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教人逃避現實,而是教人面對現實,別再誤解了

2020-12-23 千面略懂先生

影視劇中,時常有人歷經世間痛苦後,選擇拋棄一切去寺廟出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所以,很多人一談起佛教,就認為佛教是出世消極的。這種認識,是對佛教的誤解。

佛法上講:「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它雖然是出世的宗教,但關注的卻是入世的事情。

比如,佛教常常引導我們要怎麼面對世上的因緣、講衣食住行的感悟,講人要客觀地面對生老病死,教導人怎麼消除自己的恐懼,這些都是對我們如何去積極生活有著全面的教導。

眾生皆苦,人之所以逃避現實,是因為現實常常帶來很多痛苦的情緒。

面對這些,佛教不是教我們逃避痛苦的現實,而是說要我們放下負面的情緒,放下內心的痛苦,因為這些都來自內心的不積極。

由此可見,佛教其實是在教我們如何面對困苦的現實,達到離苦得樂、身心自在的境地,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真正的認識佛教。

01佛教是積極樂觀的

有些人常常聽到佛教中講的「輪迴苦難」,就認為佛教是在傳播一種消極痛苦的能量,這絕對是一種誤會。

佛教不是悲觀的,只不過佛教倡導的積極方向和奮鬥目標,和我們常人有些差異而已。

比如,世上的人常常目光短淺,只能看到今生幾十年的時光,而缺乏該有的遠見,挖空心思為今生拼搏,很多事不該做的也做了。

然而,不管年輕的時候,在生活事業上如何一朝得意、躊躇滿志,到年老的時候,因為年華流逝,看到自己日漸衰老、韶華不再的時候,總會生出自暴自棄、患得患失的心態,因為恐懼死亡、貪戀今生的榮華富貴,我們每個人都會痛哭哀傷,這才是真正的悲觀。

