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遵從自我,舞動人生

2021-01-19 宿夜花

文:宿夜花

談及英國電影,很多觀眾並不陌生。那些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流行文化的作品中,常見的一類是依託於好萊塢電影工業水平,實現動作、奇幻、冒險等類型領域的強力輸出,例如「哈利波特」、「007」系列;另一類脫胎於文學著作,展示過往貴族生活或是不同階級的生活狀態以啟迪當代觀眾,從詹姆斯·伊沃裡的《霍華德莊園》到李安的《理智與情感》,這種古典英倫文化片也有著持續的影響。

此類電影引發的一個共同問題是,縱然它們風格突出、也形成了品牌特色,但我們無法從中感知到真實的當代風貌、普通人的生活氣息以及現實中飽含矛盾衝突的冷暖人生。任何國家的電影,主流商業片、類型片固然重要,但反應現實、反思人性、批判現實的那類精品仍舊不可或缺。

史蒂芬·戴德利導演的《跳出我天地》正是一部反叛傳統英式電影刻板、保守價值觀的佳作。影片以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的生活狀態以及一個孩童的「芭蕾夢」為主要情節,一方面,它是反映了現代價值觀啟迪下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病、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理想價值、確立自我個性這種普遍問題;另一方面,它從一個社會底層家庭、游離於主流話語外的一個側面,展現出普通人的辛酸孤苦、堅毅自強,更有著強烈的情感衝擊力。

01

影片揭示了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對人個性的異化,倡導一種遵從個人天賦與內心意志的價值觀。在一般主流的「女性電影」中,所控訴與批判的通常是傳統觀念對女性的物化與束縛,追求女性的獨立與自我價值的回歸固然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但極少有人注意到——刻板、保守的性別偏見更是對男性的約束與禁錮。《跳出我天地》從一種更深的角度揭示了這種人的固有偏見對個性發展的阻礙。

在過往的傳統家長觀念中,男孩應該專注於體育、理工領域,女孩應當從事文藝、舞蹈、音樂,跳皮筋、跳繩、踢毽子是女孩運動,足球、籃球才是男孩應該熱愛的。這種刻板印象固然有一定的依據,因為一般來說,從人類的生理特徵上看,男性在力量、冒險欲望、攻擊性上整體高於女性。

但當一種傳統的、刻板的、僵化的認知成為了一種話語暴力,它無形地規定了我們的思維與言行舉止,成了一種枷鎖桎梏人的發展自由與內心意願、壓抑了人的成長。很少有人會去思考:什麼是男孩該有的樣子呢?什麼又是女孩該有的樣子呢?反叛保守價值話語、審美偏見對人性壓抑、自我個性約束,一直是新千年來主流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這種對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重塑也體現在主流明星氣質的變化之上。

以《房間》贏得第88屆奧斯卡影后的布麗·拉森,用《驚奇隊長》中的女性超級英雄開始掀起了對刻板化性別標籤的反叛,她向觀眾宣示女性的魅力不一定是嬌媚、柔弱、溫婉、內斂,她線條分明的五官,率直、開朗、凌厲、幹練的氣質,展現出了女性的獨立與強勢之美。憑藉《小婦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廣受歡迎的年輕男演員提莫西·查拉梅,他的形象氣質也更脫離了傳統西部片、黑幫片男主角的原始生猛與剛性,呈現出溫潤、可愛等符合現代都市文明的氣質。

現代的審美標準恰恰是打破陳舊的性別印象、迂腐的性別偏見,去發掘每一個人身上真正的氣質特點與獨一無二的性格魅力,女性可以強勢、自主、敏銳、富於主見,男性也可以溫柔、細膩、敏感、清潤。

《跳出我天地》巧妙地將這種性彆氣質的思考融入進「舞蹈」這一意象之中。舞蹈既是一種體育運動,展現出富於力量感的強健體魄與協調平衡自我的柔韌性;同時,它又是一種表演藝術,需要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生理蠻力與粗暴攻擊,更需要樂感與內心對藝術的感受力。這種剛柔並濟、兼具陽剛與柔順正好又是現代性別價值觀的體現(打破了傳統的男女、剛柔二元生硬對立)。

因此,影片主人公比利·艾略特(傑米·貝爾飾)拒絕父親意志強迫(練習拳擊)而遵從自我意願(感受芭蕾並享受舞動自我的內心體驗),正是對反抗傳統性別偏見、重塑現代氣質的一種心理寫照。而比利·艾略特看似外表嬌柔、身體羸弱,但內心從來沒有屈從於父親、哥哥的意志,一直在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他不畏世俗眼光的勇敢獨立、不懼流言蜚語的自信自強、不隨波逐流的堅毅氣魄,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堅強與自主的魅力呢?

