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作嫁衣裳」,原本是一句詩,他的上一句是?

2020-12-16 讀行閱

「為他人作嫁衣裳」字面的意思是為別人做嫁衣,引申的意思是自己忙來忙去,到最後只不過是促成了別人的好事。這句話最初的出處是唐代詩人秦韜玉的《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蓬門:用蓬茅編扎的門,指窮人家。

綺羅: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製品。

益:更加。

風流高格調:格調高雅的裝扮。

憐:憐愛,喜歡。

壓金線:用金線繡花。

詩的全篇是一位未嫁貧家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

貧家姑娘生於蓬門陋戶,自幼粗布衣裳,沒有穿過華貴的綾羅綢緞。到了待嫁的年齡也無人提親,想託個媒人說親,更感到悲傷。

人們競相追求格調高雅的裝扮,誰會喜歡當下貧女儉樸的梳妝?

貧女能夠自恃一雙巧手,穿針引線在人面前誇口,她不把眉毛畫的修長與人爭妍鬥麗。

可恨,就是這一雙靈巧的雙手,每天穿線刺繡,卻只是為別人做了一件件出嫁的衣裳。

從古至今,每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都品嘗過貧窮的荼毒。貧窮,讓一位本該幸福安穩的姑娘不得不獨善其身,即使擁有一技之長,也不得不為他人作嫁衣裳。

即使如今的當代,天地之間仍有許多可塑之才因為貧窮而隱失於草莽。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道盡了窮人們太多的心酸和無奈。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願生活在底層的每個人,都最終擺脫貧窮的漩渦。

