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跑友HaO是一位馬拉松最好成績3小時30分的中國跑者。因為好奇和興趣,他曾經於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只身前往肯亞世界長跑冠軍之鄉——伊藤小鎮的馬拉松訓練營接受跑步訓練。在那裡,多的是馬拉松成績2小時15分以內的專業選手,陪跑的水平都是210,他還遇到了日本馬拉松大神——「神野大地」!和大神們同吃同住同訓練的二個月時間裡,跑友HaO收穫了滿滿的精彩故事。
全馬330,我去肯亞冠軍中心跑步,隊友是神野大地
作者:HaO
帶著對最傑出跑者奧秘的追求,帶著對跑步夢想的朝聖,我隻身一人飛越萬水千山,越過印度洋,穿過索馬利亞,來到肯亞,成為在肯亞伊藤(Iten)冠軍中心受訓的中國大陸第一人(聽當地人說,以前有來自中國臺灣的跑者)。
最初產生去肯亞跑步的想法是在看過《跑出肯亞》這本書後,原來還有這樣的一個地方,是跑者的聖地、是冠軍的搖籃。
我英文還好,就開始去搜索相關的信息,在海外的各種跑步論壇上看到去非洲朝聖的帖子,除肯亞以外,當然還有衣索比亞,但經過對比,我還是選擇去肯亞,肯亞是大英國協國家,母語為非洲斯瓦西裡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對於首次想要跑去非洲的我來說,溝通很重要。
看過歐美運動員們對肯亞訓練的各種介紹後,我開始試著聯繫肯亞伊藤冠軍中心,介紹自己的情況,表達想要去訓練的想法。很快就收到那邊的回信,回信中解答了我的問題,同時告訴我如果入住訓練中心所需要的費用,雖然當地物價低廉,但訓練中心的價格不菲。
因為我有固定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從我最開始知道伊藤,到聯繫上訓練中心,中間有近兩年時間間隔。一開始只是一個願望,到真可以實現的時候,又開始猶豫不決,還好最終還是決定成行。2017年3月,我搭乘肯亞航空,降落在肯亞奈洛比焦莫肯塔亞機場。
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國際機場入境的時候,海關大姐問我幹嘛來的,我說參加馬拉松訓練營。
「你嗎?不~不~」她看了看我,一邊說一邊搖頭。
「嘿…你想和我賽一場嗎?」。
「你的PB是多少?」
「3小時30分」。
「哦!」。
她沒再說什麼,蓋下了出關的章。
抵達奈洛比,還沒來得急休息就趕快跑出機場,我終於呼吸到了非洲的空氣,感受到了非洲的暖陽。機場廣場綠化很別致,各種動物模型交織,似是告訴來自他國的人,這是動物的家園。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周圍景色,一輛路過的軍車從遠處開來,並停在我身邊。一輛野戰吉普車,上面坐著三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說要檢查我的護照,並問了些問題。
早就聽說肯亞有很多騙子,甚至是海關和警察聯合起來騙錢,好在我足夠幸運,順利入境,沒有被騙。
機場等候的計程車司機們都穿著花格西褲馬夾,透著一股的英倫風。肯亞曾被英國殖民多年,雖然獨立多年,不過英語仍然是其官方語言,民間還保留著不少英國習俗。日後接觸中發現,不論貧富、城鄉,所有肯亞人都有雙語能力。英語之外,還有斯瓦西裡語,這是非洲很多國家的通用語言。
很快,我就轉機繼續旅程,下一站才是此次來肯亞的真正目的地,中部高原小鎮,被稱做冠軍之鄉的伊藤。
