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周恩來結成忘年交,每遇國家有大事,周恩來必與他商談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周恩來與張瀾相識在1938年。

這年4月,國民黨政府為抗日設立一民意諮詢機構叫國民參政會。7月,第一次會議在漢口開幕。張瀾、周恩來都是參政員。會議期間,周恩來經吳玉章引介與張瀾認識。

第一面周恩來即對這位清肅剛正、威而不猛、德高望重的前輩肅然起敬。

張瀾時年六十有六,周恩來正屆不惑之年,結成忘年交。

那次會面時,周恩來鑑於張瀾在西南之威望,殷切期望他廣為團結西南軍政各界人士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下,協助中共在大後方開展統戰工作。張瀾一口答應。周恩來隨即告訴張瀾,指定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主任周怡(後周怡病故,由徐冰接替)和中共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與他聯繫。

1941年皖南事變期間,周恩來差不多天天去「特園」(張瀾老友鮮英公館,張瀾應邀住此)。他有時在張瀾臥室內商談良久,有時跟張瀾說幾句話就走了。兩人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互相關切。

有一次,周恩來去特園時張瀾還在午睡,周恩來對張瀾通訊員張楣光頻頻搖手,不讓去叫醒,自己則獨自一人在大客廳裡坐等。

張瀾醒來聽說周恩來來了,責備張楣光道:「周先生來了為什麼不叫醒我?」這期間,兩人書信往來亦密,張瀾常叫張楣光送信到曾家巖50號「周公館」(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也是周恩來住所)。有時,周恩來當即取信箋寫幾句叫張楣光帶回。周公館和特園周圍均有特務監視,但兩人都處之泰然。

當時國民黨方面嚴密封鎖皖南事變消息,新華日報印了一批《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等類傳單和小冊子。周恩來派人送來特園,張瀾照單全收,並即分發開去,影響擴大到四面八方。

1941年民盟成立之初,主席是黃炎培,黃不久即辭職。張瀾是在梁漱溟力薦和周恩來協助商請下才出任主席的。張瀾擔任主席直至1955年83歲逝世為止,凡14年。

1942年初,周恩來與四川軍界首腦人物劉文輝的頭次會面是在重慶機房街吳晉航(四川和成銀行董事長,張瀾好友)家。這次會面是張瀾撮合的。

重慶談判期間,周恩來經常將談判情況傳達給張瀾等民盟人士。此時閻錫山秉承蔣介石旨意,發動了上黨戰役。周恩來將消息告訴了張瀾等人。

張瀾憤然大怒,立即出面邀約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到特園。

他當面質問國民黨代表張群說:「閻錫山為啥不給蔣先生(蔣介石)留一點面子?重慶在談,山西在打,這不貽笑於天下嗎?蔣先生不感到難堪嗎?」張群聞後,久不能對,賠著笑臉說道:「表老(張瀾字表方,人鹹以此尊稱之),這件事是閻錫山的個人行動,我們事先都未有所聞。」

張瀾勸責道:「補牢未晚,切不可再!今後務必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張群素來敬重這位鄉裡前輩,默然未再作聲。接著,語及和談近況。周恩來表示:「我們是苟能求全,不惜委屈!」氣度恢宏,神情懇切。

張瀾聽後很動感情,要張群在蔣介石面前著力進諫。張群諾諾連聲而退。

舊政協期間,周恩來與張瀾相互約定:凡遇重大問題,事先交換意見,統一認識,採取同一步調。

1946年10月蔣介石悍然下令定於11月在南京召開「國大」。蔣欲孤立中共,竭力拉攏民盟參加。時民盟內部對參加與否亦有分歧,在此緊要關頭,是月12日清晨周恩來趕到蘭家莊民盟總部,提醒黃炎培和周新民(民盟中央委員,民盟原秘書長梁漱溟辭職後實際擔負秘書長工作)等民盟領導人說:「民盟是否參加國大的問題,你們最好向張瀾主席(時在重慶)請示一下。」

周新民當即打長途電話到重慶向張瀾請示。張瀾答話只一句:「決不能交名單啊!」簡短有力,堅定乾脆。張瀾聲若洪鐘,電話筒裡傳出的音量也大,周恩來在旁聽見了,不禁臉上漾出一絲微笑。

民盟總部立即作出了不參加「國大」的最終決定。這樣,倒過來反孤立了蔣介石。事後周恩來說:「民盟不參加『國大』,『國大』就臭了!」張瀾遇大事,能當機立斷,不然,民盟參加了「國大」,政治生命也就完了。

1949年5月,張瀾、羅隆基被蔣介石下令逮捕,羈押於上海虹橋療養院(今徐匯區中心醫院)。周恩來得悉後指示上海地下黨全力營救。地下黨歷經曲折艱險終於在人民解放軍攻進上海的同一天夜裡將他倆救出。

不久,中共中央召請張、羅兩位北上。周恩來在北平火車站迎接張瀾時,緊握著張瀾的手,頻頻搖動,熱誠慰問道:「表老,您好,您為我們擔了風險,感謝您!」第二天,周恩來又去北京飯店看望張瀾。7月下旬,周恩來安排張瀾住進頤和園聽鸝館旁一所房屋調養、避暑。

