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400萬蘇軍為什麼「放棄」了國家?這三件事很關鍵

2020-12-23 騰訊網

蘇聯,一個在二戰時期屹立在歐洲大陸上的超級聯盟。自1917年11月7日列寧帶領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建立蘇俄後,共和政權也在這個大陸開始生根發芽,與此同時,這個超級聯盟逐漸開始了它在這塊世界版圖上的縱橫之路。

從一個極度落後的農業國家,逐步變成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誕生足以令世界為之驚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大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晚迎來了噩耗--蘇聯解體,這也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從兩極分化變成了一超多強。

普京曾指出: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

作為20世紀,整個世界版圖上唯一可以與美國爭霸的超級大國,蘇聯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力量都可以與之媲美,在雙方進行的多次軍備競賽中,蘇聯甚至擁有很大的優勢,當時的蘇聯號稱擁有400多萬的軍隊。

但就是這樣,卻依然在一夕之間宣告解體,讓人驚嘆的同時不僅深思:這400萬的軍隊當時在幹嗎?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戰爭時期,蘇聯大力發展軍備,而掌握了軍隊就掌握了力量。

面對如此局面,難道他們就沒有想要拯救,就這麼「放棄」了嗎。筆者在查找了相關資料後發現,並非是他們想要「放棄」了這個國家,而是真的「愛而不能」。

戈巴契夫的自我否定--軍政不和

作為蘇聯時期的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無疑是為蘇聯解體做出來重大的「貢獻」。在戈巴契夫的改革期間揭露和批判了蘇聯各種醜聞和錯誤歷史,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對蘇聯著名領導人史達林的醜化與批判,這也成為了壓垮這個本就已經疲憊不堪,僅靠一點精神信仰維持的垂老大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次意識形態的批判改革使得軍隊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一落千丈,而政府和軍隊之間本就潛伏的矛盾也被引了出來。

提比里西事件的爆發,更是徹底引爆了軍隊和政府矛盾,在有心人的引導下,整個世界的輿論攻擊瘋狂的湧向蘇聯紅軍。

而這個時候,決定向提比里西派軍的戈巴契夫之前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只是口頭下達了這個命令,選擇拒不承認,將這個鍋順利的丟給了軍隊。

而軍隊面對著這樣一個領導人還會選擇聽從嘛,這也是後來葉爾欽能夠兵不血刃的入主克裡姆林宮的重要原因。

軍隊系統的癱瘓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軍隊一直被領導人視為把控的中心,歷屆領導人都對軍隊方面大行改革,為的就是加強對軍隊的控制,但這也成為了後期拖垮蘇聯的一個重要問題。

史達林時期就曾在二戰前對軍隊大肆整改,到了戈巴契夫執政之後,為了解決軍隊腐敗和臃腫的問題更是對軍隊的高級軍官進行了大換血,甚至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可這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惡化。

臨陣換將本就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是在這個本就極度敏感的時期,軍隊將領的頻繁更換,不但造成了軍隊和政府的不信任,同樣使得軍隊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問題,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內部的不合理改革使得整個蘇聯軍隊陷入了迷茫。

不但上層下達的命令傳達不通,基礎士兵的執行力更是難以表述。同時軍隊內部的腐敗問題更是更甚以往,甚至出現黑市公開售賣軍隊武器的事件大爆發。

軍隊系統的癱瘓,退役士兵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日益久之整個蘇聯紅軍毫無戰鬥力和凝聚力可言。

領導人的背叛不決,人民的反抗

1991年8月19日,著名的「八一九」正是蘇聯保守派為維護中央政權的最後爭鬥,可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卻宣告失敗。

當保守派的軍隊已經進駐俄羅斯時,戈巴契夫和一眾領導人依然猶豫不決,崛起不定。

當好不容易命令下達之後,卻在中層幹部那裡卡住了,整個軍隊就這麼在俄羅斯呆到了第二天早上,而那時候面對他們的是憤怒的人民。

長時間以來的失敗和噩耗已經讓人民積滿了失望,他們對這個政權失去了信心,提比里西事件讓他們對心中的信仰產生了質疑,對執政黨和政府徹底失望,他,他們渴望得到新的改變,於是在葉爾欽的鼓動下,他們向軍隊發起了衝擊。

就這樣他們用身軀戰勝了那些鋼鐵大炮,軍隊灰溜溜的回去了,他們失去了最後的機會,而葉爾欽也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同時也徹底宣告了戈巴契夫和保守黨的失敗。戈巴契夫是個狡猾的人,他知道如何從這個泥潭「脫身」。

