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中國不再有匠人,直到看到日本人寫的中國職人

2020-12-12 空間美刻度

說到匠人,我們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在日語裡,匠人指的是技術熟練的職人(即工人),職人之所以等於匠,因為他們除了掌握高超的技巧外,還有一顆沉醉於創作的心,可以心無旁騖的持續專研一門手藝。

這樣的匠人並不只是出現在日本,還有中國,何況「匠」最早就來自於中國文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來自不同行業的一個個匠人推動著手工業的進步,奠定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地位。

進入近代社會以來,隨著中國的衰敗,這種匠人文化日漸消褪,從民國時期的戰亂到改革開放初期,很多迫於生計的傳統手工業者紛紛轉業,許多手藝面臨失傳,現在中國還能找到日本那樣的匠人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來自日本的作家鹽野米松也在尋找。

鹽野米松畢業於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他遊歷日本全國,採訪和了解各地的職人,致力於記錄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以創作《最後的職人傳》而聞名於世,並四次獲得日本芥川文學獎的候補提名。

為了了解中國匠人的現狀,鹽野米松花費6年時間詳細採訪了6位中國傳統工匠,寫出《中國的職人》一書,並在其主頁上免費發布,加快日本讀者了解這些生活在現代中國的傳統

手工業者,這些中國匠人可以說人生中飽經歷練,現在已經成為了功成名就的傳統工藝大師。鹽野米松對中日眾多傳統匠人進行了跟蹤、調查,通過這些資料,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並非所有技藝精巧的傳統手工業匠人都能成為大師,但是匠人應該保證技藝能養活自己,才能讓它們不會失傳。

匠人是日本聞名世界的重要資產,但是很多日本匠人也為養活自己而努力

日本是一個盛產匠人的國度,這裡面有數十年如一日的只做拉麵的拉麵之神山岸一雄,有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也有5個人的小作坊,但是為iPod加工了數百萬個鏡面背板的小林研業。

小作坊小林研業

鹽野米松《最後的職人傳》中介紹了不少日本傳統手工藝匠人,包括日本酒、漆器、日本紙、金箔、人偶、陶藝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西岡的宮殿木匠和他的徒弟小川的故事。

師傅西岡和弟子小川

西岡是日本法隆寺的專職宮殿修復工匠,源自中國南北朝文化的日本法隆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在中國國內已經找不到南北朝建築的情況下,日本法隆寺實際上是唯一一座集合這種文化的傳統木結構寺廟。它的木結構精巧,許多結構的搭接工藝之複雜一般木匠也不敢輕易觸碰。

法隆寺
法隆寺金堂的木舌結構非常複雜

西岡是世代祖傳的木匠,作為法隆寺的專職木匠,他可謂是這方面的木匠第一人,有著宮殿木匠(日語為「宮大工)的極高榮譽,但是這種榮譽並不能給他帶來充足的經濟收入,因為維護良好的法隆寺並不需要天天修理,而宮殿木匠的人格和自尊心使得西岡在閒時也不會接民宅的木工活維生,其結果是西岡在沒活兒的時候還必須靠種田來養活家人,而他的兒子也沒能繼承他的手藝。

小川是西岡唯一的徒弟,銀行職員出身的他憑藉對木工的熱愛加入西岡的門下,從每日的基礎刨花開始苦心學習手工藝,經過幾年時間的歷練,小川終於成為了一名宮殿木匠。和西岡不同,小川對這種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問題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如果宮殿木匠不能養活自己,那榮譽再高也沒有意義,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更多的年輕人掌握宮殿木匠技藝,那就需要大量的活兒給他們學習、鍛鍊。

因此,小川創辦了一個名為"鳩工舍"的木工技術中心,承接日本全國各地的傳統寺廟、廳堂、高塔的修復工作,並用這些修復機會帶領徒弟們學習和提高技巧。這樣,小川和徒弟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還在不斷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

現在,小川門下的一些年輕人已經有幾個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木匠了。

鳩工舍內小川在指導年輕工匠

最後的匠人,中國不比日本少,如何繼承也是其中的難題

總所周知,近代中國經歷了清末至民國的戰亂,解放後又經歷了文革,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日漸消失,日本那樣的傳統手工藝匠人在中國還有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國藝大師,只是大部分的傳統手工藝者仍在為解決溫飽而奔波,手工藝也面臨失傳的難題。

