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國內外工業旅遊資訊,請關注「隱盞文化」
一個觀光工廠,什麼是關鍵呢?
吃壽司必不可少的醬油是如何製成的?
提到日本食物,少不了壽司。而且,沒有人就這麼幹吃壽司,壽司要蘸著「某種調味料」吃。這種調味料就是,醬油。
醬油不僅限於壽司,還可用在煮菜、烤魚和照燒等各式日本佳餚,可以說是與味噌並列、非常流行的日本國民調味料。
對於日本料理如此不可缺少的醬油究竟是如何製成的?跟隱盞一起探索這家創業於1831年江戶時代的位於新潟縣長岡市的醬油釀造商——越のむらさき,偷師醬油是如何製成的吧!
新潟縣長岡市的摂田屋(Settaya)小鎮,自古以來就以「發酵之町」而聞名,是由日本酒和醬油釀造發展起來的地區,集中了六家釀造業會社,這般密集的地方在日本全國也很少見。附近有名為信濃川的大河,水質優良的伏流水,即極淺的地下水,是大自然賜予的絕佳原材料。
在這兒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這座有趣的建築,雖然這裡是正在釀造醬油的工廠,如果有團隊遊客的話,無論是誰都可以免費參觀,職員會詳細介紹醬油的製作方法。
開始參觀工廠內部,這是預先準備原料的地方,用高溫蒸煮醬油的主原料——大豆。大豆經蒸煮後蛋白質性質發生改變,容易接受麴黴菌產生的作用。同時也是為了給大豆殺菌,好好地蒸煮一番。
在此之後,使用圖片上的機器將被稱為「曲種」的菌和炒制過的小麥混合。經過這道程序而得到的半成品被稱作「麴黴」,是釀造醬油的根本。麴黴菌,自古以來就用於釀造醬油、味噌和日本酒等,對於日本人飲食文化而言,它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製成的麴黴被均勻鋪滿在被稱為「麴黴室」的大房間裡,下面吹著暖風,使細菌得到繁殖。這是為了增加麴黴力度的緣故。麴黴活力強的醬油,使營養成分易於消化和吸收,有助於改善胃腸活動。
接著是把麴黴用鹽水混合,混合後的半成品被稱為「諸味」,即未過濾的醬油。
接下來的工序就得花時間了,發酵成熟需1年以上,這樣做能夠慢慢地引出醬油的色和香味。在這期間,還需進行把麴黴和鹽水調和的液體——櫂入れ(Kaiire)的攪拌工序。
開始時需要頻繁地混合,中間開始減少次數。為了溫度保持不變並補給氧氣,需要不時停止混合。
將未過濾的醬油好好熟成後,放入麻布層層疊起,水壓機押出的就是醬油。
然後,到這兒還沒完。用被稱為片式加熱殺菌器(如圖)的機器把醬油循環加溫,直至上升到95℃為止。這道工序被稱為「加熱」。通過加熱,停止酵母活動,保證質量且能殺菌。由此,正如醬油的命根子一說,為醬油增添了特有的香氣。
工序接著繼續。加熱後的醬油在1〜2周內,放入澄清桶靜置。在此期間,一部分蛋白質凝固成為「垽(Ori)」,沉澱到桶底。通過過濾,醬油的澄清度得到提高。
裝滿塑料瓶和玻璃瓶等各式各樣的商品容器並蓋上,貼上標籤,就成了製品。小小一瓶醬油,原來也是時間和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日式煎餅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零食之一,由大米烤制而成,是日本人自小就熟悉的零嘴。新潟縣是日本少數的大米生產地,在這裡還能自己烤制日式煎餅,各位不來這裡創造出自己的獨家旅行紀念嗎?
