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活動在京舉辦

2020-12-27 中國社會科學網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12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和北師大會林文化基金主辦的《路:外國青年看中國》放映活動「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10周年圖片展暨2020「看中國」展映式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據了解,展覽展現了「看中國」十年發展與成就,「看中國」十年來助推文化交流、加深各國友誼及紀錄作品之價值引起了熱烈反響。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會林文化基金創始人黃會林,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顧問龍新民,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夏潮,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於廣華,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推廣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凌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理事、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喇培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理事、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谷國慶,國家一級導演、中影集團副總經理、藝委會執行主任江平,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推廣局影視交流處處長孫海東,教育部國際司來華留學工作處處長安延,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發展規劃處處長李婷婷,蒲隆地駐華大使館大使馬丁·姆巴祖穆蒂馬(Martin Mbazumutima)先生,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館一等參贊維克多(Sambaniaina Nomenjanahary Jean Victor)先生,剛果布駐華大使館參贊馬科索(Makosso Jean Baptiste)先生,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公共外交主管、代理參贊白林(Rochelle Bacigalupo)女士,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謝赫·艾哈邁德(Ndiaye Cheikh Ahmed Tidiane)先生,肯亞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伊莎貝爾(Isabel Itungwa Maithya)女士,巴西駐華大使館公共外交處主管拉麗莎(Larissa Lima Costa)女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代表,2020「看中國」組委會七高校代表以及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多家媒體業界代表共百餘位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黃會林先生在展覽揭幕儀式上致辭 主辦方供圖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圖片回顧展啟動儀式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序幕。黃會林教授致辭,對於匯聚於此、共慶「看中國」項目十周年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黃會林介紹稱,「看中國」項目是由北京師範大學會林文化基金、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跨文化體驗與影像創作活動,是對「第三極文化」學術理念的有效實踐,也是北京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跨國藝術教育的新實踐。她指出,本次圖片展覽重在對「看中國」進行宏觀回顧,披露了很多珍貴資料,總結了「看中國」十年來的成果與收穫。

  

  高峰院長主持會議 主辦方供圖

  活動的第二部分為2020「看中國」項目短片作品展映和大電影《路:外國青年看中國》放映環節,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特聘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峰主持活動第二部分,周作宇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許多跨國交流活動,卻阻擋不了中外青年的交流步伐。疫情時期的「看中國」項目非但沒有停止,反而不斷「升級」,持續擴大影響力。他祝賀中外青年在北京、武漢等17地順利完成103部短片及大電影的拍攝。他認為,十周年是「看中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裡程碑,也是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凝心聚力、再創輝煌的新起點,「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同時,他表達了對研究院繼續著眼世界、銳意進取,續寫下一個十年華章的美好祝願。

  黃會林教授回顧了「看中國」項目走過的十年旅程,從2011年的「看北京·中外青年暑期DV計劃」開始到2020年。「看中國」誕生了無數的精彩作品。作品的線上線下立體式傳播,形成了研究院發力、撬動廣泛中外平臺和個人自主傳播的「槓桿式」民間推廣模式,探索出一條依託高校、依託青年的外宣路徑。她向十年間給予支持和幫助的海內外高校、媒體以及眾多合作夥伴表示感謝。《路:外國青年看中國》這部紀錄電影也是對項目十年經驗的一次精彩總結。她解釋道,影片名中之「路」,意味著一條外國青年看中國之路;希望它走得更寬廣,以博大的胸懷歡迎友好的外國青年們走進來,也推動優秀的中國文化走出去。

  影片放映環節,展映了宣傳片《2020看中國》和2020年「看中國」三部優秀作品代表《鄉村大篷車:中國現代化留下了什麼》《苦盡柑來》《光》。三部作品圍繞「農事、農家、農人」和「後疫情時代」的主題,展示了當代農家生活、美麗鄉村精神以及疫情之下人們的責任和堅守。

  