鹽野米松的《中國的職人》中總共介紹了6位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匠人,他們分別是雕塑、紫砂壺的工匠兄弟徐秀棠和徐漢堂,紫砂壺、茶壺工匠周桂珍,惠山泥人人偶師喻湘蓮、惠山泥人彩繪師王南仙和陶瓷青花彩繪師黃賣九。

陶瓷青花彩繪師黃賣九

無一例外,他們現在都是這個行業首屈一指的大師,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成功從來都不是前進道路中隨便撿來的,而匠人的歷練更是如修行般不斷的學習探索。

這裡面,紫砂壺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和徐漢堂兄弟的經歷可以說是國內許多匠人的成長藍本。

徐秀棠和徐漢堂兄弟出生在江蘇宜興的傳統茶壺手工藝家族中,在小學時期,當別的小朋友下課後出去玩耍時,他們則要回到家裡幫忙,童年很多時光是在家裡的作坊或者窯坊中渡過的。民國時期,宜興的這種工藝的傳承依靠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父親為了鍛鍊兄弟二人的技藝,讓哥哥徐漢堂跟隨當時茶壺界數一數二的大師顧景舟學習茶壺的製作,弟弟徐秀棠跟隨當時年近70的陶刻大師任淦庭學習雕刻。

教育出這兩位工藝大師的父親曾說「如果要學習,那就要跟隨這行業最頂尖的師父學習」。

徐漢棠 徐秀棠合作龍首三足壺

因此,在作為弟子學習的幾年時間裡,兄弟二人吃住都在師父家中,不僅沒有任何收入,在修業的過程中還需要幫忙做些家務活,在生活雜務中打磨工匠的生活氣。而師父對於弟子們也是不厭其煩地指導和教育,讓他們從基礎開始一步步紮實地學習。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繁多而複雜,僅茶壺造型的製作就需要10道工藝。作為弟子需要熟悉數量繁多的工具,要使用小錘不斷錘擊紫砂泥,以把紫砂原料泥中的空氣徹底排出。這種枯燥、乏味的錘擊修行也要歷經數個月,錘到弟子們身心俱疲。每天的工作結束後,師父收工休息,而弟子必須繼續錘擊紫砂泥,以為次日的材料做準備。

徐秀棠靈豹壺

茶壺造型製作完成後離成功還有超過一半的路程,因為一個成功的紫砂壺3分靠造型,7分靠乾燥,因此乾燥的技巧非常重要。造型做得再好,如果幹燥方式和乾燥度沒有把握好,那麼入窯燒制的過程也會失敗。這樣每一個工藝階段都非常考究,師父會把每種典型的茶壺教予弟子,而弟子們必須學會在典型茶壺的基礎上衍變出新的樣式,這樣才能成為基礎的工匠。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習中,兄弟倆掌握了紮實的基本工。

解放後,兩人去了工藝美術大學進修,再回到紫砂工藝廠實踐操作,然後再次去進修,如此反覆地學習和實踐,終於鍛鍊出了自己的獨特技藝。

從五十年代到文革結束的這段時間裡,國家經濟非常困難,手工藝者們只能一邊參與勞動,一邊努力保持自己的手藝。

在文革結束後,兄弟倆與師父顧景舟一起創立紫砂壺的工藝研究所,用傳統的手工工藝傳承給弟子。在他們看來,好的紫砂壺糅合了工匠的智慧,是用滿身技藝打磨出來的文化產品,因此需要用傳統的技藝去雕琢。

顧景舟與範曾合作的扁仿古壺

改革開放後,全國經濟復甦,鄉鎮企業開始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宜興的紫砂工廠也逐步擴大了知名度,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紫砂的人氣高漲,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商人特地到宜興來採購紫砂壺,紫砂壺成為宜興文化的一部分,兄弟二人更是成為宜興紫砂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的陶藝評選中獲獎,許多作品被收藏在國內外的博物館中。

雖然說好的工匠需要碰上好的時代,但是當時代到來時技藝沒有打磨好,那同樣成為不了大師,中國匠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匠人在任何環境中,首先需要養活自己,在枯燥、瑣碎的生活中學習成長,在時代的變化中尋求技藝的磨練,最後才能將自己的作品升華為藝術品。

