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整部二戰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比較著名的戰事,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在二戰戰場上,許多名將之間惺惺相惜,私人之間並不是什麼生死對頭,反而因為各自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華而彼此欣賞,大家熟悉的德軍隆美爾元帥也得到盟軍將領的讚許,算是一個範例,因為他不會濫殺無辜,只在戰場上見分曉,同情弱者,當然最後被希特勒逼迫自殺,也算成全自己的名聲。但今天說的不是隆美爾元帥,而是另一位得到對手肯定的上將軍,他就是赫爾曼·巴爾克,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會很陌生,但說起對他服帖的對手大家一定會說都知道,他就是美國的巴頓將軍。
大家可能都知道巴頓將軍是一個誰也不買帳的暴脾氣,性格粗狂,但他對赫爾曼·巴爾克卻是非常佩服,因為他曾經在戰場上輸給了赫爾曼·巴爾克,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戰場知己,不以勝負論英雄,而以才華服對方。
赫爾曼·巴爾克(1893-1982),納粹德國陸軍二級上將。1895年生於一個舊式軍人家庭,有一半英國血統,換句話說,他和英國作戰的時候,也是和自己的另一個親人血統作戰,這種矛盾的體驗旁人很難想像,但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
赫爾曼·巴爾克的曾祖父在伊比利亞半島作為一名參謀軍官在威靈頓麾下效力,赫爾曼很自然地加入了帝國陸軍,在一戰中作為一名下級軍官表現優異,期間5次負傷。戰爭結束時,他是一名機槍連連長。
戰後他被吸收進魏瑪共和國國防軍,並參與發展了德國裝甲部隊,後來有幸見證閃電戰的過程。二戰爆發時,他正在陸軍司令部,1939年10月底他成為第一裝甲師第一摩託化團團長,1940年法國戰役期間。作為一名中校,他指揮所部在古德裡安裝甲集群內,是第一批在色當渡過馬斯河的部隊之一,然後席捲了西岸高地。幾天之後他在野外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此後,他指揮第3裝甲團和第2裝甲旅參加了對希臘的入侵,這些發生在二戰初期的勝利也給他帶來不少榮譽。
1941年7月,調任陸軍總部裝甲部隊參謀軍長,1942年5月他前往東線,出任第11裝甲師師長。在1942年底的齊爾河畔戰役中,充分展示了他指揮裝甲部隊的天分,以50輛坦克挫敗了蘇聯軍隊幾百輛坦克的進攻。後來,他又參加日託米爾反擊戰,挫敗了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的攻勢。1943年,他擔任大德意志師師長,同年12月,出任第48裝甲軍軍長,1944年9月,出任第四裝甲集團軍司令,此時蘇軍在東線展開一系列反功,德軍戰線不斷後撤,他雖然無力改變整個戰局,但是在局部作戰中,還是表現出相當出色的指揮能力 。
1944年9月,巴爾克離開俄國前往西線代替被解職的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來指揮G集團軍群。他的任務是在做好阿登反擊戰的準備的同時守住洛林、阻擊喬治·巴頓。在不會被優先得到加強、防禦手段又十分匱乏的情況下,他用高超的技巧圓滿完成了任務,第11裝甲師佔據雷馬根橋頭堡,擋住了巴頓率領的美軍通過這條重要的道路渡過萊茵河,這讓巴頓非常難堪,但同時也讓這位美軍傳奇名將有棋逢對手的感覺,因為一開始他誇下海口,以為一切手到擒來,結果卻碰到了赫爾曼·巴爾克,硬生生擋住了他。
1945年初,巴爾克又被調回東線指揮在匈牙利的第6集團軍群,在那裡他打了很多掩護撤退的仗以保障德軍順利撤回奧地利。5月8日他率領鬼怪師德軍裝甲第11師向美軍投降,巴頓稱他「打造了世界一流的軍隊」,並給予許多優待,戰後他住在聯邦德國,1982年11月29日去世。
赫爾曼·巴爾克是一個職業軍人,並不是純粹的納粹分子,雖然作為軍隊指揮管他也很忠誠於希特勒的命令,但在最後關鍵時刻,他還是理性地看清楚了時代趨勢,迅速脫離納粹陣營,投身於光明的一邊,最終戰後審判也沒有提及他的過多罪行,因此,晚年也是平和的生活,非常難得。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