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作嫁衣裳」字面的意思是為別人做嫁衣,引申的意思是自己忙來忙去,到最後只不過是促成了別人的好事。這句話最初的出處是唐代詩人秦韜玉的《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蓬門:用蓬茅編扎的門,指窮人家。
綺羅: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製品。
益:更加。
風流高格調:格調高雅的裝扮。
憐:憐愛,喜歡。
壓金線:用金線繡花。
詩的全篇是一位未嫁貧家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
貧家姑娘生於蓬門陋戶,自幼粗布衣裳,沒有穿過華貴的綾羅綢緞。到了待嫁的年齡也無人提親,想託個媒人說親,更感到悲傷。
人們競相追求格調高雅的裝扮,誰會喜歡當下貧女儉樸的梳妝?
貧女能夠自恃一雙巧手,穿針引線在人面前誇口,她不把眉毛畫的修長與人爭妍鬥麗。
可恨,就是這一雙靈巧的雙手,每天穿線刺繡,卻只是為別人做了一件件出嫁的衣裳。
從古至今,每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都品嘗過貧窮的荼毒。貧窮,讓一位本該幸福安穩的姑娘不得不獨善其身,即使擁有一技之長,也不得不為他人作嫁衣裳。
即使如今的當代,天地之間仍有許多可塑之才因為貧窮而隱失於草莽。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道盡了窮人們太多的心酸和無奈。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願生活在底層的每個人,都最終擺脫貧窮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