於是,他再次的背棄了那些軍隊,為了平息民憤他再次站在了「正義」的一方,到此,蘇聯的解體已成定局。

破繭新生

1991年12月25日晚,隨著蘇聯國旗在克裡姆林宮降下,蘇聯正式宣告解體。這個當時世界最大的也是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就這樣落下了帷幕,看到這裡我們不禁唏噓。

列寧為這個世界受壓迫的人民撒下了希望的種子,並看著他成長,他可能不會想到僅僅幾十年的時間他所播種下的種子在剛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後卻轟然倒塌。

但我想他並不會太過失落,因為他所播種的希望在另一片土地生根發芽,在吸取了足夠的養分後,衝破了那些枷鎖,得到了更好的成長。

作為一名生活在新時代紅旗下的社會主義公民,我由衷的愛著這個國家、這個制度,也必將守護和伴隨著他成長。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400萬蘇軍為何無法挽救國家?這些原因很關鍵
    1985年戈巴契夫上臺後,為了順應「新思維」改革,蘇聯軍隊也從1988年開始進行了裁軍。到1991年左右時,蘇軍總兵員下降到了425萬,但實力仍然強大。可是,蘇聯軍隊即便擁有強大的兵力,卻也無法阻止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1990年,蘇聯國內局勢日漸惡化。1991年3月17日,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部分民眾尚希望保留聯盟。
  • 假如蘇聯不解體,現在世界是什麼樣?專家:美將無法做到三件事
    蘇聯沒有解體的話會有什麼變化?眾所周知,自29年前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成為了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國,在各地推行霸權主義、挑起戰火,讓很多地區都處於動亂之中。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初蘇聯沒有解體,今天的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亂象橫生,說是一個非洲國家也毫不違和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亂到讓人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工業革命之後的國家,甚至拋去「俄羅斯」這個背景來看解體後發生的這些亂象,說是一個非洲國家也毫不違和。1.炮打白宮總統召集軍隊炮轟議會,你能想像這是五常之一的國家發生的事情?
  • 假如蘇聯不解體,會如何?起碼這三大件事不會發生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美蘇對抗時代,因為雙方都沒有直接發動戰爭,所以這段歷史也被稱之為冷戰,在一輪輪美蘇軍備競賽之後,蘇聯因為經濟結構單一成為率先倒下的那一方,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場曠日持久的交鋒以美國獲勝而告終。
  • 蘇聯如果曾經不解體,世界格局會如何,美國至少這三件事做不到!
    在20世紀90年代,影響力最大的事情就是蘇聯解體。蘇聯身為超級大國,跟美國博弈了幾十年,兩國在冷戰的狀態下,進行了很多軍事部署,給世界各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有不少歐洲國家,甚至還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了防空洞,試圖抵禦核武器的襲擊。
  • 蘇聯解體時,蘇聯軍隊為何沒能阻止崩潰?戈巴契夫:我大意了
    蘇美冷戰的歷史,同時也是蘇聯軍隊不斷壯大的歷史。在冷戰高峰期,蘇聯五大軍種、邊防軍、內衛軍共擁有500萬以上的兵力,裝備著55000輛坦克,以及數目同樣巨大的裝甲車、火炮、戰機等武器。而且,蘇聯軍隊不僅常規戰鬥力有目共睹,其核武力同樣強大。70~80年代之際,蘇軍擁有40000多枚核彈頭,可以對北約陣營諸國造成毀滅性打擊。
  • 假如蘇聯沒有解體,全球形勢會怎麼樣?這三件事美國就不會做
    巔峰時期的蘇聯,國土面積高達22400萬平方公裡,近3億人口,擁有400萬正規軍,2000萬預備役。武器裝備更是讓人聞風喪膽,50000輛坦克的鋼鐵洪流,擁有10000架戰機,核彈數量超過25000枚。龐大的軍事實力,一度讓美國處在劣勢。在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全球進行軍事部署,給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很大威脅。
  • 蘇聯解體後,被分為15個國家,500多萬現役士兵是怎麼分配國籍的
    然而這種短時間內的爆炸式崛起,註定埋下了太多隱患,最終,美國拖垮了蘇聯的經濟,1991年,蘇聯閃電解體,15個國家重新分開。根據資料顯示,蘇聯解體時,共擁有200餘萬陸軍,50萬海軍,50萬空軍,70萬防空軍以及30萬火箭軍,加上其他後勤人員、在外駐防人員,總兵力超過500萬,是一支相當龐大的隊伍,那麼解體以後的蘇聯,又該如何分配他們的國籍呢?
  • 第一個帶頭解體蘇聯的國家,現在慘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團結穩定那才是力量之源,只要你強大穩定,那麼無人敢招惹你。最典型蘇聯,當年還存在時,國家雖然不發達,但是國力無人能撼動,坐穩半個世紀的世界霸主。但是,一招解體了,失去了大樹的依靠,國家個個過的悽慘,就連最強大的俄羅斯,那也是不斷在削弱,不斷被西方圍堵,也是憋屈無比,而其他國家那就更慘了。
