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村區:
頭腦風暴激活馬村速度
實幹巧幹演繹愛拼會贏
2月23日《焦作日報》A06、A07版
思想解放永遠是發展的總開關。2016年以來,我市組織全市幹部群眾開展了五次大學習活動,踏上了一條思想解放的漫漫徵途。由此,創新的思想勁風吹拂山陽大地,為焦作轉型發展、躋身「第一方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對於馬村區而言,五次大學習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再解放、理念再升華,是一次又一次的整裝再出發。持續開展的大學習活動,為馬村區上下輸入了「發展為上、項目為王、企業家為大」的服務理念和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植入了「愛拼才會贏、挑戰不可能」的拼勁闖勁,打開了束縛幹部群眾多年的思想枷鎖,提振了大家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激活了馬村區發展的新動能。
頭腦風暴激活「馬村速度」,實幹巧幹演繹「愛拼會贏」。過去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面對錯綜複雜國際國內形勢,面對「十三五」收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汙染防治、城市創建等大戰大考,馬村區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多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庫容8300萬立方米的南水北調馮營調蓄水庫工程通過國家水利部審核,河南省城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馬村區摘牌入市,健康元4AA、千業新材料等一批項目迅速投產見效,萬達綜合體、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健康元醫藥研究院等戰略性項目落地,全省首家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紀實圖書《我們的扶貧故事》出版發行……
在2020年焦作市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上,投資8億元的健康元生物醫藥研究院等一批項目籤約落戶馬村區。
2020年焦作(深圳)招商推介暨項目籤約儀式上,總投資33.8億元的深圳健康元藥業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維生素B2生產項目等籤約落戶馬村區。
疫情防控堅決有力。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馬村區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員幹部「聞令而動」,醫護人員「逆勢前行」,僅用23天實現1例確診病例、1例疑似病例和40名密切接觸者「三清零」,醫護人員「零感染」,全區1人獲得全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1個集體、7名同志獲得市級表彰。
碧水玉帶繞馬村。
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及時推出「援企穩崗、減稅降費、融資支持」等舉措,對38家重點企業實行縣級幹部「一對一」服務,減免各類稅費1.77億元,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重點行業領域全部復工復產。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扛牢脫貧攻堅責任,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強力落實各項扶貧政策,18個貧困村全部摘帽,1702戶6474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文明創建全力推進。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條、整治背街小巷37條,改造老舊小區26個,建成遊園17個、綠色廊道6條,大幅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創新開展「隨手拍」「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等活動,社會文明風尚進一步提升。
主要指標實現爭先晉位。2020年,馬村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麗景社區新面貌。
向上爭取和發展空間取得重大突破。向上爭取方面,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批覆,並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範圍;南水北調中線調蓄工程納入全省「十四五」規劃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規劃。全年謀劃包裝地方政府專項債等項目85個,爭取資金額度位居全市第一位。發展空間方面,東海大道以西、白鷺湖生態康養片區、萬方產業集聚區等重要區域初步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
健康元生物醫藥研究院項目掛牌並投入運行。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創新創業取得重要突破。健康元醫藥研究院正式掛牌運營;5G綠色無人礦山在工信部舉辦的全國「綻放杯」5G應用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完成全省城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額4921萬元;千業新材料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第六屆全國砂石骨料大賽第一名;茁成農莊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引進高端人才取得重要突破。聚焦人才經濟,依託健康元醫藥研究院引進1個院士團隊,多名博士後在內的高端醫藥技術人才匯聚馬村,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創新引擎。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堅持以「410」工程為統領,以「項目攻堅年」活動為抓手,嚴格落實「四個一」、領導分包、觀摩評價等工作機制,項目的存量和增速得到雙提升。全年共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88個,總投資557.6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度為歷年最高。全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4個,已完成投資52.7億元,超投資計劃24個百分點。庫容8300萬立方米的南水北調馮營水庫、總投資16.3億元的採煤沉陷區治理,兩個「國家級」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委審批。
河南蓋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強度石膏粉生產線。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招大引強成效明顯。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堅持領導與全員、線上與線下、自辦活動與參加全市籤約、落地與保障「四結合」,大力實施「5+4+N」專項行動,著力招大引強。全年籤約億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117.8億元。健康元生物醫藥研究院、維生素B2等重點項目實現當年籤約當年開工當年建成。投資25億元的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投資20億元的中城開田園綜合體、投資25億元的醫藥產業園、投資8億元的健康元生物醫藥研究院等12個億元以上項目順利籤約落地;全年爭取專項債13.6億元,全市第一。
千業水泥移動5G綠色智能數位化礦山控制室。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改革創新取得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全區1042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網上可辦率99%以上;多證合一改革全面落實,新增市場主體915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初見成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範企業3家。