新潟煎餅觀光工廠築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伴手禮館」,另一個則是能夠參觀工廠與體驗煎餅燒制的「體驗館」。
通常煎餅大部分都只有手掌大小,但在這裡,只需要1,500円就能體驗製作直徑達25釐米的巨大煎餅了呢。付完錢後會被帶往烤制煎餅的地方。在這裡等著我們的是一個巨大的白色物體,因為太過巨大甚至都不能說是煎餅。接下來我們似乎就會來挑戰將它烤製成褐色。
將白色的煎餅放在網上烤制,烤制的時間要稍微較長。在1組裡會有一個工作人員進行指導,無需擔心會不會烤糊或者烤不熟。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結束了烤制後,接下來用毛筆蘸取醬油,在上面描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或許會有朋友擔心不知道該畫什麼好,不過無需擔心,在現場會放置日本的人氣角色《麵包超人》和《哆啦A夢》等各種插圖,大家可以參考著畫。
用醬油畫好喜歡的畫後,接下來把煎餅放在自己眼部這麼高的位置升溫。當煎餅到達一定溫度後,再放在網上烤至變色。隨著烤制時間的增加,最初不怎麼看得清楚的畫也會逐漸清晰起來。
烤制完成後,在煎餅兩側塗上醬油,最後不要直接放到網上去烤,而是在眼部這麼高的地方烤乾醬油。
經過一定時間的烤制後,現在需要用機器讓煎餅降溫。降溫後,把煎餅放入透明的包裝袋內,再裝入特製的箱子內就大功告成!至此,大家就創作出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大煎餅!
除了上面介紹的之外,還有能夠自己調製煎餅味道的調味體驗,大家會拿到15塊Bakauke煎餅,之後五塊為一組,分為三組放到杯子裡。
在這裡共提供毛豆味、餃子味等約10種口味的調味粉,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調味粉加入杯子中,之後搖搖杯子,讓粉末都儘量均勻地沾在煎餅上面。然後把它們放到專用的箱子中就完成了。
調味粉也可以兩個為一組加入杯子中。大家也可以參考店內提供的組合表,或是向店員取經有什麼推薦的搭配組合。
除了體驗活動外,大家還能在新潟煎餅王國」品嘗到這裡特有的美食,煎餅冰淇淋,420円日元,是將冰淇淋和煎餅搭配起來再淋上特製的醬油所製成的甜品。醬油與冰淇淋和煎餅的搭配,意外地很好吃哦。
Bakauke可樂餅,160日元,是帶有黑胡椒辣味的可樂餅。將炸成Bakauke形狀的可樂餅包上紫菜,看上去和Bakauke一模一樣。無論是作為聊天時的話題還是作為填飽肚子的美食都十分適合哦。
在伴手禮館內有日本各地的伴手禮,還有這裡獨家特有的周邊產品等商品。在這裡有些商品還能試吃,大家可以親自試試,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
神戶景點除了看夜景、異人館之外,愛咖啡的朋友不妨到UCC咖啡博物館走走!不只可以讓你在一天之內了解所有關於咖啡的大小事,還有烘豆、調配,拉花等各種自己動手做的體驗行程,及專屬咖啡館給你最好喝的咖啡飲品,喜歡咖啡的你一起來變身咖啡達人吧!
UCC咖啡博物館起源於1981年,神戶的人工島Port Island舉行的博覽會。當時UCC以巨大咖啡杯造型的展場設計風靡全場。博覽會結束之後,UCC將原本咖啡杯的骨幹,改造成清真寺造型的建築物,也就是現在的UCC咖啡博物館,於1987年開幕。
館內的路線指標非常清楚,搭乘電扶梯到二樓,首先介紹人類開始飲用咖啡的起源,除了現場展示的古老咖啡器具外,還有觸控式互動熒幕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各種關於咖啡的故事。
接著會路過一間小小的房間,裡面展示著UCC的歷史,歷代商品,還有觸控式熒幕可以看歷代電視廣告。來這裡看看以前的明星廣告,很有趣喔!
接著展區變身為咖啡農場,展示著咖啡從種子到收成,進而處理成咖啡生豆的過程。在裡面會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小知識,並且會發現咖啡的種植、收成、以及處理其實是相當耗費人力的工作,而一棵咖啡樹所收成的咖啡豆能製作的咖啡數量,更是令人驚訝的少!
咖啡收成後要處理成咖啡生豆的過程也在互動式熒幕裡有很詳盡的介紹:水洗、日曬、半水洗到底差在哪?喝起來又有什麼不一樣?在這裡可以一次得到解答。
博物館還展示了各式不同品種的咖啡豆,有些咖啡豆跟我們平常所見的大不相同!