相關焦點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治癒系日漫《無限》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逃避的故事,它的另一個片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很好地說明了影片的主題。其實,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挫折和煩惱,我們在人生的某一霎那,恐怕都曾有過不想做人的念頭。就像《無限》中的女主人公無限,為了逃避現實,她變成了一隻貓。
  • 喜歡逃避現實的人永遠都逃脫不了宿命
    生活裡我們有太多人在逃避現實了,我自己也不例外。不知道你們,面對生活會不會焦慮不安。在生活面前,工作,感情和家人的親情逃避現實。在生活裡太多讓我可以說「嫉妒別人為什麼他們那麼好的命」,一出生就到達了人生的終點。而我還在一步一步負重前行的走著,即使一生也不一定能達到別人的一半。看著一點點老去的父母,沒能在身邊好好照看他們。
  • 學佛之人是逃避現實,消極厭世嗎?
    當今很多人都以為佛教是逃避現實,消極厭世的,這實在是誤解了佛教的本義。佛教是積極的入世,真正的救世。有證據嗎?具聽我慢慢分解。婆羅門說他是初到人間來受生,是一種最下賤的人。在婆羅門金科玉律的摩奴法典裡,第八章第二百七十節就有這樣的記載:初生的人就是首陀羅,假若他們以罵詈的語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斷他們的舌頭;假若他們舉再生人的名或姓出來侮辱,那就要用燒紅的鐵針插進他的口中;假若婆羅門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熱油灌入他的耳裡或口中。從這裡可以看出首陀羅地位的低下和生活悲慘!這就是古印度當時的社會現狀。
  • 佛教:太虛與近代教佛教改革
    近現代佛教復興最重要的體現,是佛教的近現代改革。佛教改革思潮是近現代佛教復興的思想基礎、理論後盾和直接推動力。面對明清以來的佛教衰敗之景,蘇曼殊和章太炎在他們聯合發表的儆告十方佛弟子啟和告宰官自衣啟中,已提出了改革佛教的要求。
  • 逃避現實,不願結婚的星座,能躲一時是一時
    1點星座有的人不願結婚其實就是為了逃避現實,在他們看來,婚姻就是束縛自由的形式,為什麼相愛的人就一定要以結婚的形式來捆綁彼此呢?逃避現實代表星座:水瓶座、雙魚座水瓶座內心深處是不願意面對現實的,他就想要一輩子都過著單純簡單的生活,不要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要跟誰有太多牽扯,可以和喜歡的人談談戀愛,但不要想結婚。
  • 在佛教之中,密教的真相是什麼?真知道的人並不多
    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有顯教和密教之分,所謂的顯教,就是指我們常說的禪宗、淨土、唯識等以經典和文字傳承為主的宗派,這些宗派多為世人所知,也很容易為世人所接受。,佛或菩薩才講授密法,這也是佛教之中有密教的真正原因。
  • 提高職商,是上班族無法逃避的現實
    我理解的職業化就是職商,而提高職商,則是上班時無法逃避的現實。劉潤在文章中提出的10點建議,非常有借鑑性。很多也是自己一直在踐行的原則,比如刻意,控制自己的情,換位思考,做好準備工作,不過分承諾等,也有一些觀點是第一次看到但會努力踐行,比如「在30秒內講清楚自己的觀點」。
  • 當我們遇到失敗的時候,不要逃避現實,要勇敢地去面對現實
    1.胸懷寬廣,與人和諧相處。很多事情的對錯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要以為我不滿意。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多人的自尊心都被這樣直言不諱的言行所傷害。和別人交流多少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要以為我說了,我開心的時候就完成了。你要知道,你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星球大戰來自1977年,而看過的人無不會感慨「那個時候的特效和畫質原來就這麼好了」。其實這應該是一個誤解,星球大戰畢竟是七十年代的電影,很多拍攝技術還並不成熟,我們之所以有這種印象也多是因為懷舊情結在作祟。
  •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人生海海,與其逃避現實,不如勇敢面對
    本文將通過安德魯在面試時的撒謊、情感中的自我封閉、工作中產生的孤獨感,最後漸漸走向自我和解的過程,來解讀這本書中給我帶來的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生命的唯一真相就是要你親自參與,人生海海,與其逃避,不如坦然面對。
  • 中二病不是喜歡沉浸在幻想中,而是不願面對現實
    中二病這部番我之所以一直放在心裡前三位,就是因為當初特別有共鳴,小孩子嘛,小時候不懂事的時候總是有那麼幾個「黑歷史」,動畫裡是烈焰使真王眼什麼的,在我們國家比較多的大概是「行俠仗義」吧,誰小時候沒買過幾本武俠小說?我最大的黑歷史大概就是剛上小學的時候為人比較孤僻,一個人悶在自己房間演話劇,自言自語,害得我爸媽以為我精神分裂(笑),剛開始懂事那幾年很羞恥,現在倒是可以當個玩笑說出來啦!
  • 【AnimE文學部】怎麼理解二次元只不過是逃避現實
    「怎麼理解二次元只不過是逃避現實」這是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對於這一問題,有的回答者表示了肯定,但他們同時表示逃避現實這件事並沒有讓人感到可恥的地方。
  • 遇到困難,最會選擇逃避的3星座,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
    雙魚座具有大無畏的奉獻精神,一味地去付出自己的真誠,從來都不求回報,而且意志力是很弱的,經不起任何打擊。當雙魚座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不會向別人求助,也不會想辦法解決難題,第一時間就是選擇逃避,這樣子自己就不用去承擔所有責任了,也不用思考了。其實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他總是活在幻想中,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所以只能選擇逃避。
  • 佛說人生是苦,佛教是不是真的很消極、很悲觀?
    佛教常常說「人生是苦」,總是給人一種悲觀的感覺,再加上現在很多電視劇的和小說對佛教的描述,大多數人都給佛教一個消極的標籤,都認為不走到人生絕境不會選擇這一步。那麼,佛教所說的「人生是苦」真的是給大家傳遞一種消極和負能量嗎?
  • 習慣逃避現實的人,往往喜歡一件事,有一種弱者心理,你中招沒?
    習慣逃避現實的人,往往喜歡一件事,有一種弱者心理,你中招沒?喜歡的一件事是幻想,弱者心理是心存恐懼。現實生活中,很多內心弱小的人都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狀態:自己的目的未達到,或感覺到現實社會對自己過分殘酷時,就會因為恐懼心理,產生逃避現實的想法,然後把自己引入幻想的世界中去。
  • 我也是一個愛慕虛榮,而且善於逃避現實的人
    聽了你的煩惱,我問了自己許多問題,才發現,我也是一個愛慕虛榮而且善於逃避現實的人。是否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晶晶和圓圓在一起學畫,晶晶有一面牆,圓圓有一個紙簍。三年後,晶晶舉辦了畫展,一牆的畫,色彩鮮亮,構圖完整,人人讚揚。
  •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上帝到底支持誰? 先知在天國不和諧
    先知在天國不和諧】我們今天的主要話題是上帝的煩惱,面對三個教派的水火不容,上帝是不是也有著非常大的煩惱。大家都知道,三教的差別其實很小,比如基督教從猶太教中誕生,對於之前的聖經也表示認同,當耶穌出現之後就有所改變,稱猶太教和上帝籤的是舊約,在漫長的時間裡已經過期了,而耶穌來到人間帶著上帝的新約。
  • 喜歡逃避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面對事實,不再逃避
    在《明星大偵探》中有一期名字是《天堂公寓》,在這個公寓中的住戶全部都在逃避真正的自己。明明現實是每個人都過得不好,但是大家都在假裝過得很好。大家一起蝸居在十八環之外的公寓裡,沒有外人打擾。比如撒躺躺,創業失敗後完全喪失了信心,每天躲在公寓裡逃避著過去;張高級逃避現實中完全不高級的自己,永遠沉浸在自己假裝高級的幻想中;林夠夠逃避現實中不知道怎樣努力的自己,沉浸於虛幻的二次元世界裡。其實在現實中,逃避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每個人都會產生逃避的情緒,但是一時的逃避可以讓我們在打擊中緩口氣,但是的逃避會讓我們再也起不來。
  • 為什麼我從來不教人賺錢
    作為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我覺得有必要講點實話,關於為什麼不教人賺錢這件事。話確實很難聽,但保證不騙你。絕大多數普通人,就是沒有機會賺大錢的,別瞎想了,先把自己當下的日子過好就不錯了。 這不是嘲諷,我是很認真的敘述一個事實。
  • 南哲思享|洪修平: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歷史與未來——「三教關係...
    二基於上述思考,本課題就必須包含三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三教關係,這是要研究 「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重要歷史文化背景和基礎;二是「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體的定位和確立;三是中國特色佛教文化在今天的傳承與發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