新型工業做大做強。圍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聚焦醫藥製造、鋁及鋁精深加工和綠色建材等主導產業,以南部工業園和北部綠色建材產業園為載體,初步形成了「一區兩園」的發展格局。全年實施「三大改造」項目25個,完成投資16.4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113.2%。萬方產業集聚區聯合西部工業集聚區高質量考核評價進入全省20強,成功晉升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兩園」全年預計營業收入完成95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4億元。
全省城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馬村區摘牌入市。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蕊 攝
商貿物流擴容提級。特色商業區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萬邦國際冷鏈物流、鴻運智慧物流園、駿通物流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持續加大現代商貿產業布局,在全市率先開展「划行歸市」工作,全面啟動《焦作東海交易市場專業園區》和「十四五」物流專項規劃,特色商業區營業收入完成28億元。
醫養一人,幸福一家。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劉小喜 攝
生態康養雛形初顯。以水系、康養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產業。啟動水系規劃編制,南水北調中線調蓄工程完成前期勘探工作,九裡山山水林田湖草、白鷺湖城市溼地公園、解放東路景觀改造、馬村區人民醫院醫養中心、山門河景觀改造提升和南延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利用地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加快茁成生態農莊、中科田園和中城開田園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了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新型農業產業綜合體。茁成生態農莊建成農業科技大棚195座,全年接待遊客32萬人次,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科田園農業綜合體與中科院合作打造國家級懷藥產業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
茁成生態農莊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
精緻城區顏值攀升。抓住城市創建的契機,新改建城市道路15條,整治背街小巷37條,建成遊園17個、綠色廊道6條。萬達廣場綜合體、中梁陽光城壹號院、金科集美晴川、靳作城中村改造等項目加快推進,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開工建設,利用企業搬遷騰退土地開展商貿、文旅等產業招商,城區經濟圈進一步繁榮。
以「百城提質」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城鄉協調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東海大道(解放東路-焦輝路段)全線貫通,東經路等5條道路開工建設,泰康路、平安路西段基本建成,文昌路和中興路北段大修工程順利完工。新建城市口袋公園8處、微型口袋公園5處。世合璽悅苑、金科集美晴川等6個城市開發項目順利推進。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2140萬元,在五個城區率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順利完成29.7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作,榮獲全國優秀格次。編制完成3個鄉鎮規劃、42個實用性村莊規劃,建成19個村汙水管網工程,完成13個村3011戶廁所改造工程,完成「四好農村路」83.86公裡,改造提升縣鄉村道路28.5公裡。
安陽城街道後嶽村汙水管網改造項目。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崇飛 攝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2020年,財政用於民生支出7.2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7%。投資1700萬元實施7個教育基建項目,開工建設待王學校南校區、工小教學樓等7個重點項目,明天學校、三十六中學被評為全國新教育優秀實驗學校,全年獲得教育科研成果省級獎項66項。馬村區人民醫院成功通過二甲醫院創建初審,PCR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遠程雲心電診斷中心正式運行,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0家。新建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家、農村幸福院10家,新增集中供暖面積30萬平方米。
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深化「平安馬村」「法治馬村」創建,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社會大局更加安全穩定。
馬村區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強化黨建核心引領,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作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貧困戶變微商,幸福路上不掉隊。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周博陽 攝
高質量發展需要過硬的作風來保障。該區「四大班子」成員以「清單化、項目化」述職匯報黨建工作,成為「規定動作」。高標準打造黨建綜合體示範點53個,健全完善「1+N」基層末梢組織體系、「1+4」黨群融合樓院治理模式,形成黨群聯動的好局面。紮實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完成77個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任務。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外宣工作呈現出「數量多、反響好」的新局面。編撰完成《我們的扶貧故事》,在全國公開發行。全市「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出彩故事講述比賽中,該區4名選手均獲一等獎。
倡樹「馬村精神」,繪就「最美群像」。馬村區堅持把「提振精氣神」作為幹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源泉,培育、發掘、宣傳了程傳信、趙飛琴、馬村女子愛樂合唱團、和諧社區36名老黨員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出彩的先進典型,弘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為推動馬村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在焦作市,馬村區算是一個小城區,面積小、人口少、經濟體量不大、資源不夠豐富……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裡,馬村區一連串的大動作不禁讓人們刮目相看、拍手叫好,甚至引發思考。
馬村區委書記宗家楨常說這樣一句話:思路一變天地寬。由於思維方式的轉變,在馬村人眼裡,曾經的劣勢變成優勢,曾經的痛點變成亮點;由於創新意識的提升,馬村區在招商方式、項目運作、高效服務等方面,吸引了萬達綜合體、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健康元生物醫藥研究院等一系列「大個頭」、戰略性項目的落地;由於奪冠意識的增強,馬村人不甘人後、敢為人先,多項工作披荊斬棘,實現突破。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眼下,馬村區廣大幹部思想觀念、作風效能、責任擔當、幹事氛圍積極向好,匯聚了改革發展的強大動能。有了這樣的好基礎、好勢頭、好氛圍,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焦東新城必將傲然屹立,為焦作高質量發展添上一抹最絢麗的亮色。
