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1日電 題:《陳文:數字人民幣如何定位?》
作者 陳文(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繼10月在深圳發完數字人民幣紅包後,中國人民銀行又於近日在蘇州展開了落地試點。12月5日,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正式開始預約,面向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目前,數字人民幣的全國落地試點場景已經超過6700個。
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如火如荼,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我們還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釐清數字人民幣的定位。
一是數字人民幣在現有支付市場具有何種價值。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市場化第三方支付如此便捷的當下,市場上推出數字人民幣新型支付解決方案出現了一些疑惑的聲音。筆者認為,將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微信支付進行對比的出發點有待商榷,因為數字人民幣並非要跟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而是定位於填補市場。
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意義一是在於取代現金,中國現金使用的相對規模雖然在不斷萎縮,但絕對規模仍然相對較大,意味著數位化法幣的推廣可以進一步推動無現金社會的進程,而非一定是搶佔現有電子零售支付市場。當然,如果要在現有零售支付市場發揮作用,數字人民幣的設計方向還需要著重於安全性維度。相比較現有支付解決方案,數字人民幣通過犧牲一些便捷性更加注重安全,就能夠體現比較現有支付工具的優點。這種安全包括但並不局限於資金安全,還包括隱私信息安全。這需要數字人民幣在「可控匿名」的設計上給予公眾更為廣泛的選擇,數字經濟時代公眾對於個人信息隱私的日益重視將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是否要打造全能央行。在極端情況下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中,央行可以直接向公眾開設帳戶,公眾直接將資金存放在央行以及從央行獲得貸款,從而導致「去商業銀行化」,央行也將成為金融體系中的全能央行。中國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並非要打造一個全能央行,而是要進一步強化央行對於現有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針對數字人民幣的投放,中國採取雙級投放機制,本身也是打消商業銀行和社會各界對於數字人民幣推出導致金融脫媒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縮水的顧慮。在各地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投放中,各家銀行呼籲客戶選擇將數字貨幣錢包綁定自家銀行基本帳戶,也是為了積極獲取數字錢包客戶,布局未來基於數字人民幣的相關金融業務。因此,數字人民幣對於中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挑戰。
事實上,數字人民幣未來的最大應用場景可能是跨境支付。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中國金融機構境外業務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Swift體系,而依託國際銀行業機構重新搭建一套中國主導的國際支付結算體系還有一些難度。依託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給重塑支付結算體系提供新的思路,數字人民幣的誕生及推廣可能構成打破Swift體系束縛、重塑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體系的契機。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在幾個城市試點之外,中國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還選擇了冬奧會場景。
三是數字人民幣形成的數據如何使用。在最為嚴格的「可控匿名」設計下,數字人民幣形成的交易數據完全不對外分享,僅用於央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合規審查。但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的金融科技創新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數據驅動的創新,這裡面的數據最有價值的一塊就是實名信息綁定的支付交易數據。
數字人民幣形成的相關數據並不能僅僅用於合規審查,而是要把數據價值在合規前提下充分盤活。目前來看,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將有助於中國構建金融數據治理新體系,推動支付數據更為合規地使用。在二級投放機制下,對於商業銀行最大的吸引力也正是數字人民幣零售支付工具有望形成的支付交易數據積澱,以此推動銀行基於這些數據豐富零售金融產品線。但這裡需要確定央行、商業銀行以及數字人民幣零售用戶就數字人民幣支付交易數據的佔有權限和使用權限,並形成多方共同分享數據合規商業變現的利益機制。
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對於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而言是影響深遠的大事,但當下仍需要政策層更明確地對於數字人民幣予以定位,從而在正式的場景推廣落地時更有針對性。(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