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規禮儀》 (九) 社會團體篇(上)

2021-02-15 普照禪院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本刊已分十六期連載,今天補發:社會團體篇(上)。

《佛教教規禮儀》 (九) 社會團體篇(上)

一、國際佛光會

二、佛學講座

三、座談會

四、社教弘法活動

五、社會服務類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互動頻繁的社會中,現代人都有機會參加很多社團,在職業方面,不管士農工商、文教政經,都有他的社團,例如各種工會、商會等;在興趣方面,如參加美工、藝術、烹飪、茶藝等社團;在信仰方面,也有各種教會、道場、師承等。因此,不管參加任何社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需要與目的。

  參加社團的好處是,在參與活動中,可以學習到很多做人的方法,處事的技巧,互相觀摩,開發自己的潛能;可以結交許多新的朋友,增加許多新的關係;可以擴大聯誼,與大眾分享成就的喜悅。因此愈是能幹的人,參加的社團愈多,但是也要有選擇性的挑選有學習性、有新知性、有未來性,可以有所得的社團參加。

  本篇所選,以國際佛光會為主體,是佛教國際化的社團,是從寺廟的法會修持到整個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從佛教徒的團體組織到所有宗教徒的交流往來,佛光會以宗教性格,加上教育性、文化性使得信仰堅定,更對人類有使命感,因此佛光會是一個主張慈悲包容的社團,是一個倡導眾生平等的社團,是一個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團,是一個重視社會福祉的社團,可滿足大家的需求,平時可以就自己的時間選擇參加。

  其它如佛學講座、座談會、社教弘法活動、社會服務等,也都是提升生活品質,淨化身心、廣結善緣的活動。如果要擴展生活領域,當然另有其它的社團,例如喜歡籃球者可參加籃球協會,喜歡足球者可參加足球協會,喜歡金融者則有金融社團,喜歡教育者也有教育的社團,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一、國際佛光會

  

在現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來頻繁之際,佛教也逐漸突破舊有的型態,走出山林,進入社會,擴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務,走進家庭,助益國家,進而超越國界而延伸全球。為了促進人類融合,發揚慈悲友愛精神,國際佛光會乃應運而生。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世界性的人民社團,主要以佛教信眾為組成對象。它不同於一般的社會團體,因為佛光會的會員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不僅為自己求得心靈解脫、智能圓滿,尤其以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增進世界的和平為共同目標,是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團體。當初佛陀弘揚佛法於五印度,經過二千多年來,今日佛教徒應該光大如來遺教,要把佛法弘揚得更廣更遠,所謂"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這便是國際佛光會創會的目標,也是全體會員一致努力的方向。

創會緣起

  星雲自佛光山住持退位以後,乃雲遊各地,弘法度眾,專心為信徒服務。海內外各地信眾,一再向我建議,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佛光山應當率先改變佛教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走向城市,深入社會,面對群眾,共同來關心社會問題,淨化人心。甚至超越國界,弘化全球,為眾生分擔更多的憂苦,為社會承擔更大的責任。

  我也覺得佛教應當躍出山林的藩籬,走出寺院的大門,在社會精神文化建設與道德重整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光大佛教的影響力,靠出家人的力量太有限了,仍要有在家眾同心協力。"佛光協會"的成立,是要將散漫的佛教徒組織、團結、動員起來,於是應大眾所請,於一九九○年八月十八日,假臺北市民權東路佛光山普門寺,召開第一次的發起人座談會,出席的發起人一百二十人,會中確定了本會名稱、宗旨、任務、組織章程的主要架構以及未來工作的努力方向。

  "佛光協會"是屬國際性的佛教組織,下有各分支單位,全省各鄉鎮都可成立分會,各公司行號員工也可自組成一分會,如"中鋼分會"。各分會的活動內容有成立兒童班、讀書班,舉辦佛學講座,積極參加社區服務,協助推動環保工作,以"家庭普照"方式,將佛法帶入每一個家庭。

  翌年(一九九一),經由各方齊心協力的積極籌備,於二月三日,假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中華佛光協會成立大會,成為國際佛光會的開路先鋒,並為中國佛教歷史揭開嶄新的一頁。

  在根基穩固,成長快速,受到國內外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紐西蘭、德國、南非、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六十多個國家也隨即成立了佛光會。同年九月,首先以通訊方式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次籌備會,完成了佛光精神的環球聯線。十月中旬,假佛光山召開第二次籌備會,世界各地均派代表參加,群策群力,共商大計。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終於在萬方矚目下,於美國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行成立大會,以"歡喜與融和"為大會主題,四千多位來自全球四十五個國家的佛光會代表出席了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具體實現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化理想。繼之舉行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會中,星雲當選為世界總會會長,吳伯雄、水谷幸正、嚴寬祜、遊象卿、安那魯達法師當選為副會長,中華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等十五人當選為理事。中華佛光協會依據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憲章,更名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簡稱"中華佛光總會"。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在臺北林口體育館以"同體與共生"為主題,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會中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臨致詞,來自全球七十五個國家地區約二萬名會員代表參加大會。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卑詩大學和平紀念館,隆重揭開了國際佛光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有來自世界五大洲、九十二個主要城市的三千名會員參加,以共同的理念,提出了"同體與共生"的大會主題。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達令港畔著名的國際會議中心,以"尊重與包容"為主題,舉行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球七大洲八十多個國家,三千餘名會員代表參加盛會。

