強的中國奧運軍團,顯然是個需要直面的問題。
▲微博截圖。
好的政策意圖還要有合理的實施方法
好的政策意圖還要有合理的實施方法,再重要的管理目標也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專業意見。
重視基礎體能作為政策導向明確後,具體的實施方案可以讓各個專項運動的專家團隊制定。將提高體能與專項運動的專門訓練相結合,在符合專項運動要求的範圍內合理提高體能,可能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相關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機制也應該以專項運動的專家意見為主,拿出合理的測試方案。管理部門統管全局、把握方向,把規定做到幾個引體向上算過關的細緻入微,大可不必。
歸根結底,體育管理與很多行業管理不同,一業百態、千差萬別,每一項專業運動都有自身的技術要求和指標,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不宜越俎代庖管得過細過寬,更不宜違反科學規律強推。
▲視頻截圖。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上,資格賽排名最後一名的選手選擇了一個難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賽。
著名體育學者易劍東對引發爭議的「體能測試」作了這樣一番評論:當你把謝震業的3000米跑成績提高到11分時(蘇炳添是13分38秒),再去看看他的100米和200米還能分別跑進10秒和20秒嗎?當你把遊泳短距離選手的3000米跑提高到11分乃至12分時,還指望他的100米自由式提高0.5秒?如果是這樣,中國人就會顛覆世界運動訓練的歷史,就會創造世界競技體育的奇蹟。
這些話或許尖銳難聽,但其中的道理值得重視。在東京奧運會的遊泳比賽上,國人希望看到的是代表中國最高專業水準的遊泳運動員勇奪金牌,而不是遊泳運動員中長跑最好的去創造奇蹟。
說白了,體能好的,專項運動能力卻未必拔尖。要求50米、100米等短距離遊泳項目運動員耐力超強,要求800米和1500米等中長距離自由式項目運動員爆發力驚人,都是拿錯了尺子,由此而來的問題自然也不可避免。
還是儘量避免「一把尺子量所有」吧!
□關不羽(專欄作家)
編輯:孟然 陳靜 校對:危卓
推薦閱讀:
曲婉婷式「雲盡孝」,為什麼遭到了群嘲?| 沸騰
少林寺註冊666個商標,公眾別把智慧財產權保護誤視為「向錢看」| 沸騰
張文宏「被獎大別墅」?別讓「仇富式誘導」曲解柔性引才 | 沸騰
《花木蘭》:當替父從軍的孝女變成了女權主義鬥士| 沸騰
比非法私塾更該取締的,是「量產神童」的教育理念 | 沸騰
把西二旗地鐵說成日本文明:一種「造謠式尬吹」 | 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