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銅」的故事告訴你: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忙越窮?

2021-02-08 網易

  最大的財富是智慧:由猶太人賣銅的故事說起

  《孟子·滕文公上》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意思是說:「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

  據說,多年以前,有對父子被關進集中營,當時,猶太人所有的家當都被納粹沒收了。爸爸對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我們的腦袋,記住,當別人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讓它大於二的方法。」

  數百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父子倆憑意志力活下來。後來他們來到美國,白手起家,在休斯敦做起銅器生意。

  有天,爸爸問兒子:「你知道一磅銅的價格多少錢嗎?」兒子很精確地回答:「三十五分錢。」爸爸說:「這不是我要的答案。整個德州的人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三十五分錢,你身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一磅銅是三塊五美元。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吧。」

  許多年過去了,父親去世後,兒子一樣經營銅器生意。他不只把銅做成門把,也做成瑞士鐘錶上的簧片和奧運獎牌,一磅銅曾被他賣到三千五百美元。這個時候,他已經是一家銅器公司的董事長了。

  他始終奉行著父親的教誨。真正使他「點石成金」的,是紐約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所造成的廢料招標,但因為紐約的垃圾處理環保規定非常嚴格,弄不好就會被起訴傾家蕩產,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投標。這位董事長聽說此事之後,立即飛往紐約,看著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當場與州政府籤了處理廢棄物的合約。

  許多運輸公司等著看他笑話,都認為承包這個生意,吃力不討好。不過,猶太人立即著手組織進行廢料分類:把廢銅料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精彩的是,他一丁點廢料也不浪費,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稱之為「自由之塵」。幾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超過三百五十萬的美元現金。

  有智慧的人可以「點石成金」,變廢為寶,這就是智慧的力量。原來聽說過一個中國商人的真實的故事,很有啟發性:

  有位老闆,從別人手裡接手了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超市,接手後他把這座超市進行了整修,劃分出來一些商鋪,進行出售,售後,超市的面積縮小到1700多平方米。他機會看的好,銷售店鋪獲得的收入基本可以與接手超市所付的轉讓店面費相當。原來超市經營者在超市開張前花了400多萬元買入了設備,以35萬元的低價轉讓給了他,他在將超市面積縮小的過程中,拆掉了部分的電梯等設備,獲得了30萬元。

  最後算下來,他用5萬元買到了一座1700多平米的超市,其實這超市裡的冷庫等設備的價值已經超過了5萬元很多。


  交易中的「人性」是啥?

  概括起來就兩個——貪婪、恐懼。「反人性」,反的就是這兩個。

  如何克服?估計也只有靠紀律了吧,還能有別的方法嗎?如果有,儘管說出來,哈哈。但這有個前提——你的策略必須是有效的。其實,交易者從新手逐步成長為老手的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有時是一起來的。不是先遇到一個,解決了,再遇到下一個問題,不是這樣的。

  比如一個初級趨勢交易者,拿不住單子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兩點:

  第一、怕虧

  止損空間設的不合理,頻繁止損,慢慢的主觀改變了策略預期方向,之前的合理判斷都廢了,因為總被止損啊。最後來回打臉。等本金虧的差不多了,發現趨勢還沒出來了,或者趨勢出來了,因為前面虧的太多,又不敢做了。

  第二、怕贏

  好不容易抓住個機會,行情快速啟動,沒幾天就獲利50%了。還拿著嗎?盈利不少了啊,我在這止盈是落袋為安,沒準後面有回撤呢,等回撤再接回來。想法挺好,但沒按策略要求就執行了平倉,之後發現行情還繼續發展。追不追?再等等,等回撤。越等越不回來,一倍了,兩倍了,忍不了了,追。進場就被套,你終於等到回撤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情況?】