  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在巴黎會議宮舉行第五屆會員大會,除有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總、協會代表三千餘人參加外,並有法國天主教在內的十多個法國宗教團體參加,美國總統柯林頓、副總統高爾、法國總統府辦公室、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等國家元首,都致電祝賀,並推許國際佛光會對追求人類和平的貢獻,充份凸顯了此次會議主題"平等與和平"之平等共尊、和平共榮的精神與意義。

發展現況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唯一由中國人發起的世界性人民社團,主要以佛教信眾為組成對象,成員都是社會上的菁英。與其它社會團體不同的是,除了聯誼、慈善外,還從事文化、宗教、友誼、社教等多層面的活動。國際佛光會的創立,已使得廣大的在家信眾擁有更多的機會奉獻心力,成為三寶的護持者、文化的播種者、佛法的弘化者與大乘的修行者,因此創會至今,雖然只有短短數年,卻已在世界五大洲的各個國家地區設有一百零八個協會、一千多個分會,其中包括廿七個非華語協會,會員已近一百二十萬名,廣布在全球各地,另有三十餘個國家正在籌備成立協、分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非目前即有逾十萬民眾期盼皈依三寶,成為佛光會員。可以說,佛光會已將佛教帶入另一個嶄新的紀元,並為佛教的未來發展寫下了新的裡程碑。

  佛光會不僅重視家庭和諧,也要求會員關懷社會,為表達佛光會對社會的關懷,為此設立"急難救助委員會",每年賑災救濟無數,尤其對孟加拉、拉達克、尼泊爾、泰國等地協助最多。在臺灣也為協助受刑人改過遷善,而成立臺南戒毒村、屏東更生之家等。大陸水災時,曾經賑災五十萬美元,以及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年臺灣因受颱風侵襲造成嚴重水災,總共捐出二千餘萬元賑災。另外,日本大阪地震、菲律賓水災、香港赤柱監獄、越南船民、美國流浪漢等,也都能感受到佛光會友的懷關。

  佛光會員是"義工中的義工",大家都是以出世的精神去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共同弘揚佛法,要把紅塵建設為人間淨土。現由佛光會創辦的中華學校,遍布世界各地達五十所以上,在澳洲、紐約、夏威夷、香港、關島共有五個渡假中心。尤其在全球各地協助中國移民,順利的融入當地社會,成效卓著。

  此外,國際佛光會協辦的世界佛學會考,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考試。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國際佛光會今年(一九九七年)開始的活動重點將擺在推動人類和平的追求上。例如:

  由各國家地區協會將"平等與和平"主題推廣於世界各地。

  舉辦國際佛教傑出婦女會議。

  舉辦佛光學學術會議。

  舉辦佛教傑出青年會議。

  繼續協助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推動"世界佛學會考",期許考生達到二百萬人以上。

  成立國際佛光會佛光童軍團。

  成立國際佛光會佛光青年團。

  佛光會的成立宗旨,是要把歡喜、快樂散布人間,要包容異己,融合眾生,以推動世界的和平;也就是要讓佛法的喜悅與慈悲廣為散播,以淨化眾生心靈,建設人間成為充滿正義、和平、快樂的淨土。因此,每個分會每個月至少聚會一次,每個協會則二至四次,另外每年舉行一次年會,以議決重大議案。未來國際佛光會的活動,勢必將為每個會員帶來信仰上、生活上、心靈上的提升。

精神內涵

  國際佛光會自成立至今,短短四年多來,能夠迅速發展,受到世人一致的肯定、認同,主要是因為佛光會有明確的宗旨目標,有崇高的願心胸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佛光會員皆以發揚大乘菩薩精神自許,人人發四無量心,行六度萬行,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佛光會的代表,願做佛陀在人間的化身。"因此得使會務蒸蒸日上,一日千裡。

  宗旨

  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

  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

  恪遵佛法遺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

  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

  信條

  我們禮敬常住三寶,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我們信仰人間佛教,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我們實踐群我修行,隨時隨地心存恭敬。

  我們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我們尊重會員大眾,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我們具有正知正見,發掘自我般若本性。

  我們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我們發願普度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方向

  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

  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

  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

  目的

  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

  淨化世道人心。實現世界和平。

  願心

  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

  做一個明理的智能人。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

  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

  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

  胸懷

  人在山林,心懷社會。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身居道場,普利大眾。天堂雖好,人間為要。