馬村區
聚力建設「四區」戰略定位
構建「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美好圖景
2月23日《焦作日報》B06、B07版
●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
●庫容8300萬立方米的南水北調馮營調蓄水庫工程通過國家水利部審核
●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上檔提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9倍
●5G綠色無人礦山榮獲第三屆「綻放杯」全國5G應用大賽一等獎
●千業新材料在第六屆全國砂石骨料大賽中榮獲第一名
●健康元4AA、千業新材料等一批項目迅速投產見效
●萬達廣場、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健康元醫藥研究院等戰略性項目落地
●河南省城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馬村區摘牌入市
●全省首家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紀實圖書《我們的扶貧故事》出版發行
●榮獲「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稱號
●榮獲「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榮獲「河南省民政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高品質的焦作東部新城正在崛起。
「十三五」時期,是馬村區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同時也是轉型發展步伐最快、改革創新力度最大、生態環境改善最優、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全面管黨治黨最嚴、務實重幹氛圍最濃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馬村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在抓大事謀長遠中積能蓄勢,在解難題攻難關中砥礪奮進,「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我們的扶貧故事》出版發行,60篇真實故事勾勒「扶貧群像」。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孫潔 攝
在抓大事謀長遠中積能蓄勢,在解難題攻難關中砥礪奮進,「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這五年,是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的五年。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馬村區經濟總量連續跨過50億元、60億元臺階,人均生產總值連續跨過了3萬元、4萬元臺階,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大關。鴻運國際商城、千業新材料、健康元4AA等項目建成投運,萬達廣場、萬邦物流、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健康元醫藥研究院等一批「大個頭」、戰略性項目加快推進。
萬達廣場項目塔吊林立,正在加緊建設。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這五年,是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的五年。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省級創新平臺數量翻兩番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9倍,國家優秀示範園區達到2家,發展新動能顯著增強。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由2.8:58.4:38.8優化為2.2:56.6:41.2,轉型升級發生裂變,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醫藥製造、商貿物流、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加速發展,5G工業化應用快速推廣。PM10、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超過3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實現「五連降」,累計下降35%左右。
這五年,是馬村地位和優勢持續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的五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逐年躍升,「五縱五橫一外環」道路交通體系逐步形成,區域開放新高地加快形成,一大批醫藥製造、裝備製造、商貿物流、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項目發展壯大,進出口總額突破3億元大關、居四城區前列,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健康元醫藥研究院正式掛牌運營;5G綠色無人礦山在工信部舉辦的全國「綻放杯」5G應用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完成全省城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額4921萬元;千業新材料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第六屆全國砂石骨料大賽第一名;茁成農莊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全區1042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網上可辦率在99%以上。
投資4.5億元的千業新材料項目投產達效,致力打造國內一流、省內樣板、業內領先的商砼產業園。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這五年,是短板加快補齊、民生福祉實惠更多的五年。647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連續5年實施民生幸福工程,民生財政支出3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超過2萬人,建成醫養中心3家,農村幸福院千人以上行政村實現全覆蓋。26個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城區居民全部吃上丹江水。掃黑除惡深入開展,公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居全市城區前列。
這五年,是管黨治黨紮實推進、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的五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村全面貫徹,深入人心。「馬上就辦、一馬當先、馬到成功」的馬村精神在全區得到弘揚踐行。大抓基層基礎,「1+N」基層末梢組織體系、「1+4」黨群融合樓院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明顯提升。「兩個責任」全面落實,以案促改、廉潔從家出發活動紮實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持續整治,反腐敗鬥爭保持高壓態勢,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日益鞏固。
投資2.2億元的健康元4AA項目當年籤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五年砥礪奮進拼搏實幹,五年夯實根基蓄勢謀勢。5年來,馬村區委、區政府帶領15萬馬村人民,幹成了很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幹成了一些多年想幹卻沒有幹成的要事,幹成了一些曾經不敢想、不敢幹的難事,開創了馬村區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嶄新局面。
總投資25億元的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在馬村區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和一所高級中學。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蕊 攝
