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是歐萊雅中國在集團全新可持續發展項目「歐萊雅,為明天」引導下,在華啟動的「美好星球,明天見」年度綠色消費倡導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響應了集團可持續發展新戰略的新重點——賦能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生態圈,希望通過對年輕人的洞察,啟發更多年輕創變者和社會力量與歐萊雅共同行動,同為「明天合伙人」,通過各種有意思的「可持續生活實驗」塑造星球更美好的明天。
2020年以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強烈的催化劑,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社會以及世界,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對未來、對明天有了更多的思慮和討論。為了解和釐清年輕人群體對於未來的看法所發生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他們當下的行動,來塑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歐萊雅中國與BottleDream通過在網上發布問卷以及組織主題座談會的形式,與2020個積極關注和思考未來的年輕人進行了對話和探討。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獨立諮詢機構商道縱橫也為研究過程提供了專業支持。
報告顯示,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當代年輕人從「只關心自己」慢慢向「關注命運共同體」轉變。他們憧憬著和諧一體、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明天,他們對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滿懷期待,並越來越願意用當下行動影響明日星球。根據調查數字,75%的年輕人表示與過去相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變多了,99%以上都認為當下的行動對明天的影響相當重要;除了意識提升外,90%以上的年輕人都以各種形式,參與到與社會問題、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行動中,其中可持續消費、日常善意行動是年輕人選擇頻次更高的實踐行動。
這群有態度、敢行動的年輕人在報告中被定義為「明天合伙人」。在他們之中,湧現出了「好好買星人」、「隨手拯救日常星人」、「小浪花創造者」、「樂活現充玩家」、「後現代鋼鐵俠」、「次元壁穿越者」六大新主流族群,以獨特的方式行動、創變、發聲和相互賦能,引領著可持續生活的新風潮。
BottleDream創始人阿菜表示,「當下,中國的年輕人比過去更關心社會問題,而且願意不斷嘗試以創新方式去保護我們的星球。作為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的重要參與主體,青年一代和創新的力量將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力量。BottleDream與歐萊雅將共同推動年輕人用行動創造意義,繼而以意義驅動行動,最終在良性循環中帶來真實而有力的改變。」
從明天會更好,到明天會怎樣——年輕人「明天觀」的四大核心變化
今天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情境中:既享受到了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也開始承擔生態破壞、隔閡衝突、信息過載等各種問題的後果,且不確定人類應該怎樣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對年輕人來說,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變化也發生得越來越快,和幾年前相比,年輕人對明天的觀念有了以下四個核心變化:
· 從「一眼能看到的未來」到「不可控的明天」
報告中顯示,當今的年輕人普遍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因為沒法想像,沒法預測,也不知道明天會往哪個方向流動,明天既不確定,也不可控。
· 從「一定會更好」的明天到「可能會更糟」的明天
年輕人在描述對「明天」的感覺的時候,用「複雜」、「悲觀」、「恐懼」、「謹慎的樂觀」取代了「明天一定會更好」的單純樂觀。
· 從「只關心自己」的明天到「關注命運共同體」的明天
今天的年輕人在談到和明天有關的話題時,「命運共同體」這樣的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它包含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地球之間的相互聯繫。年輕人希望修正「人與自然的關係」,改變「以人類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從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世界」。
從「等待變化降臨」的明天到「用行動影響」明天
今天的年輕人通過行動來影響明天的想法比以往都要強烈。在問卷調查中,99%以上的年輕人都認為當下的行動對明天的影響相當重要。其中,近8成(78.9%)年輕人認為當下的行動對明天有決定作用,甚至隨時在決定明天的發展走向;近半數(47.3%)年輕人甚至認為今天和明天的界限已沒有那麼明顯,當下的行動隨時可以影響地球的發展走向。
和諧一體、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明天——年輕人對理想明天的想像
報告收集了年輕人對於「理想明天」的期待。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年輕人期待更「和諧一體」的明天,憧憬 「生態平衡」、「生物多樣」的自然。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年輕人期待更「公平正義」的明天,期盼著「人人平等」、「更加公正且開放」的社會。最後,對於人與人,年輕人期待更「多元包容」的明天,希望「每個人都能嘗試去理解別人」,「即使不理解也能彼此尊重」。
氣候變化和弱勢群體,都與我有關——年輕人更關注哪些社會議題
