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強國別造雙發重型戰鬥機!不然就算造出來,也一架都賣不出去

2020-12-22 騰訊網

達索公司雄心勃勃的五代機計劃

如果說航母是攻防一體的海上霸主,那麼空軍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重拳,當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發並且能夠獨立自主生產的寥寥無幾,甚至就連瑞典的鷹獅戰鬥機都無法被稱為獨立自主研發生產(飛控和發動機均由美國提供)。今天要說的就是當下歐洲唯一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研發戰機的公司: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

德國的道尼爾DO31垂直起降運輸機,主發動機採用英國的"飛馬"發動機並移植了矢量噴口技術

實際上,二戰後是整個航空世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英國、德國、法國以及瑞典均有出色的研發能力),甚至就連捷克斯洛伐克都能拿出L29這樣膾炙人口的教練機,而德國更是拿出了道尼爾DO31垂直起降戰鬥機。

早期的無尾三角翼布局戰機並不罕見 圖為美國的F106"三角箭"戰鬥機

進入50年代後,隨著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噴氣式戰鬥機開始進入井噴時代,而無尾三角翼布局也被採用。實際上最先採用無尾三角翼的並不是法國,美國早在50年代初期就開始採用這一布局,最典型的就是F102和F106,然而達索公司卻將三角翼這一布局發展到了極致。

長期擔任法國空中核打擊任務的幻影IV"戰略轟炸機"

浪漫的法蘭西在數十年的戰機研發中,其主力戰機中除了幻影F1外,其戰術飛機均採用無尾三角翼布局,甚至就連執行戰略轟炸的幻影IV"戰略轟炸機"也是如此。除了幻影IV轟炸機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在幻影家族中還有一款雙發戰鬥機,這就是幻影4000,被稱為法國重型戰鬥機的驕傲。

夢的開始

F14和F15的出現表明當時戰機已經開始向重型化發展,圖為著名的F14"雄貓"艦載重型戰鬥/截擊機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噴氣式戰鬥機也進入到了發展的"黃金"時間。與此同時,戰術飛機開始向大型化重型化方面發展,並且有了很大的成果,比如美國的A5"民團"艦載攻擊機、F111戰鬥機乃至後來的F14以及F15戰鬥機,證明了雙發重型戰鬥機在航電、載彈量、機動性能以及航程方面無與倫比的優越性。而此時的達索公司總裁馬塞爾.達索親自找上了法國當局,並且提交了兩個戰機方案,分別為幻影2000和幻影4000。

幻影2000和幻影4000齊飛的罕見鏡頭,能夠直觀的看到兩架飛機的大小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方案為並行方案,由法國當局出資,為幻影2000提供研發資金,而達索.布雷蓋公司則出資自研幻影4000。馬塞爾.達索可謂是極具商業頭腦,因為幻影2000和幻影4000基本上是同平臺的產物,雙方在控制系統、機載航電系統甚至是雷達方面都有極高的相似性,特別是兩機都採用M53發動機,這幻影4000的研發經費大幅下降。

實際上,達索公司研發幻影4000的理由非常充分,首先就是出口。在70年代中後期,以色列獲得了美制F15重型戰鬥機,這帶來了連鎖反應,沙特等國也迫切需要一款重型戰鬥機來應對新的威脅。除了避免美蘇壟斷重型戰鬥機市場外,幻影4000或許能夠得到法國空軍的青睞,這是因為法國需要一款航程較遠、性能較強的戰術飛機來承擔空中核打擊任務,可以說達索公司非常看中幻影4000。

達索.布雷蓋公司的一代傳奇,幻影2000系列戰鬥機(幻影2000B)

在性能方面,由於其大量採用了幻影2000的電子設備,因此理論上說兩機在超視距空戰方面的性能相仿,但是由於採用了兩臺發動機,其在能量機動方面提升巨大,因此在格鬥中佔據較大優勢。除此之外其機體相比幻影2000進行了一定的放大,長度增加20%左右,翼展增加33%,而翼面積增加80%左右,最大起飛重量更是由幻影2000的17.5噸急劇增加到32噸,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重型戰鬥機。