伊藤為工業重鎮埃爾多雷特市所轄,這是肯亞第四大城市,小鎮距離市中心30多公裡,由於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逐漸成為世界長跑運動員的訓練地,因為冠軍輩出,這裡還是全球馬拉松跑者的聖地。
1999年,肯亞傳奇運動員羅娜·基普拉加特(Lornah Kiplagat )在鎮上建起高原訓練中心HATC(High Altitude Training Center),目標不僅是讓更多跑者得到更好訓練,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
羅娜是肯亞的英雄,她曾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包括5公裡、10英裡、20公裡、半程馬拉松,馬拉松最好成績達到2小時22分22秒。2003年,羅娜入籍荷蘭。
HATC高原訓練中心有職業運動員所需一切,並向所有人開放,包括各國精英、國家隊、跑步愛好者及一般遊客。中心設有雙人間和單人間,擁有設施完善的健身房、體能訓練室、理療室、遊泳池以及桑拿房,可同時容納72人生活和訓練。
在來到肯亞以前,這裡對我來說很遙遠,動亂,貧瘠,是我對非洲的印象,它究竟什麼樣,我很好奇。在去HATC高原訓練中心前,我給訓練營的負責人發郵件,問題主要是安全、水源等基本問題,他在回覆中說安全和水源那是肯定有保證,能否適應高原生活才最重要。
抵達埃爾多雷特機場後,轉乘汽車前往伊藤,透過車窗,我看到外邊的風景,像極了老家十八線縣城二十年前的光景。嘈雜的街道,硬化不足路面,塵土飛揚,每次到家都要在門口先拍拍褲腿,抖掉塵土。
我到的時候,肯亞正值大選,街邊大型廣告牌印著競選人的口號標語,牆上貼滿政客的宣傳單。街道兩旁的小店倒是色彩斑斕,各有特點,幾乎每家店鋪前都躺著曬太陽的「閒散人員」,或是玩手機,或是在聊天,也有打扮入時的姑娘在說笑,偶爾看到農夫趕著牛羊走過,揮起鞭子甩出爆響。
常駐伊藤的外國人很多,遠超過肯亞其他城市,因此在伊藤,並不會有多少人會因為你的長相不同而盯著你看。
三十公裡很快就到,當看到多次在照片中出現的冠軍之門時,我的心情反而相當平靜。我知道,一段全新旅程馬上就要開始。
說起伊藤,就不得不提伊藤的名校,聖派屈克高中(St. Patrick's High School)。在過去三十年,這裡培養出大量世界級長跑運動員。校友包括:
伊藤之所以能出如此多的冠軍,源於一次「支教活動」。1976年,愛爾蘭人柯林·奧康奈爾來到伊藤,預計在這裡停留三個月擔任英文教師。在這三個月中,他看到了當地居民的長跑天賦,也發現了伊藤高原的神奇之處。三個月後,他沒有離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這裡,從沒有任何運動經驗的英文教師變為培養出多位頂級跑者的世界級教練,一呆就是一輩子。當地人對他很是尊敬,可以這麼說說,沒有柯林教練就沒有肯亞長跑。
在伊藤的運動員成名之後,成千上萬的職業運動員來這裡追尋自己的夢想,也許很多人只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都讓這片紅土大地變得更加炙熱,燃燒著無數跑者的青春。
伊藤平均海拔2400米,這裡沒有春夏秋冬,只分雨季和旱季,全年溼度幾乎不變,白天氣溫可達30攝氏度,日落之後溫度驟降,甚至穿上羽絨服,也能冷到懷疑人生。
另外,高海拔的強紫外線簡直是外國跑者的噩夢,只要幾天就會被曬得脫皮,多數白人並不在意,連防曬霜都不塗,自由享受「日光浴」,兩天就變成大紅人,過幾天蛻層皮又是個大白人。身高192的英國隊友海倫娜,每天訓練間隙,都要躺在泳池邊,享受全面日光浴,比基尼不夠,還要脫掉胸罩爬著曬,小三角都嫌多,還要再往下拉一點點,讓更多的肌膚享受日光。亞洲人就比較慘,一天淺黑,兩天深黑,三天蛻皮後還是黑。我怕曬,除了訓練,我每天都是長袖長褲戴帽子。