  因為你沒看清市場運行的脈絡、節奏。你對市場的認識不清晰,所以不敢做,或者拿不住。此時不用談什麼策略,看不清市場,策略跟扔硬幣也沒什麼區別。

  久而久之,你不相信什麼策略了,總是錯的。

  之前一直都是虧多贏少,怎麼能相信呢?你是不相信策略呢,還是不相信自己呢……答案是不相信自己,你沒有一個方法去判斷行情的發展方向,或者無法找到最佳的介入點。這裡可能會有朋友說,行情本來就無法把控,判斷是否準確又有什麼用呢?有了預期,這叫不叫主觀呢?是的,行情無法始終與你的預期相符。所以有朋友用對開策略,多空同時開,哪個對了就留哪個,砍掉錯的單子。這種方法無可厚非,而且看著更客觀一些,但效果可不一定如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哪個對了就留哪個。那麼哪個是對的呢?什麼叫對了呢,你用什麼標準來判斷呢,是有浮盈就算對嗎?如果你有判斷標準,並經過市場驗證是好用的,那就大可不必對開了。因為錯的那邊會白白浪費掉,還佔用了倉位。或者,如果有浮盈的那邊最終被證明是錯的,而你又砍掉了當初認為錯誤的那邊,損失會更多。無論怎樣,這種方法都是比較低效的。而更重要的是,無論你砍掉哪邊,合理的判斷標準是趨勢的確認,而這種確認方法,就是你認為「主觀」的方法。趨勢確認的標準,人定的,無論看起來多麼科學。

  意思是,即便確認了趨勢,也不一定能持續發展。

  所謂客觀,是指要認識到有概率存在,接受現實。你所見過的所有方法,不管人工還是程序化;海龜也好,波浪也罷,都有主觀成分在裡面。可以這麼說,任何標榜純客觀交易的方法,基本都是瞎鬼。因為所有的條件,所有的判斷標準,都是人定的。

  無論這個標準的理論依據多麼充分,歷史有多麼長,經歷多少風雨考驗。

  有人在的地方,你就躲不開主觀。

  交易者需要的綜合素質

  能在市場長期生存的人個個都錚錚鐵骨,長期嚴酷的市場浸淫也使他們知道有所敬畏,通常絕不張揚。外在的低調與內在的堅韌,這種極不相稱令人容易發生錯覺,很少人能領悟到他們內在的境界和修養、意志和精神。

  絕大多數的交易者都一籌莫展於客觀因素和客觀結果。市場是金融大鱷殺伐紛爭的地方,絕不能輕易相信任何人或任何消息,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市場的基本面就是弱肉強食,是大鱷們捕食獵物的陷阱和科學飼養的牧場,從未純粹過、客觀過、獨立過。天外有天,貌似強大的大鱷之外,還有更強大的;貝爾斯登灰飛,百年美林煙滅,黎曼兄弟解體,都成了他人盤中美味。笑傲江湖的成功者少之又少!

  交易是永遠時刻有對手的職業,唯有謙虛、謹慎、低調才能生存。贏固可喜,虧亦欣然,否則風光和落魄都在閃念之間。能在市場長期生存的人個個都錚錚鐵骨,長期嚴酷的市場浸淫也使他們知道有所敬畏,通常絕不張揚。外在的低調與內在的堅韌,這種極不相稱令人容易發生錯覺,很少人能領悟到他們內在的境界和修養、意志和精神。

  修養和境界深深地支配著人的思想和行為,舉足輕重於無形之中,涵蓋人生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交易領域。這種綜合素質在最根本的深層次上決定著交易成敗。交易無非一買一賣,但深深隱含著交易者的觀念、意識、目的和動機;反映出交易者的價值觀、對交易的理解和對金錢與風險的態度等等。交易方法最終是一種哲學方法,是個人生活哲學的一部分。個人哲學決定了會買賣什麼、如何買賣、持倉多久和並非能強求的收益率。在個人哲學的意識裡,達到什麼豐功偉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和經歷,是遵從自己的理念而獨立思考和踏實生活。

  人與市場有效地合拍共振,取決於兩個方面:

  1,對市場的理解和對交易原則的認識;

  2,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心理弱點、性格缺陷、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

  交易需要思想,其具體化便是策略。正如統帥決策的命令簡潔明了,不能含糊不清拖泥帶水,策略必須要明確清晰。整體把握市場的動態很重要,不要分散投資,因為:

  1,同時持多個倉位時,專注力難以集中,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2,每個時期市場上總有相對好的(熱點)機會,在次要機會上分散資金,得不償失。

  活躍的熱點意味著波動大,而且是有利波動大,且不利波動小。簡單地以波動幅度論,容易引起機會越大風險越大的錯覺,然而,及時調整倉位到經常不斷變化的熱點和板塊,把倉位總是放在相對強弱(最)強的類別才是最好的風險規避策略。但這僅適合有經驗者,要能真正理解市場並能自如應用市場分析;在尋找機會與進出場功夫不到火候時不能隨意或刻意模仿。交易本身是簡單的,只持有已被驗證正確的倉位,並只在正確的倉位上加碼。