02

如果說「遵從自我打破偏見」的主題對於任何文化背景、語言環境下的人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主題,那麼如何將其融入鮮活動人的現實故事之中、避免淪入概念先行的空洞模式?這正是《跳出我天地》另一大成功之處。

影片真實地展現出了一個普通的英國工人家庭的生存境遇,既沒有刻意美化粉飾,也沒有陷入一種自怨自艾的頹廢憂鬱、放逐毀滅的絕望之中。《跳出我天地》將比利·艾略特的芭蕾夢放置於一個明確的時代背景之下,反映了當時英國嚴酷的勞資關係。

故事發生在1984年柴契爾時代的英格蘭東北達拉謨煤田,比利·艾略特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父親、哥哥捲入到了大罷工活動之中。個人的夢想追逐與工人家庭置於時代大環境下的悽涼處境緊密相連,這也是影片之所以動人的關鍵,它有著現實的溫度與底層生活冷暖交織的煙火氣,既有著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現實辛酸,也有著苦中作樂、不離不棄、堅定不移的堅強與韌勁。

父親一角無疑是使得影片故事立足、人物關係合理融洽的關鍵,飾演父親的加裡·劉易斯也給觀眾呈現出了父親一角的複雜性與典型性。一方面,是其作為普通礦工、身處社會底層的視野與認知局限性,他蠻橫、粗暴、急躁、短視,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有著十足的大男子主義與蠻橫父權意識,這對比利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壓抑;另一方面,他同樣具有一個普通父親的質樸、深沉與厚重,他的愛寬厚、含蓄從不主動言說。

父親作為一個家庭的財務來源與主要勞動力,終究在捍衛工人權益對抗貪婪礦主與強勢權貴面前,徹底敗下陣來。而思想上的偏見與短視、性格上的急躁與粗暴,讓人感受到他的狹隘與霸道,而為了生存的堅強與隱忍,對待家庭苦力支撐的無奈與落寞,更讓人感受到父親一個詞的分量。

當他為了兒子的夢想選擇與礦主權貴妥協時,他遭受到了朋友的不解與鄙夷,這種普通人困頓於家庭、工作中的心力交瘁、無可奈何的心酸苦楚,在他與大兒子相擁而泣時被渲染到了極致。

因此,影片中的父與子關係的對立到融合成為了人物關係網中最動人的部分,作為一個思維保守、性情暴躁的傳統家長,最終為兒子的理想他開始質疑自我過往的認識與偏見,忍受內心的掙扎與煎熬,不惜一切地鼓舞與勉勵。結尾看到兒子獲得成功的父親,潸然淚下,百感交集。

03

《跳出我天地》在商業市場上收穫成功(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並取得良好的觀眾口碑(豆瓣評分8.8),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就是說講述青年人生存狀況和精神世界、追逐夢想的現實題材怎麼詮釋才會吸引更多觀眾去看?

80年代英國電影中誕生了諸如《席德與南茜》此般朋克樂隊傳記片,它們縱然有較為深刻的社會批判性,描繪出了普通青年面對風起雲湧的社會變遷、變幻莫測的生活環境、無法預知的未來,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助與痛楚;但迷幻搖滾樂及其衍生的「青年文化」總是不免於一種過分自我放逐、自我迷醉的沉鬱氣質,那種挫敗、失落、憤恨與癲狂使人感到宣洩自我的酣暢淋漓,但卻無法給大眾帶來亮色。