伴隨著「明天觀」的變化,年輕人在今天對自然和社會議題的關注度呈上升趨勢,75%的年輕人表示與過去相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變多了。在具體議題維度上,年輕人對生態自然相關議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保護)的關注度及對公平正義相關議題(弱勢群體關懷、性別平等、教育公平)的關注度非常高。其中,氣候變化(41.1%)、弱勢群體關懷(41.1%)、自然資源保護(38.6%)成為年輕人最關注的議題。
另外,報告中還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新變化——20.1%的年輕人更關注從前相對小眾的「創新教育」議題,希望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與行動能力的公民,表明年輕人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期待著更多的同行者、更有公民意識的下一代。
從活在當天、明天再說,到活在當下、活出明天——「明天合伙人」畫像
年輕人對未來看法的改變,也影響了他們當下的行動。報告發現,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不僅在意識上提高了對各種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也為他們想要的明天付出了行動。報告把用當下的行動參與形塑明天的這樣一群年輕人,稱作「明天合伙人」。無論行動的大小,他們篤信行動的意義;他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找到行動的切入點,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可持續生活實驗;他們行動的基礎是對個人生活與社會問題的反思,行動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學習。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年輕人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明天合伙人」,以各種形式參與到與社會問題、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行動中。其中,可持續消費(65.1%)、日常善意行動(56.8%)是他們最願意選擇和實踐的行動。而還有36.8%的年輕人表示曾作為發起人、深度參與者、共創者的身份參與到社會問題的解決中,體現了年輕人在可持續行動中兼具主動性及協作性。
從行動的方式及關注點來分,「明天合伙人」或通過日常改變來行動,或通過傳播、發聲帶來影響,或聚焦創新驅動改變,或重視生態構建及社群賦能。結合行動特點和生活方式,《報告》發掘了6大新主流族群,代表了6種在日常生活中形塑未來的態度和途徑:
· 好好買星人:今天我的消費,就是在為未來的世界投票
他們開始減法生活、理性消費、看重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珍惜建立與物品之間的情感聯繫、也更願意支持本地的小商戶及獨立設計。通過個體的消費選擇影響生產者、影響商業世界,是他們的美好願望。
· 隨手拯救日常星人:相信個體的良善影響力可以拯救未來
他們更注重公益志願的參與,以及社區內的良善行動。不以善小,日行一善,他們通過一件一件平凡小事,影響一個一個具體的周圍人。
· 小浪花創造者:意識覺醒是行動的基礎
他們更注重理性的發聲與表達,關注公平正義、開放而不封閉的討論。宏大複雜的社會議題,經他們創意發聲,就能讓人產生共鳴與觸動、隨手就轉發,甚至產生想馬上行動做些什麼的衝動。
· 樂活現充玩家:個人生活與自然環境都要可持續
他們更願意讓生活慢下來、綠起來,感知身體,與自然發生聯結。他們通過一場場的實驗,探索如何過上與自然有更多聯結、對環境產生更少索取與浪費,從而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 後現代鋼鐵俠:用未來思維、創新手段解決當下問題
伴隨著綠色科技的發展,通過科技驅動創新,是近一兩年來社會創變的新趨勢。他們不僅了解社會問題,也關心當下熱點與趨勢,並且善於將兩者結合起來,期待像鋼鐵俠一樣用創造力帶來改變。
· 次元壁穿越者:跨領域合作,讓複雜問題變簡單
他們更注重開放、跨界、共創式的協作。他們是朋友圈裡面那個最會拉著一群人搞事兒的人。讓不同背景、不同視角、不同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發揮合力,是他們最擅長做的事情。
從個體改變到集體覺醒與行動——如何讓更多年輕人一起活出明天
對於所有的明天合伙人來說,要塑造一個更理想的明天,需要集體意識的覺醒以及共同的行動。報告中也討論了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成為「明天合伙人」。如何在消費和日常生活中,讓更多個體的改變發生?如何在喚醒意識的同時,帶來行動的改變?如何讓集體的改變以有趣、創新的形式發生?如何通過賦能讓更多人具備行動的動力與能力?不同類型的「明天合伙人」結合自己的實踐,提出了8條「行動微趨勢」:
· 從關心地球,改變自己到關心自己,改變地球
· 從可持續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到可持續日常
· 從「隨便自由地表達」到「創造更好的公共討論空間」
· 從告訴年輕人「你應該怎麼做」到「你做了之後後果怎麼樣「
· 從提供「讓我思考的知識」到「讓我思考的體驗」
· 從「一個人的改變」到「集體在做當中變」
· 從「以事為目的」到「以人為目的」
· 從「從上至下的賦能」到「讓人發揮自主性」
在可持續行動的過程中,年輕人肩負著各自的使命感和動力來源,也面臨著不同的阻力。問卷調查顯示,年輕人行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及通過行動改善一些問題,而他們遇到的最大阻力則來自於資源不夠。64.5%的年輕人希望從可持續行動中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如更健康、舒適、快樂等,說明年輕人所追求及嚮往的美好生活實際上也是更可持續的生活。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表示:「面向對於人類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下一個十年,我們將在『歐萊雅,為明天』集團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引導下,進一步打通內部和外部生態圈,賦能更多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可持續的『美好消費』選擇和可持續行動的參與平臺。期待每個人都可以從每天的一個行動開始,一起塑造人類和地球美美與共、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