伊藤所屬的區域叫基約(KEIYO),這裡典型的特徵除高原日曬強外,就是一片紅土。從基約大峽谷一眼望去,遠遠近近一片紅土襯綠葉。紅土是這裡的獨特地質,也讓這片陽光照射的大地顯得更加炙熱。
每次訓練時,一陣陣「紅煙」在腳步落下的瞬間升起,不只是鞋面,襪子也都會染紅,每天洗完衣服,水都要變成紅色,即便如此,衣服上還會留有難以洗掉的紅色。
「HaO,你的紅鞋子看起來沒有一點變化,以後我們也需要帶紅色的鞋子來」。
我帶去的鞋子是紅色,這引來了隊友們的羨慕。
小鎮的路面高低起伏,碎石很多,我穿著跑鞋都會覺得難受,但當地跑者光腳跑卻顯得那麼習慣。小鎮的交通倒還算發達,到處都是摩的師傅,市中心的車站也停滿公共巴士,多是日本二手麵包車改裝而成,每天多趟發往各地。如果在小鎮的生活用品不能滿足你,就可以搭上面巴進城,只要半小時。
很多運動員成家後都會選擇定居在埃爾格雷特市區,城市中的生活必需品齊備,妻兒生活在那裡比較方便,他們自己卻選擇住在伊藤的訓練營,在這裡接受苦行僧般的訓練。
現在,伊藤有多條不同的訓練路線,例如卡瑪麗妮田徑場、間歇跑(Fartleg)訓練路線、新格裡(Singore)森林越野路線。另外,每天的晨跑訓練都是環繞伊藤,四通八達的小道可以組合搭配出幾十條不同的訓練路線。看你喜歡,5K、10K、15K,直到全馬都能跑出不同路線。當然,這裡的任何路線都不平坦,起伏不平且小石子,以及跑過後身後揚起的紅煙。
小鎮的商店都很小型,沒有大的購物中心,但國際化品牌倒也不少,也有很大的市場,另外有賣體育用品的小店,基本都是二手貨,不少職業運動員拿到贊助產品,賽事當中穿過一次後就拿來處理,補貼家用。這樣的店裡不只有世界名牌,隨著中國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一些國內牌子也會出現在這裡。
在伊藤訓練的日子裡,會遇到主動來打招呼的跑者:「你是從中國來的嗎?我們曾經去中國參加過比賽。」
這裡有太多出國參賽的職業運動員,他們在國外是特邀選手,往往會受到高規格的接待,但在伊藤,他們更像普通跑者,每天都是在為下一頓飯奔跑。
這裡提供教練服務,任何人都可以找專業教練制定跑步計劃,一次制定一周的計劃,行情價在100歐元左右。
每天早晨6:30,天剛蒙蒙亮,大家就開始訓練了,職業跑者通常都有固定的隊友,我們這些住在高原訓練中心的隊員,往往是在職業陪跑的引導下,開始一天的訓練。
每天都會有職業選手來帶我們跑,他們其實是陪跑,當然這要付費。按照當地的行情,每次3~5歐元,距離為10公裡左右。在帶領大家跑步的時候,這些職業選手會根據你的步伐、速度,給你調整的意見,碰到認真點的職業選手,會給你更細緻的指導,呼吸節奏、手臂擺動、腳步落點等等。
每天的訓練內容都不同,每天早晨的10公裡也不相同,不只是路線,要求的速度也不同,會根據前天的訓練內容相應調整,有時候非常累,肯亞選手中的輕鬆跑,對我們業餘跑者來說已經要拼盡全力了。
剛來伊藤開始訓練的時候,要先適應高原與地面環境,我的速度很慢,後來逐步恢復體能,速度開始提高。這段時間,我換了幾個陪練,最後確定理察作為自己的專門陪練,他今年37歲,已是職業生涯末期,10公裡27分45秒的成績在肯亞頂尖跑者中只屬平常,但他還在努力訓練,想拿成績。
理察住在職業訓練營,每天利用訓練間隙來陪跑賺些外快,我每次付給他5歐,訓練都會控制在1小時內。
我為什麼要選理察呢?事情是這樣的,在海拔2400米進行山地訓練,我不太想爭著超過5分配速,那樣心肺壓力會很大。但是,在舟車勞頓好幾天抵達伊藤後,在理察的領跑之下,第二天早晨我就跑出4:45配速的10公裡。
