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位期貨交易者的一周:做空白銀獲利36萬 遺憾而知足)
3月17日凌晨兩點多,劉小波發出一條微博——「雖然我在做空白銀期貨,但是今晚外盤白銀期貨跌得著實有點超出我的預料。」
隨後2分鐘,他又轉發之前的微博並評論道:感覺這次的鎖倉會鎖得少賺幾十萬。
3月16日,倫敦銀價格跌破12美元/盎司關口,單日最大跌幅超20%,刷新2009年2月以來新低。從3月9日開始,僅一周多的時間,倫敦銀已跌去32.5%,目前震蕩於12美元/盎司附近。
同期,內盤白銀價格也遭遇「滑鐵盧」。上期所滬銀期貨主力2006合約價格也跌去30%,上金所白銀T+D連續三日跌停觸及單邊市行情,最大跌幅達到37%。
3月18日下午,剛剛在滬銀2006合約空單上獲利36餘萬元的劉小波告訴經濟觀察報,基於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考慮,以及黃金白銀之間的價格走勢關係,他捕捉到了這段白銀期貨的做空機會,但之前做空白銀時,自己並沒有想到跌幅會這麼大。
當國際銀價行至12美元/盎司附近時,市場投資情緒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開始抄底,有人認為下跌風險仍較大。而此時,劉小波毫不猶豫地平掉了手裡所有的空單,轉而輕倉買進外盤白銀期貨。在他眼中,此時,最好的做法是「做時間的朋友」。
做空滬銀2006合約
3月9日,滬銀2006合約下跌4.24%,收報4000元/千克,日內跌去175元/千克。臨近收盤時,劉小波在4080.6點敲下了賣出47手滬銀2006合約的交易指令,開始做空白銀。
劉小波告訴記者,雖然他做期貨交易已有十年之久,但並不擅長於貴金屬投資,而此次做空白銀,只是發現了這一波交易機會。
讓他決心按下「賣出」鍵的一個原因,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國家的蔓延。考慮到疫情對歐美國家經濟的衝擊,從白銀的工業屬性來看,需求端會受到抑制,進而打壓銀價。
另一方面,他盤算著,此前黃金漲得太急、太快,肯定會下跌。「當黃金下跌時,必定會帶領白銀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伴隨著全球市場震蕩,股市、大宗商品一同大跌,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白銀竟也出現了大幅波動,避險功能短暫失效。黃金價格從最高點1700美元/盎司附近跌落,目前大約在1500美元/盎司。白銀價格也由前期高點18.6美元/盎司跌至12美元/盎司附近,跌勢更猛。
據了解,黃金在工業上用處並不多,所以金融屬性強於白銀,而白銀在工業上使用很多,產量也大,商品屬性較強。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黃巖向經濟觀察報介紹,從白銀的屬性上看,大概50%的白銀用在工業上,包括電子,光伏等,50%的白銀用在投資上,包括銀幣,銀條等,因而白銀在定價上有很強的的搖擺性。
黃巖表示,從美林時鐘角度考慮,銀價會在衰退轉蕭條的過程中走向谷底,這主要由於市場的通脹水平沒起來,貴金屬屬性發揮有限,而市場更傾向於工業品角度考量白銀,當下就是這種情況。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工業品屬性是拉低銀價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全球經濟下滑的預期較強,預計對白銀的需求量會隨之減少。此外,流動性危機也導致了貴金屬出現「拋售」。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黃金和白銀的下跌,是恐慌情緒蔓延的結果,隨著事態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階段特點。
疫情初期,金融市場首先做出反應,買入避險資產,如金銀、債券甚至是美元。但隨著國外疫情的發酵,就會演變成一種恐慌。此時,進入「現金為王」階段,恐慌性變現需求,導致金銀競相拋售,其回籠現金的速度之快,就會形成價格踩踏。