  宋嘉寧女士致辭 主辦方供圖

  短片展映結束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副召集人、法語頻道總監宋嘉寧女士對三部展映片子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點評。她認為,三部片子表達了人性的溫暖、善良。《鄉村大篷車》中司機田偉對留守老人的幫助令人感動;《苦盡柑來》中老人對身處外地的子女雖有無奈,亦有驕傲;《光》中葉門女士的志願者經歷,也讓人看到對全球抗疫的啟發。同時,她對「看中國」項目表示了期待,希望其能為人類文明共建做出更多的努力。

  

  大衛·巴拓識教授致辭 主辦方供圖

  北京外國語大學大衛·巴拓識教授對「看中國」十年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大衛教授認為「看中國」是一個關乎人與人之間聯結的項目,這些紀錄電影正成為一個個了解中國的窗口。同時,「看中國」是一個雙向互見的成果,不僅向外傳播了中國的文化,更向中國展示了作為普通人的外國青年是如何看待、認識、接近中國的過程。項目開展的快節奏打造了沉浸式文化體驗的氛圍,大衛·巴拓識認為,也正是這樣的紀錄片拍攝過程,勝讀百千卷。

  隨後,「看中國」項目大電影《路:外國青年看中國》放映式啟動。高峰對於主創團隊進行了介紹,2020年初,來自德國、美國、新加坡、俄羅斯、西班牙、巴西等國的青年奔赴中國各地,完成了9部短片,為「看中國」的十周年獻禮。到場嘉賓一同觀賞了這部凝聚主創團隊的靈感和汗水、意義深遠的大電影。

  與會嘉賓認為,在過去的十年中,「看中國」項目取得了許多耀眼的成績,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此次《路:外國青年看中國》首映、「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10周年圖片展暨2020「看中國」展映儀式的成功舉辦,為過往十年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在下一個十年裡,「看中國」仍然會不斷創新與進步,取得更多豐碩的成果。

  

