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斯克亞成為曼聯主帥後,艾德·伍德沃德買來了球員幾乎都是穆裡尼奧欽點的人,這些球星也的確適合紅魔,讓穆帥在老特拉福德的地位又提高了不少。一些球迷以及名宿「馬後炮」認為葡萄牙名帥的發展策略,才符合「後弗格森」時代的紅魔,可惜三德子等人沒有給予「狂人」足夠耐心,這些人順便把曼聯上上下下都數落一遍。平時喜歡與紅魔前球星「打嘴仗」的利物浦名宿卡拉格,顯然對於老爵爺退休後夢劇場的幾任教練有不同看法。卡大嗓就提出,範加爾的「養成系」可能才是貼合曼聯發展的主要方針,畢竟卡靈頓青訓才是這家俱樂部的根本。穆裡尼奧此前需要引進的一些實用型球員,只能說他的引援策略完全正確。
然而從弗格森時代,曼聯養成的習慣就是以梯隊為根本培養紅魔球員,轉會只是輔助手段。所以範帥注重青訓從根源上找到了老爺子退休後,老特拉福德真正需要的東西。對此卡拉格還舉出了一些例子:「加裡(內維爾)以及同時代的曼聯主力球員,幾乎都是從青年隊一起成長起來,你們的Boss(弗格森)在你們年輕的時候,給了你們很多機會犯錯就是為了讓你們成長。為何到了路易斯(範加爾)這邊,你們反而指責教練為了培養年輕人不顧戰績?你們忘了你們自己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嗎?」實際上C羅在18歲的時候來到夢劇場,也算是半個「從小在弗格森手下長大」的超級球星,這就是曼聯的傳統模式。
範帥的「養成系」,也就是從青年隊提拔新人,並且筆者老同事說事認為這位荷蘭籍主教練的理論水平比弗格森的戰術理念還要高,所以他在培養年輕球員方面的舉措更加周密。看看範加爾擔任荷蘭隊主帥,兩度執教國家隊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就四年時間,不過他總共提拔了40位國腳,不管成功與否,他挑選小將的方法肯定有效——這種貼合紅魔傳統,或者說延續老爵爺模式的策略,才是貼合曼聯發展的主要方針。所以卡拉格一針見血指出了斯科爾斯等人對範帥的錯誤理解:首先這一批曼聯名宿能把提拔新人和出成績這兩件事說成一個概念,這批前球星也算是足球場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難道他們是在裝傻?
如果「生薑頭」以及基恩這些人對穆裡尼奧苛刻還能理解,畢竟穆帥第一次執教切爾西的時候,就打破了弗格森與溫格對英超的雙雄統治,並且當初「狂人」帶領藍軍戰勝過不少次老爵爺的弟子。斯科爾斯作為當時的球員,對葡萄牙名帥有所「記恨」還理解。然而範加爾與英超任何球隊無冤無仇,只能說這些曼聯名宿專業知識實際上比較薄弱。最典型例子實際上是範帥兩次執教的前東家是巴薩。哈維看似是在裡傑卡爾德手下提出來,在瓜迪奧拉執教時代成為了真正的明顯,然而提拔他的人恰恰是範加爾。而在瓜帥和範帥執教中間至少經過了三任主帥,能抓住哈維閃光點的人似乎不多,這就是範加爾提拔新人能力強的體現。
筆者老同事說事認為,範加爾提拔新人的頭牌屬於克魯伊維特,這是一位天賦很高但是早早遇到傷病的天才,不過大家翻開數據一看,他的單賽季進球沒有一次超過25,不過他前場策應能力特別強,這些閃光點也只有範帥才能「吹出來」。還記得範帥上任曼聯主帥初期的言論嗎?他說隊裡至少有七名三十歲以上的老將,一句話就把自己擺到了道德制高點,同時也引發了一些俱樂部資深名宿的不滿,畢竟斯科爾斯也有過一段「倚老賣老」的經歷。從哈維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範加爾的「養成系」是一個超過十年的長期過程,他要打造完美呈現他理念的球隊,不用花多少錢,但花費的時間實在太多。
對於球員來說,十年意味著你從小將變成了老將,如果遇到了傷病等意外情況,估計就浪費了出成績的機會。在這個金元足球年代,俱樂部老闆也不會等任何一位主教練的十年建隊方針。所以說範帥的「養成系」可能才是貼合紅魔發展的主要方針,缺點就是荷蘭籍主帥在這種方針的運用中不靈活,見效太慢了。實際上他可以通過適當購買一些黃金年齡的實用型球員,配合他提拔上了年輕人,用靈活變招來來加快發展速度,熬過「後弗格森」時代的低谷期。而且他的繼任者穆裡尼奧也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保留了範帥的基本框架,就像海因克斯為拜仁做的那些事情,只不過曼聯名宿們同樣沒有為「範氏門徒」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