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樹華本報通訊員張東偉
中原工學院始建於1955年,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是面向全國招生的中央與地方共建,省管為主的高校。學校立足河南,面向全國,圍繞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和需求,統籌規劃學科布局,逐步形成了以工、管、藝三大學科門類為主,工、管、藝、文、理、經、法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實現了從單一的工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學的轉變。
學校積極探索現代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堅持實施「科技興校」戰略,擴大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紐西蘭以及我國臺灣等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55所知名高校或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聯合舉辦合作辦學學歷教育項目;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最近獲得教育部批准。
辦學層次結構合理,多學科協調發展
中原工學院堅持學科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在加強傳統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的基礎上,培育交叉學科,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於2003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60個本科專業,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已有10屆碩士畢業生。其中由紡織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構成的「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特色學科群獲批「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期建設學科」特色學科A類項目立項建設。學校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建設省級特色學科群1個,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2個。
中原工學院不斷整合優質資源,拓展合作渠道,重點建設了一批創新平臺。近五年,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0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3個、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擁有河南省中原工學院大學科技園、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匯聚人才,優化結構,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
中原工學院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內培外引,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截至2016年9月30日,我校有專任教師119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18人,佔專任教師的43.49%,其中教授161人。
學校高度重視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師5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河南省教學名師7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6人,紡織之光獎獲得者27人。
學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近五年,有30人次獲「全國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河南省教育系統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秉承「質量立校」理念,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學校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1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團隊,還有一批省級特色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室)、教學團隊、精品資源共享課、雙語教學示範課等。在近三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共9項。近五年,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該校學生獲獎234項,其中一等獎44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88項。特別是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中原工學院是全國連續五屆奪得一等獎的全國三所高校之一;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兩次獲得素有「國際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獲得全國高校服裝設計最高獎「新人獎」,學校獲得服裝設計「育人獎」。畢業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就業質量高,近三年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注重科學研究,瞄準學術前沿,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
中原工學院大力實施「科研強校」戰略。五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03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河南省基礎與前沿研究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計劃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409項;橫向合作科研項目277項。近五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45項;獲國家授權專利398項;出版學術專著560部;發表學術論文5852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532篇。
近年來,學校已在超硬材料製備與工具技術、高端紡織機械裝備、新能源熱泵空調新技術、功能性紡織材料與紡織品、精密超精密機械加工與製造裝備等領域形成了在國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科研與技術優勢,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王秦生教授主持完成的「觸媒法合成高品級金剛石關鍵設備與成套工藝技術開發」科研成果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任家智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科研成果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大好機遇,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中原工學院建立健全了政、產、學、研、用一體的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體制和激勵機制,建設了大學科技園,不斷加強與產業、行業龍頭或大型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近年來,學校分別與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恆天集團、鄭州華晶、江蘇凱宮、許繼集團、宇通集團等大型企業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在功能纖維材料、超硬材料工具、精密加工、節能環保、電子檔案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均獲得突破性進展,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了服務社會能力。重視團隊建設,建成了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科研團隊。五年來,該校獲批廳級以上科技創新團隊13個,覆蓋紡織、能環、計算機、材料、電信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功能性紡織材料與紡織品」「金剛石包覆技術及其超硬複合材料」「可再生能源熱泵空調新技術」等6支團隊,分別獲得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2014年,學校獲得河南省首批大學科技園立項建設點,獲資助經費1000萬元。
中原工學院2017年招生計劃
中原工學院2017年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計劃招生6560人,其中本科計劃5610人,專科計劃950人。值得令人關注的是,該校剛獲教育部批准的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合作創辦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首次納入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計劃。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辦學層次為本科學歷教育,面向省內外招生,學制四年。首批招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軟體工程三個專業。學院由中俄雙方大學共同管理、共同註冊學生學籍、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共同選派教師擔任教學任務,互認所設課程學分,其俄語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採用俄方原版教材,由俄方教師全程授課和指導實習實訓。學生培養採取「4+0模式」:學生四年在國內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學分,且具有俄語一級水平,無需赴俄方大學學習,即可獲得中原工學院頒發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
中原工學院目前國家級特色專業有:紡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省級特色專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網絡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輕化工程、環境工程、會計學、市場營銷、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工業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都是學校的優勢專業,在行業內有很強的競爭力,師資力量雄厚,培養特色鮮明。
中原工學院招生熱線:0371-67698700中原工學院招生處網址:http://zsc.z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