接著展區搖身一變到了咖啡交易所,牆上展示著各國產區的咖啡用布袋,每個設計都相當特別,咖啡控們一定也想在家裡弄一面咖啡布袋牆吧!
在這裡展示了咖啡交易所裡所使用的器具,可以了解咖啡貿易裡,咖啡如何被鑑定、運送最後交到我們手中的過程。
接著展場進入一整面的咖啡牆,會聽到「啵~啵~啵」的聲音出現,原來這是烘豆的聲音!這裡展示著咖啡生豆如何被烘焙成為我們一般飲用的咖啡豆。
可以比較各式烘培程度的豆子的顏色,還可以看到許多古早的烘豆器具,非常有趣!不僅如此,這裡也提供了如何將各式烘培程度的豆子調和成自己喜愛口味的小知識,讓你步步邁向咖啡達人之路。
接下來的展區展示了各種古老的衝咖啡器具,並且設有熒幕能觀看實際以各種器具實際操作衝泡的影片。博物館還收藏了各式各樣的磨豆器及咖啡杯。甚至還有互動式熒幕提供咖啡的衝調食譜,讓人看了好想立刻試試。
最後的展區展示著音樂、郵票,紙幣等以咖啡為主題的文化產物。咖啡不只是飲品,也在各種地方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一轉身,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就在身後,裡面有各種咖啡主題的小物可以買來當伴手禮。像是用咖啡麻布袋做成的包包,咖啡豆造型的砂糖,甚至還有賣真的咖啡樹!
UCC咖啡博物館不只有靜態的展覽,還有許多體驗行程,如杯測體驗,變身杯測師,打開你的味蕾。
展示區動線出口,有個杯測體驗櫃檯,每天會舉辦3場杯測體驗,每個月會有不同主題。只要拿著購買入場券時獲得的體驗券就能參加。
在博物館紀念品店的櫃檯可以報名烘豆體驗,博物館會提供5種生豆,而講師會解說每一種豆的口感以及適合的喝法,並播放影片講解烘豆過程,接下來就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豆子並開始手動烘焙。
其中講師都會過來詢問你想要的烘焙程度並幫忙看顏色,豆子烘好後手動冷卻,冷卻之後可以選擇要磨好帶走,還是要帶原豆走。
雖然體驗過程會累到手酸,冷卻時也會手忙腳亂,但最後看到自己的手烘豆被磨好裝進可愛的夾鏈袋裡,就非常有成就感,咖啡煎焙體驗是1000日圓每人。
最後來到咖啡達人測驗區,在電腦裡面輸入自己票上的號碼就能開始測驗!問題的答案都在剛剛的展覽中,但還是有點挑戰性,問題總共五題。
只要五題全對就可獲封為咖啡大博士,並且得到一年的免費入館優惠,還會得到一張咖啡博士認證書喔。不小心答錯了也沒關係,總共有3次挑戰機會!
參觀完畢,出口處就是博物館附設咖啡館UCC咖啡大道,在這裡有各式單品咖啡及特調咖啡可以選擇,並且可以依自己喜好,請店員以手衝或是虹吸式衝調。
UCC在牙買加及夏威夷擁有自家咖啡莊園,而UCC咖啡大道是日本唯一全年都可以喝到自家莊園豆的咖啡館,推薦給喜歡單品豆的人。
座落於神戶的UCC咖啡博物館,不僅票價平易近人,而且好喝又好玩,又可以學到關於咖啡的各種知識,同時有烘豆、配豆、立體拉花等實際動手做的體驗行程。展覽部分館方有提供中文語音的導覽機,不用擔心聽不懂!