雖然採用了和幻影2000基本相同的電子設備,但是由於機體更大,特別是雷達罩尺寸以及空間相比幻影2000更加出色,這使得幻影4000有極大的改裝潛力,能夠搭載未來更先進的航電系統以及更龐大的雷達。

幻影4000原型機的首次試飛,進展一切順利

幻影4000的首架原型機於1977年12月份製造完成,1978年9月,幻影4000開始正式對外公布,隨後在1979年3月9日完成了首飛工作。由於其大量採用了幻影2000的技術(幻影2000擁有充足的撥款),在"借東風"之後幻影4000的試飛項目可謂是進展神速,在第6次試飛的過程中就達到了馬赫2.04的極速,隨後到了80年代初,幻影4000戰機在機體方面就已經達到了成熟狀態,這在當時的航空界是難以想像的。

在兩臺M53發動機的加持下,在正常無外掛的情況下其推重比輕鬆超過1,這在當時已經是最頂尖的性能。在掛載方面,幻影4000擁有7個掛架(兩側翼下各三個,機腹中軸線一個重載掛點),其最大武器載荷為8噸(包含武器掛架),在F15E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幻影4000載荷能力當之無愧的第一,而達索.布雷蓋公司更是將其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

幻影4000的研發可謂是極為順利,而在出口內需方面也有廣闊的市場,似乎這一切都按照達索.布雷蓋公司預設的劇本走。然而到了80年代初期,第一個打擊到來,而這個打擊不是別人,正是法國當局。由於幻影2000的服役,幻影4000在法國空軍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而達索公司認為最有可能的訂單,接替幻影IV的核轟炸型也由幻影2000N接替。

銷路

第二重打擊依舊來自法國當局,為了避免本國不裝備導致外售出現影響,原本法國當局計劃採購5架預生產型的幻影4000。由於雙方在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方面的高度吻合,因此並不存在後勤保養方面的大問題,這也可以看做是法國當局對達索公司的扶持,然而最終該計劃並沒有實施。

在外銷方面,幻影4000面臨著一連串的"巧合"和打擊,首先最先看中幻影4000的伊拉克因為陷入兩伊戰爭,最終無力採購。而沙特以及其他一些有能力採購的意向國卻最終都採購了F15重型戰鬥機。

2005年12月初,印度第二大報紙《印度斯坦時報》曝出,印度空軍計劃採購126架"空中優勢戰鬥機"初步鎖定了法國的幻影4000,但由於當時印度已經開始逐步裝備蘇30MKI戰機,兩機在任務方面有著高度重合,最終該項目最終演變成36架陣風項目。通過其整個外售歷程可以看出幻影4000成為了一款叫好不叫座的戰機。

幻影4000最重要的目標;法國空軍核打擊任務卻遭到了幻影2000N的橫刀奪愛

法國當局拒絕幻影4000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一個字貴。幻影2000戰機以及後來的高級改進版本幻影2000-5能夠承擔幻影4000的絕大多數任務,而單發版本的幻影2000在單價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以至於法國當局在幻影IV退役之後由專門的幻影2000N來承擔打擊任務。

其次,幻影4000的出現遠超當時法國的作戰需求,受到外部壓力的影響,當時歐洲國家除蘇聯外普遍採取的是國土防禦政策,戰機的性能實際上並非是首要因素。其主要注重截擊性能以及短距起降性能(直到現在短距起降能力依然是歐洲研發戰機的首要性能指標)。因此一款龐大的、性能先進但同時價格高昂的戰機並不符合法國空軍當時的需求。

