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吉利汽車的順利過會,科創板很快便將迎來整車第一股。眾所周知,汽車製造行業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目前整個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技術革新的關鍵時期。從產業角度看,在汽車行業「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的背景下,為了保持長期發展的競爭力,傳統車企必須加速轉型升級,加強相關技術及車型開發能力。
2021-2035年規劃印發 新能源汽車進入「新階段」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具體行動路徑包括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
規劃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規劃》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提出「加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產業深度融合」,這使得像吉利汽車這樣的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完善布局的技術型企業,將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青睞。
把握「新四化」機遇 布局科技轉型道路
在汽車行業「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變革背景下,吉利汽車積極布局前瞻行業技術方向,致力於把握行業轉型發展的新機遇,重點進行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率先開展業務轉型調整。在此背景下,48V 弱混、高壓油混、純電動、燃料電池等多種新能源驅動技術應運而生,汽車行業節能環保屬性日益突出。汽車行業將成為融合多領域前沿技術的重要科技創新陣地,成為眾多新技術實現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領域。
目前,吉利汽車已掌握了底盤、動力總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公司發動機連續 6 年獲得「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稱號,變速箱連續 2 年獲得「世界十佳變速器」稱號。同時,公司藉助模塊化架構的造車方式,顯著提升零部件通用化率及新車型開發效率,並可在此基礎上實現高度自動化的智能製造。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近年來不斷強化「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的屬性。旗下產品以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為主,形成了「高效燃油動力」和「多元化新能源」兩大並行節能減排路線,相關成熟技術全面應用於旗下車型。招股書披露,吉利汽車本次科創板上市,將打通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于吉利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
近萬項專利居科創板之首 全力轉型「科技新吉利」
早在2018年年底,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提出,吉利將向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集團進行轉型,這也是「科技新吉利」的形象首次展現在外界面前。據吉利汽車招股書上會稿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吉利汽車擁有32項核心技術和9332項授權專利,僅授權專利這一項就已成為科創板之冠。同時,吉利汽車充分發揮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的優勢,將相關技術成果在車型產品、生產環節中應用,實現了科技成果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車立足於國家「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替代」的能源發展戰略,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將發展甲醇燃料汽車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吉利在甲醇燃料汽車的研發和應用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經過了15年持續研發,承擔了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形成甲醇汽車核心專利200多項。吉利甲醇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環保性、經濟性和適應性均已得到市場充分驗證。
在新能源供應鏈領域,吉利汽車也已形成研發製造的集成一體化產業鏈,並在三電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實現合理布局。汽車行業總體仍然是規模化工業領域,吉利汽車作為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汽車龍頭企業,相對「新勢力造車」企業,從研發、供應鏈、生產及質量管理、銷售渠道等方面均具有顯著的規模和資源優勢。吉利汽車多年的技術和產品積累,將有利于吉利汽車在行業競爭中維持領先地位。
目前,吉利汽車匯聚了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構建了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研發製造體系,在新能源研發及產業方面,已投入超300億元,擁有新能源領域核心專利技術超過300項,打造底層架構技術,實現了真正100%自主研發的中國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