「十四五」及未來15年,是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攻堅期,對處於歷史交匯點的馬村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馬村區正處於發展優勢顯現、產業轉型升級、動能加速轉換、城鄉發展提質、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到了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突破的重要關口,到了可以大有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十三五」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上,馬村區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馬村的遠景目標:緊緊圍繞建設「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堅持「兩個高質量」,突出「四區」戰略定位,著力培育「3+1」四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奮力構建「六個馬村」。
緊緊圍繞建設「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堅持「兩個高質量」,突出「四區」戰略定位,著力培育「3+1」四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奮力構建「六個馬村」
白鷺湖城市溼地公園(一期)點綴馬村。
建設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積極對接「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主動融入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和鄭焦融合發展戰略,發揮區位空間、產業特色、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建設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
「四區」,即奮力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商貿物流融合發展創新區、重教重醫引領宜居宜業實踐區、生態修復與農林文旅融合鄉村樣板區。
朝陽下的昌盛光伏農業產業園光彩奪目。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王莉霞 攝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即加快建設工業集聚區、高端醫藥製造產業園、綠色智慧建材產業園、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萬方工業園「一區四園」,重點發展醫藥製造、鋁及鋁精深加工、綠色建材等優勢產業。加快布局產業鏈延伸,加速人工智慧、5G技術、區塊鏈等技術導入,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居然之家項目成為我市商貿業的一張靚麗名片。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商貿物流融合發展創新區,即發揮「公鐵」物流基礎網絡優勢,以待王編組站為核,以東海大道為軸,謀劃構建「公、鐵、海、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建設「豫西北、晉東南」商貿物流樞紐,打造商貿物流融合發展創新區。
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效果圖。
重教重醫引領宜居宜業實踐區,即依託衡水泰華教育綜合體項目(志臻中學)、萬達廣場、萬邦物流、區人民醫院、中城開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積極發展高端教育、商貿物流、現代醫療、文旅康養產業,提升商業氛圍,集聚城區人口,打造重教重醫引領宜居宜業實踐區。
生態修復與農林文旅融合鄉村樣板區,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推進南水北調馮營水庫、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項目,多點建設公園遊園、生態溼地,融合發展生態、農林、休閒等產業,打造生態修復與農林文旅融合鄉村樣板區。
馬村區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投入試運行,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便民承諾。
重點構建「3+1」百億級產業集群,即打造醫藥製造、鋁及鋁精深加工和綠色建材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現代物流百億級產業集群,為「四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動力引擎。
「六個馬村」,即全力建設富裕馬村、生態馬村、創新馬村、開放馬村、健康馬村、平安馬村。
疫情防控中,和諧社區36名老黨員組成志願巡邏隊守護家園。 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周博陽 攝
在富裕馬村建設上,未來15年,年均GDP增速和人均GDP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在生態馬村建設上,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綠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汙染有效預防,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老英雄程傳信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撫摸獎章回憶英雄歲月。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穎 攝
在創新馬村建設上,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研發技術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創新型人才大量集聚。
在開放馬村建設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東海大道、南太行高速等重大道路工程建成投用,東部物流綜合樞紐初具規模,參與鄭焦洛融合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趙飛琴當選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徐帥帥 攝
在健康馬村建設上,建成更加科學有效的現代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扶持公立醫院建設,鼓勵支持民營醫院發展,人人享有更高質量健康環境和更高水平健康保障,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健康生活行為全面普及。
在平安馬村建設上,「一中心、四平臺」高效運轉,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更加有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公信力顯著增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更加濃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治安全、社會安全、人民安寧全面實現。
馬村女子愛樂合唱團堅持詠唱《詩經》20多年,受邀參加「出彩河南人」展演。焦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陳潔 攝
開局謀新篇,實幹啟徵程。回首「十三五」,成績令人鼓舞;展望「十四五」,藍圖令人奮進。馬村區委書記宗家楨號召,馬村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守初心、擔使命,抓落實、求實效,加快建設焦作東部生態康養新城,努力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爭當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的主力軍貢獻馬村力量。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蕊 報導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馬村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