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起執行!最高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20-12-2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了《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將於自2020年11月18日起施行。

圖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網

《規定》中明確指出,被告依法主張合法來源抗辯的,應當舉證證明合法取得被訴侵權產品、複製品的事實,包括合法的購貨渠道、合理的價格和直接的供貨方等。

另外,《規定》中提到證據涉及商業秘密或者其他需要保密的商業信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在相關訴訟參與人接觸該證據前,要求其籤訂保密協議、作出保密承諾,或者以裁定等法律文書責令其不得出於本案訴訟之外的任何目的披露、使用、允許他人使用在訴訟程序中接觸到的秘密信息。

以下為《規定》全文:

法釋〔2020〕12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20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5次會議通過,自2020年11月18日起施行)

為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智慧財產權民事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依照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提供證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根據案件審理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及待證事實、當事人的證據持有情況、舉證能力等,要求當事人提供有關證據。

第三條專利方法製造的產品不屬於新產品的,侵害專利權糾紛的原告應當舉證證明下列事實:

(一)被告製造的產品與使用專利方法製造的產品屬於相同產品;

(二)被告製造的產品經由專利方法製造的可能性較大;

(三)原告為證明被告使用了專利方法盡到合理努力。

原告完成前款舉證後,人民法院可以要求被告舉證證明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

第四條被告依法主張合法來源抗辯的,應當舉證證明合法取得被訴侵權產品、複製品的事實,包括合法的購貨渠道、合理的價格和直接的供貨方等。

被告提供的被訴侵權產品、複製品來源證據與其合理注意義務程度相當的,可以認定其完成前款所稱舉證,並推定其不知道被訴侵權產品、複製品侵害智慧財產權。被告的經營規模、專業程度、市場交易習慣等,可以作為確定其合理注意義務的證據。

第五條提起確認不侵害智慧財產權之訴的原告應當舉證證明下列事實:

(一)被告向原告發出侵權警告或者對原告進行侵權投訴;

(二)原告向被告發出訴權行使催告及催告時間、送達時間;

(三)被告未在合理期限內提起訴訟。

第六條對於未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行為所認定的基本事實,或者行政行為認定的基本事實已為生效裁判所確認的部分,當事人在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無須再證明,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七條權利人為發現或者證明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以普通購買者的名義向被訴侵權人購買侵權物品所取得的實物、票據等可以作為起訴被訴侵權人侵權的證據。

被訴侵權人基於他人行為而實施侵害智慧財產權行為所形成的證據,可以作為權利人起訴其侵權的證據,但被訴侵權人僅基於權利人的取證行為而實施侵害智慧財產權行為的除外。

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下列證據,當事人僅以該證據未辦理公證、認證等證明手續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已為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裁判所確認的;

(二)已為仲裁機構生效裁決所確認的;

(三)能夠從官方或者公開渠道獲得的公開出版物、專利文獻等;

(四)有其他證據能夠證明真實性的。

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僅以該證據未辦理認證手續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提出異議的當事人對證據的真實性明確認可的;

(二)對方當事人提供證人證言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且證人明確表示如作偽證願意接受處罰的。

前款第二項所稱證人作偽證,構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第十條在一審程序中已經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辦理授權委託書公證、認證或者其他證明手續的,在後續訴訟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不再要求辦理該授權委託書的上述證明手續。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的證據保全申請,應當結合下列因素進行審查:

(一)申請人是否已就其主張提供初步證據;

(二)證據是否可以由申請人自行收集;

(三)證據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可能性及其對證明待證事實的影響;

(四)可能採取的保全措施對證據持有人的影響。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應當以有效固定證據為限,儘量減少對保全標的物價值的損害和對證據持有人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證據保全涉及技術方案的,可以採取製作現場勘驗筆錄、繪圖、拍照、錄音、錄像、複製設計和生產圖紙等保全措施。

第十三條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配合或者妨害證據保全,致使無法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確定由其承擔不利後果。構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第十四條對於人民法院已經採取保全措施的證據,當事人擅自拆裝證據實物、篡改證據材料或者實施其他破壞證據的行為,致使證據不能使用的,人民法院可以確定由其承擔不利後果。構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必要時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到場,也可以指派技術調查官參與證據保全。