  • 假設蘇聯沒有解體,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至少這三件大事不會發生
    如今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都源於蘇聯的解體,如果蘇聯不曾解體,世界格局又會是什麼樣?當今世界,如果有人問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是哪個?因為當時世界上還存在著另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蘇聯。關於蘇聯不曾解體的設想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的發展遠超其他國家,為了爭奪世界霸主的位子,雙方展開了長達44年的軍備競賽。那時候的蘇聯,不僅軍事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經濟也比現在的俄羅斯要發達許多,甚至在其他國家還在二戰中沒有回神的時候,就已經在國內普及了義務教育。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美蘇冷戰,為什麼蘇聯會解體?而美國卻沒事?
    如果蘇共已經失去民心,為什麼蘇聯人民卻要選那麼一大批蘇共黨員進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這是不可理解的。 總理雷日科夫的解釋如下:這些人之所以當選是因為無論何時他們都沒有強調自己是黨員。 雷日科夫的解釋也許可以成立,但是這不說明任何問題。
  • 蘇聯解體後,加盟共和國大多窮困,只有這三個國家成了發達國家
    最典型蘇聯解體後,加盟共和國大多窮困,只有這三個國家成了發達國家。 蘇聯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3億。
  • 蘇聯解體後加盟共和國大多窮困潦倒,只有這三個國家成了發達國家
    最典型蘇聯解體後,加盟共和國大多窮困,只有這三個國家成了發達國家。蘇聯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3億。在蘇聯體系內,加盟共和國的發展基本上差不多,體制也基本一樣,尤其是很多國家,發展程度也差不了多少。相對而言,蘇聯內部15個加盟共和國,那是一個同一起跑線的整體,所以其實發展的潛力,也是差不多的。
  • 蘇聯解體給我國帶來多大好處?這幾點非常重要
    可想而知,當時尚且年輕,基礎薄弱的新中國,在面對蘇聯這個武裝到牙齒,連超級大國美國都必須謹慎對待的國家時會如何的緊張。當時,中蘇之間不僅爆發了珍寶島衝突、西北邊境衝突等一系列武裝對抗事件,蘇聯還拉攏中國周邊的其他國家,對我國進行打壓。
  • 親手把蘇聯送往「墳墓」的戈巴契夫暗示:美國可能會解體
    當地時間1月6日發生在美國國會的暴亂震驚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有關機構和政要都對此發表了看法,而曾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也加入了這場討論之中。據"今日俄羅斯"網站在1月8日的報導,戈巴契夫指出:"對國會大廈的襲擊顯然是之前計劃好的,是誰幹得非常清楚","這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我們會明白為什麼策劃襲擊的人會這麼做"。他還說:"騷亂並不是主要問題,這一切並非那麼簡單"。在採訪的最後,戈巴契夫表示華盛頓爆發的騷亂"給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下一步命運提出了疑問"。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蘇聯如果不解體,世界將會是寧一種局面,3件事美國永遠做不到!
    曾經的蘇聯是個龐然大物,他佔據了世界上最大的版圖,而且還擁有最大的核武器彈藥庫,即使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不敢跟蘇聯爆發大規模的衝突,遺憾的是,蘇聯最終因為一些內部問題,走上了解體的道路。從蘇聯解體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
  •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真把蘇聯拖垮了而導致蘇聯解體?
    這一點柴契爾夫人曾不加掩飾的公開說過這件事,不過後來柴契爾夫人還說過:「我們試圖用武器裝備競賽拖垮蘇聯,沒想到蘇聯卻實現了軍事大發展……。」原意就是這樣,可以查查網絡便知。 蘇聯發展軍事時,正是當時世界原油大漲之時,蘇聯不缺能源,靠能源掙來的錢補助在軍事建設上也屬於正常。 但一個國家軍事裝備發展能帶動全方位的發展,蘇聯那時並非是「窮兵黷武」,而是蘇聯具備這一方面的基礎和能力。現在俄羅斯的基礎學科依然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所以說某為公司還挖到了俄羅斯一個數學天才,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基礎。
  •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的蘇聯所有國家加起來卻比蘇聯弱了那麼多?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不是撐持蘇聯的那個俄羅斯了。蘇聯解體後,為了改變蘇聯時期計劃經濟帶來的弊端,葉爾欽任命時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蓋達爾開始經濟改革,也就是後來有名的「休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