銀河期貨貴金屬分析師萬一菁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避險屬性不能說100%有效,如果市場的流動性出現問題,也就是說市場缺錢的話,流通性資產都會成為一種拋售的資產。「在現金為王的情況下,貴金屬也會是拋售的對象,價格不會走高,反而會回落。」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白銀市場容納的資金量小於黃金,更容易被資金推動。同時,白銀單價低,參與投資的散戶較多,跟風者較多,投機性也較強,因而白銀的波動率更大,上漲和下跌的彈性比黃金更大。
「做時間的朋友」
自3月9日下單以來,白銀價格走出了一波流暢的下跌行情,劉小波的帳戶收益也水漲船高。「一開始沒想到跌這麼多,尤其是外盤,眼看著一下子就跌下來了。」劉小波告訴記者,外盤期貨沒有漲跌停板限制,倫敦銀沒幾天時間就跌到了近十年的低位,直逼部分銀礦商的生產成本線。
3月16日亞市盤中,倫敦銀跌破13美元/盎司關口,刷新2009年8月以來新低。內盤滬銀2006合約以跌停收盤,報3561元/千克。截至當日收盤,劉小波持有的47手空單,賺了518點,獲利總計約達36.6萬元。
劉小波在一些分析研報裡看到,部分銀礦商的成本價在11-13美元/盎司,當國際銀價跌至12美元左右時,他就有了獲利了結的想法。考慮到在國內暫停夜盤的特殊時期,持倉隔夜風險較大,同時上期所雙邊持倉只收取大邊的保證金,在3月16日收盤前幾分鐘,劉小波採取了「鎖倉」操作,即通過買入同樣47手滬銀2006合約,鎖定當前的空單盈利,買入開倉價為3562元/千克。
3月17日凌晨,看著外盤白銀期貨繼續深跌,劉小波在微博寫道:感覺這次的鎖倉會鎖得少賺幾十萬。果不其然,當日上午9點內盤開盤,滬銀「一字板」跌停,較劉小波鎖倉價格下跌了351元/千克。如果按當日開盤跌停價3211元/千克測算,一夜之間,劉小波通過鎖倉少賺了近25萬元。[(3562-3211)×15×47=24.75萬元]
對於沒有抓住的賺錢機會,劉小波給出四個字:「不虧就好。」他的交易習慣是,當商品價格不上不下,感覺做空也不行,做多也沒法漲的時候,就會選擇平倉,換別的品種。他最終在獲利36萬元之後,暫時結束了在滬銀2006合約上的操作。
之後,滬銀期貨依舊不斷下行,截至3月19日,最低下探至2857元/千克,刷新該品種2012年上市以來價格新低。同一時間,大洋彼岸的國際銀價仍承壓於12美元/盎司上下。
黃巖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銀礦商白銀生產成本差異很大,折中測算平均生產成本大約在8-10美元/盎司之間,有的高品位礦的成本甚至在5美元/盎司以下。從期貨市場來看,他認為,在鉛鋅價格沒跌完的情況下,白銀還沒有到裸多的時間點,下方依然有空間,賭超跌反彈難度較大。
同比2008年白銀市場,最高點到最低點下挫幅度達到了60%,當前市場才下跌了35%。黃巖表示,從白銀和鉛鋅的成本角度考慮,不排除銀價在極端行情中回歸到10甚至9美元/盎司的可能性。「全球資產繼續暴跌的話,白銀的價格還得往下走。」萬一菁也表示,流動性危機時候,不能用成本估算底價,如果流動性改善不了,銀價還要繼續跌。
黃巖認為,2008年和現在最大的不同在於,2008年是整體缺乏流動性,並不缺乏投資標的,而現在是局部缺乏流動性,整體缺乏投資標的。因而,他認為後續的市場可能比2008年要樂觀一些,投資者可以在保證金足夠的情況下拿低位的長單,做時間的朋友。
在平掉滬銀期貨之後,劉小波開始輕倉做多COMEX白銀期貨,並保證帳戶裡的保證金足以覆蓋爆倉的風險。「國際銀價跌至12美元之後,向下的空間已不大,就算跌至2008年8美元附近,也只能跌去1/3,而往上漲的空間就大了,隨隨便便翻倍都有可能。」
近期,他計劃在白銀價格處於底部區域時輕倉持有多單,並在價格出現下跌時適時加倉,短期不會拋掉,等內外盤價格差不多時,再移倉到國內。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覺得白銀此時最好的操作方法是「做時間的朋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小波」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