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騙子也開始蠢蠢欲動。其中金融網絡電信詐騙案件呈高發態勢。近年來,隨著信用卡、銀行線上貸款、消費金融貸款等網際網路貸款類產品日益普及,這一領域也被騙子盯上,成為詐騙重災區。為此,馬上金融為大家總結了幾類典型的詐騙案例,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先交錢才能成功申請貸款?
不少市民接到自稱某貸款平臺客服的陌生來電,聲稱可以辦理快速、大額、低息的貸款,一些正好急需用錢的受害者,便在對方的誘導下添加對方微信好友,並點開對方發來的APP下載連結進行貸款操作,但是通常都不會順利到帳。所謂的客服人員告訴受害者是銀行卡等信息填錯導致貸款無法成功,需先繳納數千元費用才能成功貸款,包括「工本費」會員費、保證金、服務費等多種名目…
騙術揭秘
先是拋出大額、低息的貸款產品,誘惑受害者掉進他們的陷阱,又假借一些知名銀行、消費金融貸款平臺之名,進一步騙取受害者的信任。其實無論產品、客服、還是APP都是假的。千萬別小看騙子們造假的專業性,他們如今也玩起了高科技,做出的冒牌APP、網站足以以假亂真。
防騙密集
天上不會掉餡餅。面對諸如快速貸款、中獎之類的誘惑不要輕易相信,要主動通過平臺官方客服渠道求證。
一定要認準平臺官方客服聯繫方式。正規平臺都會在官方渠道(官方網站、官方微信號等)公布官方客服聯繫方式。不要輕信任何主動打電話自稱客服的人員。
同樣,APP也要從正規渠道下載,不要隨便點擊陌生人發的連結。
馬上金融官方客服熱線
「註銷網貸帳戶」要先轉帳?不少大學生中招
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也是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的群體。比如近期有不少在校大學生接到自稱是某借貸客服中心的電話,稱國家整治校園貸,要註銷在大學期間註冊的校園貸帳戶,否則影響個人徵信,需要交納一定費用就能註銷。在對方誘導下將錢打到了對方帳戶。
騙術揭秘
此類案件的套路和上個案例相似,只不過利用了大學生群體社會經驗少、對徵信受影響的恐懼心理,用了註銷校園貸的理由,冒充網貸平臺客服通過電話、簡訊或網絡以註銷貸款帳號、影響個人徵信、清空貸款額度為由編造虛假信息。
防騙秘籍
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輕易將姓名、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等信息提供給陌生人;
養成理性消費習慣,遠離網絡借貸行為
牢記三「不」: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一旦遭遇金融詐騙,儘可能收集證據並及時報警。
身份信息被冒用莫名背上巨額債務
明明沒有貸過款,卻三天兩頭遭到銀行和貸款平臺催收,一查詢才發現有人盜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多家貸款平臺申請了貸款、辦理信用卡等,並已逾期。類似的案件還有很多。這類案件的受害者一般都有丟失身份證的經歷,或者被人套取洩露過身份信息。
騙術揭秘
即使掛失了,丟失的舊身份證依然可以使用,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丟失的身份證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可能被利用註冊公司、辦電話卡、銀行卡、虛開增值稅發票,並利用一些金融機構的風控漏洞冒名申請貸款及信用卡,甚至是從事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給受害者的徵信、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甚至「被」違法犯罪而成為嫌疑人或被告人。
防騙秘笈
丟失身份證後及時補辦,並且開具相關證明,可在以後遭遇麻煩時,作為憑證!
平時要保護好身份信息,不輕易將姓名、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洩露給陌生人,不要隨意向不正規的網際網路平臺上傳身份證照片。
另外複印件也可能被壞人利用,因此用身份證複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一定要用筆籤注:比如:該複印件僅用於辦理XX業務,再印無效等。
如果個人信息被冒用,要儘快報案及和相關平臺協商。
另外,相關線上貸款機構也應提升線上風控反欺詐能力,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馬上金融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線上風控反欺詐身份核驗環節,將反欺詐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結合運用自主研發的唇語識別、人臉識別、靜默活體檢測等人工智慧技術及反欺詐綜合決策,通過多維數據、指標規則以及多個反欺詐模型預測欺詐趨勢,有效防範欺詐風險。
其中人臉識別在LWF性能評測中達到99.83%的準確率,自主研發唇語識別技術,在讀錯2~3個給定數字的活體撞庫攻擊測試中,能夠100%識別活體攻擊,識別通過率達96.67%以上,識別速度達到3s以內;靜默活體識別技術對屏幕翻拍、列印照片、列印面具等各類攻擊手段可達到99%以上的檢出準確率,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