因此,史蒂芬·戴德利的《跳出我天地》沒有憤世嫉俗的抑鬱消沉,也沒有壯志難酬的自怨自艾,更多地是用一種飽含人情冷暖、世事沉浮的溫情脈脈,一種不驕不躁、不疾不徐的坦率與純真,展示一種堅定與從容,又不失活力與趣味。輕緩曼妙的配樂,工整卻不呆板的構圖,不過度裝飾卻別具一格的色彩,在導演隨後的作品《時時刻刻》、《朗讀者》中可以發現相似的美學追求。

而《跳出我天地》之所以廣受認可,不僅僅是導演對觀眾心理的精準把握,更在於其中所展示出的樂觀與堅毅,縱使生活充依然嚴酷與凜冽,對待生活依舊需要永不妥協的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成長獨立、追逐夢想、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體味到的感動仍舊是無可替代的,影片也提醒觀眾感受並珍視成長的美妙、超越自我的過程。

相關焦點

  • 跳出我天地,舞出我人生,小男孩放棄拳擊去練天鵝舞!
    所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明白人生有許多無可奈何,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沒有什麼天分,也沒有什麼榮耀的祖先蔭蔽,成就不了什麼偉業,更不可能名留青史,對很多人來說,活著,已用盡了全部的力氣。
  • 用心理學解讀《跳出我天地》裡「半途效應」的產生及解決對策
    我將以比利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進行詳細闡述;在第二部分,我將結合一個背包客的故事,談談「半途效應」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文章最後,我將結合《跳出我天地》和心理學知識,談談我們怎麼做,才能免受「半途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跳出我天地》為疫情期間你和孩子帶來內心力量的故事
    因為這些,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加積極、認真、快樂地生活。我們相信,這些經典的作品以及它們所傳遞的價值觀,一定會內化成孩子精神的一部分,支撐他們向前。在這個特殊時期,和孩子共同度過一個溫馨的電影之夜吧!
  •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跳出我天地》是史蒂芬·戴德利的第一部劇情片,豆瓣評分8.8分,高於95%的劇情片和兒童片。《跳出我天地》講述的是11歲的小男孩比利喜愛芭蕾舞,每周末都拿偷偷用父親給他上拳擊課的錢去上芭蕾舞課。比利的父親和哥哥是英國底層的礦工,參加罷工,一家人生活在貧困中。家人覺得比利學芭蕾舞是一種娘娘腔的行為,但比利還是瞞著家人堅持學舞。
  • 解析《跳出我天地》:培養孩子「天賦」,家長要懂得避開這2個坑
    這其實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我接下來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跳出我天地》,就想和大家聊聊這類話題。 《跳出自己人生》:理想沒有邊界 《跳出這天地》是2000年上映的電影,豆瓣評分8.8,好過95%的劇情片和兒童片,也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的提名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這可謂見仁見智。古人云,三十而立,年輕的時候就是需要我們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人生這短短幾十年,應該逼著自己走出小圈子,去看看真正優秀的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行的。
  • 「跳出我天地」男星傑米貝爾演銀幕舞王 搭檔瑪格麗特·庫裡演繹...
    時光網訊 據外媒報導,《跳出我天地》男星傑米·貝爾要演好萊塢「銀幕舞王」了,他將與《好萊塢往事》女星瑪格麗特·庫裡共同主演傳記片《弗雷德和金格爾》,講述好萊塢黃金時代著名的歌舞片搭檔弗雷德·阿斯泰爾與金格爾·羅傑斯的故事。
  • 《跳出我天地》太催淚,夢想實現的背後,總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電影名叫《跳出我天地》,雖然沒有榮獲什麼大獎,但它所傳達出來的理念和精神還是讓許多觀眾受益匪淺。這部影片十分勵志,雖然說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但也包含著深深的父子情感。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人活一世,學會跳出事業的「舒適圈」,不斷調整事業的高度,挑戰自我,不但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且還能贏得真正富足的生活,走進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跳出人脈的「舒適圈」,讓心靈豐盈朋友,是生活的點綴,也是人生中的航燈。
  • 這四部關於人生奮鬥、追求夢想的電影,職場、高考和拼搏的人必看