  法界無邊,家庭第一。今日一會,無限永恆。

  使命

  以世界觀弘揚佛法。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以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任務

  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

  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

  推動國際弘法。建設人間淨土。

  精神

  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天龍八部是我們的護法。

  四大金剛是我們的力量。十方諸佛是我們的理想。

  理念

  奉行"佛光會員四句偈",普及人天。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時代意義

  過去的佛教,普遍留給一般人的印象是:僧眾的、山林的、自修的、出世的、靜態的、苦修的、自了的、封閉的。而今國際佛光會的成立,提供了信眾寬廣的活動空間,使佛教走出山林,成為信徒的、生活的、人間的、救世的、理性的、福利的、活躍的、慈悲的、開拓的、聯誼的、信仰的、團隊的、服務的、結緣旳、國際的佛教,尤其檀講師制度的建立,使僧信四眾同心協力,共弘佛法,讓二十一世紀成為真正的"佛光世紀"。

  佛光會的成立,具有如下幾點特殊的意義:

  佛光會是在家信眾的:中國著名的四大菩薩中,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均是現在家相,可見大乘佛教是重視在家信徒的,佛教事業不是出家眾的專利,應該要讓在家居士多一些佛教活動的機會和空間。

  佛光會是屬國際性的:佛光會是由佛光山發起,但不屬於佛光山,而是全佛教的,甚至是全世界的,佛光山也是佛光會的團體會員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成立的佛光協會有:

  美洲洛杉磯、內華達、舊金山、聖地牙哥、鳳凰城、科州、北卡、達拉斯、奧斯汀、休士頓、佛州、康州、新州、紐約、費城、關島、夏威夷、加拿大哈裡法克斯、多倫多、滿地可、溫哥華、貝裡斯、哥斯大黎加、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多米尼克等協會。

  澳洲雪梨、昆士蘭、維省、柏斯、紐西蘭北島、南島等協會。

  歐洲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俄國莫斯科、聖彼得堡、南斯拉夫、挪威、荷蘭、羅馬、丹麥、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協會。

  非洲南非約堡、普利託利亞、德本、布魯芳登、新堡、賴索託、辛巴威等協會。

  亞洲臺灣、香港、澳門、日本東京、大阪、菲律賓、印尼蘇北、雅加達、泰國曼谷、拉達克、鹿野苑、印度德裡、尼泊爾、斯裡蘭卡、孟加拉、馬哈士達、錫金、不丹、南韓、馬來西亞、沙巴、新加坡等協會。

  佛光會是重視生活的:過去學佛的人常常未能循著正道,行解不合一,致使佛法與生活脫節。佛光會是信眾的,我們將佛法帶進社會上,帶入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心靈中,讓大家均能享受到將佛法落實於生活的法樂,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佛光照耀。

  佛光會是具活動性的: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活躍於印度社會各階層,現代的佛教徒應該要動起來,發揮慈悲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將佛教的光明、希望、歡喜散布在世界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人間淨土的清淨安樂。

活動內容

  人,經常運動,能增強體魄;水,經常流動,能長保潔淨。同樣地,一個團體如果能經常舉辦活動,必定能充滿服務的幹勁。

  本會的發展固然要靠信仰的凝聚,更需要靠各種活動來充實內涵,因為有活動才有生命,有活動才有力量。

  舉辦活動有學習的功能,有擴大的功能,有聯誼的功能,有成就的功能。藉由活動的參與,佛光會員彼此聯誼、交流、學習、開發潛能,並從個人擴大到團體,建立群我的關係,培養社會性格,豐富生活內涵,從活動中彼此關懷,廣結善緣。

  為了照顧世界各地的會員,佛光會針對參加的對象、年齡、興趣、專長,設計規劃各種不同的活動內容,計有:

  依對象類別分為:親子類、婦女類、老年類、壯年類、青年類、少年類、兒童類、教師類、勞工類、企業類、科技類、學生類。

  依活動內容分為:

  旅遊參訪:外國旅行、寺廟巡禮、郊遊、觀光、聖跡朝聖等。

  語文班:中文班、日文班、英文班、臺語班、粵語班、西班牙語班等。

  技藝班:插花班、烹飪班、書法班、結藝班、民俗藝術班(如扯鈴)、繪畫班、梵唄班、合唱團、樂器團等。

  團康活動:親子運動會、園遊會、義賣會、影片欣賞、才藝表演等。

  各種比賽: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繪畫比賽、書法比賽、烹飪比賽等。

  研修會:讀經、寫經、讀書會、佛學研修、共修會、討論會、社交禮儀、美姿美儀班、請客禮儀班、各種講座(如法律、醫療、保險、科學新知)、義工訓練班等。

  座談會:家務心得、子女教育、理財之道、各種新知、對治煩惱之道等的經驗交換等。

  社會服務:愛心媽媽、友愛服務、考生服務、交通服務、醫院服務、殘障服務、新移民留學生服務、語言服務、急難救助、掃街、資源回收、植樹救水源等。

  佛光會最終的目的,就是佛光淨土的實踐。因此,佛光會致力於下列工作為主要會務內容:

  鼓勵研究佛學:開拓智能,增進道德,自利利人,自覺覺他。

  護持文教事業:擴大文宣,普及資訊,視聽弘法,契理契機。

  舉辦社會服務:導正人心,改善風氣,擴大教化,發揮功能。

  發展佛教教育:培養人才,健全制度,提升質量,僧信並重。

  推動國際弘法:國際學術,導向佛教,佛光普照,法水流長。

  配合上述會務的推動,佛光會各分會目前已辦、將辦的活動尚有:

  成立電話法語中心,讓求助無門的苦悶者,有傾訴對象及給予佛法的指導和慰問。

  成立佛法相談所,為一切社會有困難的人解決其生活、職業、家庭、感情上的問題。

  成立病患者慰問團,有組織、有計畫的到醫院或家庭慰問病患,誦經祝福,贈送佛書。

  送醫藥到偏遠地區,支持雲水醫院,讓健康的人出錢,為窮苦的人看病。

  創辦婦女求職中心,解決離鄉婦女在求職期間的食住問題。

  組織急難扶助會,解決急難事故者之困境。

  成立養老基金會,照顧社會上孤單無依老人。

  創辦收容之家,暫時收容無家可歸的老弱婦孺,協助其調整身心。

  舉辦家庭普照、佛學講座等,積極主動將佛法在各鄉鎮鄰裡間展開、帶動。

  舉辦書法、插花、烹飪、說故事、佛教聖歌等會員才藝表演賽。

  舉行"親子運動大會",鼓勵合府參加,增進親子感情。

  每年舉辦一至兩次的國內外寺院參訪。

  訂定佛學課程,教導會員進修佛學,並改善身心,提升氣質。

  成立佛書交換研讀會,會員間有佛書者,可互相交換研讀,可藉此交換讀書心得。

  成立兒童星期佛學班,讓兒童接受佛法薰陶,敬上慈下,完成佛化家庭的理想。

  舉辦"淨化人心七誡運動",宣導七誡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期能提升社會品質。

  舉辦"把心找回來運動",喚起社會大眾正視社會、家庭的群我關係,一起關心社會,建立祥和生活環境。

  成立愛心媽媽服務隊,發揮無私的愛心,照顧兒童上下學交通安全。

  舉辦植樹救水源、廢紙回收、保護野生動物、倡導素食等環保運動,呼籲社會人士對生命的關懷。秉持禪淨雙修、顯密融合的理念,舉辦"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活動,把佛法廣布社會,淨化世道人心。

  舉辦"慈悲愛心列車"活動:

  近幾年來重大社會案件的發生,已使民眾逐漸醒覺到社會治安敗壞的事實,繼桃園縣縣長劉邦友、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的命案之後,藝人白冰冰愛女白曉燕遭綁架撕票,更使得整個社會為之譁然,社會改革的呼聲達到極點。這時,適逢一九九七年國際佛光會五月十日在佛光山召開理事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理事們回到臺灣,從各種媒體中眼耳見聞慘案的發生經過,無不痛心疾首。我們認為面對社會亂象,最切實的解決之道應該是反求諸己,所以在提案中提議:"由中華佛光總會聯合佛光大學及佛光衛星電視臺,舉辦﹃慈悲愛心列車﹄活動,藉此喚起大眾的覺醒。"全體理事一致贊同,星雲隨即在會議中揭櫫此項運動的四個宗旨:心靈淨化、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會。

  從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二十日止,"慈悲愛心列車"活動分南、北兩條路線進行,其地區遍及基隆、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花蓮、臺東等各地鄉鎮;其活動型態包括:環島街頭布教、帶動唱、現代知識五十三參等,因內容豐富,直指社會人心,所到之處均受到大眾熱烈歡迎。許多民眾扶老攜幼全家一起共同參與活動,有的不畏烈日風雨,跟隨列車進行;有的幫忙分發"慈悲愛心列車"的傳單有的隨緣勸人為善,有的自願站上講臺宣誓從現在開始,要謹守七誡,日行一善,去除十惡;甚至各地政要官員都共襄盛舉,校長率師生遊行呼籲,連救國團、市民代表會、後備軍人聯誼會、青商會、生命線、獅子會、基督教門諾醫院等民間團體,也都頂著烈日,冒著大雨,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整個活動在一片熱烈的迴響聲中暫告一段落,而後繼的相?"慈悲愛心列車"活動,如"慈悲愛心人"、"慈悲愛心青年人"、"慈悲愛心演藝人"、"慈悲愛心環島朝拜"等活動,將不間斷的舉行下去,讓人人心靈中本有的光明散發出來,還給臺灣美麗寶島一個清淨的面目。

