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美麗縣城靚起來

2021-01-08 雲南日報

    深秋的永平,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強力推進建設的生動畫面。鑲嵌在滇西交通要道上的這顆璀璨明珠,緊緊圍繞「美麗縣城」建設的目標,在永平縣黨政幹部和各族人民的齊心努力、奮力拼搏下,變得格外美麗,越來越漂亮。

    記者走進永平縣主城區的博南鎮曲硐村,古色古香的小院落、連片的古民居建築群,古老的街道上的一串串馬蹄印跡,訴說著這裡早已遠去的故事。明代才子楊慎過曲硐留下了《博南謠》;徐霞客在曲硐「浴溫泉」,感覺「其湯不熱而溫、不停而流、不深而淺」;美國著名作家、《紅心照耀中國》的作者艾德加·斯諾寫下了《馬幫離開大理前往中國永平》……

    「打造曲硐AAA級旅遊景區,提升美麗縣城質量。」博南鎮黨委書記姚樹榮介紹,在方圓不到2平方公裡的曲硐古村落裡,居住著8000多回族居民,大多保存著祖傳的古屋老宅,是目前中國較大的回族聚居自然村落。曲硐先後獲得「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

    記者敲開村民羅瓊家的門,羅瓊正在「敲」核桃。今年價格便宜,一斤核桃10元錢,加工成核桃仁,可賣到30元左右一斤。羅家每年做核桃生意有10多萬元的收入,靠做核桃生意發家致富。

    「兒子做運輸,每年有七八十萬元的收入。」博南鎮大東門66歲的莽蓮英高興地說,現在兩個孫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大學,村寨變好了,縣城變美了,生活變富了,好日子越來越近了。

    白天漫步南北穿城而過的「永平母親河」銀江河,河水潺潺,岸邊綠意盎然,一幅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深秋夜晚的銀江河,又是別樣的景致。河邊燈帶點線連片,順河而下,照亮永平縣主城區,三三兩兩的人群休閒散步。打掃完公廁衛生的趙躍芬說,前兩年沿河路不通,上廁所的人很少,現在散步的人太多了,路兩邊慢慢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據永平縣副縣長楊樂介紹,按照「思路項目化、項目數位化、實施快速化」的思路,永平縣「美麗縣城」建設,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曲硐片區、蘇屯片區、龍坡片區、新華街片區4個片區指揮部,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徵地拆遷、文化內涵挖掘、風貌保護管控、人居環境提升等,抓好縣城門戶、重要街區、主幹道沿線、濱水地段、商貿區、廣場等重要地段和節點項目推進,竭盡全能、用盡全力,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爭取用一年半時間完成「美麗縣城」主體建設工程。

    「美麗縣城」建設省級專家組到永平調研評分達85分,由省發展改革委發起的「美麗縣城」建設網絡投票競選中,永平得票29萬票,位居全省第14位。隨著建設的推進,永平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漂亮,成為宜居之地、人們嚮往之地,人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本報記者 管毓樹 莊俊華 博達 黃興能