    那麼,人生還有什麼困難時做不到的呢?《風雨哈佛路》片介紹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電影拍得很勵志,也很深沉。敘述了是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鬥的生命歷程,情節上沒有故意設置什麼情感衝突,也沒有什麼戲劇化的大起大落。講述的似乎是你,我,每個從艱辛磨難的童年中走過來的我們自己的故事。假如能夠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相信這事業值得自己不惜一切去付出,還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即使陷入絕望,無論發生過什麼,依舊要為自己的生活而用盡全力去奮鬥。
  • 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舞動中國」特殊教育學校公益行走進懷化市...
    由湖南省懷化市排舞廣場舞協會協辦的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舞動中國」特殊教育學校公益行在熱火朝天地開展。為助力我國排舞廣場舞事業健康科學的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關注特殊群體、關愛特殊兒童,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舞動中國」特殊教育學校公益行活動帶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歡聲和笑語。
  • 他是舞者,也是演員,他在用人生舞動肢體
    他是舞者,也是演員,他在用人生舞動肢體11月24日中午12點整,芭莎男士官博曬出了張藝興最新的黑色視覺大片,該官博對於張藝興的評價很高,芭莎男士:「在張藝興心中,始終有一桿自己的秤,要受得住別人不能承受的苦,要用自己的自律去丈量大眾對藝人的評價,他永遠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出新專輯,跳新舞種,做綜藝的導師,當一名合格的演員。」
  • 舞動人生 為健康添彩---第12個全民健身日,清水在行動
    舞動人生 為健康添彩----第12個全民健身日,清水在行動 2020-08-08 1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郎平35歲離異、38歲寫自傳、56歲再婚,人生遵從內心不易
    ,我沒有必要沒完沒了纏在這事上,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王育成在美國陪伴照顧做髖關節手術的郎平結語在排球方面,郎平做隊員時,和隊友刻苦訓練,贏得「五連冠」;在感情方面,經歷三個男人兩次婚姻,這些遵從內心做出的自我選擇之路
  • 程瀟《聚焦-X》驚豔來襲 驚豔詮釋獨當一面的人生態度
    12月28日,程瀟全新單曲《聚焦-X》正式上線,驚豔詮釋獨當一面的人生態度,為年末增添一抹亮色。電子元素迷幻復古,與程瀟極具辨識性的音線相得益彰,一經發布便獲得眾多粉絲與聽眾的好評。作為程瀟出道以來的首支個人單曲,《聚焦-X》帶給我們足夠驚喜。通篇的Moombahton曲風熱烈洗腦,密集的鼓點富有節奏感。Build up部分低沉厚實,營造跳動氣息。
  • 跳出我天地,永遠忠於你自己
    比利應該有一條屬於自己的陽關大道,支持他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華,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這是作為父親的責任。參加入學考試的那一天,父子二人第一次來到首都倫敦,此前,他們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小城。皇家學院的金碧輝煌,讓他們驚嘆又畏懼。比利想要臨陣脫逃,被父親推進了考場。比利畏畏縮縮地站在六個威嚴的考官面前,緊張得說不出話。
  • 迷失自我,是對心靈的封鎖:活出自我,是對未來的嚮往
    迷失的自我在某個地方出現在所經歷的歲月中,偶爾會迷失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一個拐點,可能是人生的一次豐碑,也可能是人生的一次墳墓。要去「拼」,才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每個人也希望活出自我,但總會抱怨:我也想活出自我,但是生活不允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林雅雯的生命故事:我如何走上心靈舞動的教學
    歡迎進入< 林雅雯心靈舞動學院 >前臺灣『雲門舞集』資深舞者兩岸三地將舞動訓練整合運用到身心成長第一人10+年身心靈課程帶領· 源頭 ·融匯貫通,雅雯開創出獨樹一幟的身心動態感知訓練以及專業全面的心靈舞動體系。· 雅雯微課自述 ·三十歲以前,我的世界只有舞蹈1996年大學畢業,我順利考上國際知名的雲門舞集,遇上影響我至深的恩人,林懷民老師。在八年的舞者歲月裡,我把自己一頭栽入這個少與外界接觸的舞蹈領域。舞團是我的家,舞者是我的家人,而林老師則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