  看中國十周年活動大合影 主辦方供圖

相關焦點

  •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活動在京舉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景爍)近日,「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10周年圖片展揭幕、2020「看中國」收官展映以及《路:外國青年看中國》首映式在北京師範大學田家炳藝術樓舉行。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會林文化基金主辦。
  • 外國青年「看中國」,一條通向「美美與共」之路
    12月18日,「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展覽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銀平):12月18日,「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展覽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十年,從美國到五大洲,從北京到中國26省市自治區,無數外國青年走進中國,用影像記錄真實的中國,展現中國形象,呈現中國魅力。
  • 約旦費城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系列活動慶祝中約建交四十周年
    新華網安曼10月18日電(記者 林曉蔚)約旦費城大學孔子學院15日至16日舉辦中國傳統繪畫展、中國電影展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隆重慶祝中約建交四十周年。   本次中國傳統繪畫展共展出趙雲霞、劉天鵬等中國當代繪畫名家的四十幅畫作,內容涵蓋山、水、花、鳥,氣韻生動,意境和諧,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和中國哲學的精髓。
  • 外國青年電影人拍紀錄片展現重慶鄉村新貌
    10月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會林文化基金主辦,西南大學承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活動在西南大學啟動。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等8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電影人,將在西南大學志願者幫助下,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用鏡頭展現重慶鄉村的新風貌。
  • bilibili舉辦十周年活動,宣布《三體》動畫項目啟動
    6 月 26 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上海萬國體育館舉辦「bilibili十周年」活動,慶祝B站十歲生日。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科幻作家劉慈欣、《人生一串》導演陳英傑、退役海軍少將張召忠等嘉賓在現場分享了自己與B站的故事。
  • 中小學科學影像活動普及發展交流研討會在京舉辦
    近日,中小學科學影像活動普及與發展交流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科學教育、媒體和藝術領域的專家與一線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圍繞科學影像創作活動與科技藝術素質培養、師資薄弱地區中小學如何開展科技藝術活動等議題進行深入廣泛討論。
  • 「與愛相約 京彩團緣」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在京圓滿舉辦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宋靜)12月10日,由北京公交集團主辦、「青春有約」聯誼交友平臺承辦的「與愛相約 京彩團緣」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在京成功舉辦。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靜攝北京公交集團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組織部部長王秀英在致詞中表示,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工作的繁忙,不少年輕人無暇顧及或暫時沒有找到人生旅途中的另一半,交友難、婚戀難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集團工會和團委高度重視,特意舉辦這次青年交友聯誼活動,希望能為廣大青年朋友擴大交際圈,提供一個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發展友誼、收穫愛情的平臺。
  • 讓世界更了解中國!深入重慶鄉村17天,10位外國青年用10部紀錄片...
    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奈及利亞、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加納、厄利垂亞等10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在重慶開展了為期17天的紀錄片拍攝。24日晚舉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展映儀式上,他們用10部影片折射出國際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據了解,這10位外國青年是在10位中國學生志願者「一對一」的協助下,合力完成10部紀錄片的。
  • ...合作活動暨第三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北京選拔賽在京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9月11日下午,2020中關村論壇技術交易大會—京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活動暨第三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北京選拔賽在 中關村展示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內容豐富,瑞騰國際體育科技創新中心平臺計劃發布、戰略合作籤約、京港澳權威專家分享、前沿科技項目路演,亮點紛呈,精彩絕倫。
  • 中國記協舉辦外國媒體駐京記者「中秋茶話」活動
    本報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任皓宇)9月28日,中國記協在京舉辦「明月共賞 青山一道」外國媒體駐京記者「中秋茶話」活動。外國媒體駐京記者、外國駐華使館新聞官等120餘位中外新聞界人士參加。
  • 日本伊達市舉辦友城十周年紀念圖片展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2020年8月24日訊(記者 楊凌怡 通訊員 盧美蓮)8月11-24日,漳州市國際友城——日本北海道伊達市政府在伊達市文化中心舉辦「中國福建漳州·日本北海道伊達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十周年」紀念圖片展
  • 「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暨「第七屆香江學者歡迎禮」圓滿舉辦
    砥礪前行,不忘初心「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暨「第七屆香江學者歡迎禮」圓滿舉辦 2018年3月24
  • 陝師大奧園舉辦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優秀畢業生返校交流會
    芳華十載,桃李天下。12月2日,陝西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優秀畢業學子返校交流會在學校博學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藝術部教師劉維波主持活動伊始,優秀畢業學子劉德琳表達了對母校的美好祝願,追憶了在陝西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求學時的美好時光。隨後,劉德琳同學從高中就讀經歷、大學就讀經歷、創業經歷三個方面感悟了十年來不平凡的歲月和發展歷程。
  • 原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顧小立)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28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紀念活動將通過藝術家、學問家、教育家三個維度聚焦沙孟海,對他的治學旨趣、學術淵源、學術特徵及學術影響做出全面、系統的考察和解讀。
  • 「呵護天才計劃」公益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
    「呵護天才計劃」公益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11月28日下午,「呵護天才計劃」公益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圖書捐贈中心主任靳一楠在發言中表示,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一千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但大多數患者家庭的經濟收入不足以支持自閉症兒童長期康復訓練的費用。光華基金會發起設立的「呵護天才計劃」以幫助自閉症患者康復訓練、融入社會生活為主要目的,以積極履行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把公益踐行得更加契合社會的需要。
  •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舉辦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12月12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祝東力、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兼秘書長羅斌、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以及舞蹈研究所歷任所長、離退休前輩、全體在職學者和優秀畢業生代表歡聚一堂,暢聊舞蹈研究所四十年來在舞蹈學專業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 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系列活動在京舉辦
    2020年11月30日,為祝賀趙炎老師從藝50周年,中國廣播說唱團舉辦了一系列活動,探討趙炎先生在相聲藝術領域的成就與貢獻,為相聲事業的發展進行廣泛、深入地探索與交流。當天上午舉辦了《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藝術成就研討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中國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楊發航、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劉學俊、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趙連甲、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著名曲藝評論家常祥霖、著名曲藝作家、評論家孫立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增瑞、李立山、李國盛、韓蘭成、趙福玉、曲藝評論家王大勝;著名相聲作家廉春明、么樹森
  • 看展覽|影像-城市-歷史:深圳1891-2020
    黃京1987年生於廣州,1988年移居深圳,2006-2010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攝影與數碼藝術專業。憑藉作品《看的純粹》獲得全球最有價值的職業攝影大獎——2011徠卡奧斯卡·巴納克(Leica Oskar-Barnack) 最佳新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