  慈悲愛心之歌

  恭逢心靈要淨化重整道德興吾家

  找回良知不自誇安定社會愛中華

  現代善知識五十三參

  謹守七誡,日日發願

  我,謹守七誡,

  莊嚴自己,尊重他人。

  由此刻起,發心謹守七誡:

  誡煙毒,從今天起,我不吸毒。誡色情,從今天起,我不縱慾。

  誡暴力,從今天起,我不施暴。

  誡偷盜,從今天起,我不盜取。

  誡賭博,從今天起,我不賭博。

  誡酗酒,從今天起,我不酗酒。

  誡惡口,從今天起,我不惡口。

  去除十惡,要行十善

  以修喜舍對治貪慾以修慈悲對治瞋恚

  以修明理對治愚痴以修尊敬對治我慢

  以修正見對治邪信以修勤勞對治懶惰

  以修惜福對治奢侈以修讚美對治責備

  以修感恩對治懷恨以修誠實對治妄談

  日行一善,推己及人

  每日十元,行善結緣。

  出門說去處,晚歸報平安。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開車多禮讓,紅燈不要闖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

  人人做義工,投身公益我盡心;

  人人做義警,社會安定我關心。

  遇人微笑並問好,人間處處有歡笑。

  隱惡揚善不妒賢,明因識果不欺心。

  守法重紀不貪汙,認真服務不磨人。

  慈悲幫功受刑人,重返社會再出發。

  教育子女不為惡,指其善處使有德。

  視病如親,慈幼如子。

  器官捐贈,遺愛人間;發心捐血,救人於危。

  凡事多從自己做起,凡事多替別人著想。

  善法多聞,善念多思,善事多做,善行多贊。

  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不聽是非。

  不嫉不疑,不打不鬥,不欺不凌,不妄不騙。

  不暴戾而行慈,不亂淫而有禮,

  不貪取而喜舍,不詐欺而有信。

  在瞋恨處散播慈悲的種子,

  在仇視處施予寬恕的諒解。

  買好書,看好書,天天讀好書。

  約會守時,上班守時,做人做事要守時。

  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不要把怨恨留到明天。

  不流連不正當場所,不耽溺不正當娛樂。

  敦親睦鄰,守望相助;心甘情願,為人服務。

  交誠實的朋友,做慈善的義工,

  用正當的金錢,過正常的生活。

  與人交要有情有義,為人謀要無求無償。

  相逢要微笑,見面三句話。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

  八福田中,關懷殘障和苦難是第一福田。

  垃圾分類大家做,資源回收又環保。

  不為討便宜而侵犯別人,

  不為逞己快而諷刺別人。

  包容別人無心的錯誤,尊重別人不同的意見。

  孝順奉養父與母,勤儉治家護眾人。

  不做耗財荒唐事,念念不忘知足樂。

  謹言慎行做好人,諸惡莫作善奉行。

  拾金不昧不貪取,逢人有難要救急。

  與人為善說好話,從善如流做好人,

  心甘情願行好事,皆大歡喜存好心。

參加利益

  參加佛光會就是利益。因為佛光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宗教組織,不同於一般社會團體,佛光會的功能是文化的、教育的、慈善的、修持的,它的性質是人間的、救世的、服務的、結緣的,只要加入佛光會的行列,就能和全世界的佛光人連線交流,獲得寶貴的資訊及嶄新的知識。因此,"參加佛光會就是利益"。具體的說,參加佛光會至少有以下數點利益:

  聯絡感情,結交朋友:俗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廣交善友能使我們增品進德,事業有成。佛光會經常舉行各項會議、活動,會員們可以藉此認識不同類型的朋友,結交各個階層的人士,挖掘有才有德的菁英,並且與世界各地旳佛光人聯絡情誼,交換心得。廣學多聞,增加見識:佛光會經常在各地舉辦讀書會、禪座會、念佛會、青年會、座談會、佛學研討會、檀講師講習會、幹部講習會、財務講習會、文宣講習會、活動策劃講習會等等,會員們可視自己的職務、興趣,自由報名參加,藉此增進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

  拓展商業,合縱連橫:人,結的善緣越多,在人生道路上的助力也就越大,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達,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必須靠"集體創作"才能成功。參加佛光會,我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會友同道互通訊息,彼此合作,開拓事業。

  喜慶祝福,喪葬助緣:以佛法來協助人的一生,是佛光會創設的宗旨,因此像佛化婚禮、壽誕喜宴、吉宅落成、佛像安座等喜慶祝福,或臥病住院、緊急災難、臨終助念、往生超薦等慰苦事宜,佛光會員都有義務彼此關懷,互相幫助。

  佛化傳承,全家受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在人間建設佛化家庭,向來是佛光會努力的方向,所以成立五年來,我們不僅針對各個年齡層舉辦各種活動,更積極地實施"家庭普照",讓合家大小都能得到法雨的滋潤。我們相信如果每一個家庭都能奉行佛法,將真理的明燈分盞繁衍,代代相傳,世界和平將是指日可待之事。子女教育,多有幫助:俗謂:"傳子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這句話說明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子女們唯有從小領受正當的教育,將來才能立足社會,奉獻人群。有鑑於此,佛光會在各地成立技藝班、語言中心,舉辦青少年夏令營、優秀青少年選拔,讓會員的子女可以學習技能知識,培養正確觀念,拓展人際關係,學習社交禮儀,乃至留學在外,都能得到會友的關懷、幫助。