謝幕

幻影4000重啟後換裝的斯奈克瑪M53P2發動機,使得整機性能進一步提升

1986年,不甘失敗的達索公司重啟了幻影4000項目,並且換上了沙漠塗裝,這顯示了其進軍中東市場的決心。在動力方面換裝了推力更加強大的M53P2渦扇發動機,使得其航程、機動性能方面有了進一步的增長,並且與陣風戰鬥機一起參加了當年的範堡羅航展。

換裝沙漠塗裝的幻影4000戰鬥機

實際上通過與陣風戰鬥機的共同展出可以看出,此時的達索公司基本上已經對幻影4000基本不再抱有希望。後者搭載兩臺推重比更高的斯奈克瑪M88-2發動機,而其較小的空重以及較大的極限掛載完美的響應了法國空軍的需求,即以防禦以及截擊為主,對作戰半徑並沒有過大的要求。最終 ,這架承載了一代達索航空人希望的夢幻戰機,卻在航空史上曇花一現,雖然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但是卻像流星一樣最終消失。

不可否認的是,幻影4000戰鬥機是達索.布雷蓋公司的技術結晶,為達索公司研發重型戰鬥機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陣風戰鬥機就是幻影4000的重生版本,雙方在氣動布局方面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幻影2000、幻影4000乃至後來的陣風戰鬥機均為達索公司的產品,前者出口到數十個國家,累計產量超過600架,即便是陣風這種昂貴的戰機也取得了出口96架的好成績,反觀幻影4000有一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涼。

最終幻影4000成為了博物館的展品,其坎坷的一生落幕

1995年,幻影4000原型機被運往巴黎,成為勒布爾歇博物館的永久展品,而一直以F15為目標的幻影4000最終卻沒有翱翔在法國的天空上,失去了和F15同臺競技的機會,達索公司一代人的驕傲就此謝幕。

