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永平,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強力推進建設的生動畫面。鑲嵌在滇西交通要道上的這顆璀璨明珠,緊緊圍繞「美麗縣城」建設的目標,在永平縣黨政幹部和各族人民的齊心努力、奮力拼搏下,變得格外美麗,越來越漂亮。
記者走進永平縣主城區的博南鎮曲硐村,古色古香的小院落、連片的古民居建築群,古老的街道上的一串串馬蹄印跡,訴說著這裡早已遠去的故事。明代才子楊慎過曲硐留下了《博南謠》;徐霞客在曲硐「浴溫泉」,感覺「其湯不熱而溫、不停而流、不深而淺」;美國著名作家、《紅心照耀中國》的作者艾德加·斯諾寫下了《馬幫離開大理前往中國永平》……
「打造曲硐AAA級旅遊景區,提升美麗縣城質量。」博南鎮黨委書記姚樹榮介紹,在方圓不到2平方公裡的曲硐古村落裡,居住著8000多回族居民,大多保存著祖傳的古屋老宅,是目前中國較大的回族聚居自然村落。曲硐先後獲得「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
記者敲開村民羅瓊家的門,羅瓊正在「敲」核桃。今年價格便宜,一斤核桃10元錢,加工成核桃仁,可賣到30元左右一斤。羅家每年做核桃生意有10多萬元的收入,靠做核桃生意發家致富。
「兒子做運輸,每年有七八十萬元的收入。」博南鎮大東門66歲的莽蓮英高興地說,現在兩個孫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大學,村寨變好了,縣城變美了,生活變富了,好日子越來越近了。
白天漫步南北穿城而過的「永平母親河」銀江河,河水潺潺,岸邊綠意盎然,一幅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深秋夜晚的銀江河,又是別樣的景致。河邊燈帶點線連片,順河而下,照亮永平縣主城區,三三兩兩的人群休閒散步。打掃完公廁衛生的趙躍芬說,前兩年沿河路不通,上廁所的人很少,現在散步的人太多了,路兩邊慢慢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據永平縣副縣長楊樂介紹,按照「思路項目化、項目數位化、實施快速化」的思路,永平縣「美麗縣城」建設,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曲硐片區、蘇屯片區、龍坡片區、新華街片區4個片區指揮部,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徵地拆遷、文化內涵挖掘、風貌保護管控、人居環境提升等,抓好縣城門戶、重要街區、主幹道沿線、濱水地段、商貿區、廣場等重要地段和節點項目推進,竭盡全能、用盡全力,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爭取用一年半時間完成「美麗縣城」主體建設工程。
「美麗縣城」建設省級專家組到永平調研評分達85分,由省發展改革委發起的「美麗縣城」建設網絡投票競選中,永平得票29萬票,位居全省第14位。隨著建設的推進,永平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漂亮,成為宜居之地、人們嚮往之地,人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本報記者 管毓樹 莊俊華 博達 黃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