相關焦點

  • 「為他人作嫁衣裳」上一句是什麼?全詩寫盡天下貧士的悲哀
    《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注》,最後兩句是:「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兩句非常經典,有點破紅樓主旨的作用。直到今天,「為他人作嫁衣裳」一語,已是人們常用的俗語,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句俗語,其中是出自一首經典的唐詩《貧女》。
  • 「為他人作嫁衣裳」,選擇做事,還是選擇留名
    「為他人作嫁衣裳」是晚唐詩人秦韜玉《貧女》裡的一句詩。每年不辭辛勞地刺繡,卻都是幫別人做嫁衣,意為將自己的成果或功勞拱手讓人。這句詩流傳特別廣,但詩人是誰?原詩又是怎樣的?多數人比較陌生。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貧苦家的姑娘沒穿過好衣裳,想起要為自己找個好婆家的事情就傷心不已,誰會喜歡我這樣的呢。我還是好好做我的針線活,不去和別人品長論短,繼續做好工作,為別人製作嫁衣吧。全詩質樸醇厚,細膩卻不著痕跡,有深刻的內涵和濃厚的生活哲理。
  • 俗語「為他人作嫁衣裳」,上一句更扎心,富人不理解,窮人感觸深
    他家境還算不錯,但體諒民間疾苦,曾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為「為他人作嫁衣裳」,因寓意深刻,久而久之成為家喻戶曉的俗語,其實上一句更扎心,富人不理解,窮人感觸深。《貧女》唐: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每天一首古詩詞|秦韜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這首詩書寫的是一位貧家女的悲慘境遇,詩人以內心獨白的方式,揭示了貧女心中的苦痛與持重清高的品行。而實質上,也是在寄寓詩人自己的不平與憤慨。「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縱使良媒能託,亦知佳偶難覓。個人的親事渺茫無望,卻要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整首詩以女子自我獨白的形式,從家庭境況談到自己的心事,從社會風氣談到個人的志趣,有自傷自嘆,亦有自矜自憐。
  • 「為他人作嫁衣裳」上半句到底說了啥?為何很多人不願提,扎心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發現,很多我們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詩詞,其實我們只知道它其中的一句,比如黃景仁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很多人都聽過,但是他的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卻鮮為人知;再比如元稹曾經寫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它的上一句「誠知此恨人人有」所知道的人也很少。
  • 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後隨僖宗奔蜀,得田令孜推薦,於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土及第,並以工部侍郎身份為田令孜神策軍判官。後不知所終。其詩一部分構思新奇,略得李賀遺意;一部分倩麗側豔,近於溫庭筠。《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貧女 [1]蓬門未識綺羅香 [2] ,擬託良媒益自傷。
  • 為他人作嫁衣裳,發出堅定的光芒——《時代的低語:當代文學對話錄...
    比如,年少的時候,偶然讀過某位作家的書,正好多年以後遇見了他,就相約做了這樣的對話訪談,如此更可以把它作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禮物,不管這一位或幾位作家現在的寫作高於或低於你的預期,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無可替代;他們的書曾陪伴了你某一時期的成長。無論如何,兩個人的對話訪談終究不是一個人的獨舞,要相互配合才能有美好的呈現。幸好有他們的支持,這本集子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 為他人作嫁衣裳!公費留學天才揚言:從未想過報效祖國!
    我國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將一些資質比較好的人才送出國去學習先進的知識,希望他們學成歸來能夠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這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確實使我國多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是也多了很多的白眼狼!中科大著名的天才尹希就是其中之一!
  • 全為他人作嫁衣裳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千秋歲.次韻少遊——宋.蘇軾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裡,斜陽正與長安對。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能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
  • 一首經典的集句詩,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博學,每一句都運用得很到位
    集句詩是一種新的體裁,集,從字面上來看,那就是集合的意思,也就是把各種句子集合到一起,從而形成新的經典;句就是古詩句和文句,那麼集句詩就是把古人名句,通過重新整合,寫出新意,變成另一首詩。這對於一位創作來說,一定是要很博學,還要有很強的記憶,唯有這樣才能夠集句成詩。
  • 「有緣千裡來相會」的後一句是?出自哪首詩詞?
    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常常只記得一些零落的短句成語,卻不知道這些句子原本所處的意境,下面這些詩詞中總有一些句子你已經十分熟悉,但是在此之前你肯定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誰?一、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出自唐代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意為: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願做凡人不羨慕神仙。四、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出自宋代詩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意思是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五、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人間有味是清歡」上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原來蘇軾的詞這麼接地氣
    生活當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如「一將功成萬骨枯」,「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些句子很多都會被當成俗語俚語,實際上它們都有自己的出處,只不過其中單獨一句成了名句,其他語句反倒是默默無聞,讓人誤以為它們只是一句俗語。
  • 許嵩歌曲裡面的這些詩詞,總有一句會讓你喜歡,快來聽聽吧
    說起許嵩,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才,的確是這樣,他的文學功底非常的深厚,因此他的歌曲裡面有很多的古詩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
    史上唯一一首一句詩,不但是千古名句,還催生一個成語人人會用!窮詩人寫詩才開個頭,催租人就來敲門要債,只此一句也流傳千古!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人寫詩最少也是四句一首,多則可上千言。酒酣,上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除了三句詩,還有二句詩,廣為流傳的佳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即是。此二句詩為宋代小吏蘇麟的《斷句》,是一首自薦詩。蘇麟,北宋人,生卒年均不詳,曾為杭州府下的一名巡檢,雖為武職,但也習文善詩。前文的《斷句》是他寫給時任杭州知府範仲淹的一首自我推薦詩,或者,叫牢騷詩也可。
  • 名記為恆大搞歸化打抱不平:花大價錢沒佔到便宜,還為他人作嫁衣
    知名的足球記者賀曉龍於8月20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誰願意為這點蠅頭小利,一年花一個多億,那他多半是個瘋子吧?不過,賀曉龍也稱:留洋是長久計劃,比如上港就做出了犧牲——送武磊出國踢球;而歸化則是權宜之計,歸化說難聽點,是臨時抱佛腳,說好聽點,是想通過國家隊殺進世界盃,給中國足球打一針強心劑而已。
  • 五星電器為他人作嫁衣裳,今成京東全資控股公司
    文|家電網近日,沈天晴旗下的佳源創盛退出了江蘇五星電器54%的股權,在具體的股權變動信息上,江蘇五星電器有限公司大股東從「佳源創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46%上升到100%。
  • 孫儷復出新劇為他人作嫁衣,先是襯託海清,這次輪到捧妹妹
    不過,這樣一來,孫儷這次拍新劇就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先是給海清貢獻了熱度,接著又安排妹妹上了熱搜,可是就是沒人關注孫儷的演技。這樣說起來,孫儷其實挺冤的。為了這個角色,孫儷早餐特別吃豆漿和包子,吃的時候也狼吞虎咽,沒有美感,見客戶前噴口氣清新劑,這些細節都是精心琢磨的。但是目前,大家的關注點不在這裡。
  • 穿越虐戀文《下堂春錦》:她慘遭算計,一身榮耀卻為她人作嫁衣裳
    穿越虐戀文《下堂春錦》:她慘遭算計,一身榮耀卻為她人作嫁衣裳第一本1.《下堂春錦》——作者:橙橙橙小希精彩情節:「姜睿,你是不是欺負我妹子了。男子漢大丈夫,欺負小女子算什麼本事,有本事你和我單挑啊。」看到姜睿看向顧家妹子的眼神,同為男人,蒙斌內心閃過危機之感。
  • 秦隋短命漢唐強盛,一統天下的偉大王朝為何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漢朝奠定了炎黃子孫的文化自信,自此以後,華夏族開始自稱為漢族,兩千年不變,沿用至今。再看唐朝。大唐貞觀年間,四夷臣服,萬國來朝,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族首領尊為「天可汗」。除了經濟和軍事,唐朝的文化也空前昌盛,詩書畫全面發展,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輪番湧現,給盛唐增添了別樣風採。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聲名遠播,魅力四射,吸引了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歐諸國前來尋訪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