幻影4000的教訓是深刻的,即二流強國最好不要造雙發重型戰鬥機。軍售是一門複雜的生意,光武器先進還不夠,出口國必須具備強大的國際政治影響力,而這顯然是法國這種二流強國所不具備的。實際上放眼全球,造出過雙發重型三代戰鬥機的國家也僅有中美俄法這四家。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能造雙發重型戰機,我們當然也能行!印度這是哪來的自信?
    「印度不能成為二流國家,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這是印度獨立以後開國總理尼赫魯說過的一句話,為實現 「大國夢」,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印度這些年一直在踐行著這個目標。一直以來印度都將中國作為追趕目標,武器裝備在進口的同時也著手布局自主化路線,目的是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對外國的依賴,但是這條路似乎並不平坦,旨在提升本國航空工業的LCA「光輝」戰機曲折研發了近30年時間。
  • 盤點二戰中各國裝備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盟軍篇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航空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世界上各個主要航空工業國家紛紛對下一代戰鬥機進行探索和研製,在這期間風起了一股重型戰鬥機的風潮,在當時各國都有一種理論認為重型雙發戰鬥機相比於單發戰鬥機航程更遠、搭載的武器數量更多、防禦力更強會成為下一代戰鬥機的一個主力,從而到了二戰期間各國都有型號不一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服役。
  •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重型火箭?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綜合國力的突飛猛進帶動了中國軍工科技的迅猛發展,在短短十多年中,中國先進武器裝備厚積薄發,集中湧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尖端軍事科技成果,例如殲-20五代機、高超音速飛彈、國產航母、055型大型驅逐艦、電磁炮等等,中國軍事科技和美俄等軍事強國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 巴西客機號稱世界第三,為何造不出先進戰機,斥54億美元外購?
    世界上能夠製造先進噴氣式客機的國家少之又少,在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之外,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曾被認為是世界第三,但航空工業看似發達的巴西,為何造不出先進戰鬥機,還要花巨資向瑞典購買的JAS-39「鷹獅」。 最近,巴西空軍剛剛到貨首批F-39型(JAS-39E/F「新一代鷹獅」)戰鬥機。
  • 印度海軍:投入10億美元,國產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拿來!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自主建造的航母,和印度1961年從英國購買的第一艘航母同一個名字,都叫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這是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長260米,寬60米,正常排水量37500噸,滿載排水量為4萬噸級,最高航速為28節,此航母設計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可搭載30餘架艦載機,為了解決長期被卡脖子的面貌,最近印度人土豪了一把,宣布將獨立研發新型雙發重型艦載機
  • 東亞造船強國為何連航母都沒?美國表態引爭議:造了也沒用
    我們都知道,韓國也是一個海軍實力很強的國家,甚至超過了一些西方國家。在各個國家爭相籌劃建造航母的情形下,為什麼韓國不建造屬於本國的航母呢?是因為不需要?還是因為技術不到位呢?造民用船和軍用船的區別比如,建造一艘50萬噸的大型油輪比造一個六七萬噸的航母要簡單多了,最大的問題是在與動力方面,大型郵輪的動力系統是重型低速柴油機,動力大且省油。而軍艦使用的一般是重型高速柴油機、蒸汽輪機、燃氣輪機、核動力,追求動力大、航速高。
  • 雙發重型戰鬥機著艦失敗,阻攔索當場扯斷爆開!瞬間掃翻8名地勤
    軍事技術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失誤和血的教訓。任何一條看起來奇怪的、可笑的規則,可能都是用生命和血換來的教訓。在這一點上,美軍應該是深表贊同。而美國就發生過一次慘烈的訓練事故,戰鬥機在訓練結束後落在航母甲板上,但是攔阻索因為質量問題,突然被扯斷。飛行員及時跳傘逃生,可憐的八名地勤就被甩飛的鎖鏈擊中,當場重傷。
  • 敵人口中的「雙身惡魔」,P-38「閃電」雙發重型戰鬥機
    其中一架轟炸機機上就坐著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這位充當了二戰時日本民族英雄的老鬼子就這樣從世界上消失了,而擊落他的就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P-38戰鬥機。 中標的洛克希德公司XP-38原型機被正式命名為P-38「閃電」戰鬥機,它是美軍擁有的第一種雙引擎戰鬥機。P-38擁有一流的性能:6100米的高空中最大時速664公裡,實用升限11,600米,最大時速時續航一小時以上。P-38的機頭有1門20毫米航炮、4挺12.7毫米機槍,射界寬闊,沒有死角。每挺機槍配子彈500發,20毫米炮配彈120發。