  旅遊世界,到處善緣:"來時歡迎,去時相送"是佛光會員的基本信條,因此,散居在各地的佛光會員如同我們的芳鄰,無論我們旅行至全球那一個角落,只要一通電話,就能享受各地會友的殷勤接待,使我們處處都能感受到"天涯若比鄰"的溫馨。

  參加活動,淨化身心:身心是我們一生當中最親近相知的朋友,但人們往往不知愛惜,以致身心成為藏汙納垢的根源,產生種種煩惱,造下種種惡業。佛光會各協分會經常舉辦讀書會、寺院參訪、素食品嘗、親子聯誼等活動,會員們可以藉此淨化身心,蕩滌塵勞。

  發心行善,必得好果:經云:"眾善應可愛,如父復如母;美體善安然,能離於喧諍。美善人天喜,美善增勤勇,美善眷屬多,美善三塗離。美善息諸惡,美善離煩惱,能棄語過非,應修諸眾善。"行善得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則。佛光會秉持覺世牖民、慈悲濟世的宗旨發展會務,參加佛光會的會員有更多的機會服務大眾,奉獻社會,必定會得到許多助緣、善報。

  佛法共修,寧靜致遠:生活在忙碌、緊張、動蕩、紛亂的今日社會裡,焦慮、浮躁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佛光會員可以成群組隊到隸屬佛光會的寺院道場,參加朝山、拜懺、念佛會、禪坐會等法會活動,不但能受到親切的招待,更得以藉著大眾修持的力量,鍛鍊意志,澄清思慮。

  聽經聞法,福慧雙修:經云:受持佛法四句偈的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又說:"以聞、思、修,入三摩地。"參加佛光會能讓我們經常有機會聽經聞法,身體力行,增長我們的般若智能,培植我們的福德因緣。

  今日一會,無限時空:參加佛光會不但拓展我們的學習空間,擴大我們無邊的眼界,而且能讓我們發掘心中永恆的寶藏,體證生命無限的時空。

參加辦法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超越地域、宗教、僧信的佛教組織,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的眾生本是一體。因為我們腳下是同一個地球,頭上是共同的天空,因此佛光會有國際的性格,會員彼此不分職業、種族、宗教、國家,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努力推動淨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結合各地會員的力量,做跨國的服務。

  也就是說,佛光會員著重群我合作,互通有無,擴大心胸,包容異己,歡喜融合,群策群力,人人以地球人自許,不但不自限於一方一宇,而且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凡是認同"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理念,希望透過佛光會的團體運作,對眾生貢獻最大利益,淨化人間,充實生活,完成道業,使弘法利生的心願得能圓滿;有此共識及理念者,或已皈依三寶的正信僧俗男女七眾弟子,皆可申請入會,作為會員,如果是其它宗教的教徒,也可以參加成為"佛光之友",共同攜手成就"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慈心悲願。

  本會會員分為:

  個人會員:凡本會組織區域內贊同本會宗旨之佛教信徒,由會員二人介紹,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通過,並繳納會費後,為個人會員。

  團體會員:凡佛教寺院、學院、文化社團暨其它公私立機構或團體,贊同本會宗旨,由會員二人介紹,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監事會通過,並繳納會費後,為團體會員。團體會員得推派代表一人為會員代表,行使團體會員之權利。

  佛光人家:全家皆皈依三寶,皆為正信佛教徒,生活遵照佛教儀禮,能認同本會人間佛教之宗旨,皆為佛光會會員,具以上資格者,可向當地分會提出申請,經當地分會核定後,呈報總會,由總會頒發"佛光人家"牌匾,懸掛於堂中。

  佛光社區:是佛光家庭的擴大,是建設人間淨土的基本單位。由佛光會員與佛光人家組成。即擇定佛光會員密集的地區,或以新建的社區規劃之。如系新建社區,則應設定住戶條件,例如必須是佛光人家或佛光會員,至少應對佛光會的理念認同。社區中設立佛堂,定期舉行共修,或率領社區中的會員至道場朝山禮佛,加強對佛教的信仰。組織婦女義工、金剛義工,透過大家在生活上的互相幫助,在修行上的共同扶持,進而建立佛光社區。

  佛光之友:非佛教徒而贊同本會宗旨,願意參與本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者,可申請加入為佛光之友。