拉麵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料理,其中最有名的,可以算是株式會社一蘭的拉麵吧,那現在出發去它的觀光工廠——一蘭之森。
這個工廠兼具了觀光和生產功能,於2014年7月開幕,廠區附設了餐廳,可以直接品嘗工廠生產出來的食材所做出來的料理。
參觀一蘭之森只要按照它設的標識,順路前進即可逛整間觀光工廠。廠區劃分成5塊區域,音與光的茶庭、美味的拉麵生產工廠、炸豬排拉麵博物館、餐廳和土產店。
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大草地上種滿了幸運草的音與光的茶庭。滿天星空與音樂結合,搭配霓虹燈設,晚上來到一蘭之森是另一種不同的饗宴。
透過玻璃可以看到一部份的面的製作過程。但是,關鍵味道的湯頭製作方法是企業機密。據說這個關鍵味道掌握,只有公司負責人及3名老師傅知道。
再來我們來到免費入場的拉麵博物館。這裡可以看到叉燒拉麵的歷史以及一蘭對製作出一碗拉麵的堅持在哪。館內的牆上用了許多可愛、多彩圖案作說明,簡單又豐富,小朋友來也能看懂。
參觀完工廠後,來到外面有料理券販售機的餐廳區,逛累了嗎?來碗拉麵吧~投幣購券後,餐廳員工會引導你入座。要追加點餐的話,桌上也有菜單。菜單有英語、中文、韓語版本的,不用擔心不知道如何點餐了。
在一蘭之森可以吃到三種口味的拉麵,其中,每周口味替換的有「滋味系叉燒拉麵」和「市場系叉燒拉麵」二種,這二種是一蘭之森的限定菜色,記得一定要點喔!
除了拉麵之外,還要推薦你另一品「抹茶杏仁豆腐」。香滑的口感,它的甜度和抹茶的苦味搭配得恰到好處的一道甜點,一份390日圓。
這裡的東西有,福岡縣店鋪限定的速食拉麵,一包300日元,另外有一蘭之森限定商品「蘭油」,是使用九州產的醬油和一蘭獨特工藝所製作而成的辣油,這個可是只有在這裡才買得到的超人氣商品喔!
最後一款日本國民美食是,不管小孩、大人每天早上都要吃的明太子!
明太子的原食材是來自阿拉斯加或北海道的鱈魚卵,日文叫鱈子。將鱈子放入調味醬汁中醃漬,待味道完全滲入後,就叫做明太子啦。如果放進加了辣椒的辣味調味醬汁裡,柔和味道中帶點微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HAKU HAKU是明太子發祥店,為了發揚博多美食、文化及使地區發展更加繁榮所開設的。HAKU HAKU裡分成5個區域,每個區域都配備了多國語言的語音導覽,所以,不會日文也能看得懂、吃得到哦!不過,數量有限,要借要儘快出手喔!
首先來到的是體驗博多文化的博學多聞區。影片介紹著博多文化的代表,祭典、美食及工藝品。
博多傳統祭典最具代表性的,透過3D影像紀錄片來了解,完全感受祭典現場的張力及熱鬧度,是博多地區最受重視及歡迎的祭典。
提到博多的飲食文化,一定要介紹給你夜市攤販風格的豚骨拉麵及豚骨烏龍麵。另外,這裡也有旅遊書,翻翻看還有什麼想吃的、哪裡還沒去的呀。
接著是製作明太子的工廠參觀區,將明太子放進調味醬料醃漬、裝袋等,可以看到實際生產製作的過程。這個參觀區不只能看,還有明太子學問Q&A,以及分裝明太子的體驗,一定要試試喔!
來到HAKU HAKU參觀時,必須體驗製作明太子啦!一開始博物館員工會說明如何做,之後就是製作屬於自己的明太子,辣度調整等,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的明太子。
參觀完工廠及體驗明太子的製作後,如果餓的話,可以去餐廳逛逛。這裡有提供明太子的好幾種吃法。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將明太子,大量塗抹在法國麵包上食用,只需200日元。還有日本人最喜歡的,明太子配白飯組合,喜歡哪種吃哪種,都點來吃吃也不錯喔!
試吃區有各式各樣不同味道的明太子可以試吃,每種都試吃看看,看看自己最喜歡哪種口味。喜歡的口味,當場都能買到。不過,明太子是生食,要當作土產買回國送人的話,有幾點需要注意,夏天常溫下約可放7〜8小時,冬天約12小時左右。
▲
挖掘產業文化 • 專注主題體驗
YINHAM ┃ 我們就做好玩又能帶貨的觀光工廠
打造最有深度的觀光工廠
關注我們了解最新工業旅遊資訊動態
www.yinh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