  • 雙發3.0版FC-31: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有望成為海四型艦載戰鬥機
    FC-31,綽號「鶻鷹」,從最初的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給我等軍迷最大的感覺就是,體形放大了不少,「鶻鷹」似乎在逐漸長大中,說明沈飛航空人一直持續在努力,讓雙發「鶻鷹」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8噸,海平面最大錶速達到了1400公裡/小時,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裡,最大載彈量8噸。
  • F22發動機圖紙擺在面前,我們都造不出來
    完全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已經廣泛裝備到各型三代半戰機上.無論是雙發的殲-11系列、還是單發的殲-10系列,均已經摒棄俄制的AL-31發動機換裝了國產中國"芯"。但我國與航發強國美國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中國航發的實力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也是目前限制我們航空工業發展的最大短板。
  • 庫茲涅佐號航母報廢,俄羅斯為何不讓咱們幫忙造一艘?
    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家,基本上大部分的武器裝備、軍工體系、人才都是蘇聯的財富,依靠這些,俄羅斯瞬間晉升為第二大軍事強國,僅次於美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經濟問題太嚴重,獨立29年都沒有能夠解決,當然這也和歐美國家的制裁有關係,空有資源卻賣不出去,使得俄羅斯的GDP只有1.6萬億美元。
  • 二流強國的一流造船廠:為美國造下一代護衛艦,豪華郵輪世界最強
    從美國幾家本土公司拿出來的設計看,總體實力上都與FREMM有著一定的差距。而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拿出來的,直接是一個海岸警衛隊現役的巡邏艦,雖然噸位夠用,但是艦體布局和上層建築距離一個真正的護衛艦還有很遠的距離。
  • 造飛機引擎的RR裁員,造汽車的勞斯萊斯又躺槍了
    敬請諸位媒體在報導時注意:勞斯萊斯汽車產品圖像、銀黑色「雙R」標誌、歡慶女神、帕特農神廟式進氣格柵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元素,均為勞斯萊斯汽車品牌相關標識。若在對羅爾斯·羅伊斯有限公司的報導中,不慎將上述勞斯萊斯汽車品牌標識誤用,或將導致公眾對於二者的混淆與誤解。
  • 俄媒: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是雙發重型機(圖)
    現在已經有一系列國家掌握了隱身技術;而諸如高靈敏度傳感器、信息自動綜合和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等性能中國是否能掌握這些技術暫不明朗。資料圖: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中將在電視節目中提到中國正在研發四代戰鬥機(按照西方標準)。
  • 為什麼不應鼓勵農民造飛機、潛艇、機器人
    曹正書 20 年裡造了 10 架飛機,從固定翼飛機到旋翼機,他幾乎把自己知道的飛機都製造了一遍,但仍未如願。這足以讓發明了飛機的萊特兄弟汗顏——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 1903 年 12 月 17 日成功起飛前,只造過兩架滑翔機。
  • 戰鬥機奇蹟,推力少4成,單發擊敗雙發!大力出奇蹟失敗!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追求力量,大力士一直受到推崇,而在軍事圈,重型武器也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視,原因也很簡單:力大磚飛,但是美國一款戰機則打破了這種格局,推力更大的飛機,並不見得佔優勢,這就是F-16成就的奇蹟,單發精心設計後,大大超越雙發設計!
  • 殲-15再次成功單發緊急降落,凸顯國產艦載戰鬥機雙發設計的必要性
    由於殲-15戰鬥機的發動機大間距設計,左發關閉後的推力不平衡會導致飛機出現側滑,學員還是在完成百餘次零失誤操作後駕駛殲-15著陸,在接地瞬間機身出現明顯偏擺,最後安全降落。
  • 別再沒自信!殲-20、殲-16、轟-6N都是空中最強戰鬥機!
    別再沒自信!殲-20、殲-16、轟-6N都是空中最強戰鬥機!要看一個國家的空軍力量是否強悍就要看看它具備了哪些空中戰機類型。比如說戰鬥機,轟炸機,戰略轟炸機,預警機,運輸機和加油機等等。具備了這些才算得上是空軍強國,而是否具有自主生產的能力,就更是考驗這個國家在未來戰場上是否能參與協同作戰、遠程作戰和單獨作戰能力的體現。我們國家目前的空軍實力還是相對較好的。
  • 雙發重型戰鬥機一口氣出口550架,美國蘇聯也做不到,刷新了歷史
    據外媒近日報導,迄今為止,俄羅斯已經售出了550多級架蘇30戰鬥機。相對於俄羅斯重型戰機的買賣情況來說,中國戰機的軍貿之路,則顯得異常曲折了,市場局面似乎遲遲難以打開。中國戰機差的是什麼呢?飛行表演以及性能參數上都挑不出毛病,性價比更是遠勝西方和俄羅斯一大截,但是怎麼就賣不出去呢?
  • 定了,第五代零式戰鬥機馬上上馬,東亞強國要造世界最強隱身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一直是亞洲空中力量的佼佼者,也始終第一時間裝備世界最先進戰鬥機,例如1955年就裝備F-86F佩刀式戰鬥機,號稱能秒殺米格-17和殲-5戰鬥機。後來又全面換裝F-104截擊機,F-4鬼怪式重型戰鬥機。日本從1978年引進美國F-15戰鬥機,在此之前僅美國和以色列擁有F-15戰機。同時日本還自行研製了三菱重工F-1戰機和F-2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