  榮譽會員:凡認同佛教及本會宗旨,並對佛教及社會有特殊貢獻者,得經理事會通過為榮譽會員,可由本會邀請出席參加觀禮(察)員,但無選舉、表決權。

  可自由參加本會舉辦之各項活動。

  預備會員:凡皈依三寶者,填具預備會員申請書,經理事會通過,為預備會員,會費自由認捐,可由本會邀請出席參加觀禮(察)員,但無選舉、表決權。可自由參加本會舉辦的各項活動。

  隨喜會員:曾自由樂捐贊助本會者為隨喜會員,可由本會邀請出席參加觀禮(察)員,但無選舉、表決權。可自由參加本會舉辦的各項活動。

  入會手續:

  首先可參加佛光會所舉辦的活動。

  邀請佛光會弘導師、弘教師、檀講師、檀導師作家庭普照。

  填具入會申請書,並繳交最近兩寸半身相片兩張。

  繳交入會費及年費。

  辦妥上述手續後,由分會送達協會,經理監事會議審核通過後,再發給會員證,即完成入會手續,正式成為佛光會會員。

  凡參加佛光會,須經兩位正式佛光會會員之介紹,並應遵守入會宣誓。

  未皈依三寶者,入會時可補辦參加皈依三寶典禮。

《佛教教規禮儀》 (九) 社會團體篇(上)完

相關焦點

  • 《佛教教規禮儀》(四)人生禮儀篇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很有實用與參考價值,本刊進行了部分修訂分十六期連載,歡迎收藏。《佛教教規禮儀》(四)人生禮儀篇    一、毓麟之禮  二、皈依之禮  三、成年之禮  四、佛化婚禮
  • 《佛教教規禮儀》(六)喪葬禮儀篇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很有實用與參考價值,本刊進行了部分修訂分十六期連載,歡迎收藏。《佛教教規禮儀》(六)喪葬禮儀篇 一、臨終關懷 二、撰寫遺囑 三、殯葬奠禮     訃文範例 四、附錄
  • 《佛教教規禮儀》(三) 寺院巡禮篇 下
    《佛教教規禮儀》(三) 寺院巡禮篇 下浴佛法會 (佛寶節、佛誕節、浴佛節)  據《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於四月八日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四天王以香湯浴太子身。又《普曜經》載,悉達多太子降誕人間,九龍以香水浴聖尊。
  • 非常值得收藏的《佛教教規禮儀》,今天推送——喪葬禮儀篇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歡迎收藏。《佛教教規禮儀》(六)喪葬禮儀篇 一、臨終關懷 二、撰寫遺囑 三、殯葬奠禮  訃文範例 四、附錄因此,特別訂定喪葬禮儀篇,說明往生前的臨終關懷、撰寫遺囑,以及往生後的助念、入殮、殯葬等禮儀,作為我佛子處理人生大事的準則。  不過,中國民間的喪葬禮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時宜的觀念、作法實在應該淨化、改良。例如:看風水、擇日、死後八小時以內不能入殮、出殯時安排電子音樂、花車、遊街、哭墓等,不但浪費,而且有失莊嚴。
  • 《佛教教規禮儀》 (十)佛教育樂篇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本刊分十六期連載,歡迎收藏。《佛教教規禮儀》(十)佛教育樂篇  一、體育活動  二、音樂  三、書藝  四、花和茶  五、勞動  及至今日,佛教音樂已在社會上廣為流行,數年前佛光山的"三寶頌"問世以後,短短兩三年內,佛歌錄音帶在海內海外各地流通達數十萬卷以上,可見佛教音樂已融入世人的生活中,普為大眾所喜愛了。  合唱  佛教聖歌的推出,除了藉歌宣揚教理以外,更希望吸引年輕人學佛。
  • 《佛教教規禮儀》(二)禪淨加行篇
    來自佛光山的《佛教教規禮儀》共十二篇,堪稱佛教小百科,很有實用與參考價值,本刊進行了部分修訂分十六期連載,歡迎收藏。《佛教教規禮儀》(二)禪淨加行篇一、禪修二、禪淨雙修  在佛教中,說到修行,大都是指參禪、念佛、修密。
  • 《佛教教規禮儀》(十)佛教育樂篇
    《佛教教規禮儀》(十)佛教育樂篇  一、體育活動  二、音樂  三、書藝  四、花和茶  五、勞動  及至今日,佛教音樂已在社會上廣為流行,數年前佛光山的"三寶頌"問世以後,短短兩三年內,佛歌錄音帶在海內海外各地流通達數十萬卷以上,可見佛教音樂已融入世人的生活中,普為大眾所喜愛了。  合唱  佛教聖歌的推出,除了藉歌宣揚教理以外,更希望吸引年輕人學佛。
  • 聖凱 |《中國漢傳佛教禮儀(增訂版)》出版
    一 中國漢傳佛教徒在生活方式、社會交往、人生禮儀和信仰活動等方面都與世俗百姓有著顯著的區別,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構成了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佛教禮儀一方面來自佛教本身的戒律儀軌,顯然留有古代印度社會風俗的痕跡;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國本土傳統民間風俗的影響。
  • 佛教禮儀
    佛教禮儀 ,是指佛教的禮節和威儀,按照地域劃分有三類:漢傳佛教禮儀、南傳佛教禮儀和藏傳佛教禮儀.
  • 汪洋會見中國佛教協會和中國道教協會新一屆理事會領導班子 並提出...
    汪洋代表黨中央,對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成功召開表示祝賀,對兩個宗教團體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以來所做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殷切希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增進「五個認同」為目標,對教規教義作出通俗易懂、與時俱進的闡釋,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係,革故鼎新、守正創新,使佛教和道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更加重視宗教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宗教院校辦學水平,打造規模適當、質量過硬、梯次合理的教職人員隊伍。