  操作具體持倉是戰術層次;總是轉戰最有利的熱點和板塊,總是尋找並參與相對強勢的穩定行情是戰略規劃。技藝的提高關鍵在於發現並改正自己的錯誤,並將正確的行為和理念轉變成習慣和直覺。

  儘管有效的策略在具體交易時很重要,但最終成敗主要取決於自我認識,比如心理素質、自控力、悟性和自信。還有,心態表現了對得失的內在反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交易者最大的敵人都是自己,也都在孤軍奮戰。試圖改變別人是徒勞無益的,因為那無異於挑戰別人的理念和夢想。

  由於財務負擔,以及自然心理對舒適安全感的追尋,絕大多數人對於日常的不道德不得不逆來順受,甚或習以為常地樂於為之。這當然不是高尚的寬容,而是反映了人們都不經意的內在軟弱、狹隘、利己、短視和無奈。交易為生最大的收穫是自由,除了財務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良知、思想和精神的完全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富人越借錢越富 窮人越借錢越窮
    關於基於享受、攀比、虛榮消費及其後果的例子和故事恐怕各位身邊都有很多,我們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一個流行的觀點,「富人越借錢越富,而窮人越存錢越窮」。今天我想跟大家講的觀點是,「富人越借錢越富,而窮人越借錢越窮」!
  • 窮人越忙越窮,富人越閒越富?猶太人賣水思維告訴你:錢要這麼賺
    很多人都很疑惑,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忙碌中度過,卻並沒有賺到什麼錢,而有些人,整天吃喝玩樂、優哉遊哉卻能日進鬥金呢?其實窮人之所以越忙越窮,而富人卻能越來越富的原因並不在於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在於兩者思維方式的差距。
  •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看到一個數據,疫情以來,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在3%左右,而高收入群體收入增速在8%左右。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因為富人有資產,窮人只有工資。《21世紀資本論》裡有個核心觀點,資本增長率明顯超過經濟增長率。大部分人接觸的觀點是,窮人就是懶惰,沒能力,富人就是精英。其實這也是一種資本剝削。
  • 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幹越窮?猶太人「賣燒餅」思維值得借鑑
    在很久以前,市場上有賣燒餅的小販,當時還很隨意,沒有專門監管物價的管理局,大家做生意靠著信用。剛開始,這兩個小販的燒餅只賣1元錢,就這樣,生意還不好,每天的燒餅都賣不出去。有一天,這兩個人閒著無聊,就玩了一個有趣的遊戲:一個人花錢買對方的燒餅,另一個人同樣捧場,以相同的價格買燒餅,雖然沒掙到錢,但玩著還是挺有趣的。
  • 俗話說:「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少越富」,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喜歡去找算命先生,以為這樣就可以找到好辦法,或者可以讓自己致富一樣,但往往都是越算越窮?有句話叫做:「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燒越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只差了一樣東西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只差了一樣東西從古代到今天這個信息極度發達的時代,社會的急速發展,大環境的滄桑巨變,給人們帶來完全的不同的生活體驗,同樣一座城市下,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當今社會的貧富差距如此懸殊,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這是一種怎樣的社會怪象,窮和富經濟上的差距,到底是因為什麼影響的?1.窮人為什麼窮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什麼?我想應該跟消費觀有點關係。很常見的,我們知道窮人一般特別喜歡存錢。
  • 窮人買保險越買越窮,富人買保險越買越富?
    之前有一個朋友問我說,你對「窮人買保險越買越窮,富人買保險越買越富」的說法怎麼怎麼看?本人保險從業十幾年,還沒有聽說過這個說法,也許真的是自己孤陋寡聞吧。這句話猛地一聽,貌似很有道理,就是說窮人花錢買保險,買得越多可能越窮,富人買的保險越多就會越有錢。但是這句話更準確解應該是:每個人買保險,都要買合適金額保險費的保險,要買適合自己實際需求的保險。因為,這實際上涉及的是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美好的精神追求,到底應該優先選擇哪個的問題。
  • 為何窮人越存錢越窮,富人越花錢越富?這3點教你「負翁」變富翁
    為何窮人越存錢越窮,富人越花錢越富?這3點教你」負翁「變富翁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一個人只要越懂得存錢,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一個人要是越花錢,就會變得越發貧窮。金錢的數額雖然越來越大,但它們的購買力已經越來越低,如果只是將它們閒置在那裡,它們未來能夠購買的東西就會越少、越不值錢。而聰明的人就會懂得把這筆錢花出去,讓這筆錢在外面不斷地錢生錢,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富有。下面就為大家講解這3點,告訴大家錢應該投資在哪些方面,讓你真正「負翁」變富翁。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幹越窮?學會猶太人「賣老鼠」思維,你也能成功
    《塔木德》書中詳細的記載著一個「死老鼠」的故事,它也是猶太的富人階層們很喜歡對孩子講述的一個故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看看這個故事是怎麼揭露窮富之間的秘密的。
  • 一個人越忙越窮,十有八九是這3個原因,若不改正,難以翻身