理察和我說:「好了,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明天輕鬆跑。」
雖然說是輕鬆跑,但並沒有很輕鬆,雖然速度降了一些,但是上坡很多,他不停地和我說:「擺好臂,直起腰,像我一樣跑,過不了多久,你會和我一樣強壯的。」我知道窮盡一生也不可能達到和他一樣的高度,但我至少可以像他一樣盡力奔跑。
抬頭、挺胸、擺臂,再累也要保持姿勢,這能緩解長時間奔跑給身體帶來的酸痛。這都是理察教給我的。
「你能帶我去中國跑步嗎?」理察問我。
「我需要查查相關的信息,不敢很確定的回答你。」我是這樣和他說的,其實我心裡覺得可能性不大,他的全馬成績是2小時10分,在中國的金、銀標賽事中幾乎不可能拿到前十。
即使是在有些賽事中可以拿到獎金,卻有可能不足以支撐他的旅費。回國以後,我與理察始終保持著聯繫,他還在不斷請求我帶他去中國比賽。我不得不委婉的拒絕。
在伊藤訓練的一個月,其實對我的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提高,更多的是讓我有了一個和世界頂尖高手一起訓練的經歷,了解他們的生活,回國以後,我和他們當中很多人還都有聯繫,我計劃還要再去,不只是去訓練,更多的是因為作為跑者感受到的召喚。
2018年夏天,我重返冠軍中心,一次在訓練營,我注意到一個亞洲人,臉型瘦削,30歲左右,1米7多的身高,穿一身黑色的運動服,目光專注做自己的事,與訓練中心其它人不同,他不太喜歡和大家打招呼,無論是在院子裡還是在餐廳都是單獨行動。他沒有留下特別明顯的特徵,以至於我猜不出他到底是哪國人。
一次晚飯的時候,我看到另外一個瘦小的年輕人和他坐在一起,那年輕人一臉的稚嫩,這在平均年齡偏高的訓練中心顯得尤為突出,每天吃飯的時候,也是大家完成訓練後最輕鬆的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會從訓練內容到各自成績,肯亞的生活見解,天南海北地聊天。只有他們倆,總是選擇坐在角落的桌子,從不主動和別人拼桌。
稚嫩臉的年輕人會自己帶一碗米飯,讓廚房加一些佐料,作為特殊食物。由此我猜他可能是亞洲的運動員,畢竟愛吃米飯,來到肯亞,還要保持自己原有的飲食習慣,各國運動員對他的吃法感到好奇,總會忍不住會多看他幾眼,如何調配米飯並佐以配料。
訓練中心的亞洲臉比較少見,他見到我的時候也會點一下頭,我本想和他們聊聊天問候一下,不過頭兩天實在是太忙,經過兩天的奔波才到這裡,沒有好好休息就投入訓練,更多的時間只想躺在休息間調養。
稚嫩臉的年輕人每天午飯後都會躺到在休息廳沙發上玩手機,玩會兒睡會兒,一下午就過去了,再去進行體能鍛鍊,然後準備晚餐,完全是職業運動員的風格,除了運動和休息,絲毫不會多考慮其它。
那天下午茶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那個30歲左右的亞洲人自己坐在角落,我猜稚嫩臉的年輕人應該還躺在休息廳裡。這時訓練基地的本地總務桑庫克進來跟大家聊天,他突然問我:「角落那個人是從日本來的,你可以和他交流嗎?」這時候角落的亞洲人聽到了,也笑著抬起頭來看著我們。
我馬上用日語和他說:「你是從日本來的嗎?」
他說:「是的。」
我:「我曾經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
他:「原來如此。」
然後大家都轉為英語,笑著說:「這下我們都聽不懂了。」
下午茶時間結束後,我走過去和他聊了起來。他叫瀬谷,三個月前還在銀行工作,現在轉型就當起了教練,而且還是做日本頂級跑者的教練。
「怎麼樣,很劇烈地轉型吧?」瀬谷說,「接下來還要為奧運2020做準備了。」
「真的很了不起,從銀行家直接轉型到頂級的職業教練。」我說。
