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空氣非常糟糕,在中國每天五個口罩都不夠用,不戴口罩連呼吸都困難。但在美國,那空氣是多麼香甜而清新,有種奇異的奢華,她完全被美國的空氣震驚了。來到了美國,當她呼吸到第一口美國的空氣時,她馬上把口罩收起來了。」著段話大家熟悉嗎?
這段話的原創作者是楊舒平。這是她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時說過的話。
有人就說過,禍從嘴出!但更可怕的是禍從心出!
楊舒平在說著這段話時是面龐是幸福的,內心是燦爛的,她的整個人是驕傲的,漂浮的!因為她在美國,她正在呼吸這美國的空氣!
她的這一番話,讓她一下成了世界網紅,尤其在中國,臭名昭著,人人罵之。
這只是她的一句大實話?我可以肯定,美國的空氣無論如何不會甜,如果真的是甜的,也必然是被糖衣炮彈充斥著。
為什麼她要說美國的空氣是甜的?
心理的扭曲,讓她失去了正常的味覺罷了。或者說,在美國讓她的內心感到甜蜜罷了。然而無論如何,都是難以被人容忍的。這是典型的奴性,典型的漢奸心理。
這樣的一句話,可能當時也是贏得了掌聲的,但掌聲的後面回事什麼?可能她自己的無法品味出來!
楊舒平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可以堅信,美國的空氣不會甜。但是楊舒平卻偏要說甜,這或許是有其用心的。
為了討好美國?這或許是初衷,希望給自己投一份簡歷,獻一份諂媚,卻不想弄巧成拙。這是楊舒平單純嗎?你會相信?當然,楊舒平的諂媚受到了應有的代價,這份簡歷讓美國人反胃,所以,美國佬最終還是拒絕了楊舒平,所以楊舒平在美國並不受歡迎。以至於最後不得不離開美國,回到祖國。
楊舒平愛國嗎?
楊舒平在說出自己的那番話後,心理也認識到了自己闖的禍。甚至還出現過道歉的場景,說自己還是愛自己的祖國的,但是,當那番言論說出來後,再說這樣的話,別人還會相信嗎?你還會原諒嗎?
其實,說一點都不愛國,我也不太相信。只是這個楊舒平或許是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原因吧。然而,對於這種沒有頭腦的留學生我們該怎樣說呢?娃是人家的,人家父母不教育,誰教育?但無論如何,不能賣了祖國。這是底線。
她畢業後成了海歸,本來以為在中國這是多麼高大上。這或許也是她開初出國留學的原因之一吧。然而她這個所謂「高大上」在回來後卻並不受歡迎。這或許是她最大的意外吧。
她愛不愛國,或許已不重要的,作為泱泱大國,多一個少一個真的無所謂,但是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就截然不同了。
楊舒平在國內沒有立足之地,是必然的!如果她回到國內還能備受歡迎,那說明我們的國民病了,而不是楊舒平病了。
楊舒平無奈又離開了,去了韓國。現在下落不明。據了解,因為她是世界級的網紅,所以人人皆知,即使是到了韓國,也一樣出名,也一樣不受待見,畢竟,無論是哪裡,都不喜歡一個人品出了問題的人。這樣的人能力再強又有何用?
楊舒平的人生就這樣被自己的幾句諂媚毀了。不過我想,她最後還會回到美國嗎?畢竟哪裡的空氣是甜的!
楊舒平的人生帶給我們的思考
楊舒平的諂媚愉悅了自己?或許傷害了自己吧。一時的甜美終將無法代替,然而一時的甜美卻需要用一生來買單。
一個人的成功不只在個人能力的高低,不只在知識水平的高低,更在於精神品質的偉大與崇高。最起碼要有基本的愛國之心和榮辱觀。如果連底線都不要了,那這個人存在著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教育的基本方向。這也是在當前利益至上的時代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
現在很多的家庭教育,追求的是孩子的成才,卻往往忽視了成人的環節。這樣的後果往往讓孩子最後走上的是歧路甚至是不歸路。
這也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品德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辛苦的人。眼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珍惜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生活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尊卑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孝賢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愛國的人。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愛人的人。……
只有懂得,才能擁有,只有懂得,才知珍惜。只有學會懂得,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楊舒平就是這樣的一個深刻的例子,用一生作為代價,是不是有點讓人痛心?
從楊舒平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