相關焦點

  • 永平:縣城美了 市民樂了
    □特約記者 字正張 黃雯 通訊員 楊繼紅金秋十月,永平縣城濱河大道兩旁的銀杏樹披上「金甲」,像一條長長的金絲帶,將縣城與曲硐古村落連接起來,成為市民賞秋的打卡地;新建成的龍坡森林公園和觀音河畔濱河綠帶景觀成為市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曲硐古村落建成
  • 永平縣城添新景
    秋天的永平縣城,仍然是花兒盛開,綠樹環繞。10月11日星期天中午,筆者來到博豐路以西的觀音河畔。這裡微風輕拂,河水緩緩流淌,兩岸柳樹婆娑起舞。藍天白雲下的景觀亭、步道、小廣場色彩斑斕,耀眼奪目。綠樹、紅花、草坪相映生輝,美不勝收。
  • 雲南永平:雨後黃昏 醉美縣城
    在建中的雲南永平縣城一般情況下如下圖這樣,雖然在建,依然掩飾不住天藍雲白、生態良好的自然之美。2020年7月31日下午20時許,雨後黃昏,縣城有如鍍金,醉美奇觀,實屬罕見。(攝影 張會軍)附:永平概況永平縣位於大理州西部、瀾滄江東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門」。縣城駐地博南鎮,東距大理市89公裡,西距保山市76公裡。
  • 永平縣以「山水宜居地、絲路森林城」為目標建設「美麗縣城」
    近年來,雲南省永平縣以「山水宜居地、絲路森林城」為目標,按照「乾淨、宜居、特色、智慧」的總體要求,實施老城區提升改造、新城區強基拓展、古村落保護開發,全面實施「美麗縣城」建設,使永平縣城逐步成為發展特色突出、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和諧美觀、功能設施齊備、公共服務完善、管理井然有序、人居環境良好
  • 脫貧一年後,永平又發生了什麼?脫帽不脫鉤,復旦與永平共繪美麗鄉村!
    8月28、29日,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又帶著12個新項目,再度踏上永平這片熱土。焦揚慰問了復旦掛職幹部徐宏波、曲正祥,走進脫貧戶家中,實地調研永平一中、永平縣人民醫院、永平電商平臺,分別了解教育扶貧、醫療扶貧、電商扶貧的最新成果。脫貧不脫鉤,復旦-永平繼續攜手,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雲南永平龍潭古箐
    坐落在雲南大理州永平縣龍門鄉西山腳下的永平龍潭古箐,距離該縣縣城10多公裡,佔地150多畝,是永平縣境內難得的生態旅遊景點之一。每到節假日,喜好調節身心的縣內外遊客雲集古箐旅遊觀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力圖消除多日工作的疲勞。
  • 雲南施甸:融入契丹文化靚耀「美麗縣城」
    中新網雲南新聞10月30日電(龍躍圓)11月1日,記者從保山市施甸縣獲悉,在「美麗縣城」創建工作中,施甸縣以「文化為魂」的城市發展理念融入契丹元素建設完善青牛白馬文化廣場,近年來已成為當地特色鮮明的城市地標。
  • 【美麗鄉村】衙下集鎮紅宇村:農村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顏值」靚起來
    【美麗鄉村】衙下集鎮紅宇村:農村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顏值」靚起來 2020-05-30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劍川:「三項活動」讓幹部作風實起來重點工作「靚」起來
    「三項活動」讓幹部作風實起來重點工作「靚」起來「三項活動」讓幹部作風實起來重點工作「靚」起來近年來,劍川縣委、縣政府針對工作推進過程中反覆出現的「中梗阻」問題,「解剖麻雀」,對症下藥,著力在黨員幹部思想作風上施策
  • 鉛山古縣治——永平
  • 雲南大理:永平龍潭古箐,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坐落在大理州永平縣龍門鄉西山腳下的永平龍潭古箐。永平龍潭古箐距離該縣城10多公裡,佔地150多畝,是永平縣境內難得的生態旅遊景點之一。每到節假日,喜好調節身心的縣內外遊客雲集古箐旅遊觀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消除多日工作的疲勞。晴天時候,舉目遠看,但見古箐前面著良田萬頃,後面是連綿的灌木山巒。
  • 說一說永平鎮和永平中學
    源於一場洪水改變河道,才有了今日的河口,設鎮時間短於永平。永平鎮是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設為鉛山縣的縣城,1949年7月縣政府遷駐河口鎮,所以永平鎮為「鉛山故治」,有997年的縣城歷史,也是永平監鑄錢的最重要銅礦產地。永平鎮始建於唐代乾元元年(758),先於鉛山縣建制,當地人說「先有兒子,後有父親」。
  • 新疆婦聯精心打造「靚髮屋」讓鄉村姐妹富起來美起來
    新疆婦聯精心打造「靚髮屋」讓鄉村姐妹富起來美起來 2021-01-08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提升縣城人居環境 推動「美麗縣城」建設
    下步,縣城管局將嚴格按照人居環境提升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安排,加強對綠化管護、市政設施維護、環衛保潔、「兩違」整治等工作,強作為、展形象,以實際行動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嵩陽街道採取「黨建引領+環境整治」的模式,發動各社區以「黨旗紅,環境美」開展轄區環境衛生整治,助力美麗縣城建設。
  • 永平「兩網一榜」促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落實落細
    本報訊(通訊員 段先武)今年8月以來,永平縣積極構建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五級網格和美麗縣城建設城區「髒亂差」整治四級網格,並以「紅黑榜」促進工作落實,徹底改變城鄉環境衛生落後面貌,全力建設健康幸福美麗永平。
  • 雙節同慶,來永平開啟「心」旅途
    賞美景——瀾滄北境 天際茶園在瀾滄江流域最北端,平均海拔2400的崇山峻岭中,永平龍門大坪坦的山嵐霞光裡,隱匿著20000多畝生態茶園,遠離塵囂,安靜悠然,遺世而獨立,被譽為「離天空最近的茶園」「中國美麗田園」。
  • 復旦大學永平陪伴成長計劃再出發
    復旦大學永平陪伴成長計劃是一項日常和假期相結合,線上和線上相融合的本科生朋輩教育扶貧項目。項目自2019年啟動以來,已順利進行了兩期支教實踐,志願者每周與永平一中兩個振興班學生108人連線對接,累計服務時間1200多個小時。近期,騰飛書院面向全校啟動了新隊員的招募,僅3天內就吸引了120人報名。經過篩選,來自各個書院共99人加入永平陪伴成長計劃大家庭,成為項目第三期隊員。
  • 「美麗曲硐」綜合提升工作動員會:讓曲硐更出彩
    10月10日晚,永平縣「美麗縣城」建設曲硐片區指揮部召開「美麗曲硐」綜合提升工作動員大會,安排部署曲硐片區愛國衛生 「7個專項行動」和「美麗曲硐」綜合提升工作。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美麗縣城」建設曲硐片區指揮部指揮長馬偉軍對 「美麗縣城」建設曲硐片區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長遠發展進行分析,並要求,要解決好思想陳舊、不敢擔當、後勁不足、不夠精細等問題,做到思想解放、定位標準、謀劃精細、落實強力、工作細緻、作風緊實,推動曲硐片區各項工作邁出新步伐、再上新臺階。
  • 永平突出「六抓」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通訊員 周應良)今年以來,永平縣緊緊圍繞把永平建設成「中緬陸路大通道上農產品加工貿易集散地,雲南省綠色產業創新示範區,滇西生態休閒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突出「六抓」,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建設「美麗縣城」 | 威信扎西 紅色小鎮!
    扎西紅色小鎮位於威信縣城,小鎮主體是以前紅軍經過的「老街」。烈日當空,稍有微風。小鎮入口處,一塊「扎西紅色小鎮」的石牌立於眼前。走進小鎮,一棟棟錯落有致、極具地方特色的穿鬥式木結構、川南民居風格的建築映入眼帘,仿佛讓人從喧鬧的城市裡,瞬間完成空間轉換,置身於安靜祥和之中。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前行,不但有廊庭、戲臺、小型門樓、水體、紅軍井、水車等特色建築,還有本土特色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