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賞析

2021-01-09 大眾網

    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於1809至1810年。貝多芬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魯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國軍隊侵佔維也納而憤然離去,一年之後才返回故土。正是以這段故事為背景,貝多芬創作了這首鋼琴奏鳴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與魯道夫公爵這對摯友從「告別」到「重逢」期間的感觸,隱含著他們深深的友情和對法國侵略者的憎惡。 

  這首奏鳴曲屬於貝多芬中期的作品,強烈地散發著一種已日漸成熟的新風格的芳香。本曲除了具有相當華麗的鋼琴技巧,還另有一種由冷靜的理性所磨練出來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現的情緒非常細膩。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告別》,慢板,降E大調,3/4拍子;轉快板,降 E大調,2/2拍子;奏鳴曲的形式。本樂章表現出一種深沉的離別之情,在其開頭的三個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別」的字樣,可謂「開門見山」。樂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優美氣氛。  

  第二樂章《別後》充滿感情的行板,c小調,2/4拍子。 第一主題是g小調,以帶有一絲憂傷的氣氛開始。全樂章滲透著一種孤獨和充滿思念的情緒。  

  第三樂章《重逢》十分活潑地,降E大調,6/8拍子,奏鳴曲形式。這是一首充滿喜悅而活潑的終曲,擁有像透明的光輝繽紛交錯一樣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萬千的思緒流露。

相關焦點

  • 貝多芬《降E大調第18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與前面的《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Op.31-2形成對比,《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Es-dur Op.31-3 充滿這明朗活潑的氣氛
  • 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樂聖的「自白」,賞貝多芬《降A大調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
    一般人接觸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可能不是《月光》就是《熱情》開始;通篇賞析完全部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後,讓世人熟知的或許也就那四首而已:第八首《悲愴》(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第十四首《月光》(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Moonlight」)、第二十一首《黎明》(Sonata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貝多芬《A大調第28鋼琴奏鳴曲作品101號》賞析
    貝多芬《A大調第28鋼琴奏鳴曲作品101號》作於1815—1816年間。羅曼.羅蘭形容整首奏鳴曲說,如同「內心生活的一天,晚夏的一天,四十五歲,時光的飛逝暫時停頓。在1815年一1816年間貝多芬的心靈不肯定地在過去和將來、苦惱和希望之間動搖。」「這是最後的日刻,安靜的,面帶笑容的,在這之後,疾病將要來臨……貝多芬幻想著,真誠地為自己的幻想發出笑聲。我們與他一起歡笑,盡情地享受這最後的時刻!它的誘惑力還在加強,在優雅和喜悅中,我們感覺到脆弱。」
  • 貝多芬《C大調第21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黎明)》賞析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Piano Sonata in C-dur "Waldstein" Op.53 ,又名《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黎明」》,完成於
  • 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一、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名月光奏鳴曲。 打破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豐富,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陰暗的預感。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變化。
  • 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藏著怎樣的故事?丨揭秘
    10月14日這場將演奏的曲目是《D大調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12 No. 1》、《G大調第十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 96》和《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24- "春天" 》。此次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繹的貝多芬十套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一直以來被譽為貝多芬為世人留下小提琴曲目文獻中的經典。
  • 貝多芬《F小調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賞析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Piano Sonata in f-moll "Appassionata" Op.57,作於1804年,這首樂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的鋼琴傑作之一
  • 市民開放日丨長沙藝術講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三)早期奏鳴曲...
    市民開放日丨長沙藝術講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三)早期奏鳴曲與雙樂章奏鳴曲 2020-09-28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部貝多芬最有名的小提琴奏鳴曲到底有怎樣的隱情?
    在如今的音樂會舞臺上,除了上一期說的《》頻繁亮相外,貝多芬另一部受到高度關注的小提琴奏鳴曲便是《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了(Op.47)。此曲龐大的結構冠絕貝多芬的全部十首小提琴奏鳴曲,無出其右者,也表現出巧妙的動機發展與戲劇化的和聲變化。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奏思考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數量非常龐大,又非常複雜,匯集了很多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蘊藏了非常豐富的精神和哲理。因此,要想準確地演繹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必須要從情感、踏板、力度和觸鍵等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研究,本文就簡要分析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和演奏技巧。
  • 聆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1「悲愴」奏鳴曲1799年c小調第八號奏鳴曲「悲愴」,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創作的頂峰。這首奏鳴曲也是貝多芬沉浸在愛情之中的產物。3「暴風雨」奏鳴曲1802年在創作「暴風雨」的時候,正是貝多芬耳病加重個人生活又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 新書| 魯道夫·布赫賓德《我的貝多芬:與大師相伴的生活》
    「非900古爾登不可」降B大調第十一奏鳴曲 (Op.22 )「不懂談判與算術之人」二重奏降A大調第十二鋼琴奏鳴曲(Op. 26)「幻想曲般的」兩首奏鳴曲 (Op. 27)D大調第十五鋼琴奏鳴曲(《田園》) (Op. 28)
  • 意想不到的器樂組合改編貝多芬作品,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
    致力於演繹現當代作品的鋼琴家柴瓊妍將帶來兩位美國作曲家致敬貝多芬的作品——安迪·秋保的《小品曲》和艾夫斯的《第二鋼琴奏鳴曲「康科德」》,帶領觀眾一同尋找當代作品中貝多芬音樂的蹤跡。鋼琴家、先鋒電子音樂創作人朱林蕾將帶來他根據貝多芬《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改編創作的電子音樂作品,他在這首原本的鋼琴奏鳴曲中添加了女高音聲部,並選用了一首德文詩作為歌詞,由女高音歌唱家許蕾演繹。
  • 充滿朝氣的貝多芬的主要鋼琴作品
    降E大調和升c小調(No.13—14,Op.27i-ii)D大調(No.15,Op.28)2.中期奏鳴曲(1801—1814年)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貝多芬對古典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為其鋼琴奏鳴曲注入了很多新的因素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它那夢一般即興的性質,探索鋼琴音響共鳴的方式已預察到約一百年後德彪西的印象樂派。
  • 現場堪稱「表情帝」,呂思清攜手美籍鋼琴家,上演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和被譽為「鋼琴抒情詩人」的80後俄羅斯裔美國籍鋼琴家米沙·納米諾夫斯基共同奉獻了三部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其中包含著名的《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春天」》。初冬夜晚,「樂聖」的經典作品驅散了觀眾身上的寒意,所有人仿佛都沉醉在「春天」裡。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學者強強對話,聚焦貝多芬的...
    鄒彥將通過邊彈邊講的方式為觀眾庖丁解牛,述說貝多芬的鋼琴情緣。鋼琴家詹姆斯·布朗(James Brawn)也將演繹貝多芬的《E大調第30鋼琴奏鳴曲》。第二板塊 曲目單貝多芬《F大調第二浪漫曲》作品50Romance No.2 in F major,Op.50小提琴:王曉明樂團:中瑞音樂家室內樂團貝多芬《F大調第二浪漫曲》作品50(長笛樂隊版)Ro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