    一個人越忙越窮,十有八九是這3個原因,若不改正,難以翻身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種感覺,那就是自己真的很努力,也很忙,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就是富不起來,反而越忙越窮。付出了這麼多,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換做是誰都會很氣餒。越是這種時候,就越是要調整好心態,要明白不只是你一個人有這種感受。
  • 窮人越累越窮,富人越玩越富?猶太人賣水思維:錢得這麼賺!
    為什麼有些人越忙越窮,而有一些人,輕輕鬆鬆地就賺了大錢。其實這就是源於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模式了。事實上,最貴的財富不是金錢本身,而是創造財富的智慧和能力。這裡就有一個猶太人賣水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定思維啟發。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人們發現了大型金礦。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家致富好機會,於是美國各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希望在這些淘金隊伍中分一杯羹。而17歲的猶太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淘金隊列中。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說過,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最明顯的一個區別就是買東西,越是窮的家庭越是會買很多東西,家裡堆滿了各種物品,富人則是相反,他們不會買太多,家裡也是井井有條的。很多人不認同這觀點,事實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一樣,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東西,而越富的家庭,家裡反而井井有條。
  • 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忙越窮?牢記猶太人「暴利」思維
    最大的財富是智慧:由猶太人賣銅的故事說起 《孟子·滕文公上》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意思是說:「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
  • 越忙越窮,越窮越忙,休息了還是累,減肥總是堅持不了……
    為什麼人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為什麼休息了還是疲憊不堪,為什麼減肥總是沒法堅持下去,為什麼和孩子沒法和平相處,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學習的時候總是進不了狀態……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直到讀到《稀缺》這本書,我才明白。《稀缺》這本書的書名很容易讓人輕視:稀缺?不就是稀少、缺乏麼?
  • 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玩越窮?牢記猶太人「賣銅」經商思維
    有個猶太人的故事:一天,父親問兒子:「你知道一磅銅的價格嗎?」兒子準確地回答:「35美分。」爸爸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整個德克薩斯州都知道一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而你,一個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一磅銅是3.5美元。試著用一磅銅做個門把手。」
  • 稻盛和夫:越窮的人,越會在3個方面「裝」大方,富人看破不說破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誤解,越窮的人才會摳門,越富有的人會大手大腳花錢。恰恰相反,越窮的人越大方,越富有的卻越摳門。真是這樣嗎?日本四大經營之一的稻盛和夫是從窮到富的成功典範,他深知窮人和富人的心理,解釋到這其實是窮富在思維上的差異。
  • 越富的人,往往越愛在這3個方面越「摳門」,看完你就懂了
    越富的人,往往越愛在這3個方面越「摳門」,看完你就懂了世界上有兩種人,窮人和富人。雖然都是人,但是所過的生活卻截然不同。很多人的觀念裡,窮人住的是破房子,穿的是爛衣服,吃的是糠咽的是菜。在我小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個收廢品的人,每天穿的都是舊衣服,甚至還打了很多個補丁,車也是那種破破爛爛的小三輪。大冬天的出來收廢品,戴的手套都是很老很舊的款式了,至於保不保暖我也不知道。反正,只要你看到他,你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很窮的人。結果就是這個很窮的人,在那個條件不好的時代,已經在縣城裡面買了幾套房了。
  • 稻盛和夫:越窮的人,越會在這3件事上「大方」,富人看破不說破
    稻盛和夫:越窮的人,越會在這3件事上「大方」,富人看破不說破稻盛和夫,想必很多人應該都認識,他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就連馬雲也曾屈尊向其學習,不恥下問,受益匪淺。稻盛和夫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一生傳奇,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襲,功成名就,受到無數人的敬仰和尊重。
  • 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炒越窮?牢記猶太人「賣銅」頂尖思維
    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並且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這段時間,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甲說:"好無聊",乙說:"我也好無聊",此時看故事的你們也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我們就稱之為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乙決定玩一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