  • 喪葬禮儀篇
    喪葬禮儀篇  一、臨終關懷  二、撰寫遺囑  三、殯葬奠禮  訃文範例
  • 聖境資訊|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及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將「新時代佛教中國化」與佛教講經相結合,積極引導五臺山佛教全體教職人員和佛教信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020年12月19日,由五臺山佛教協會主辦的「2020年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臺山棲賢閣迎賓館隆重開幕。
  • 聖境資訊 | 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及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將「新時代佛教中國化」與佛教講經相結合,積極引導五臺山佛教全體教職人員和佛教信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020年12月19日,由五臺山佛教協會主辦的「2020年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臺山棲賢閣迎賓館隆重開幕。
  • 正覺:佛教促進社會慈善資源的整合
    到唐代,佛教慈善事業進一步發展,並且開始在寺院內建立了固定的慈善機構悲田養病坊,由專門的僧人負責主持,收養社會上的貧病孤殘的老人,救濟貧困、施藥義診。如創設於武周時期的悲田養病坊被公認為中國第一個較完備的矜孤恤貧、敬老養疾的慈善機構。
  • ...佛教協會和中國道教協會新一屆理事會領導班子 汪洋提出殷切希望
    汪洋代表黨中央,對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成功召開表示祝賀,對兩個宗教團體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以來所做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殷切希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增進「五個認同」為目標,對教規教義作出通俗易懂、與時俱進的闡釋,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係,革故鼎新、守正創新,使佛教和道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更加重視宗教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宗教院校辦學水平,打造規模適當、質量過硬、梯次合理的教職人員隊伍。
  • 中國佛教協會發布《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9...
    佛教傳入中華大地後,歷代祖師大德根據佛教傳承發展的本土環境和信仰需求,在堅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摒棄了不符合中華文化傳統的一些觀念與制度,契理契機地推進佛教中國化進程,最終形成我國的三大語系佛教。觀念認同、制度適應、生活融合是歷史上佛教中國化的三大途徑。
  • 釋永信:佛教服務社會大有可為
    從多年宗教服務社會的實踐看,制約宗教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影響宗教服務社會成效的主要原因:一是個別地方和一些部門不能正確地看待宗教問題和宗教現象,總是片面地看待宗教的消極因素,在對待宗教服務社會的問題上,認為是在藉助社會公益事業進行傳教活動是藉機發展宗教,不能正確面對,坦然接受,甚至幹涉限制。
  • 【佛教禮儀】第三節 敬僧
    二、敬僧之法1、路途中、靜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剃頭時、以及洗澡、上廁所、乘車船、睡臥等時,勿禮拜大德。除誦經、生病、剃髮、工作之時,不得見出家眾經過而不起立示禮。  2、遇大德入寺院中,當集合大眾,敲二鼓一鍾,直到大德進入大殿站好為止,由班首稱:【頂禮某大德】,若大德要離開時,亦敲二鼓一鍾,直至上車為止,此乃迎來送往應有的禮節。
  • 【歷史人類學】李豐楙 禮生與道士:臺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
    三、職能傳承與行業形象臺灣社會民眾所行的諸般禮儀,在1949年蘇北等地的佛教傳入以前,基本上是由儒家、道教及巫覡(乩童)所共同擔負。如果採用S. J. Tambiah(1970)研究泰國小農村社會佛教信仰的同一模式,也就可區劃出臺灣農村或府城宗教生活的基本圖式,乃是經由至少這三類人分別傳承其禮儀知識,然後各自在不同的舞臺上登場,各自呈現其禮儀的專長。由於這些宗教知識及其技能的傳承,各自分屬於不同的傳授系統,乃因之造成相異的文化傳統與社會形象,諸如書本、文字的使用能力,音樂、雜技的表現方式,並由此各自形成與社會各階層間的社交關係。
  • 跆拳道——知識禮儀篇
    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它貫穿了「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以禮始,以禮終」是跆拳道練習者精神的中心思想。>敬禮跆拳道運動極其重視禮儀它要求練習者在學習與訓練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禮儀,要學會敬禮跆拳道知識禮儀篇跆拳道知識禮儀篇。跆拳道中的敬禮,是表示尊重、禮貌、友好、謙虛和感謝,是一種內心思想的外在的表達方式。