六十幾歲仍在潛心做紫砂壺周桂珍

寫在最後

現代社會裡,傳統手工藝屈指可數,但是傳統手工藝的打造過程中,匠人潛心磨練技藝,反覆雕琢細節,不斷優化產品,全身心投入到產品創作中的精神卻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

沒有靈魂的產品只是普通的商品,注入匠人精神的產品卻可以成為藝術品,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工藝是可以共存的,也需要源源不斷的繼任者將它們發揚光大,匠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徐漢堂作品

相關焦點

  • 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名曲」,居然都是日本人寫的
    在許多關於它的介紹視頻,你總會聽到一些中國風濃厚的音樂作品,而想要繼續了解這些BGM時,卻突然發現原來創作者居然是位日本音樂人...這些音樂作品明明是日本音樂人寫的歌,但搭配中國背景的電影或者畫面後,竟毫無違和感,還讓人覺得十分的合適。
  • 日本人寫的中國史,顛覆!我們都該看看
    一套日本人寫的中國通史讀物,竟然在中國出版賣瘋了!震驚政商圈,精日反日都該看看! 這套書叫《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2014年,由國內知名大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 日本人如何培養「匠人精神」?
    14日下午,72歲的日本木匠秋山利輝在北京大學博雅酒店中華廳的舞臺上大聲喊著,小他20歲的翻譯陳曉麗在舞臺上跟著秋山利輝的步伐,後背已經溼透,感覺有點吃力。如果不看舞臺上的宣傳板,你會以為到了傳銷現場。事實上,這是日本秋山木工集團負責人秋山利輝的新書《匠人精神》的發布會。
  • 走一手從日本江戶時代保留下來的手作職人根據地 深度感受匠人精神
    1 為何藝術空間會建在高架橋下 關於2k540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小的國家,而人口有1.26億,雖然近些年人口老齡化嚴重,但是對於這個島國而言,物質依然是非常緊缺的。所以日本人非常擅長在有限的空間裡來最大化的滿足使用功能。
  • 為了在中國出版百年孤獨,這個日本人給馬爾克斯經紀人寫了四年信
    為此馬爾克斯與中國人都了30年,才食言,給了中國出版社授權,直到2011年6月,馬爾克斯正版授權的《百年孤獨》正式出版。雖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影響了中國的一代作家,影響了中國文學的發展,但馬爾克斯的小說在中國是沒有授權的,這讓馬爾克斯放下狠話,死後150年小說都不授權給中國人看。在如此決絕、嚴峻的局面之下,猿渡靜子老師怎麼獲取馬爾克斯的版權的呢?是寫郵件。每隔三個月寫一封信。
  • 秋山利輝 匠人精神,源自中國古訓
    秋山木工的淘汰率之高令人咋舌,40多年來,從這裡走出去的只有60人。對於徒弟們來說,一定要這麼狠嗎?秋山利輝說:「我招聘弟子的時候不是只為了我們公司,只聽我的話的匠人不是我需要的,我也沒有想過他一定要為我的公司貢獻什麼,我希望通過八年的研修、學習,他們能成為讓這個世界感動的、有修為的匠人。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阿拉是半個上海寧(我是半個上海人),因為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日本人。  我的老家在日本橫濱,橫濱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所以,我小時候雖然在日本長大,但是中國文化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是中華街上的錄像帶租賃店,那裡有很多中國的電視劇、動畫片,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上海一家人》。
  • 非遺傳人談《了不起的匠人2》:有匠人精神的人很偉大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開播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宋宇晟)7日,《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正式宣布將於4月18日登陸優酷首播。  據介紹,去年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即將於本月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從人選到器物都更加注重傳統元素。
  • 中國最尷尬的三個姓氏,不少人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別再搞錯了!
    中國最尷尬的三個姓氏,不少人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別再搞錯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歷史長遠的發展下,出現了數量很多的姓氏。平時我們身邊遇到的人們也都是比較常見普通的姓氏,一般都是單姓,偶爾也會碰到一些複姓,比如我們經常在小說電視中看到的歐陽、長孫一類的。
  • 中國「最有骨氣」的城市,禁止日本人進入,遊客:真解氣