他繼續說:「我來這裡主要是管理並且訓練年輕跑者的日常,既是教練也是經理人。幫助辦好一切事項,讓稚嫩臉的年輕人可以專心訓練。」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和他們坐在一桌上開始聊天。他們兩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日式食物,配合肯亞餐食一起吃,神野大地的主食一直都是米飯,每天都需要瀬谷教練提前製作。
「你叫我神野大地。」稚嫩臉的年輕人說,「我會在這裡訓練兩個月,為柏林馬拉松做準備。」這時我才知道,怪不得有些眼熟,原來他就是被譽為日本第二山神的跑者神野大地。雖然在肯亞訓練,每天都會遇到各路頂尖高手,不過能遇到來自東方的頂尖高手,還是特別興奮。
我們從跑步訓練一直聊到瀬谷教練的出生地熊本,從肯亞訓練地感受再聊到神野大地的出生地名古屋,天南地北地亂侃一氣。
一天晚上,我正在鼓搗相機拍星空的時候,星空點點印出一些微光,看到拿著專業攝像機的兩個亞洲人走過來,感覺像是日本人,果然走近聽到他們在講日語。我輕聲和他們打招呼,他們有些吃驚,沒想到在這裡會遇到懂日語的中國人。原來是日本電視臺的專業攝影隊,來這裡拍攝神野大地的訓練,接下來一周,他們將拍攝神野大地在這裡訓練的各個環節。
攝影隊的任務很多,每天除了跟著神野大地的訓練,還要拍攝小鎮場景,在這海拔2400米的地方扛著大攝相機在烈日下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猜想應該不比訓練來得容易。
那天晨練的時候,神野大地又是在第一梯隊跑回起點,我和跟理察介紹神野大地,跟他說神野大地是日本的頂尖跑者,在這裡備戰柏林馬拉松。「他很矮。」理察只說了這句話,看起來並不相信神野大地的實力。我很想告訴理察,神野大地的10公裡只要27分多,比他還快,但我當時沒有說,總有一天他們會在訓練中相遇,相信理察會嚇一跳。
和神野大地熟悉後,每次吃飯時我都會專門過去和他們坐,不過有時候神野大地也會拒絕我過去坐,因為他們要開訓練會,那是私人討論,頂尖的運動員的訓練內容還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恰好我又懂日語。
我每天的訓練比神野大地更早結束,在準備離開的那天,神野大地正在泳池邊拍攝素材,我過去和他們打招呼,跟他說:「希望你在柏林馬拉松拿到好成績,我會一直做你的後援團。」聽到我的話,神野大地伸出雙手握著我說感謝,同時也行起了日式鞠躬禮節。
日本電視臺的朋友們也跟我告別,對我說他們原以為只有頂尖跑者才會來這裡訓練,沒想到遇到我這樣有激情的跑者,希望我今後取得好成績。
回國以後,我還在網上繼續關注神野大地,在他去柏林前天,我給他發了加油的消息,不過他在那場比賽的32公裡處退賽了。後來我和一起在肯亞訓練的歐洲朋友聊起這件事,大家都說這孩子在肯亞累壞了,沒能把體力調整到最佳。
一年後,神野大地來中國比賽,是12月22日的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我發信息給他預祝他能成功,第二天看了網上的賽事播放,神野大地超常發揮,在最後幾百米發力甩開一路追趕的朝鮮選手,奪得冠軍。
後記:看罷跑友HaO的精彩經歷,知行君充滿好奇,你竟然兩次去肯亞冠軍中心集訓,快告訴我成績進步了多少,我也要去!他說,我可能是遇到了瓶頸,現在PB是3小時28分,跟去之前的3小時30分相比,基本沒提高。那HaO為什麼還想再去肯亞呢?HaO微微一笑,我還有故事呢,你要不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