證據為案外人持有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持有的證據採取保全措施。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應當製作筆錄、保全證據清單,記錄保全時間、地點、實施人、在場人、保全經過、保全標的物狀態,由實施人、在場人籤名或者蓋章。有關人員拒絕籤名或者蓋章的,不影響保全的效力,人民法院可以在筆錄上記明並拍照、錄像。

第十七條被申請人對證據保全的範圍、措施、必要性等提出異議並提供相關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異議理由成立的,可以變更、終止、解除證據保全。

第十八條申請人放棄使用被保全證據,但被保全證據涉及案件基本事實查明或者其他當事人主張使用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該證據進行審查認定。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可以對下列待證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委託鑑定:

(一)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專利技術方案、現有技術的對應技術特徵在手段、功能、效果等方面的異同;

(二)被訴侵權作品與主張權利的作品的異同;

(三)當事人主張的商業秘密與所屬領域已為公眾所知悉的信息的異同、被訴侵權的信息與商業秘密的異同;

(四)被訴侵權物與授權品種在特徵、特性方面的異同,其不同是否因非遺傳變異所致;

(五)被訴侵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與請求保護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異同;

(六)合同涉及的技術是否存在缺陷;

(七)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

(八)其他需要委託鑑定的專門性問題。

第二十條經人民法院準許或者雙方當事人同意,鑑定人可以將鑑定所涉部分檢測事項委託其他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鑑定人對根據檢測結果出具的鑑定意見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鑑定業務領域未實行鑑定人和鑑定機構統一登記管理制度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的鑑定人選任程序,確定具有相應技術水平的專業機構、專業人員鑑定。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應當聽取各方當事人意見,並結合當事人提出的證據確定鑑定範圍。鑑定過程中,一方當事人申請變更鑑定範圍,對方當事人無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

第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結合下列因素對鑑定意見進行審查:

(一)鑑定人是否具備相應資格;

(二)鑑定人是否具備解決相關專門性問題應有的知識、經驗及技能;

(三)鑑定方法和鑑定程序是否規範,技術手段是否可靠;

(四)送檢材料是否經過當事人質證且符合鑑定條件;

(五)鑑定意見的依據是否充分;

(六)鑑定人有無應當迴避的法定事由;

(七)鑑定人在鑑定過程中有無徇私舞弊或者其他影響公正鑑定的情形。

第二十四條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責令控制證據的對方當事人提交證據,申請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其提交。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依法要求當事人提交有關證據,其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提交虛假證據、毀滅證據或者實施其他致使證據不能使用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對方當事人就該證據所涉證明事項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實施前款所列行為,構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第二十六條證據涉及商業秘密或者其他需要保密的商業信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在相關訴訟參與人接觸該證據前,要求其籤訂保密協議、作出保密承諾,或者以裁定等法律文書責令其不得出於本案訴訟之外的任何目的披露、使用、允許他人使用在訴訟程序中接觸到的秘密信息。

當事人申請對接觸前款所稱證據的人員範圍作出限制,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確有必要的,應當準許。

第二十七條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審判人員及當事人的詢問。

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準許,證人不出庭的,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對該證人證言進行質證。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可以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專業問題提出意見。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可以對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指派技術調查官參與庭前會議、開庭審理的,技術調查官可以就案件所涉技術問題詢問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專門知識的人、證人、鑑定人、勘驗人等。

第三十條當事人對公證文書提出異議,並提供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人民法院對該公證文書不予採納。

當事人對公證文書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證機構出具說明或者補正,並結合其他相關證據對該公證文書進行審核認定。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提供的財務帳簿、會計憑證、銷售合同、進出貨單據、上市公司年報、招股說明書、網站或者宣傳冊等有關記載,設備系統存儲的交易數據,第三方平臺統計的商品流通數據,評估報告,智慧財產權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市場監管、稅務、金融部門的記錄等,可以作為證據,用以證明當事人主張的侵害智慧財產權賠償數額。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主張參照智慧財產權許可使用費的合理倍數確定賠償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考量下列因素對許可使用費證據進行審核認定:

(一)許可使用費是否實際支付及支付方式,許可使用合同是否實際履行或者備案;

(二)許可使用的權利內容、方式、範圍、期限;

(三)被許可人與許可人是否存在利害關係;

(四)行業許可的通常標準。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2020年11月18日起施行。本院以前發布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校對/Aki)

相關焦點

  • 最高院就《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
    轉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關於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制裁力度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進一步提高司法解釋、司法政策質量,根據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智慧財產權證據規定》),該司法解釋於2020年11月18日施行。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建立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要求「制定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司法解釋」。
  • 最高院:《智慧財產權判決執行工作指南》全文發布
    近日,最高院發布《智慧財產權判決執行工作指南》及《智慧財產權判決執行工作實施計劃》。(依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2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20條)8.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條件。
  • 【微普法】最高院司法觀點:《民事證據規定》有無溯及力?
    【微普法】最高院司法觀點:《民事證據規定》有無溯及力?「實體從舊、程序從新」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公認的法律溯及力準則,在本規定施行後,所有的民事案件,無論是按第一審程序還是按第二審程序尚未審結的案件,均適用本規定。對於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根據審判監督程序決定進入再審程序的,本規定作為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解釋,再審程序啟動之後,也應當貫徹「程序從新」的精神,可以適用本規定。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自認制度的變化及...
    摘   要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新《民事證據規定》」)【1】,修改了於2002年4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16日調整的證據規定(以下簡稱「原《民事證據規定》」)【2】。
  • 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答記者問2020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知產證據規定》)。
  • 集寧區人民法院組織學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
    集寧區人民法院組織學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20-05-15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發布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 當前位置:首頁>政法要聞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據介紹,該司法解釋共33條,著力解決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與證據有關的突出問題,推動構建激勵、引導當事人積極、主動舉證的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負責人說,司法解釋重點聚焦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式的法律規則設計,依法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
  • 最高院大法官權威解讀新民事證據規定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公布18年來完成了全面修改,這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智慧財產權訴訟證據規定來了,快速了解8項有新意的司法解釋規定
    這是一份最新出臺的司法解釋,全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本文以下簡稱為「知產證據規定」,於2020年11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5次會議通過,自2020年11月18日起施行。知產證據規定,是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的證據制度,著力解決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與證據有關的突出問題。
  • 逐條評釋之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民事證據新規逐條評釋之二(一、當事人舉證)第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事實,不適用有關自認的規定。自認的事實與已經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 關於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和適用的若干問題
    2019年12月2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是2001年《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公布施行18年來首次、全面修改。
  • 最高法院: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十二大變化
    12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對實施超過18年並對民商事實務影響巨大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作了全面、系統的修改,亮點頗多。
  • 關於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規定的幾個問題
    關於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規定的幾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公布18年來完成了全面修改,這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最高法發布: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2016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1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扣押鐵路運輸貨物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十八件執行類司法解釋的決定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下的民事訴訟證據操作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於2019年10月14日通過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新證據規定),新證據規定以法釋〔2019〕19號形式於2019年12月25日發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新證據規定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律師自認視為當事人自認
    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作出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除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的自認。當事人在場對訴訟代理人的自認明確否認的,不視為自認。」
  • 法官解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的6大亮點
    最高人民法院於近期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的決定》,對原《民事證據規定》條文進行修改41條,新增條文47條。下述解讀來自於上海寶山法院徐媛法官為大家詳細解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和應當注意的問題。分享於此,以供參考。
  • 高級法院發布:2020年起,法院不受理的10大類69種民事案件
    、智慧財產權確權的。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所作的人事爭議仲裁裁決不服,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上篇)
    作者:熊承星律師導言:最高院於2019年12月26日發布了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新民事證據規定》」),該司法解釋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註:目前官方教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理解與適用》——已經開始在網上預售,我們很快就可以一窺究竟。筆者所作解讀主要是基於訴訟實務角度,適合的閱讀群體也是廣大律師同仁,故對民事證據法學理論感興趣的朋友屆時可關注、學習最高院出版的官方教輔,官方教材當最為專業、最具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