1950年年底,四川南充解放,胡耀邦派專人去南充慰問張瀾夫人劉慧徵並動員她遷來北京。張瀾一見夫人就告訴她:「周總理聽說你要來,吩咐政府安排好的宿舍,找了幾處很大、很闊綽的房子,我都嫌寬了,沒要,要了現在這幢屋子——復興門內嘉祥裡一有現代化設備的中式四合院。我看也夠住了。另外,分配來的保姆我退回去了。你過去在家勞動,現在還要勞動,家務事自己做。」劉氏夫人點頭微笑,只連說了兩個「好」字。

張瀾在北京的最後幾年裡,周恩來是經常來看望他的。每遇國家有大事,周恩來必來與他商談。

張瀾80大壽時,周恩來親臨上壽。1955年1月,張瀾患重度動脈硬化症和肺炎住進北京醫院。病危期間,周恩來親來探望。張瀾此時說話已很困難,掙扎著對周恩來說:「希望早日解放臺灣。」張瀾逝世,周恩來等親自執紼送達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安葬。

慎始慎終,此之謂革命友誼!

(作者為文史學者)

原標題為《慎始慎終 此之謂革命友誼》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呂雪萱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他總是溫文爾雅?錯!別想糊弄周恩來!
    有一次周恩來主持國務院會議,到會者來自幾十個部委、百十號人。一位部長念著稿子匯報工作,稿子可能不是他本人寫的,加上緊張,念得磕磕巴巴。越聽,周恩來的眉頭皺得越緊,當這位部長念到一個指標數字時,周恩來打斷他:「不對!看清了再念!」那位部長臉馬上紅了,又念了一遍。周恩來毫不容情地又說了一句:「不對!」接著,他沒翻任何材料,就說出了準確的數字。
  • 周恩來是如何以武德修身的
    舊時俠者,寶劍配英雄,自己隨身的佩劍、佩刀視同自己生命一部分,一般從來密不示人,如果韓慕俠不是很看好周恩來,周恩來是絕對享受不到此等「待遇」的。正因周恩來自我發憤,立志成為一個為中華而崛起的人,還有名師韓慕俠的悉心栽培(韓慕俠從內心知曉年青的周恩來,將來必是一個有出息的人才,所以潛心傳授其紮實的搏擊武功。練拳之餘,還傳授他刀劍武藝,為的就是日後防身所用)。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充分討論、權衡利弊之後,意見達到了一致,遂於5日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 周恩來因何被稱為中國的總管家?
    他曾對許多人感慨:我們的總理,「上至國家大事,下到服務員的工作都關心到了」!韓素音在她的著作《周恩來與他的世紀》中,描述要在戰爭廢墟上建設新國家時寫道:「當時的中國可謂千瘡百孔。一切要仰仗毛稱之為『大管家』的周恩來修補這條破毯子,並在有朝一日提供新的毯子。」周恩來認為自己是總理,就得什麼事都要管,其職責就是總管家。
  • 解密周恩來與1945年年初的國共重慶談判真相
    餐會過後幾天,王世傑與周恩來於1月31日繼續談判。周續提召開黨派會議的主張。王世傑認為範圍太窄,聲稱「參與會議者何能以黨派為範圍,當詳細考慮」。他和周商談中共參加國防最高委員會辦法,周表示,當看該會是否有最後決定權。2月1日,蔣介石約王世傑、陳立夫、吳鼎昌等商討中共問題。
  • 周恩來自評對待工作常常是「舉輕若重」
    毛澤東對他的這些戰友、同事是怎樣的看法和評價?國家經歷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想陳雲,講了「國亂思良將,家貧念賢妻」,又講了曹操敗於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毛澤東讓林彪當接班人時,講了「為要打鬼,藉助鍾馗」。對另外四名戰友,毛澤東在莫斯科有個談話,分別作了評價。
  • 周恩來的政府管理智慧:謀定而後動
    周恩來仍然強調堅持求同存異。他指出:「我們同黨外人士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接受他們的好意見,豐富我們的主張。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存在差別是允許的。」 針對文化工作,周恩來提出了一個「大同小異原則」。他指出:「每一個人的思想或有著不同,或大同而小異,這樣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 周恩來與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年
    [關鍵詞]《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周恩來;抗美援朝戰爭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聯合主編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收入的是1950 年7 月至12 月的文稿,直接或間接與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文稿約有140 篇,側重涉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外交鬥爭、戰前準備、後勤工作、蘇聯援助、停戰談判等問題,這些文稿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 毛澤東、周恩來與傅作義將軍:「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捨難分」
    毛澤東一直十分關懷傅作義將軍,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38年初,毛澤東曾經派人到柳林鎮會見傅作義將軍,共同商談關於抗日和建立人民統一戰線的問題。就在這年秋天,傅作義將軍也派人到延安謁見毛澤東,請派相關工作人員和進步青年幫助開展抗日工作,不久毛澤東就派了幾十名工作人員和學生到傅作義將軍部下工作。
  • 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