    如今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都很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對於那些無聊的日子,人們大多會到外面去玩,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許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旅遊,以吸引國外來的遊客,在我們中國,這樣的城市是很特別的,這種城市是很特別的,禁止日本人進入,即使在街上,也看不到日產的汽車,因此,南京被稱為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選擇留在了中國
    我要從翻譯者變成溝通者■小林千夏在日本上學時,我有一個「上海虎媽」我叫小林千夏,是個「80後」,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已經有16年了。阿拉是半個上海寧(我是半個上海人),因為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日本人。我的老家在日本橫濱,橫濱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所以,我小時候雖然在日本長大,但是中國文化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 日本「匠人」和「付喪神」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 日本鬼怪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器物成精的事情,所謂「精」即為靈,有靈則有魂,而為器物注入靈魂的人則是匠人。這裡所說的「匠人」並非今日單純的手工業者。他們之中不僅有鑄造師、鍛造師這類人,還有陰陽師、巫女、藝能人這類與宗教有關的人。在日本中世,這些「匠人」憑藉各自的才能隸屬於各種貴族或者寺院神社,並由此產生了「神人」、「寄人」、「供御人」等稱呼。
  • 新津春子:日本國寶級匠人
    新津春子的母親是中國人,所以她有一半中國的刻苦精神,她的父親是日本人,所以她有一半日本的執著之心。但這兩樣哪樣是從血統來決定的呢?這些品質都是靠著她認真刻苦來獲得的。她工作的單位是日本的羽田機場,5次問鼎世界「最乾淨之巔」,這中間少不了每位清潔工的努力,我今天就要說其中一位,新津春子。
  • 日本匠人精神的精髓是什麼?
    守,就是堅持傳統破,就是脫出常規離,就是升華境界從守到破再到離,是匠人自身的涅槃。日本匠人精神的精髓是什麼?日本匠人精神對於當下的個人和企業有什麼借鑑意義?神奈川都築區遠離東京,兩座相鄰的普通加工廠房,在一片低矮的日式建築中並不起眼。
  • 塞爾維亞人如何區分中國和日本遊客?當地人:我們有竅門!
    因為我們在疫情期間幫助了塞爾維亞,當地人非常感謝我們,甚至該國的總統也發表了一些兩國友好的言論,正是這麼一來一往,中國遊客在塞爾維亞便成為了非常尊貴的客人。不過,一些網友有疑問了,亞洲的長相普遍一樣,特別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長相很相似,可以說就連中國人也很難區分,那麼塞爾維亞人是如何區分中國和日本遊客的呢?
  • 上海某商家請中國演員假扮日本匠人代言,知情者:至少要賠1.2億
    一方面會給人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感覺,同時也有著「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心理滿足感。近日,上海某鐵鍋商家,就請來了一位「日本匠人」為自己的鐵鍋宣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12月11日,有網友爆料稱,上海某鐵鍋商家發布的線上廣告存在虛假宣傳的欺詐行為。視頻中顯示,一位穿著和服的日本人,操著一口可以以假亂真的日語,為該產品代言。
  • 林志玲加盟《了不起的匠人》 擔任「分享人」
    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由[知了!青年]領率各攝製組,遠赴大陸各地及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將鏡頭對準極具匠心的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風情。  節目每集12~15分鐘,將用年輕態語系、頂級視聽效果包裝,顛覆傳統紀錄片的嚴肅和小眾。
  • 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但日本人卻不是很喜歡,原因真的很尷尬
    隨著國家的實力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有底氣出國旅遊了,因為不管在哪裡,祖國都會一直保護著你,只要你擁有一本中國護照,你在哪都是可以回家的。所以我們喜歡在寒暑假出去國外走一走,去看一看世界的繁華與他國的生活方式。
  • 大媽成國寶級匠人:誰都可以成為新津春子
    最近有位叫「新津春子」的中國大媽在日本火的不要不要的。因為最會打掃衛生,她被封為日本「國寶級匠人」。  新津春子,出生在中國瀋陽,她的父親是二戰遺孤,是個日本人,母親則是中國人。春子17歲時,舉家遷往日本生活,那時的春子甚至一句日語都聽不懂。
  • 日本人一直很奇怪:有那麼多國家曾侵略中國,為何我們只記得日本?
    眾所周知,中國在古代歷史上一直是非常強大的,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明朝滅亡,中國的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科技都領先全球,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直到近300年,中國才逐漸落後於西方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