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的影視劇,相信朋友們都看過不少,我也是從小看到大。小時候看《三國》,特別崇拜裡面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認為他們都是大英雄,甚至還和小夥伴們也來個過家家式的「桃園結義」。 而那個白臉的曹操,小夥伴們一致認為他是個大壞蛋。至於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也說不清,也許是因為他和關羽等人是對頭吧!後來長大了,慢慢了解到真實的三國歷史,我們才知道,其實身處那個時代的人,沒有誰對誰錯,大家各為其主而已!與小時候相反,長大後,反而更加喜歡曹操這種壞在外面的梟雄,喜歡他的唯才是舉、知人善用,更喜歡他的雄才大略!
三國時期的曹操手握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謀士無數、猛將如雲,天下之大,曹操已得其三。別看他此時一副正正經經、牛氣沖天的樣子,其實曹操小時候整天不務正業,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還幹過不少荒唐事呢!
曹操帳下有一個叫許攸的謀士,曾是曹軍火燒烏巢和佔領冀州的主要功臣。但是因為他自恃功高,而且還是曹操的舊識,便對曹操出口不遜,竟然當著眾軍士的面,左一個「曹阿瞞」,右一個「曹阿瞞」地直呼曹操小名,結果招來殺身之禍,去了黃泉!
而曹阿瞞這個小名,其實還有點來歷的!因為父親是個大官,曹操這個官二代從小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東遊西蕩,是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有一次,曹操幹壞事不小心被他的叔父看到了,便告知了曹操的父親 ,結果曹操受到了懲罰。於是曹操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有一天,曹操在路上遇到叔父,便立馬倒地不起,並口吐白沫、渾身抽搐。叔父見狀,便急忙通知了曹父,沒想到曹嵩起到後,卻看到曹操一點事都沒有。曹操還添油加醋地告訴父親說:「叔父是看我不順眼 ,巴不得我死,所以亂說呢!」這番話導致了曹操的父親和叔父之間有了隔閡。叔父嘆道:「曹操這小孩,還真是會欺瞞人啊!」於是,曹阿瞞這個名字,便誕生了!此事之後,也再沒有人,會在曹嵩面前告曹操的狀了!
作為一個紈絝子弟,狐朋狗友自然是少不了的。年少時的曹操,身邊總是圍著一群惹是生非的朋友,有的日後還和他成了仇人,比如說袁紹。袁紹出身名門,也是一個官二代,年少時和曹操可是一對好朋友、好兄弟,兩個人在一起時,沒少幹雞鳴狗盜的齷齪事。
當時的曹操雖然年少,卻已經表現得非常好色了。有一次,曹操和袁紹看到一對新人結婚,便商定一起去劫色。天黑時,曹操指揮袁紹在門前大喊抓賊,然後自己悄悄地潛入新娘房間,用刀威脅並背出了新娘。沒想到逃跑時,袁紹誤入草叢,被荊棘卡住不能動彈。眼看追兵將至,袁紹急得不行,正要小聲呼喚曹操幫忙時。沒想到曹操卻大喊:「賊人在此,賊人在此。」一驚之下,袁紹反而脫困而出,兩人逃之夭夭!事後曹操向袁紹解釋道:「我這樣喊叫是為了你好,不然你怎麼能脫困呢!」袁紹連連點頭,直呼曹操聰明 !
此時的袁紹還不知道,日後曹操會成為自己的大敵,並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自己,而袁紹也因此慚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