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喜歡的可以收藏點關注哦!(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意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
影評韓國懸疑片《燃燒》,有些事情,總是在反覆思量中不寒而慄!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來自韓國的作品《燃燒》,是韓國導演李滄東執導的一部帶點懸疑色彩的劇情片。簡單來說,《燃燒》講述了三個不同階級、不同觀念的小青年(兩男一女)因為一次非洲旅行相識,並認識到了彼此階級的差距,最後在女生不知為何失蹤後,暗戀著她的男主不停的尋找她,在猜疑和嫉妒不斷堆積下,最終釀成悲劇的故事。
整個電影看完之後,第一感受就是把村上春樹的作品拍出了東野圭吾的感覺,從70分鐘的夕陽舞結束便進入了神秘的藍色氤氳氛圍中。但整個電影卻依舊帶著村上春樹那種清冷寡淡的氛圍。我個人覺得這次改編是很成功的,加強原著的感情線以及懸疑色彩,雖然減弱了原著的哲學探討性,但對於主題立意、表達階級矛盾以及劇情的流暢性來說都是質的提升。
這是一部久違的可以全身心投入去看的電影了,因為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能學的東西太多;從觀看者的角度來說,雖是簡單緩慢的單線正敘,但不斷地堆疊的事件配上鬆弛有度的節奏也能讓人看得下去。但這個電影傳入國內之後,評論兩極分化嚴重。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很多影評號給他披上所謂「坎城場刊有史以來最高分」的噱頭,讓好事者帶著有色眼鏡去看,然後覺得坎城的欣賞水平也不過爾爾,再打個低分來顯擺自己的高姿態。但電影始終是門工業而非純藝術,再者說就連繪畫也是有技術基礎的。這部電影無論是攝影,劇本,表演,調度各方面都是值得反覆品位的。
從劇情方面來說,近幾年估計是收到了諾蘭兄弟的影響,幾乎每個劇本創作者都想著怎麼給自己的作品複雜化,倒序插敘亂敘,幾條線互相穿插,反正好像讓人看不懂就牛逼了,包括我自己在寫東西的時候,就算想到的是一個正敘的簡單故事,也在考慮怎樣擺脫簡單的單線正敘,讓故事變得複雜起來。但我知道這是一種逃避,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往往是最難的。
而《燃燒》不僅做到了把村上春樹這部充滿哲學探討的短篇小說改編得如此戲劇性(教科書一般的正敘節奏掌控),還加入了李滄東導演由此引發的對韓國階級矛盾的思考。以70分鐘作為分割點,無論是前期為而後矛盾的建制還是後期跟隨男主視角走向失控的謎團,讓人讚嘆的細節太多了。從剛開始的啞劇表演到從非洲回來的第一頓飯,都將女主海美塑造成了一個浪漫理想主義者。
最讓人觸動的是片子裡的女性的可悲命運。沒有人關心和在乎,貧困,孤獨,絕望。男一對於女主有愛嗎?但是也不足夠。男一對男二說他愛著惠美,但是女主角走出房子,男一就住了嘴。在臨走時指責她像妓女一樣隨便在男人面前脫衣服。而男二看待這樣的女性就好比是祭品一樣,讓他感受到內在的震動聲音。女主角的朋友說沒有專為女性存在的國度,女人怎麼做都會被指責,而且女性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和經濟壓力。男一的媽媽居然多年後聯繫兒子,說自己欠了500萬韓幣,我折算了一下,大概4萬人民幣不到。這一段也是不是很能理解的,因為這個原因就聯繫兒子嗎?媽媽甚至說如果年輕就考慮賣器官這樣的話,實在很可怕。總之,裡面的女性,代入的感受,就是很悲涼。影評韓國懸疑片《燃燒》,有些事情,總是在反覆思量中不寒而慄!
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與小編多多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