    相識在法國巴黎1920年1l月7日,時年22歲、風華正茂的周恩來從天津到上海,登上了一艘法國郵輪赴歐勤工儉學。在歐洲,他一面工作、學習,一面深入了解當地經濟、政治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情況,從中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他不辭辛苦,到處奔波,足跡遍及西歐各主要國家的首都,如巴黎、倫敦和柏林等地。
  • 周恩來與《長徵組歌》問世
    當他們匯報到合唱段落時,唐訶唱女高音,遇秋唱女低音,晨耕唱男高音,生茂唱男低音。一番演唱,蕭華聽後覺得還滿意。接下來,這位紅小鬼出身的將軍詩人便不顧疾病纏身,抽出了10個上午給他們四個人「上課」。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儘管這四位從戰爭中走過來的音樂家聽過多遍,可從將軍口中說出,卻是「別有一番風情」。蕭華時而眉飛色舞,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潸然淚下。
  • 周恩來在重慶的抗戰
    回來後,陽翰笙等向周恩來匯報了情況:「蔣介石分明要把我們圈起來,怕我們去延安,你看怎麼辦?」周恩來當然看穿了蔣介石的圖謀,但是他覺得正好可以將計就計:「就答應他吧!他畫圈圈,我們可以跳出圈圈來幹嘛!掛個招牌有好處,我們更可以同他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展開我們的工作。」他鼓勵大家:「我們處在無權無勢時,還能在地下幹,現在有一個地盤給我們站住腳,難道還怕幹不成事嗎?」
  • 為什麼說他是古今中外罕見的談判天才|周恩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
    1937年1月24日,他致電毛澤東和張聞天,提出了同國民黨談判的界線,即「可以服從三民主義,但放棄共產主義信仰絕無談判餘地」,「承認國民黨在全國領導,但取消共產黨絕不可能。」有了上述界線,便可以「不爭名位與形式」。抗戰初期的周恩來蔣介石「收編」中共軍隊的目的未能達到,但他並不死心。
  • 周恩來的領導藝術和領導作風:信念光輝照亮他的一生
    民主革命時期,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國民黨統治區領導秘密鬥爭和在談判桌上同蔣介石反動派鬥爭,他對毛澤東制定的「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方針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運用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新中國成立以後,作為共和國總理,為他運用唯物辯證法治理國家,提供了更大舞臺。周恩來提出,對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研究、仔細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
  • 秘書遭槍擊 周恩來難過哭訴
    在我方看來,只有赫爾利和張治中這兩個「保人」調離重慶,他才好有作為。周恩來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當時他那種緊張、擔心、焦急更甚於現在的等候飛機消息,他聞訊後立刻去拜訪張治中。他明白,飛機上只要有赫爾利和張治中兩個「保人」,蔣介石的陰謀就無法實施。他情緒激烈地對張治中說:「文伯兄,你不能失信於天下人。你把毛主席接出了延安,你就必須再把毛主席送回延安。」
  • 周恩來東京日記
    ,想了什麼,幹了什麼,去了他住過的地方,去了他去過的地方,走了他走過的路。周恩來認為學習知識文化的目的不應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是要為了國家和民族。「不以所學而私於個人」是周恩來在日本留學的重要思想。對於當時一些為了追求名利名譽的留學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周恩來指出「留美學生有一種風氣,好出風頭,看著實在難受」。周恩來日記1918年2月7日中寫道「我想起來現在我們中國一班青年大半都是口頭裡愛國救國的話說上很多,究竟將來入世能否如他所說的話去做,那就置之度外了。
  • 周恩來廉潔自律的故事
    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藍卡其布袷衣和一套灰色平紋布中山裝。這幾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終整潔、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潔、挺括,其中當然有奧妙。周恩來有兩隻袖套,辦公時必定套在胳膊上,這樣就保護臂肘不會磨損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長達十七八個小時,天長日久仍不免磨損磨破,於是,便送去「紅都」請裁縫織補。
  • 周恩來與習仲勳的真摯情誼
    恩來同志為了緩解他們的緊張心情,指著我對杜聿明講:「他是你的老鄉!」(我和杜聿明都是陝西人)他一句話就緩和了當時的緊張氣氛,然後問杜聿明的年齡和健康情況。杜聿明回答已經55歲,身體健康。恩來同志說:「你還年輕嘛,還可以為國家做不少事情。」杜聿明聽到總理的勉勵,態度自然一點了,談起自己對人民犯有罪行,深感內疚。
  • 周恩來僅有的一次用英語罵人,還怒拍桌子,到底是何人讓他憤怒?
    周恩來總理給世人的印象是謙謙君子,他為人謙善,溫潤如玉,並且擁有超人的智慧,在各大場合從容不迫,軒昂自若。罵人這種比較失禮的舉動,似乎不會發生在周恩來身上,但周恩來曾經對一位外國人破口大罵,罵的還是英語,到底是何人何事讓他大發雷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